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珍稀濒危沉水植物水菜花传粉生物学研究
1
作者 王銮凤 张同同 +3 位作者 向文倩 梁惠婷 谭珂 申益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水菜花(Ottelia cordata)是珍稀濒危的沉水植物,现仅分布在中国海南岛北部海口至文昌一带的淡水湿地,其造型优美,极具园艺观赏价值。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菜花的生境急剧退缩且更加破碎化,濒临灭绝。为探究水菜花的繁殖特征和繁殖规律... 水菜花(Ottelia cordata)是珍稀濒危的沉水植物,现仅分布在中国海南岛北部海口至文昌一带的淡水湿地,其造型优美,极具园艺观赏价值。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菜花的生境急剧退缩且更加破碎化,濒临灭绝。为探究水菜花的繁殖特征和繁殖规律,该研究分析了水菜花的花部形态、性比、花粉活性、柱头可授性、反射光谱、花粉限制与无融合生殖及其传粉者类型与行为。结果表明:(1)水菜花雌雄异株,雌、雄个体的性比约为1∶2;水菜花雌、雄花形态相似,但雌花略大于雄花。(2)水菜花花粉活性和柱头可授性在花蕾期和开放期均较高。(3)中华蜜蜂(Apis cerana)是水菜花的主要传粉者,传粉效率较高且访问雄花的频率显著高于雌花。(4)水菜花雄蕊、雌蕊间的花色距离显著高于中华蜜蜂辨别的阈值(P<0.001)。(5)在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下,水菜花坐果率分别为95.29%和98.42%,并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综上所述,水菜花两性模拟的欺骗性传粉并不完美,传粉者可以从视觉上区分雌花和雄花;而由于水菜花雄花数量较多,传粉者低频率的“错访”足以达到水菜花雌花的繁殖需求。因此,在今后开展水菜花迁地保护、人工种群恢复等保育工作时,应重视水菜花种群大小、性别比例和当地传粉者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株 欺骗性传粉 繁育系统 花粉限制 水鳖科
下载PDF
海南水菜花群落特征和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惠婷 申益春 王銮凤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11-21,共11页
水菜花(Ottelia cordata)是中国仅海南分布的国家Ⅱ级保护濒危野生植物,生长于海南琼北典型的火山熔岩湿地中。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对水菜花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方法对水菜花群落进行调查,然后对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数量特... 水菜花(Ottelia cordata)是中国仅海南分布的国家Ⅱ级保护濒危野生植物,生长于海南琼北典型的火山熔岩湿地中。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对水菜花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样方法对水菜花群落进行调查,然后对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数量特征、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进行探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水菜花群落有水生维管束植物共22种,隶属13科17属,其中优势的科是蓼科、天南星科、钱苔科、莎草科和柳叶菜科,占总科数的38.46%;科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型为主,表现出典型的热带区系特征;6个群落研究样地重要值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水菜花、邢氏水蕨和大薸,水菜花占绝对优势;从群落角度看,水菜花群落总体多样性较低,这个群落的Margalef指数为4.560,Shannon-Wiener指数为1.720,Simpson指数为0.658,Pielous指数为0.556,以水生草本植物为主,群落植物组成简单,群落层次结构单一,稳定性较差。通过对居群横向比较,探究到种群物种数量、水位变化、入侵植物等,可能是导致水菜花濒危的因素,同时发现,并非水菜花群落多样性越丰富就意味着水菜花长势越旺盛。因水菜花的濒危珍稀程度,以及目前该物种自然居群分布点大多处于未保护状态而受到许多人为干扰,因此,加强水菜花群落多样性的同时,保证水菜花的生长规模,改善群落生境,对水菜花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菜花 群落 重要值 植物多样性
下载PDF
羊山湿地景观植物群落与景观应用模式 被引量:9
3
作者 申益春 任明迅 +3 位作者 黎伟 雷金睿 王銮凤 梁惠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2-97,共6页
近自然植物设计是近自然园林的核心,被称之为我国热带地区天然“湿地博物馆”的羊山湿地,蕴含着不少景观与生态效果俱佳的自然植物配置模式,能为近自然植物设计提供优秀蓝本。通过对羊山湿地植物景观样方调查,共记录到193种植物,其中86... 近自然植物设计是近自然园林的核心,被称之为我国热带地区天然“湿地博物馆”的羊山湿地,蕴含着不少景观与生态效果俱佳的自然植物配置模式,能为近自然植物设计提供优秀蓝本。通过对羊山湿地植物景观样方调查,共记录到193种植物,其中86种可列为景观植物,占调研植物的44.6%,景观植物资源丰富。用群落多样性指数(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Pielou指数)、群落优势种、景观结构等来描述景观植物群落特征,以景观群落为配置蓝本,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植物的景观观赏性、生态适应性、可推广程度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优化提炼出5种景观植物配置的应用模式,以期对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并对近自然园林设计及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园林 湿地景观植物 群落 景观应用
下载PDF
麦胚源活性肽对H_(2)O_(2)诱导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共育体系中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涛 李宇 +5 位作者 汪芳 翁泽斌 熊玲 宋海昭 王銮凤 沈新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26-136,共11页
