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储量及污染评价
1
作者 尹德超 王雨山 +3 位作者 祁晓凡 王旭清 安永会 杨进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83-1992,共10页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查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特征、储量及污染程度,系统开展了氮磷营养盐调查及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层总氮含量为528.5~10566.5 mg/kg,均值为2859.91 mg/kg,总磷含量为425.7~2446.0 mg/kg...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查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特征、储量及污染程度,系统开展了氮磷营养盐调查及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白洋淀底泥层总氮含量为528.5~10566.5 mg/kg,均值为2859.91 mg/kg,总磷含量为425.7~2446.0 mg/kg,均值为789.22 mg/kg;过渡层总氮含量为318.5~4662.0 mg/kg,均值为1706.7 mg/kg,总磷含量为315.05~976.30 mg/kg,均值为598.97 mg/kg;表层沉积物总氮总储量为15.86×10^(4)t,其中底泥层总氮储量为3.76×10^(4)t,过渡层总氮储量为12.10×10^(4)t;总磷总储量为5.54×10^(4)t,其中底泥层总磷储量为1.02×10^(4)t,过渡层总磷储量为4.52×10^(4)t。根据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白洋淀湿地底泥层氮磷污染程度均为重度,过渡层除烧车淀为重度外,其余各淀泊均为中度或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表层沉积物 氮磷 储量 污染评价
下载PDF
白洋淀湖泊原位蒸发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晓燕 尹德超 +5 位作者 王雨山 吴斌 安永会 徐蓉桢 王茜 刘蕴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212,共9页
在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短缺的雄安新区白洋淀,湖泊水面蒸发是其地表水主要排泄方式之一,研究湖泊蒸发对认识湖泊水循环、生态需水量评价及湖泊生态功能恢复等方面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然而白洋淀湖泊内蒸发实测资料有限,一般采... 在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短缺的雄安新区白洋淀,湖泊水面蒸发是其地表水主要排泄方式之一,研究湖泊蒸发对认识湖泊水循环、生态需水量评价及湖泊生态功能恢复等方面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然而白洋淀湖泊内蒸发实测资料有限,一般采用邻近陆地观测站数据折算或经验模型法估算其蒸发量,计算误差较大,不能准确描述白洋淀湖泊蒸发量。研究在白洋淀湖泊开展原位试验,在湖泊中心位置建立E601蒸发站和20 m^(2)蒸发池观测蒸发量,并建立自动气象站同时监测气象数据,利用E601蒸发站和气象站数据使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方法分析了蒸发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将E601蒸发站观测数据与20 m^(2)蒸发池观测数据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白洋淀湖泊水面蒸发量日变化较剧烈,变化范围在0.4~6.6 mm/d,6月蒸发量最大,7—8月随降水增多蒸发量有所下降。夏季湖泊水面蒸发受太阳辐射和湿度2种因素影响较大。以20 m^(2)蒸发池蒸发量作为湖泊水面蒸发量,观测期内E601蒸发站观测蒸发量高于湖泊水面实际蒸发量,通过当地蒸发折算系数折算后可更准确估算湖泊蒸发量。试验获得白洋淀湖泊内20 m^(2)蒸发池与E601蒸发站蒸发折算系数约为0.98,较前人研究略偏大。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地区水面蒸发量计算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蒸发 原位试验 E601蒸发站 20 m^(2)蒸发池 白洋淀
下载PDF
海原盆地地下水咸化特征和控制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王雨山 李戍 +3 位作者 李海学 程旭学 刘伟坡 张梦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7,57,共9页
地下水是海原盆地唯一的供水水源,近年来部分地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增高,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水文地质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通过分析69组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对地下水补给来源和咸化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地下水是海原盆地唯一的供水水源,近年来部分地区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增高,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水文地质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通过分析69组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对地下水补给来源和咸化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TDS值198. 2~6 436. 4 mg/L,沿着地下水流向,咸化程度增加,水化学类型从基岩区的HCO3—Ca·Mg型演化至滞留—排泄区的SO4·Cl—Na·Mg型。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雨和基岩裂隙水侧向径流,补给源—对地下水咸化贡献较小。溶滤作用具空间差异,基岩区和补给区以碳酸盐、硅酸盐风化为主,径流区和滞留—排泄区则为蒸发岩风化,硫酸盐是地下水中阳离子的主要来源。补给水、溶滤和蒸发对第四系地下水TDS的贡献比率分别为4. 8%~81. 2%、11. 9%~85. 9%、1. 7%~29. 5%,溶滤作用是控制海原盆地地下水咸化的首要因素。当地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基岩泉水的综合利用,同时注意控制海原县和西安镇等地区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下水进一步咸化。另外,在微咸水分布区可引进地下水去除硫酸盐技术,提高微咸水利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咸化 溶滤作用 蒸发 地下水补给 海原盆地
