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鄂尔多斯绵刺及周边群落种间关联性研究
1
作者 李晓田 王铁娟 +2 位作者 张丽 刘晓婷 刘雅洁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珍稀濒危植物绵刺在西鄂尔多斯地区常形成优势群落,呈小斑块状与其他群落相间分布。为了解其他植物对绵刺的影响,进而探讨种间以及群落间的关系,调查绵刺及其周边共7个群系类型14个样地,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 珍稀濒危植物绵刺在西鄂尔多斯地区常形成优势群落,呈小斑块状与其他群落相间分布。为了解其他植物对绵刺的影响,进而探讨种间以及群落间的关系,调查绵刺及其周边共7个群系类型14个样地,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其主要物种的种间关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6个种组成630个种对,其中χ2检验的正负关联比为0.96;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正负关联比为0.4;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正负关联比为0.85,其检验显著率分别为35.7%、10%、31.7%,表现出种间关系较为松散。3种方法共同显示,绵刺和草本植物冠芒草呈极显著正关联(P<0.01),而与灌木霸王、小半灌木猫头刺以及草本植物刺沙蓬和画眉草呈极显著或显著负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鄂尔多斯 绵刺群落 种间关联 样方法
下载PDF
基于单拷贝核基因的差不嘎蒿谱系地理与遗传结构研究
2
作者 刘梦瑶 王铁娟 +1 位作者 秀芳 唐思如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34-3042,共9页
为揭示我国东北部重要固沙植物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的群体遗传结构与种群历史动态,本研究利用2个直系同源单拷贝核基因对来自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8个种群154个个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核基因c7847和c9002分别检测... 为揭示我国东北部重要固沙植物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的群体遗传结构与种群历史动态,本研究利用2个直系同源单拷贝核基因对来自呼伦贝尔沙地和科尔沁沙地的8个种群154个个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核基因c7847和c9002分别检测到38和4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 d)分别为0.9474和0.9158,各种群均在0.8以上,反映出差不嘎蒿有着高的遗传多样性。2个基因的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差不嘎蒿96.524%和96.985%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种群间和2个沙地间分化很小;种群遗传分化系数N st均大于G st,但差异不显著,表明差不嘎蒿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中性检验显示,2个核基因的Tajima’s D值均不显著,而Fu’s Fs值显著(P<0.05),结合歧点分布分析,该种在中性模式下经历有限的种群扩张,其中分布区北部的呼伦贝尔沙地的新巴尔虎左旗(DQ)和海拉尔(HLR)种群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嘎蒿 单拷贝核基因 遗传结构 谱系地理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珍稀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丽 王铁娟 +4 位作者 郭金停 李晓田 张慧 刘雅洁 刘晓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1-557,共7页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古老残遗种。为了揭示不同四合木种群的结构、种内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小结构法将四合木植株划分为3个大小级(1级,d≤40 cm;2...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古老残遗种。为了揭示不同四合木种群的结构、种内相互作用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西鄂尔多斯地区四合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小结构法将四合木植株划分为3个大小级(1级,d≤40 cm;2级,40 cm80 cm。d为株高×冠幅长×冠幅宽的立方根),运用点格局分析法对各级植株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样地中的四合木均以2级为主,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反映出样地环境的稳定性;3个样地四合木1级植株在中小尺度均呈集群分布,其他均以随机分布为主;1级和2级植株多呈现出显著正关联,3级植株在中小尺度均与其他2个级呈显著负关联关系,反映出高龄级对其他龄级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科学地保护四合木种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合木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 大小结构
下载PDF
东阿拉善不同发育阶段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婷 王铁娟 +3 位作者 苏日古嘎 张丽 李晓田 刘雅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57-3166,共10页
为了揭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群在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东阿拉善荒漠的沙冬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小结构法将沙冬青植株分为3个等级,运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3个发育阶段沙冬... 为了揭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群在发展过程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本研究选择东阿拉善荒漠的沙冬青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小结构法将沙冬青植株分为3个等级,运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3个发育阶段沙冬青种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轻的增长型、成熟的稳定型和衰退的下降型种群在空间上交错分布。在增长型和稳定型种群中,沙冬青幼龄(Ⅰ级)个体呈现小尺度聚集,中、大尺度随机分布,中龄(Ⅱ级)个体呈现小尺度均匀分布,中尺度聚集性增加,大尺度随机分布。从稳定型到下降型种群,沙冬青老龄个体(Ⅲ级)在小尺度上均匀分布加大,其他尺度以随机分布为主。沙冬青在中、小尺度上Ⅰ级与Ⅱ级植株存在正关联,小尺度上Ⅲ级植株对另两个级的植株存在显著负关联。研究结果为该种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发育阶段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西鄂尔多斯地区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雅洁 郭金停 王铁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23年第6期559-567,共9页