目的:为促进麦胚的高值化利用,建立H_(2)O_(2)诱导的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共育体系氧化应激模型,探究麦胚源活性肽ADWGGPLPH对OB和OC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 目的:为促进麦胚的高值化利用,建立H_(2)O_(2)诱导的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共育体系氧化应激模型,探究麦胚源活性肽ADWGGPLPH对OB和OC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增殖实验、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等方法,明确麦胚源活性肽对氧化应激环境中OB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力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等方法研究麦胚源活性肽对氧化应激共育体系中OB和OC分化活性的影响。结果:麦胚源活性肽能够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共育体系中OB内活性氧的增加,并通过抑制丙二醛生成,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提高OB免受自由基攻击以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麦胚源活性肽可显著抑制氧化应激共育体系中OB凋亡(FITC/PI双染结果显示OB凋亡率由12.4%下调至5.3%,OB细胞活力由60.4%提高至92.8%(P<0.01)),改善了OB增殖水平。此外,麦胚源活性肽对OB早期分化活性指标ALP活力、蛋白I型胶原以及晚期分化活性指标骨钙素水平的下降具有良好改善作用,OB矿化率从21.3%提高至84.3%(P<0.01),从而使OB发挥良好的分化活性和矿化功能。TRAP染色结果显示麦胚源活性肽也能有效抑制氧化应激造成的OC过度分化(OC相对阳性面积从376.4%减小至128.1%(P<0.01))。结论:麦胚源活性肽对H_(2)O_(2)诱导的OB-OC共育体系中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从而维持良好的细胞稳态,本实验可为麦胚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肽 细胞氧化损伤 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 细胞稳态
下载PDF
新型麦胚活性肽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
5
作者 陈元蓉 张宸 +5 位作者 杨高红 沈新春 宋海昭 熊玲 王銮凤 汪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134,共9页
从小麦胚芽蛋白中筛选出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肽。采用碱溶酸沉法从小麦胚芽中提取麦胚蛋白,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法,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α-糜蛋白酶对麦胚蛋白进行酶解得到酶解产物;采用超滤膜进行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的活性组分... 从小麦胚芽蛋白中筛选出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肽。采用碱溶酸沉法从小麦胚芽中提取麦胚蛋白,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法,利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α-糜蛋白酶对麦胚蛋白进行酶解得到酶解产物;采用超滤膜进行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的活性组分:Ⅰ(>3 ku)、Ⅱ(1~3 ku)和Ⅲ(<1 ku)。通过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筛选出抗炎活性最强的组分为Ⅲ(<1 ku)。进一步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鉴定出Ⅲ组分含14条多肽,结合PeptideRanker数据库预测结果,最终筛选出P1(APEPEPAF)、P2(MDTSAPSPF)、P3(IDIPNGR)和P4(VDPAVPPK)4条活性多肽,其中P1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NO及IL-6、TNF-α和IL-1β的分泌,促进IL-10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 多肽 模拟胃肠消化 抗炎作用
下载PDF
小麦胚芽活性肽通过AMPK/SIRT1改善大鼠肝脏衰老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汪芳 罗涛 +5 位作者 陈烩铃 Kiyoshi Itagaki 宋海昭 熊玲 王銮凤 沈新春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7,共11页
小麦胚芽作为小麦面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资源极为丰富,但一直以来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麦胚活性肽ADWGGPLPH(ADW)为对象,以自然增龄的SD大鼠作为肝脏老化损伤的动物模型,9月龄大鼠作为对照,用麦胚源... 小麦胚芽作为小麦面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资源极为丰富,但一直以来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获得的麦胚活性肽ADWGGPLPH(ADW)为对象,以自然增龄的SD大鼠作为肝脏老化损伤的动物模型,9月龄大鼠作为对照,用麦胚源活性肽持续灌胃干预至21月龄,研究麦胚源活性肽对自然增龄大鼠肝脏老化损伤的影响,并结合H2O2诱导衰老HepG2细胞模型初步探明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麦胚源活性肽ADW能够增加大鼠血清及肝脏中SOD,T-AOC,GSH-Px,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同时降低MDA水平,改善大鼠肝脏中氧化应激水平;降低血清及肝脏中IL-6,IL-1β,MMP3,TNF-α水平,并且增加抗炎因子IL-10分泌,改善增龄大鼠肝脏中炎症环境;麦胚源活性肽干预后肝脏结构明显好转、脂肪空泡减少、细胞排列整齐,ALT以AST水平均显著下降.麦胚源活性肽能够有效地改善老化肝脏中细胞的结构及生长状态异常,减少增龄过程中肝脏质量损失,降低了衰老标志蛋白P53和P21的表达量,减轻肝脏老化损伤程度并减缓了肝脏的老化进程.通过加入抑制剂、激活剂、siRNA等手段,初步阐明麦胚源活性肽能够通过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以调控衰老相关进程.本研究对于开发健康老龄化膳食结构以及麦胚资源的精深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 活性肽 衰老 AMPK 肝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