下载PDF
雄安新区白洋淀湿地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及其对芦苇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雨山 尹德超 +5 位作者 王旭清 祁晓凡 夏雨波 马稚桐 张亮 徐蓉桢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68-1381,共14页
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关系对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位监测、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湖床沉积物温度示踪等方法,研究了白洋淀渗漏对周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和深度,评价了地表水垂向渗漏速率,并探讨了芦... 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关系对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位监测、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湖床沉积物温度示踪等方法,研究了白洋淀渗漏对周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和深度,评价了地表水垂向渗漏速率,并探讨了芦苇分布面积和地表水位以及地下水位埋深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渗漏受地质结构和水力梯度等因素影响,对浅层地下水垂向上影响深度为20 m,水平向上影响范围存在较大空间变异。周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和地表水,其中地表水渗漏的补给比例为0~90.5%。淀区渗漏速率0.01~0.59 mm/d,和含水层埋深关系密切,埋深越小,越有利于地表水渗漏。1976—2020年,白洋淀芦苇分布面积和地表水位关系密切。当地表水位为6.3~6.8 m时,芦苇分布面积最大,在水位小于6.3 m条件下芦苇面积随着水位增高而增加,大于6.8 m条件下随着水位增高而减少。芦苇台地下水位埋深和地表水位显著相关,在2020年4—9月芦苇生长期,除雨季前期外多数时段台地地下水埋深均适宜芦苇发育,建议在雨季前期实施生态补水,通过降低台地地下水位埋深促进芦苇生长发育。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生态补水、渗漏防治和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渗漏 氢氧同位素 温度示踪 芦苇分布 地质调查工程 白洋淀 雄安新区
下载PDF
黄河流域马莲河枯水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雨山 程旭学 +1 位作者 张梦南 祁晓凡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4-172,共9页
为查明马莲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于2016年4月采集河水、支流水和地下水样品37组,运用Piper三线图和同位素分析来探究水体主要阴阳离子、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空间变化,结合Gibbs图、端元图解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揭示河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作... 为查明马莲河流域水环境现状,于2016年4月采集河水、支流水和地下水样品37组,运用Piper三线图和同位素分析来探究水体主要阴阳离子、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空间变化,结合Gibbs图、端元图解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揭示河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作用.结果表明:枯水期马莲河水呈弱碱性,总溶解固体TDS均值2685.1 mg·L-1,离子组成以Na^+、Mg^(2+)、Cl^-、SO_4^(2-)为主,水化学特征和中国主要河流有较大差异.沿着流向TDS和Cl^-、Na^+质量浓度呈降低趋势、水化学类型具分带规律.不同水体δD、δ~18O分布特征不一,地下水沿着当地降雨线分布,河水和支流水沿着蒸发线分布.硫酸盐和岩盐是水体离子的主要来源,河水化学组成由蒸发盐风化、蒸发浓缩和地下水补给3种作用控制.其中,蒸发盐风化是首要因素,决定了河水化学组分的宏观特征,蒸发作用和地下水补给影响了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蒸发盐风化 蒸发作用 地下水补给 马莲河
原文传递
宁夏清水河上游浅层地下水咸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雨山 李戍 +1 位作者 孟莹 程旭学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1-199,共9页
认识干旱区地下咸水的形成机制对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清水河平原上游采集52组浅层地下水化学样品和8组易溶盐样品,分析了地下水咸化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利用元素质量平衡法计算了各作用对地下水盐分的贡献比率。结果表... 认识干旱区地下咸水的形成机制对水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宁夏清水河平原上游采集52组浅层地下水化学样品和8组易溶盐样品,分析了地下水咸化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利用元素质量平衡法计算了各作用对地下水盐分的贡献比率。结果表明:沿径流方向,地下水咸化程度呈增加趋势。咸化作用主要为岩石风化,并具空间分异,在补给区以碳酸盐风化为主,在强径流区硫酸盐风化占优,在弱径流区硫酸盐和岩盐风化共同提供了68%~93%的盐量。随着地下水TDS增加,蒸发岩贡献比率上升,碳酸盐和硅酸盐贡献比率下降。蒸发岩风化是导致浅层地下水咸化的首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咸化 岩石风化 蒸发岩 质量平衡 宁夏清水河
下载PDF
三江平原富锦市地下水氟异常分布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雨山 程旭学 +3 位作者 刘元晴 刘伟坡 李海学 曹红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106,共6页
