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根面龋患者病情特征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师凡喆 王钟华 +1 位作者 刘振丽 李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根面龋患者病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5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门诊就医的年龄≥60岁的3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ICDAS-Ⅱ根面龋诊断标准评估老年根面龋患病率,收集老年根面龋疾病特征及临床资料,并根... 目的:探讨老年根面龋患者病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5月于笔者医院口腔科门诊就医的年龄≥60岁的3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ICDAS-Ⅱ根面龋诊断标准评估老年根面龋患病率,收集老年根面龋疾病特征及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根面龋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探讨老年根面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根面龋发病率为67.71%(251/382),215例根面龋发生排首位的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其次为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最少为上颌切牙。其中上颌牙列根面龋最多见的是远中面,下颌牙列根面龋多见于唇颊面。牙龈退缩的平均牙数(24.25±7.09)颗、龋坏根面(1.12±0.25)个、充填根面(2.88±0.47)个、平均缺牙数(6.42±2.10)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333)、男性(OR=1.997)、保留牙数量多(OR=2.557)是老年根面龋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刷牙频率高(OR=0.069)是老年根面龋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根面龋患病率处于高水平,且以下颌第一前磨牙最常见,其中高龄、男性、保留牙数量多是老年根面龋发生的危险因素,刷牙频率高是老年根面龋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根面龋 病情特征 影响因素 磨牙 患病率
下载PDF
VEGF/VEGFR2通路在牙髓血运重建术模型大鼠牙髓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2
作者 李立恒 王钟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4246-4250,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在牙髓血运重建术(REPs)中的表达变化,揭示其调控牙髓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根尖周炎组、REPs术后7、14、28 d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在牙髓血运重建术(REPs)中的表达变化,揭示其调控牙髓血管新生的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根尖周炎组、REPs术后7、14、28 d组,每组5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根尖周炎组于左右两侧下颌第一磨牙处行牙髓摘除术,REPs术后7、14、28 d组在根尖周炎组基础上行REPs。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左侧牙根尖及牙周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左侧牙根尖及牙周组织VEGF阳性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右侧牙根尖周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以Western印迹检测右侧牙根尖周组织VEGFR2、骨桥蛋白(OPN)、整合素(αv)β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根尖周炎组可见牙根管壁薄、根尖孔呈开放状态、根管内坏死物质较多、根尖周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现象,根尖周组织TNF-α及IL-1β水平、VEGF阳性表达水平、VEGFR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OPN、αvβ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根尖周炎组相比,REPs术后7、14、28 d组根管壁逐渐增厚、根尖孔逐渐闭合,根管内矿化基质、致密结缔组织逐渐生成,根尖周围骨细胞沉积逐渐明显,根尖周组织VEGF阳性表达水平、VEGFR2、OPN、αvβ3蛋白表达显著均增高,TNF-α及IL-1β水平显著均降低(均P<0.05)。结论REPs术可通过激活VEGF/VEGFR2通路,上调OPN、αvβ3蛋白表达,促进牙根生长及牙髓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VEGF受体(VEGFR)2 牙髓血运重建术 牙髓血管新生 牙周炎
下载PDF
基础治疗联合激光治疗对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龈微循环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振丽 王钟华 +3 位作者 杨永超 马赛 赵亭亭 胥爱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4450-4452,共3页
目的分析基础治疗联合激光治疗对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龈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慢性牙周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钕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 目的分析基础治疗联合激光治疗对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龈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慢性牙周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钕激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探诊深度(PD)及牙周附着丧失(AL)、乳酸杆菌(LB)、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浓度、咀嚼功能评分、牙龈血流量(GBF)及血流速度(BCV),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LI、SBI、PD及AL水平均较低,LB水平较高,PG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咀嚼功能评分较高,GBF及BCV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仅有1例出现恶心症状,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或血象异常改变,不影响治疗。结论基础治疗联合激光治疗老年慢性牙周炎可获得显著临床疗效,各临床主要指标改善程度较好,同时也促进调节了菌群失调情况,患者咀嚼功能及牙龈微循环得以改善,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激光 牙周基础治疗 慢性牙周炎 咀嚼功能 牙龈微循环
下载PDF
