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雀良 潘集阳 +1 位作者 刘亚平 王丝丝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32-935,共4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根据KESSLER等[1]的研究,抑郁症是导致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抑郁心境、兴趣丧失、负罪感或无价值感、睡眠紊乱和食欲下降、活动减少、注意力下降以及自杀观念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根据KESSLER等[1]的研究,抑郁症是导致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抑郁心境、兴趣丧失、负罪感或无价值感、睡眠紊乱和食欲下降、活动减少、注意力下降以及自杀观念等。抑郁症病因不清,有研究认为40%~50%的抑郁风险是由基因决定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动物模型 抑郁心境 食欲下降 睡眠紊乱 自杀观念 价值感 负罪感
下载PDF
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荆春霞 王声湧 +4 位作者 杨光 赵璐瑜 李达 邝绮霞 王雀良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13-915,共3页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暨南大学在校的1037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大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对自杀的态度。结果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专业、母亲的学历、佛教信...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暨南大学在校的1037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大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对自杀的态度。结果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专业、母亲的学历、佛教信仰、生源、年级被分别引入不同的自杀态度分量表。女生比男生更加明确、理性、客观地看待自杀行为。非医学专业对自杀行为的歧视成分更多,而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更认同自杀是可以预防(Beta=0.237)并且可以自我控制的行为(Beta=0.124),认为自杀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且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eta=-0.123)。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态度越消极。具有佛教信仰的大学生对自杀持相对宽容、同情的态度。结论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相对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态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新型镇静催眠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潘集阳 王雀良 常青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5-667,共3页
失眠是极常见的临床主诉,对个体及社会构成明显的卫生负担[1]。失眠既可以是一种原发疾病,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镇静催眠药物(sedatives and hypnotics)是目前治疗失眠的主要临床手段。
关键词 镇静催眠药物 临床症状 原发疾病 失眠
下载PDF
抑郁症与近日节律紊乱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丝丝 潘集阳 王雀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5-867,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应激因素加剧,抑郁症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现代人身心健康。根据WHO一项全球疾病负担的调查.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心血管疾病之后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第二大疾病。而近日生物节律紊乱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应激因素加剧,抑郁症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现代人身心健康。根据WHO一项全球疾病负担的调查.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心血管疾病之后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第二大疾病。而近日生物节律紊乱是抑郁症患者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紊乱,抑郁心境晨重夜轻等变化。约半数的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近日节律改变,一般认为近日节律紊乱是内源性抑郁症的典型表现之一。随着时间生物学的研究发展,近日节律的变化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关注.已成为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向研究中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抑郁症 生物节律紊乱 疾病负担 近日节律 心血管疾病 时间生物学 应激因素 身心健康
下载PDF
慢性失眠障碍患者多导睡眠图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雀良 林静宜 谢志兵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多导睡眠图(PSG)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中心收治的CID患者33例为研究组,并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行PSG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分析研究组患...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障碍(CID)患者多导睡眠图(PSG)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中心收治的CID患者33例为研究组,并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行PSG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分析研究组患者PSG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SG检查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总睡眠时间(TST)、 N2睡眠时间较短,睡眠效率(SE)较低,睡眠潜伏期(SL)、 REM睡眠潜伏期(REML)、觉醒时间(AT)较长,觉醒次数(ATs)增加,N1睡眠时间和比例增高(P <0.01或P <0.05);P300检查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P3潜伏期(PL)延长、波幅(Amp)降低(P <0.01)。研究组P3 PL与AT、 N1比例呈正相关(r=0.819、 0.431, P <0.01或P <0.05),与TST、 SE、 N2睡眠时间、 REM睡眠时间及比例呈负相关(r=-0.657、-0.753、-0.513、-0.589、-0.480, P <0.01);P3 Amp与TST、 SE、 REM睡眠时间及比例呈正相关(r=0.534、 0.491、 0.803、 0.677, P <0.01),与AT呈负相关(r=-0.492, P <0.01)。结论 CID患者睡眠结构紊乱与认知功能受损相关,且二者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障碍 多导睡眠图 事件相关电位P300
下载PDF