以三江平原富锦市为例,运用水化学图解和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第四系地下水氟异常的空间分布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氟异常地下水分布在残丘区中更新统含水层上部,F-量受含水层沉积物的总含氟量控制,和蒸发浓缩及农业活动关系较小。沉积... 以三江平原富锦市为例,运用水化学图解和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第四系地下水氟异常的空间分布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氟异常地下水分布在残丘区中更新统含水层上部,F-量受含水层沉积物的总含氟量控制,和蒸发浓缩及农业活动关系较小。沉积物总含氟量和岩性及氧化物有关,粒径越小,Fe_2O_3、Al_2O_3、MnO和总含氟量也越高。地下水氟异常的形成受中更新统沉积环境影响,吸附/解吸作用是氟富集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氟异常 水文地球化学 形成机理 沉积环境 富锦市
下载PDF
基于^(222)Rn的马莲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空间差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雨山 程旭学 +1 位作者 张梦南 祁晓凡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40,共7页
河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的定量评价是流域水资源量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在西北内陆马莲河流域下游开展氡同位素示踪,利用河水222Rn通量模型评价了地下水沿河排泄强度。结果表明:地下水222Rn活度高于河水1个数量级,潜流带水222Rn活度受... 河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的定量评价是流域水资源量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在西北内陆马莲河流域下游开展氡同位素示踪,利用河水222Rn通量模型评价了地下水沿河排泄强度。结果表明:地下水222Rn活度高于河水1个数量级,潜流带水222Rn活度受河水、地下水混合作用及沉积物氡释放影响。马莲河下游均为白垩系环河组地下水排泄补给河水,累计排泄量4.5 m3/s,占河流流量的73.2%。排泄强度存在空间变异,上段及下段为地下水强排泄区,中段作用强度较低。模型不确定性主要受地下水端元、潜流带输入及气体逸散系数三个因素控制,222Rn示踪方法在地下水补给河水型地区较为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河水 222Rn 不确定性 马莲河
下载PDF
干旱区地下水咸化机制的区域氘盈余解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雨山 郭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5,共7页
定量研究干旱区地下水的咸化机制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研究需要考虑补给源水δ18O和δ2H值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利用区域氘盈余计算初始水、蒸发和溶滤对地下水咸化贡献的方法,并以罗山地区第四系地下水为例进行了分析。... 定量研究干旱区地下水的咸化机制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已有研究需要考虑补给源水δ18O和δ2H值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利用区域氘盈余计算初始水、蒸发和溶滤对地下水咸化贡献的方法,并以罗山地区第四系地下水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误差较小,可以有效区分蒸发和溶滤的贡献。地下水先溶滤后蒸发的自然咸化过程决定了溶滤作用的主导地位,咸化规模主要取决于溶滤作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氘盈余 蒸发作用 溶滤作用 地下水咸化 罗山地区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和同位素评价马莲河下游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雨山 郭媛 +2 位作者 周殷竹 李戍 王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0-298,共9页
准确评价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是流域水资源量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在马莲河流域下游采集不同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75组,利用Cl-、电导率(EC)和D、18O同位素多方法联合评价,识别了地下水补给河水的位置、补给量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 准确评价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是流域水资源量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在马莲河流域下游采集不同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75组,利用Cl-、电导率(EC)和D、18O同位素多方法联合评价,识别了地下水补给河水的位置、补给量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马莲河水EC和Cl-质量浓度沿着流向均呈降低趋势,δD和δ18O值沿流向减小。雨季EC和Cl-质量浓度最低,δD和δ18O值最高。地下水各组分浓度均低于河水,时空变化不明显。地下水单宽排泄量存在时空变异,上段和下段为地下水强排泄区,中段地下水排泄较弱,不同季节地下水排泄量占总排泄量的72.20%~95.07%。雨季地下水单宽排泄量显著降低,河水中基流比例由雨季前期的68.89%降至29.43%。整体上,地下水补给河水季节变化明显,而空间变化规律较为稳定。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入认识河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为当地水资源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河水 定量评价 时空变化 模型 马莲河
下载PDF
马莲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转化的环境示踪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雨山 程旭学 +1 位作者 张梦南 李海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51,共4页
