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中国宗教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雷泉 《佛学研究》 1995年第0期1-9,共9页
统计数字表明,传播媒体时时使用的“宗教热”一词,是在文革中处于冰点以下的宗教,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升向常温的社会现象。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和现实商品大潮的冲击,表现为“热中有冷”和“热中有乱”两种困局。文章分析了鸦片论、... 统计数字表明,传播媒体时时使用的“宗教热”一词,是在文革中处于冰点以下的宗教,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升向常温的社会现象。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和现实商品大潮的冲击,表现为“热中有冷”和“热中有乱”两种困局。文章分析了鸦片论、特区论、适应论、文化论、相容论、制衡论这六种相互矛盾的理论框架。认为由于理论上的暧昧不清,使正统宗教徒不敢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信仰,使社会上有宗教需求的人对正统教团产生疑惑,从而促成地下宗教势力和歪门邪道盛行。作者提出有四种因素使佛教面临复兴的机遇:一、政教分离已成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二、佛教在各教平等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三、经济体制改革为佛教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四、具备独立品格的佛教知识分子群体正在形成。文章指出:佛教必须回应世俗化的挑战,调整在信仰、社会、文化三大层圈中的关系,使信仰素质、组织规模和文化品位三者保持均衡发展。知识分子对宗教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将有效地制约“宗教非宗教化”现象的蔓延,并直接改变“宗教非学术化”的局面。经理性提纯的宗教,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有可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批判作用。化世俗而不为世俗所化,永远是佛教面临的现实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佛教文化 机遇与挑战 当代中国 宗教问题 市场经济转轨 若干理论 中国宗教 政教分离 中国佛教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忧思──“庙产兴学”百年祭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雷泉 《佛教文化》 1998年第1期8-10,共3页
关键词 庙产兴学 世纪之交 佛教文化 佛教教团 张之洞 宗教政策 主体性 社会功能 《劝学篇》 杨仁山
下载PDF
第三只眼看台湾佛教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雷泉 《佛教文化》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关键词 台湾佛教 人间佛教 主体性 台湾大学 中国佛教 佛学研究 寺院经济 印顺法师 宗教资源 中国大陆
下载PDF
中国大陆佛教刊物简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雷泉 《佛教文化》 1993年第3期45-46,共2页
中国大陆与佛教有关的刊物有三类形式:第一类为教外研究机构主办的纯学术刊物,如《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中国藏学》、《五台山研究》、《禅学研究》等,中央级的佛教专业学术刊物则暂付阙如;第二类为佛教界主办在社会上公开... 中国大陆与佛教有关的刊物有三类形式:第一类为教外研究机构主办的纯学术刊物,如《世界宗教研究》、《敦煌研究》、《中国藏学》、《五台山研究》、《禅学研究》等,中央级的佛教专业学术刊物则暂付阙如;第二类为佛教界主办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人文刊物,目前有从《法音》这一母体先后分离出来的《佛教文化》和《佛学研究》二种;第三类为各级佛协或佛学院主办在教内流通的宗教刊物。从量上来看,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已占据有关杂志的首位,成为佛教文化建设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从质上来看,近几年随着佛教教团的重建,其水准也不低于海外华人地区的同类刊物。本文介绍的是佛教界主办的后二类刊物。文革之前,国内佛教界主办的佛教刊物曾有《现代佛学》、《弘化》、《觉有情》等数种。至196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界 佛学院 佛学研究 五台山研究 世界宗教研究 法音 现代佛学 弘化 教外 教团
下载PDF
佛教教育的目的、方法及前瞻——以《维摩经》为例
5
作者 王雷泉 《佛学研究》 2006年第1期86-93,共8页
一、反省当前佛教教育的困境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关键词 佛教教育 《维摩经》 不拘一格 龚自珍 反省 生气
下载PDF
“高高山顶 立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述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雷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3-59,共7页