西鄂尔多斯地区现存许多珍稀动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该地区地处北方生态环境脆弱带,对环境变化敏感。为了解该地区植被覆盖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MODIS NDVI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趋势线分析、重心迁移模型和偏相关分析方... 西鄂尔多斯地区现存许多珍稀动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该地区地处北方生态环境脆弱带,对环境变化敏感。为了解该地区植被覆盖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MODIS NDVI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趋势线分析、重心迁移模型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对西鄂尔多斯地区2000—2020年生长季(4—10月)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鄂尔多斯80.28%的区域植被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在2000—2020年间显著增加(P<0.05),且重心迁移结果显示东南区域增长更加明显。偏相关分析表明降水是影响该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尤其表现在研究区西南半部的乌海市与鄂托克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西鄂尔多斯
下载PDF
籽蒿的地理分布与遗传分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铁娟 杨持 +2 位作者 马静 乔淑军 尹俊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对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的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籽蒿在浑善达克沙地的新分布,绘制了籽 蒿的分布图。在籽蒿集中分布的地区取了5个种群,新分布点取了一个种群,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 法进行了遗传分化的研究。15... 对籽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的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籽蒿在浑善达克沙地的新分布,绘制了籽 蒿的分布图。在籽蒿集中分布的地区取了5个种群,新分布点取了一个种群,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 法进行了遗传分化的研究。15个引物共扩增出255条带,其中多态带23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1%。各种群以 乌海流动沙地种群最低,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6.7%,沙坡头种群最高,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3.4%。籽蒿种群间有 着一定的遗传分化,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34 8,表明76.52%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聚类分析显示,籽蒿种 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而相隔很远的浑善达克沙地的锡林浩特种群与毛乌素沙地的 榆林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较小,且被聚到了一起,表明两个草原区沙地籽蒿种群间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蒿 地理分布 遗传分化 RAPD 遗传距离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北部六种沙蒿的地理替代规律及其主导生态因子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铁娟 杨持 +2 位作者 吕桂芬 马春明 陈海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2-1018,共7页
对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草原区沙地与荒漠区的6种沙蒿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标本查阅、分布区气象数据搜集与土壤成分测定,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差不嘎蒿为东蒙古-科尔沁分布种,褐沙蒿是浑善达克沙地分布种,黑沙蒿为腾格里-鄂尔多斯分布种... 对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草原区沙地与荒漠区的6种沙蒿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标本查阅、分布区气象数据搜集与土壤成分测定,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差不嘎蒿为东蒙古-科尔沁分布种,褐沙蒿是浑善达克沙地分布种,黑沙蒿为腾格里-鄂尔多斯分布种,白沙蒿为戈壁-蒙古种,准噶尔沙蒿为中亚种,乌丹蒿为科尔沁沙地西部种。2黑沙蒿、褐沙蒿、差不嘎蒿呈现出从西南向东北的地理替代分布,白沙蒿与准噶尔沙蒿构成东西向的地理替代分布。乌丹蒿由于与另几个种的亲缘关系较远,不作为这几个种的地理替代种。3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5种沙蒿分布区内的热量、水分及土壤指标的差异,在黑沙蒿、褐沙蒿与差不嘎蒿这一地理替代中,黑沙蒿在年均温、最冷月均温、年较差、寒冷指数、6~7月份降水、湿润指数、水热综合因子、土壤酸碱度、土壤全磷含量上均与另两个种存在着显著差异。黑沙蒿向东北被褐沙蒿所替代,应该是水热以及土壤因子的综合作用。褐沙蒿与差不嘎蒿分布区内,主要是5~6月份的降水存在着显著差异,也就是生长季前半期的干旱是褐沙蒿区别于差不嘎蒿并使两者之间发生替代的原因。对于白沙蒿与准噶尔沙蒿这一对地理替代种,同样是降水的变率是两者发生替代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蒿 地理替代分布 主导生态因子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铁娟 赵一之 +1 位作者 王娜娜 董学琴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4-178,共5页
大青山种子植物共有88科,391属,874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85科,384属,862种。植物生活型多样,多年生草本占优势(65.22%),一二年生草本也占有一定比例(18.19%)。中生植物为主,占72.09%,旱生植物其次,占23.00%,由于生境的多... 大青山种子植物共有88科,391属,874种,其中裸子植物3科7属12种,被子植物85科,384属,862种。植物生活型多样,多年生草本占优势(65.22%),一二年生草本也占有一定比例(18.19%)。中生植物为主,占72.09%,旱生植物其次,占23.00%,由于生境的多样化,也有一些湿生和水生植物分布。地理成分复杂,东亚成分优势明显,蒙古成分也较多,反映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温带亚洲、北温带、旧大陆温带成分均占有较高的比例,表现出明显的温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植物区系 生活型 水生生态类型 区系地理成分
下载PDF