为深入了解马莲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沿河采集河水与地下水样品各15组,利用水化学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揭示了地下水与马莲河水的转化趋势及空间变化,并评价了转化强度。结果表明,河水Cl-质量浓度、总溶解固体(TDS)和电导率均高... 为深入了解马莲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沿河采集河水与地下水样品各15组,利用水化学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揭示了地下水与马莲河水的转化趋势及空间变化,并评价了转化强度。结果表明,河水Cl-质量浓度、总溶解固体(TDS)和电导率均高于地下水,沿流向呈降低趋势。地下水以补给河水为主,补给强度为0~4.66m2/d,累计补给量为1.65m3/s。补给强度受岩性分布影响存在空间变异,R12~R13、R14~R15段为地下水强补给段,R04~R09段补给较弱。地下水样品的代表性、水均衡要素的完整性和采样密度可能影响环境示踪方法的评价精度。应采用多方法示踪对比、加强支流的调查监测及增加采样密度等手段降低评价的不确定性。研究成果可为水资源统筹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和地下水转化 水化学 模拟 马莲河
原文传递
基于包气带剖面研究黄土地下水补给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雨山 潘建永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5-16,共2页
地下水补给是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是地下水系统形成演化的基础和水文地质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庞忠和等,2018)。在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是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查明黄土高原地下水补给来源和补给量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意义重... 地下水补给是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是地下水系统形成演化的基础和水文地质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庞忠和等,2018)。在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是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查明黄土高原地下水补给来源和补给量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意义重大。前人对此开展了较多研究并取得丰富成果,但由于黄土高原包气带厚度较大,地下水补给受多因素影响,其时空变化较为复杂(赵文智等,2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 包气带 氯浓度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马莲河流域下游水体222Rn特征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雨山 程旭学 +1 位作者 连晟 张梦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32,40,共6页
为揭示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规律,以马莲河流域下游为例,应用氡同位素 222Rn示踪方法分析了不同水体 222Rn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河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并利用氡同位素梯度指示河水和地下水作用强度。结果表明:马莲... 为揭示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规律,以马莲河流域下游为例,应用氡同位素 222Rn示踪方法分析了不同水体 222Rn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河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并利用氡同位素梯度指示河水和地下水作用强度。结果表明:马莲河下游不同水体 222Rn活度差异较大,表现为白垩系地下水>黄土地下水>第四系地下水>河水。岩性是控制地下水中 222Rn活度分布的首要因素,构造和氧化还原条件对其也有影响,河水 222Rn活度主要受地下水补给的影响。马莲河下游各段 222Rn同位素梯度分布表明R02—R03,R03—R04,R13—R14段地下水大量补给河水,其他区段地下水无补给或补给强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和地下水转化 222Rn活度 分布特征 同位素梯度 马莲河流域
下载PDF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 被引量:38
14
作者 董维红 孟莹 +3 位作者 王雨山 武显仓 吕颖 赵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42-553,共12页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农业灌溉对当地地下水水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及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对三江平原富锦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基地,农业灌溉对当地地下水水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地下水水质的变化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及居民的饮水安全,因此对三江平原富锦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对浅层地下水及地表水进行采样,运用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δD和δ^(18)O同位素、克里金插值及反向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三江平原富锦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TDS、NO_3-N质量浓度沿地下水流向呈递增趋势,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和SO_4-Ca为主;硅铝酸盐以及岩盐的风化溶解是研究区地下水中离子的主要来源;溶滤作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和农业施肥、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影响是控制地下水化学特征形成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三江平原
下载PDF
中国典型地区高碘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启示 被引量:41
15
作者 张二勇 张福存 +3 位作者 钱永 叶念军 龚建师 王雨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7-802,共6页