南怀瑾的文化史观,源于他对人生苦迫性的否定及超越。从其求道经历及著述来看,他始终坚持佛教传统的修证道路,以出尘脱俗的第一义谛作为终极。根据其师袁焕仙“非离真而有妄.实藉妄以诠真”的观点,真与妄、体与用、经与史,皆为一... 南怀瑾的文化史观,源于他对人生苦迫性的否定及超越。从其求道经历及著述来看,他始终坚持佛教传统的修证道路,以出尘脱俗的第一义谛作为终极。根据其师袁焕仙“非离真而有妄.实藉妄以诠真”的观点,真与妄、体与用、经与史,皆为一体二面的统一体。故能圆融无碍地出入经史诸子百家,以孔孟之学的王道德政作为治事与立身、立国的中心.而以《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作为权变、应变、拨乱反正的运用之学。因此,了生脱死的佛法,必须落实在现实人生。亦即药山禅师所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无论是出世做宗师,还是入世当英雄.关键皆在于把握时节。南怀瑾认为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进入国运转盛的新时期,一切有志者应为国家民族效力,而不要沉湎于仙佛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史观 南怀瑾 深海底 二十世纪 《孙子兵法》 中国文化 复旦大学出版社 《战国策》 诸子百家 禅宗
下载PDF
悲愤而后有学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雷泉 《佛教文化》 1996年第2期5-6,共2页
关键词 欧阳渐 知识分子 杨仁山 《大乘起信论》 支那内学院 中国佛学 中国佛教 佛教思想家 杨文会 长江流域
下载PDF
“空”之三题——读龙树的《中论》
8
作者 王雷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71-75,共5页
佛教与“空门”联为一谈,清楚地说明了“空”在佛教中的地位。正如在佛弟子中有“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的消极厌世者,亦有通透“四大无主,五蕴本空”,从而喊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无畏猛士一样,学术界对“空”的理解也仁智各见... 佛教与“空门”联为一谈,清楚地说明了“空”在佛教中的地位。正如在佛弟子中有“看破红尘”而遁入“空门”的消极厌世者,亦有通透“四大无主,五蕴本空”,从而喊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无畏猛士一样,学术界对“空”的理解也仁智各见,众说纷纭。从“空”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虚无绝望情绪的贬词,到“空”与现代物理学的量子场理论有着惊人相似的溢美,这一理解上的巨大差异,说明对“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论 龙树 佛教哲学 部派佛教 佛陀 大乘空 五蕴 学术界 般若学 二谛
下载PDF
《欧阳渐文选》举要
9
作者 王雷泉 《佛教文化》 1996年第2期41-43,35,共4页
关键词 欧阳渐 支那内学院 佛教教育 中庸 杨仁山 中国佛教 文选 体用不二 研究方法 寂灭
下载PDF
佛学文摘
10
作者 王雷泉 《佛教文化》 1994年第1期38-39,共2页
以佛法研究佛法 台湾佛教学者江灿腾在《现代中国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反省》一文中,回顾自己的治学经验,认为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的观念,解决了他在佛法内容上的困扰。《游心法海六十年》一书。
关键词 佛教学者 印顺 中国佛教 治学经验 金刚界 三法印 研究方法论 北传佛教 四无量心 胎藏界
下载PDF
赵州吃茶记
11
作者 王雷泉 《佛教文化》 1993年第4期43-45,共3页
一、庭前柏子待何人? 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 以上一诗,为净慧法师住持赵县柏林寺的感怀之作。柏林寺在唐代名观音院,从谂禅师长期行脚参学后。于八十岁左右定居于此,任方丈四十年,人称“赵州... 一、庭前柏子待何人? 来参真际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 以上一诗,为净慧法师住持赵县柏林寺的感怀之作。柏林寺在唐代名观音院,从谂禅师长期行脚参学后。于八十岁左右定居于此,任方丈四十年,人称“赵州古佛”,寂后赠“真际大师”。赵州对前来求道者,不管是曾到还是新来,皆请人“吃茶去”。“赵州茶”,“云门饼”、“德州棒”、“临济喝”,自唐宋起就风靡丛林,几成为中国禅宗的象征。净慧法师1988年以《法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际大师 赵州茶 净慧 中国禅宗 从谂 临济 赵州古佛 吃茶去 法音 禅风
下载PDF
忧患与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雷泉 释妙华 +1 位作者 徐玉成 何云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4-11,共8页
关键词 宗教政策 宗教理论 宗教家 社会相 佛教界 中国佛教协会 政教关系 宗教事务 中国宗教 修证
原文传递
天台宗止观学说述评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雷泉 《中国社会科学》 1987年第1期95-111,共17页
本文对中国佛教天台宗止观学说的宗教和哲学意义作了探讨。作者指出:天台宗空假中的思维方式反映了思维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在认识论上具有合理的因素;但其实质是离开社会实践,诉诸超越理性思维的神秘直觉,来解决思维的至... 本文对中国佛教天台宗止观学说的宗教和哲学意义作了探讨。作者指出:天台宗空假中的思维方式反映了思维从抽象到具体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在认识论上具有合理的因素;但其实质是离开社会实践,诉诸超越理性思维的神秘直觉,来解决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矛盾。天台宗的观心实践把客观世界当作主体意识虚妄分别的产物,通过割断主体与外物、肉体的联系,反观意识本身,调整意识流向,主体就能在禅定状态中消融一切对立,实现无明向法性的转化;禅定所导致的意识状态变化,应该成为研究人类意识性质的一个课题。天台宗的一念三千说夸大了主体的能动性,在非理性的意识活动中实现主客体的统一;这种学说以主体在精神上的自由,为主体在现实社会中的不自由开脱,带有强烈的粉饰阶级剥削和压迫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宗 止观 主体意识 认识论 理性思维 主体性 意识流 意识活动 实相 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见证中国佛教复兴的足迹——略叙我与《法音》的因缘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雷泉 《法音》 2018年第1期21-27,共7页