血清SOD、TGF-β1、Vasohibin-1对老年口腔鳞癌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钟华 杨永超 +3 位作者 张智轶 班晨 马赛 安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689-56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1水平对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老年OSCC患者(OSCC组)和同期80例老年口腔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及80例老年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1水平对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老年OSCC患者(OSCC组)和同期80例老年口腔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及8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SOD、TGF-β1、Vasohibin-1水平,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OD、TGF-β1、Vasohibin-1对OSCC的诊断效能。结果OSCC组血清SOD水平低于良性组和健康对照组,TGF-β1、Vasohibin-1水平高于良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OD、TGF-β1、Vasohibin-1水平与OSCC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周围组织浸润等无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OD、TGF-β1、Vasohibin-1诊断OSC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95%CI:0.771~0.890)、0.803(95%CI:0.729~0.859)、0.622(95%CI:0.550~0.701),三者联合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其曲线下面积为0.915(95%CI:0.864~0.949);同样SOD、TGF-β1、Vasohibin-1诊断OSCC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7(95%CI:0.555~0.732)、0.700(95%CI:0.610~0.781)、0.604(95%CI:0.510~0.692),三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702~0.856)。结论血清SOD、TGF-β1、Vasohibin-1的检测,对于OSCC的早期辅助诊断和淋巴结转移评估等均有重要价值,且三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下载PDF
学习主体与外部条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钟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48,共4页
学习主体与外部条件王钟华语言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是学习主体,而不是外部条件。这里所说的外部条件包括一切教学手段和措施。长期以来,语言教学着重考虑的是"教"的问题,而不是"学"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更为... 学习主体与外部条件王钟华语言学习的决定性因素是学习主体,而不是外部条件。这里所说的外部条件包括一切教学手段和措施。长期以来,语言教学着重考虑的是"教"的问题,而不是"学"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对学习主体的需要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主体 语言教学 外部条件 语言知识 语言学习 学习语言 第二语言 学习者 语言形式 跨文化交际
原文传递
SOD、DDR1、HIF⁃1α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钟华 杨永超 安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5期752-755,759,共5页
目的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8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 目的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盘状结构域受体1(DDR1)、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8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门诊口腔良性疾病者8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SOD、DDR1、HIF⁃1α表达情况;分析舌鳞状细胞癌SOD、DDR1、HIF⁃1α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SOD、DDR1、HIF⁃1α阳性率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DDR1、HIF⁃1α阳性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瘤体直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均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患者存活71例。死亡组SOD、DDR1、HIF⁃1α阳性率较生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SOD、DDR1、HIF⁃1α高表达为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OD、DDR1、HIF⁃1α在舌鳞状细胞癌中呈现高表达,检测三者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SOD DDR1 HIF⁃1α
下载PDF
个别托盘在KennedyⅠ类患者中的研究应用
7
作者 王钟华 安峰 +1 位作者 谢丽娟 汪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选择个别托盘在Kennedy Ⅰ类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14年10月~2016年9月就诊的65例Kennedy Ⅰ类牙列缺损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 目的探讨研究选择个别托盘在Kennedy Ⅰ类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2014年10月~2016年9月就诊的65例Kennedy Ⅰ类牙列缺损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托盘制作印模,观察组采用个别托盘制作印模。患者佩戴义齿1周后复检,评价患者戴用义齿前后的咀嚼效能和义齿的固位力;1个月后随访患者戴用义齿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戴用义齿前咀嚼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用义齿后两组咀嚼效能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咀嚼效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固位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语音和舒适度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美观方面两组的满意度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个别托盘对Kennedy Ⅰ类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印模制取,可以加强可摘局部义齿的咀嚼效能和固位力,语音能力恢复良好,舒适度得到保证,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托盘 KENNEDY I类 功能性印模 咀嚼效能
下载PDF
VEGF-C、TGF-β1、PD-L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王钟华 杨永超 安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5月收治的舌鳞状细胞癌118例,手术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对比不同组织VEG...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5月收治的舌鳞状细胞癌118例,手术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对比不同组织VEGF-C、TGF-β1、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VEGF-C、TGF-β1、PD-L1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癌组织VEGF-C、TGF-β1、PD-L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VEGF-C、PD-L1阳性表达患者组织分化程度低、TNM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大(P<0.05,P<0.01);TGF-β1阳性表达患者TNM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的概率大(P<0.05,P<0.01)。术后1年,死亡28例(23.73%)。