油蒿种群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铁娟 杨持 +2 位作者 马静 乔淑军 李大旭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9-403,共5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油蒿(ArtemisiaordosicaKrasch.)的5个种群进行了研究.用1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97条清晰谱带,其中285条为多态性谱带.利用POPGENE3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1)油蒿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多态位点...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油蒿(ArtemisiaordosicaKrasch.)的5个种群进行了研究.用1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97条清晰谱带,其中285条为多态性谱带.利用POPGENE3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下:(1)油蒿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6%,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比在84.6%~90.9%之间.(2)油蒿的种群间分化较小Gst=0.1364,86.3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各种群的遗传一致度都在96%以上(3)聚类分析显示,地理分布近的种群被聚到了一起,反映了油蒿种群的遗传分化和地理距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蒿 遗传分化 RAPD
下载PDF
差不嘎蒿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铁娟 李伟琼 +1 位作者 张淑艳 孟翔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1-175,共5页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也称盐蒿,是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的多年生半灌木,为中旱生沙生植物。可生长于流动沙丘的背风坡、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干旱坡地,在半流动、半固定沙地优势作用明显(李... 差不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也称盐蒿,是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的多年生半灌木,为中旱生沙生植物。可生长于流动沙丘的背风坡、半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干旱坡地,在半流动、半固定沙地优势作用明显(李进,1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不嘎蒿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褐沙蒿遗传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铁娟 王静 吴恩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4年第4期428-431,436,共5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5个褐沙蒿(ArtemisiaintramongolicaH.C.Fu)种群的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引物共扩增出28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26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5.1%.各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较高,在84.1%~89.0...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对5个褐沙蒿(ArtemisiaintramongolicaH.C.Fu)种群的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个引物共扩增出28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有26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达95.1%.各种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较高,在84.1%~89.0%之间,除正镶白旗种群略高外,其他均比较接近.各种群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基因分化系数Gst=0.1204,表明87.9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基因流N m=3.6524>1,说明褐沙蒿种群间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聚类分析显示,褐沙蒿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化 多态位点 种群 遗传距离 遗传变异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基因流 基因交流 引物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中国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铁娟 韩国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9-454,共6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中国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共2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差异进行了检测,15个引物共获得303个位点。根据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每个种的不同种群均各自聚到一起,反映出种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23个种群被分...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中国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共2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差异进行了检测,15个引物共获得303个位点。根据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每个种的不同种群均各自聚到一起,反映出种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分化。23个种群被分为三大支,白沙蒿与准噶尔沙蒿为一支,表明两者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黑沙蒿、褐沙蒿、差不嘎蒿聚为一支,且遗传距离很小,反映出三个种有着最近的亲缘关系,乌丹蒿则自成一支,与其它种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形态与分布,提出褐沙蒿应作为黑沙蒿的地理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 地理替代种 RAPD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蒿属叶绿体DNA trnL-F的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的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铁娟 韩国栋 柴兆芳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5-671,共7页