长期饮用高碘水(>150μg/L)将对人体造成危害。中国有12个省市存在高碘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区、冲洪积平原区和沿海地区,黄淮海平原是高碘地下水的主要分布区,在分析华北平原、淮海流域平原高碘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 长期饮用高碘水(>150μg/L)将对人体造成危害。中国有12个省市存在高碘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区、冲洪积平原区和沿海地区,黄淮海平原是高碘地下水的主要分布区,在分析华北平原、淮海流域平原高碘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指出地下水中的碘主要是海洋碘通过大气输入,受此影响近海地区含水层碘含量往往较高;由河湖相地层组成且富含有机质、粘土矿物和铁铝氧化物的含水层有利于碘的富集;呈中-碱性的灰岩风化层土壤也有利于碘的富集,其中的碘通过水循环进入地下含水层,形成高碘地下水区。在此基础上,针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碘限值规定的缺项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碘限值规定的不足,提出了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碘限值修改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高碘 限值 建议
下载PDF
近50年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位对降水响应的时滞差异 被引量:18
16
作者 祁晓凡 王雨山 +3 位作者 杨丽芝 刘中业 王玮 李文鹏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4-393,共10页
依据近50年降水及年均水位等的差异,将1959-2011年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位与降水观测数据划分为若干时段。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定量分析了泉域地下水位对降水的响应时滞,并采用相关分析讨论了时滞与地下水开采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1)... 依据近50年降水及年均水位等的差异,将1959-2011年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位与降水观测数据划分为若干时段。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定量分析了泉域地下水位对降水的响应时滞,并采用相关分析讨论了时滞与地下水开采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1)泉域地下水位与降水的主周期均为1a。(2)两种划分方式下,泉域排泄区水位时滞分别为83.44~161.24d、88.62~150.56d,径流区水位时滞分别为67.87~81.66d、76.58~82.21d,径流区水位时滞明显小于排泄区。(3)依据降水划分的时段,排泄区与径流区均有随年降水减少。水位时滞增加的趋势。(4)依据水位划分的时段,排泄区有随水位降低,时滞增加的趋势,而径流区不明显。(5)泉域水位时滞与泉域地下水开采量、泉群流量等存在相关关系,泉域开采量越大,泉群流量越小,则水位时滞相对越大。上述时滞差异分析,有助于增加地下水位与降水之间的非线性耦合过程的认识,可为地下水位的预报预警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动态 降水 小波分析 周期性 济南泉域
下载PDF
雄安新区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9
17
作者 尹德超 祁晓凡 +4 位作者 王雨山 徐蓉桢 安永会 王旭清 耿红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79-992,共14页
【研究目的】白洋淀为雄安新区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系统开展了全淀区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方法】在白洋淀湿地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484组,查明了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并采用地累积... 【研究目的】白洋淀为雄安新区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支撑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系统开展了全淀区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调查。【研究方法】在白洋淀湿地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484组,查明了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等多种方法开展了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普遍偏高于河北省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府河入淀口及白沟引河入淀口为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区,入淀河流输入为白洋淀重金属主要来源;环境地球化学综合评价结果为清洁无污染等级分布面积144.54 km^(2),占表层沉积物分布总面积的96.68%;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重到轻排序为Cd>Cu>Hg>Pb>Zn>Ni>Cr>As,Cd元素污染程度等级以中度和偏中度为主,Cu元素以轻度和清洁为主,其他元素以清洁无污染为主;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河流入淀口所在淀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高于其他淀区,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排序为南刘庄>烧车淀>小白洋淀>王家寨>藻苲淀>捞王淀>池鱼淀>泛鱼淀。【结论】白洋淀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南刘庄等局部淀区存在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以Cd元素污染最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重金属 生态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雄安新区 白洋淀
下载PDF