组织低中分化、淋巴结转移及VEGF-C、TGF-β1、PD-L1阳性是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VEGF-C、TGF-β1、PD-L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异常,且与舌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有关,临床可通过检测三者的表达来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鳞状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 转化生长因子-β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预后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磨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后SDF-1和VEGF表达水平及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立恒 +5 位作者 王钟华 杨永超 冯建梅 胥爱文 安峰 申叶春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目的:探讨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磨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后SDF-1、VEGF表达水平及疼痛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磨牙牙髓血运重建大鼠)、EPO-A组(磨牙牙髓血运重建大鼠腹腔注射250IU/Kg EPO)及EPO-B组(磨牙牙髓血... 目的:探讨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磨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后SDF-1、VEGF表达水平及疼痛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磨牙牙髓血运重建大鼠)、EPO-A组(磨牙牙髓血运重建大鼠腹腔注射250IU/Kg EPO)及EPO-B组(磨牙牙髓血运重建大鼠腹腔注射500IU/Kg EPO),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及IL-1β表达,HE染色观察根管组织形态,免疫印迹检测根管组织内SDF-1、VEGF蛋白水平。将人牙髓细胞分为正常组(人牙髓细胞)、EPO组(人牙髓细胞给予EPO干预)、VEGF组(人牙髓细胞给予VEGF干预)及SDF-1组(人牙髓细胞给予SDF-1干预),采用CCK-8检测24h、48h及72h细胞相对增值率,qRT-PCR检测SDF-1、VEGF mRNA相对表达。结果:与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及IL-1β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EPO-A组及EPO-B组大鼠血清中炎性指标均降低(P<0.05),且EPO-B组低于EPO-A组(P<0.05);模型组大鼠根管组织中SDF-1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EPO-A组及EPO-B组SDF-1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EPO-B组与EPO-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人牙髓细胞克隆至第二代时,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镜下可见,细胞生长状况良好,呈梭形或星形,细胞间排列紧密,胞浆丰富,胞浆的突起互相连接,细胞核呈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有明显的核仁;EPO组、SDF-1组及VEGF组人牙髓细胞的在24h、48h及72h的相对增殖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EPO组、SDF-1组及VEGF组细胞中SDF-1及VEGF mRNA表达升高(P<0.05),EPO组、SDF-1组及VEGF组SDF-1及VEGF mRNA水平无意义(P>0.05),SDF-1mRNA与VEGF mRNA呈现正向相关性(r=0.576,P=0.003)。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降低大鼠磨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炎症水平,缓解疼痛,并通过提高SDF-1、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参与血运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运重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立恒 +3 位作者 谢丽娟 胥爱文 王钟华 朱晓龙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8期1342-1344,1348,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Ka...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运用Kaplan-Meier的生存曲线对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手术切缘是否干净、病理类型、神经是否受侵、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患者的复发率为34.00%,远处转移率为46.00%,总死亡率为58.00%,肿瘤相关死亡率为48.00%,5年生存率为68.00%,10年生存率为56.00%。结论切缘阳性、病理类型为实体型、神经受侵、临床分期属于晚期作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预后 独立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下载PDF
Omi/HtrA2在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立恒 +1 位作者 王钟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5期738-741,共4页
目的探讨Omi/Htr A2在不同分型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差异,并评价其对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确诊为腺样囊性癌的患者10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Omi/Htr A2在不同分型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并检测腺样囊性癌转移组和非转... 目的探讨Omi/Htr A2在不同分型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差异,并评价其对腺样囊性癌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确诊为腺样囊性癌的患者10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Omi/Htr A2在不同分型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并检测腺样囊性癌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患者中Omi/Htr A2表达情况。结果 Omi/Htr A2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胞质中,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其阳性率为83%;腺样囊性癌低级组与高级组间表达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同分型的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mi/Htr A2在转移组腺样囊性癌中阳性率为93.1%,在非转移组中其阳性率为46.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mi/Htr A2与腺样囊性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判断腺样囊性癌的辅助性指标,对临床的诊治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Htr A2 腺样囊性癌 分型 肿瘤转移
下载PDF