对蒿属Artemisia Linn.两个亚属5个组38个种进行了trnL-F序列的分析,同时选取了紊蒿Elachanthemum intricatum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蒿属的trnL-F序列长度为786-799bp,GC含量为34.79%-35.94%.组间变异小,38个种共有62个变异位点,18个信... 对蒿属Artemisia Linn.两个亚属5个组38个种进行了trnL-F序列的分析,同时选取了紊蒿Elachanthemum intricatum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蒿属的trnL-F序列长度为786-799bp,GC含量为34.79%-35.94%.组间变异小,38个种共有62个变异位点,18个信息位点.根据形态学划分的蒿亚属和龙蒿亚属没有得到很好的分辨,但艾组多数种具有6bp“TACATA”的缺失和三个位点组内多数种的共同变异,使得该组具有较明显的分化.总的来说,trnL-F序列在蒿属植物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讨论系统发育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 TRNL-F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内蒙古沙生植物的区系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铁娟 韩国栋 李富雄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2-156,共5页
内蒙古有沙生植物48科,177属,378种,50变种,其中荒漠区的沙生植物39科,122属,213种,草原区46科,158属,309种,表现出草原区的沙生植物更为丰富。科属组成上,是以豆科、菊科、藜科、禾本科为主,蒿属、虫实属、棘豆属、黄芪属为含沙生种类... 内蒙古有沙生植物48科,177属,378种,50变种,其中荒漠区的沙生植物39科,122属,213种,草原区46科,158属,309种,表现出草原区的沙生植物更为丰富。科属组成上,是以豆科、菊科、藜科、禾本科为主,蒿属、虫实属、棘豆属、黄芪属为含沙生种类较多的属。生活型从种数上虽均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其次为一、二年生草本,但灌木与半灌木在群落中常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荒漠区,成为植被的基本层片。水分生态类型较为贫乏,以旱生为主,中生占有一定比例。区系地理成分上,荒漠区以蒙古成分和戈壁成分为主,草原区以蒙古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而温带成分均具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地理位置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生植物 生活型 水分生态类型 区系地理成分
下载PDF
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铁娟 赵一之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9-426,共8页
确认了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 1 8种、 1变种 ;把 S.flexuosa Cambess.与 S.chamaedryfolia L.合并 ;否认了变种 S.salicif olia L.var.oligodonta Yü.的存在 ;比《内蒙古植物志》增加了 3个种 ;指出内蒙古没有 S.blumei G.Don.的分... 确认了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 1 8种、 1变种 ;把 S.flexuosa Cambess.与 S.chamaedryfolia L.合并 ;否认了变种 S.salicif olia L.var.oligodonta Yü.的存在 ;比《内蒙古植物志》增加了 3个种 ;指出内蒙古没有 S.blumei G.Don.的分布 ;更正了《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第三卷 )中的一些种的不确切分布 ;编制了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的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线菊属 分类 蒙古高原
下载PDF
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及其生态地理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铁娟 赵一之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依据植物标本及有关文献资料 ,绘制了蒙古高原绣线菊属各个种的分布区图 ,从而确定了每个种的区系地理成分 。
关键词 绣线菊属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 生态地理分布 蒙古高原
下载PDF
绣线菊属二新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铁娟 赵一之 《木本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1-364,共4页
关键词 绣线菊属 沙地绣线菊 阿拉善绣线菊 新种
下载PDF
六种沙蒿花粉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铁娟 张颖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6年第1期83-88,共6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蒿属6种沙生半灌木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6种沙蒿的花粉形态高度一致,极面观均为三裂圆形,赤道面观为圆形或椭圆形,具三孔沟,外壁纹饰在光镜下为表面颗粒状,在电镜下为排列较疏的刺,刺基外延.
关键词 蒿属 沙生半灌木 花粉形态
下载PDF
内蒙古蒿属沙生地理替代种的ITS序列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铁娟 杨持 尹俊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0-556,共7页
对内蒙古蒿属6个沙生地理替代种以及同属龙蒿组的龙蒿(A.dracunculus)和猪毛蒿(A.scoparia)的ITS序列进行分析,以大籽蒿(A.sieversiana)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这6个替代种以及猪毛蒿的ITS序列有着高度的一致性:ITS1序列为251bp,GC含量为5... 对内蒙古蒿属6个沙生地理替代种以及同属龙蒿组的龙蒿(A.dracunculus)和猪毛蒿(A.scoparia)的ITS序列进行分析,以大籽蒿(A.sieversiana)作为外类群.结果表明,这6个替代种以及猪毛蒿的ITS序列有着高度的一致性:ITS1序列为251bp,GC含量为53.78%或54.18%,只有2个变异位点.ITS2序列为218~221bp,GC含量为56.42%~58.26%,有16个变异位点.种间同源性高达98.5%~99.7%,与龙蒿的同源性为91.3%~92.1%,与外类群为88.5%~89.4%.反映出ITS序列在替代种间高度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 地理替代种 ITS
下载PDF
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演化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铁娟 赵一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90-495,共6页
利用最小平行进化法对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进行了分支分类研究 ,将本属植物分为 4个组、6个系。其组的进化顺序为 :Sect.Spiraea→ Sect.Calospira Sect.Glomerati Sect.Chamaedryon。本属的进化趋势为冬芽芽鳞由数枚减少到 2枚 ,花序... 利用最小平行进化法对蒙古高原绣线菊属植物进行了分支分类研究 ,将本属植物分为 4个组、6个系。其组的进化顺序为 :Sect.Spiraea→ Sect.Calospira Sect.Glomerati Sect.Chamaedryon。本属的进化趋势为冬芽芽鳞由数枚减少到 2枚 ,花序由总状圆锥花序→复伞房花序→伞房花序→伞形花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绣线菊属植物 演化系统 分支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