雄安多要素城市地质标准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林良俊 韩博 +8 位作者 马震 张曦 李红英 夏雨波 郭旭 裴艳东 李海涛 李洪强 王雨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雄安新区作为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城市,急需建立城市地质标准,为高水平现代化城市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从城市地质与现代城市行政管理有机融合的角度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地质标准现状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需求,研究提出雄安... 雄安新区作为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试点城市,急需建立城市地质标准,为高水平现代化城市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从城市地质与现代城市行政管理有机融合的角度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地质标准现状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需求,研究提出雄安多要素城市地质标准体系。研究表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先进的多要素城市地质标准体系;标准体系应该包括空间、资源、环境和灾害等子体系:空间涵盖全域、重点区、特色小镇、工程建设场地等四方面,资源涵盖地热、矿泉水、地下水等三方面,环境涵盖土壤质量、地下水质量、湿地质量等三方面,灾害涵盖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砂土液化、地面塌陷等五方面。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行等不同阶段城市管理密切结合,需要研制30项城市地质技术标准,包括空间标准6项、资源标准9项、环境标准7项、灾害标准8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多要素 城市地质 标准体系
下载PDF
白洋淀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区表层沉积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德超 王雨山 +3 位作者 祁晓凡 安永会 王旭清 徐蓉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6-516,共11页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探究白洋淀不同植物群落区表层沉积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采集了96组表层沉积物样品开展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白洋淀湿地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含量均值为39.64 g/kg,范围为14.4~136.82 g/...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核心生态功能区.为探究白洋淀不同植物群落区表层沉积物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采集了96组表层沉积物样品开展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白洋淀湿地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含量均值为39.64 g/kg,范围为14.4~136.82 g/kg,总氮(TN)和总磷(TP)均值分别为2.62和0.75 g/kg,范围分别为0.72~10.57和0.46~1.38 g/kg;不同植物群落区表层沉积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挺水植物分布区表层沉积物TOC和TN含量高于其他区,水田区沉积物TP含量最高;表层沉积物C∶N∶P比例平均值为141∶8∶1,C∶N比值相对稳定,C∶P和N∶P比值空间分异性较大;不同水生植物群落区沉积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挺水植物区沉积物C∶P和N∶P比值显著高于其他各分区,沉水植物区表层沉积物C∶N最大,挺水植物区和沉水植物区C∶N∶P比例平均值分别为222∶13∶1和129∶6.5∶1;白洋淀表层沉积物C、N、P化学计量特征受植物群落生物量、磷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枯落物分解速率以及人类活动等多个因素影响;与我国东部主要湖泊相比,白洋淀表层沉积物C、N、P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在水生植物生长末期收割打捞运出淀外,减少淀内N、P营养盐累积,减缓白洋淀富营养化和沼泽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底泥 碳氮磷 营养元素 化学计量学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海原县山前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伟坡 沙娜 +4 位作者 程旭学 王文祥 王雨山 李海学 张梦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87,共6页
在海原县采集地下水及泉水样品145组,采用Piper图解法、Gibbs半对数法、离子比例法等方法,对海原县山前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空间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南、西华山补给区至鸭儿涧排泄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 在海原县采集地下水及泉水样品145组,采用Piper图解法、Gibbs半对数法、离子比例法等方法,对海原县山前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空间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南、西华山补给区至鸭儿涧排泄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Mg渐变为HCO3·SO4-Ca·Mg、SO4·Cl-Na·Mg·Ca、SO4·Cl-Na·Mg,HCO3-、Ca^2+含量逐渐减少,SO4^2+、Cl^-、Na^+含量逐渐增多;干盐池为一断陷封闭盆地,水文地质单元相对独立,从盆地边缘至盆地中心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Ca·Mg渐变为HCO3·SO4-Na·Mg、SO4·Cl-Na·Mg、Cl·SO4-Na·Mg;从补给区至径流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形成以溶滤作用为主,至径流区渐变为以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为主,排泄区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循环演化 形成机制 交替吸附 蒸发-浓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