微血管模式、密度及影像学参数对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立恒 +2 位作者 谢丽娟 胥爱文 王钟华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9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模式、密度以及影像学参数与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148例,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CD31、CD105单克隆抗体表达及检测涎腺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比较CT灌注参数、微血管密... 目的探讨微血管模式、密度以及影像学参数与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148例,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CD31、CD105单克隆抗体表达及检测涎腺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比较CT灌注参数、微血管密度(MVD)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CD31在恶性肿瘤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5在恶性肿瘤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灌注参数BF、BV、PS值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MTT参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分析肿瘤各灌注各参数值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F、PS、BV、MTT与MVD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CT灌注参数可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肿瘤血流灌注状态,微血管密度(MVD)、CD105可特异性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预后的评价中发挥着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CT灌注参数 微血管密度(MVD) CD34 CD105
下载PDF
Id-1和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佳 安峰 +2 位作者 申叶春 谢丽娟 王钟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2286-2288,2292,共4页
目的探讨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1和VEGF在6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涎... 目的探讨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d-1和VEGF在60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Id-1和VEGF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者Id-1和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者(P均<0.05),Ⅲ+Ⅳ期者高于Ⅰ+Ⅱ期者(P<0.05),中低分化者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5),有脉管浸润者明显高于无脉管浸润者(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患者Id-1和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d-1和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9,P<0.05)。结论 Id-1和VEGF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演进中存在协同作用,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肿瘤 ID-1 VEGF 浸润转移
下载PDF
高密度钻井液条件下的顶替效率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钟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4期5926-5929,5933,共5页
顶替效率是固井施工过程中最难控制的因素。提高注水泥的顶替效率能有效驱替钻井液、清除钻井液虚泥饼,从而提高水泥胶结质量和水泥环密封性能;是防止油、气、水窜的前提。随着开采工艺的发展,对固井顶替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顶... 顶替效率是固井施工过程中最难控制的因素。提高注水泥的顶替效率能有效驱替钻井液、清除钻井液虚泥饼,从而提高水泥胶结质量和水泥环密封性能;是防止油、气、水窜的前提。随着开采工艺的发展,对固井顶替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顶替效率的因素复杂多变,针对影响顶替效率几大重点因素展开深入研究。结合大庆油田近几年来使用越来越多的高密度钻井液引起的固井顶替效率低的实际,通过对现场的实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大庆油田高密度钻井液井的固井施工设计及提高顶替效率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顶替效率 小间隙 套管偏心 前置液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微血管参数与肿瘤微血管模式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李立恒 +2 位作者 谢丽娟 胥爱文 王钟华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42-1945,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微血管参数与肿瘤微血管模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SACC组)148例,正常腮腺组织(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血管内...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微血管参数与肿瘤微血管模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7月我院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SACC组)148例,正常腮腺组织(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ACC组患者的STAT3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0%和4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和1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CC组患者的STAT3、VEGF m 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12±0.56)和(1.10±0.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2±0.31)和(0.72±0.2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CC组患者的STAT3、VEGF蛋白表达(3.23±1.99、2.56±1.86)与对照组(1.96±0.86、1.99±0.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及VEGF在SACC组中不同类型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85);STAT3及VEGF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差异表达具有相关性(r=0.63,0.85)。结论涎腺腺样囊性癌微血管参数STAT3与VEGF与肿瘤微血管模式MVD之间具有相关性,在调控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血管生成方面,有望作为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活化因子-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涎腺腺样囊性癌 微血管密度 肿瘤微血管模式 相关性
下载PDF
大鼠磨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李立恒 +5 位作者 王钟华 杨永超 冯建梅 胥爱文 安峰 申叶春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2年第4期239-243,共5页
目的分析大鼠磨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牙科显微镜下对大鼠下颌第一磨牙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3周对磨牙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磨牙组织中VEGF基因和蛋白的... 目的分析大鼠磨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牙科显微镜下对大鼠下颌第一磨牙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术后3周对磨牙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磨牙组织中VEGF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评估VEGF表达在磨牙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的表达意义。结果牙髓血运重建术后,可见根管内有丰富的血管新生,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在组织结构上更接近正常牙髓结构。VEGF在正常磨牙组织、根尖周炎磨牙组织和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的磨牙组织中均有表达,牙髓血运重建术后VE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根尖周炎磨牙组织(P<0.01)。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和根尖周炎磨牙组织。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术可显著促进大鼠磨牙中VEGF的表达,从而促进牙髓中血管的生成,促进牙髓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牙髓血运重建术 磨牙