叙事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障碍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雀良 谢志兵 +1 位作者 梁美玲 蔡华玲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评价叙事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2018年1月—2019年3月的80例失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叙事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每组各40例。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叙事治疗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 目的评价叙事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2018年1月—2019年3月的80例失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叙事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每组各40例。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叙事治疗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入睡前觉醒量表(pre-sleep arousal scale,PSAS)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总分与认知行为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叙事治疗组焦虑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总分低于认知行为治疗组(P<0.05)。结论叙事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善失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失眠严重程度方面疗效相当,但是叙事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叙事治疗 焦虑评分量表 抑郁评分量表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下载PDF
盐酸舍曲林联合叙事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雀良 谢志兵 +2 位作者 梁美玲 蔡华玲 高瞻 《四川精神卫生》 2019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舍曲林联合叙事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6月在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盐酸舍曲林联合叙事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6月在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住院及门诊治疗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研究组采用盐酸舍曲林联合叙事心理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两组均治疗1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8、12、1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疗效,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LSIA)评定患者生活满意度。结果同组内不同治疗时间的HAMD-24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9.462,P<0.01);两组之间HAMD-24总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35,P<0.05);不同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法间存在交互作用(F=4.791,P<0.01)。同组内不同治疗时间的L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0.555,P<0.01);两组之间L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50,P<0.01);不同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法间存在交互作用(F=14.841,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1,P>0.05)。结论与单用盐酸舍曲林相比,盐酸舍曲林联合叙事心理治疗可能更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心理治疗 抑郁症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孤独症脑白质纤维束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瞻 张洁 +3 位作者 梁美玲 蔡华玲 王雀良 袁春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06-2708,共3页
目的: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DTI)技术探讨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孤独症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并评估其与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孤独症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对照进行DTI成像扫描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比较两组的差异,并... 目的:使用磁共振弥散张量(DTI)技术探讨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孤独症脑白质纤维束的完整性,并评估其与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孤独症患儿和20例健康儿童对照进行DTI成像扫描及脑白质纤维束重建,比较两组的差异,并分析儿童孤独症患者DTI值与Conners量表(父母问卷)得分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左侧额枕束ADC值小于右侧(t=-4.235,P=0.000),孤独症组左侧扣带束ADC值小于右侧(t=-2.209,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孤独症组右侧皮质脊髓束FA值与"学习问题"的得分呈负相关(r=-0.541,P=0.037)、ADC值与"心身障碍"的得分呈负相关(r=-0.651,P=0.009)。结论 :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孤独症患儿脑白质纤维束发育不均衡,且白质纤维束的完整程度与注意缺陷多动症状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学会识别自杀先兆
9
作者 王雀良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8年第10期43-43,共1页
自杀行为是基因、环境、心理社会因素、文化、创伤、疾病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人格和个体差异、认知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负性生活事件,都是导致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心理因素也许是最直接导致自杀的原因。
关键词 自杀先兆 心理社会因素 识别 学会 负性生活事件 自杀行为 相互作用 个体差异
下载PDF
女性性服务工作者睡眠及心理状况调查研究
10
作者 李新天 李忠明 +1 位作者 王雀良 高瞻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9期1296-1298,1301,共4页
目的调查珠海市女性性服务工作者(FSW)的睡眠、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珠海市某性病监测点就诊的151例FSW为观察组,同期以148例社区健康女性居民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被调... 目的调查珠海市女性性服务工作者(FSW)的睡眠、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珠海市某性病监测点就诊的151例FSW为观察组,同期以148例社区健康女性居民为对照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被调查者近1个月的睡眠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其心理状况。并对影响观察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PSQI平均总分[(11.81±3.5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26±1.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62.37±36.49)、(61.84±31.7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38±27.42)、(48.32±24.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收入、经常饮酒、服用精神活性物质、患感染性性传播疾病的FSW睡眠差,焦虑、抑郁情况更严重。结论 FSW的睡眠质量差,并伴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尤其是低收入、经常饮酒、服用精神活性物质或患感染性性传播疾病的调查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行为 睡眠 焦虑 抑郁 性传播疾病 女(雌)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