当代中国佛教媒体的发展,恰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佛教复兴的深度与广度相伴随。中国佛教协会机关刊物《法音》自1981年复刊,到2017年底出满400期。本人从1984年第1期开始,以本名或“龙泉”“默雷”等笔名,在《法音》及《法音》(学术... 当代中国佛教媒体的发展,恰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佛教复兴的深度与广度相伴随。中国佛教协会机关刊物《法音》自1981年复刊,到2017年底出满400期。本人从1984年第1期开始,以本名或“龙泉”“默雷”等笔名,在《法音》及《法音》(学术版)发表《日本新编(大藏经索引)介绍》《天台宗止观学说发展的历史过程》《大雁塔下的沉思》《(禅与西方思想)译后》《对中国近代两次庙产兴学的反思》等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协会 佛教复兴 因缘 改革开放 机关刊物 庙产兴学 西方思想 大雁塔
原文传递
释迦以至道救世,承其后者事乃在于流通——大众阅藏对于构建网络佛教之体的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雷泉 《法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9-32,33-35,共7页
“释迦以至道救世.承其后者事乃在于流通”这段话.来自欧阳渐先生。抗战期间.支那内学院内迁到四川江津。1938年,欧阳渐在《支那内学院经版图书展览缘起》中,精辟总结了流通佛经的重要性:“予,士也。予之所事,承先待后之事也。... “释迦以至道救世.承其后者事乃在于流通”这段话.来自欧阳渐先生。抗战期间.支那内学院内迁到四川江津。1938年,欧阳渐在《支那内学院经版图书展览缘起》中,精辟总结了流通佛经的重要性:“予,士也。予之所事,承先待后之事也。释迦以至道救世,承其后者事乃在于流通。迦叶、阿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 救世 支那内学院 意义 佛教 网络 大众 抗战期间
原文传递
“如来使”精神与慧思的新法华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雷泉 《法音》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2,共7页
一、《法华经》中的“如来使”精神《法华经》说一乘佛法的根据.即度化一切生存在五浊恶世的众生,故在穷尽诸法实相的一乘圆理指引下,必须顺应时节因缘.方便说三乘法门,乃至从事一切能引导归人究竟佛法的世俗资生产业。
关键词 精神 《法华经》 诸法实相 佛法 法门 三乘
原文传递
心净国土净 佛教的生态哲学
17
作者 王雷泉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1,共2页
建立在缘起论和业力论基础上的佛教思想,能够为化解环境问题提供强大的思想资源,并形成巨大的实践力量。佛教的超越精神和广博视野,理应为现代生态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石。
关键词 佛教思想 生态哲学 国土 现代生态学 思想资源 环境问题 实践力量 超越精神
原文传递
中国佛教走出围墙困境及进入主流社会的路径
18
作者 王雷泉 《法音》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4,共7页
一、佛教复兴中的围墙困境 当前中国大陆佛教.正处在蓄势待发的复兴临界点。蓄势待发,指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多年的急剧变革和日益融入世界文明体系,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变迁过程中.民众对佛教产生爆发性的宗教需求。
关键词 中国佛教 主流社会 困境 围墙 中国社会转型 路径 佛教复兴 中国大陆
原文传递
法华精神与人类宗教的未来——序心皓法师《〈法华经〉学修旨要》
19
作者 王雷泉 《法音》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共4页
"宗教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当宗教自身成为问题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发生了问题。"这段话,是我1993年7月参加河北赵县柏林寺首届"生活禅夏令营",在开营式上代表学者致辞中所言。所谓"宗教问题",在当今世... "宗教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当宗教自身成为问题时,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发生了问题。"这段话,是我1993年7月参加河北赵县柏林寺首届"生活禅夏令营",在开营式上代表学者致辞中所言。所谓"宗教问题",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文化语境中,聚焦为三个方面:一、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宗教复兴过程中.我们如何从根本上肯定宗教对中国文化和价值体系重建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问题 法华经 法师 人类 精神 人生问题 文化语境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佛教精神对当代人的滋养
20
作者 王雷泉 吕晨(绘) 《佛教文化》 2011年第1期9-9,8,共2页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物质层面或许到了如赵本山小品中所说的“不差钱”,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范现象。在中国走向强盛的现代化道路中,佛教智慧的贡献日益凸现。佛法不是坐而论道的玄学,佛法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物质层面或许到了如赵本山小品中所说的“不差钱”,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范现象。在中国走向强盛的现代化道路中,佛教智慧的贡献日益凸现。佛法不是坐而论道的玄学,佛法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也就是说,佛教是以改变人心而改变世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精神 当代人 中国经济发展 物质层面 失范现象 社会作用 赵本山 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