下载PDF
EVA指标在公司激励机制中的运用
17
作者 王钟华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4-36,共3页
现代企业运营高度专业化,要实现经营目标必须发挥激励机制的利益导向作用,调动经营者的能力。传统的激励机制在实际执行中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引入 EVA 指标是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激励机制 EVA指标 运用
下载PDF
SOD、TGF-β1、Vasohibin-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班晨 王钟华 安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4期555-558,563,共5页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联合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检测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取上述患者口腔鳞状细胞癌组...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联合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检测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70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取上述患者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70份(观察组)及距离肿瘤2 cm的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对比SOD、TGF-β1、VASH-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对纳入研究的对象随访2年,分析影响患者2年预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SOD低表达率、TGF-β1高表达率、Vasohibin-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TGF-β1、Vasohibin-1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有关(P<0.05)。SOD低表达、TGF-β1高表达及VASH-1表达阳性的患者死亡率更高(P<0.05)。TNM(Ⅲ~Ⅵ期)、有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中-低分化)、肿瘤大小(≥2 cm)、SOD(低表达)、TGF-β1(高表达)、VASH-1(阳性表达)为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2年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OD、TGF-β1、Vasohibin-1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率,三者表达水平可作为了解患者病情发展、评估术后转归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TGF-Β1 Vasohibin-1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NRP1和TGF-β1 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永超 安峰 王钟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64-266,270,共4页
目的:检测NRP1、TGF-β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的表达水平,分析NRP1、TGF-β1与SACC的癌症机制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以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NRP1和TGF-β1在51例SACC组织、20例涎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SACC组织中,N... 目的:检测NRP1、TGF-β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的表达水平,分析NRP1、TGF-β1与SACC的癌症机制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以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NRP1和TGF-β1在51例SACC组织、20例涎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在SACC组织中,NRP1和TGF-β1的阳性细胞表达率(62.7%和58.8%)均高于涎腺正常组织(35.0%和30.0%)(P<0.05)。NRP1和TGF-β1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肿瘤细胞是否侵犯到颈部淋巴结以及是否侵犯到周围神经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患病年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NRP1和TGF-β1在SA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_(s)=0.344,P=0.014)。结论:NRP1、TGF-β1与SACC的病情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NRP1 TGF-Β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在不同程度儿童龋齿中的变化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翟浩 张惠芳 +1 位作者 丽娜 王钟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5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在不同程度儿童龋齿中的变化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龋齿儿童116例纳入龋齿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无龋齿儿童100例纳入对照组,测定2组空腹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龋齿组据龋失补牙数...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在不同程度儿童龋齿中的变化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龋齿儿童116例纳入龋齿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无龋齿儿童100例纳入对照组,测定2组空腹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龋齿组据龋失补牙数又分为A组(2~3个)、B组(4~7个)、C组(8~11个),比较3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患儿维生素D缺乏与龋齿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龋齿组血清25-羟维生素D缺乏程度高于对照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A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B组及C组,B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龋齿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龋齿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62,P<0.05)。结论龋齿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降低,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明显下降,同时其水平与龋齿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儿童 25-羟维生素D 病情程度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