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红外隐身涂料的研究与应用简况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顺奎 《红外与激光技术》 CSCD 1993年第1期1-5,22,共6页
光电侦察和光电制导技术是军事领域的高技术。这些技处于被发现和被识别的威胁中,而凡是被发现的目标都将处于被摧毁的境地,因此许多国家十分注重军事目标的隐身,努力开展隐身涂料的研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热红外隐身涂料的组份和性能... 光电侦察和光电制导技术是军事领域的高技术。这些技处于被发现和被识别的威胁中,而凡是被发现的目标都将处于被摧毁的境地,因此许多国家十分注重军事目标的隐身,努力开展隐身涂料的研制工作。本文主要介绍热红外隐身涂料的组份和性能及若干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隐身 涂料 红外材料 红外对抗
下载PDF
东满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历程与历史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顺奎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东满抗日根据地具有坚持时间长、范围广阔、群众基础深厚、内部要素完备等特点。日伪统治手段毒辣是其遭受挫折的客观原因;一度的左倾干扰、错误地开展"反民生团运动"和没有打破日伪经济封锁等是其遭受挫折的主观原因。尽管... 东满抗日根据地具有坚持时间长、范围广阔、群众基础深厚、内部要素完备等特点。日伪统治手段毒辣是其遭受挫折的客观原因;一度的左倾干扰、错误地开展"反民生团运动"和没有打破日伪经济封锁等是其遭受挫折的主观原因。尽管没有坚持到抗战胜利,东满抗日根据地却仍然具有率先探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养育东北抗联第二军和打造东满抗联精神等价值。给我们留下了坚持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当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满抗日根据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东北抗联第二军
下载PDF
红外末敏弹的发展概况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顺奎 《红外与激光技术》 CSCD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当前,地对地战术导弹的一个特点是采用子母弹。为了提高子弹的毁伤概率,通常在子弹上装末敏装置,称为末敏弹。末敏弹按末敏装置起名,如红外末敏弹、毫米波末敏弹、双模式或多模式末敏弹等。本文主要介绍红外末敏弹的特点、工作过程、引... 当前,地对地战术导弹的一个特点是采用子母弹。为了提高子弹的毁伤概率,通常在子弹上装末敏装置,称为末敏弹。末敏弹按末敏装置起名,如红外末敏弹、毫米波末敏弹、双模式或多模式末敏弹等。本文主要介绍红外末敏弹的特点、工作过程、引爆概念、信号处理装置和控制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母弹 传感器 末敏弹 导弹 地对地
下载PDF
战术导弹弹头的突防措施探讨
4
作者 王顺奎 《飞航导弹》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6-17,31,共3页
根据发展中国家发展和采购战术导弹以及战术反导武器的部署和发展情况,得出导弹的突防措施是导弹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据此探讨了几种较为可行的突防措施。
关键词 战术导弹 反导弹导弹 弹头
下载PDF
反飞机反战术导弹的现代防空导弹
5
作者 王顺奎 《飞航导弹》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3-27,共5页
现代防空导弹是实现有效防御的重要武器。为抗击战术导弹攻击,现代防空导弹还应具有反战术导弹能力。叙述了研制具有反飞机及反战术导弹能力的防空导弹的必要性和经济性,并且简要介绍了几种国外研制的这种两用防空导弹。
关键词 防空导弹 反战术导弹
下载PDF
制导炮弹的发展概况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顺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89年第3期57-67,共11页
本文叙述制导炮弹采用半主动激光末制导、红外成象末制导和毫米波末制导的优、缺点。叙述一些国家用榴弹炮、迫击炮、高射炮和海军炮等发射的制导炮弹的结构和研制动向。叙述制导炮弹是一种高技术产品,是部队需用量较多的产品。
关键词 制导炮弹 光学制导 红外成象制导 激光制导 末制导 结构 迫击炮 高射炮
下载PDF
光环境因子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大西洋鲑生长和摄食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仇登高 徐世宏 +4 位作者 刘鹰 宋昌斌 迟良 王顺奎 于凯松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78,共11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光色(白光,A1;蓝光,A2;红光,A3)、光周期(24L︰0D,B1;12L︰12D,B2;8L︰16D,B3)和光强(0.88 W/m2,C1;4.55 W/m2,C2;8.60 W/m2,C3)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体质量(850.97±82.77)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生长和...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光色(白光,A1;蓝光,A2;红光,A3)、光周期(24L︰0D,B1;12L︰12D,B2;8L︰16D,B3)和光强(0.88 W/m2,C1;4.55 W/m2,C2;8.60 W/m2,C3)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体质量(850.97±82.77)g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生长和摄食的影响。实验设A1B1C1(1)、A1B2C2(2)、A1B3C3(3)、A2B1C2(4)、A2B2C3(5)、A2B3C1(6)、A3B1C3(7)、A3B2C1(8)、A3B3C2(9)9个处理组,在相应设定条件下饲养180 d。结果表明,在光色为红光、光周期为12L︰12D和光强8.60 W/m2条件下大西洋鲑的成活率最高,但光色、光周期和光强对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期间各组鱼的相对增重率和肥满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至第120天,2、5、6组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组(P<0.05);至第180天,1、2、4、7、8组鱼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6组(P<0.05),1、2、3、4、7、8、9组鱼的日增重显著高于6组(P<0.05),9组鱼的体质量变异系数显著低于7组(P<0.05)。9组鱼血浆中生长激素显著高于1、2、3、4、6、7和8组(P<0.05);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和饲料系数最佳时的光照条件为:红光、12L︰12D、8.60 W/m2,但光色、光周期和光强对摄食率、饲料转化效率及饲料系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本实验条件下,较为适宜的光照条件是:红光、12L:12D、8.60 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 光色 光周期 光强 生长性能 摄食 循环水养殖系统
下载PDF
脂肪和蛋白质营养对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生长和肌肉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10
8
作者 柳阳 李勇 +4 位作者 高婷婷 孙亚琼 周邦维 王顺奎 王晓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9,共13页
为探讨饲料脂肪和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SalmonsalarL.)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3脂肪水平:18%、21%、24%,即F18、F21、F24;2蛋白质水平:38%、48%.即P38、P48),形成6种试验处... 为探讨饲料脂肪和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SalmonsalarL.)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3脂肪水平:18%、21%、24%,即F18、F21、F24;2蛋白质水平:38%、48%.即P38、P48),形成6种试验处理膨化颗粒配合饲料,每处理3重复,通过在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选用初质量(650.0±45.50)g大西洋鲑720尾,进行动物饲喂试验、肌肉脂肪酸、氨基酸测试等,试验期56d。结果表明:(1)中脂肪水平(F21)和高蛋白水平(P48)饲料的生长性能较佳。增质量率随脂肪水平提高先增加后降低,中高脂肪组比低脂肪组极显著提高43.5%(P〈0.01);高蛋白组极显著提高44.99%(P〈0.01);中脂肪高蛋白组合(P48F21)效应最佳;(2)脂肪水平对肌肉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蛋白水平与肌肉9种必需、4种风味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高蛋白组显著提高3.60%~17.00%(P〈0.05/0.01):(3)脂肪水平与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而蛋白水平与其呈负相关,高脂肪(P24)和低蛋白(P38)有利于提高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纽肌肉Zoo-3PUFA、∑HuFA、DHA、EPA含量比低脂肪组分别极显著或显著提高15.74%、26.60%、15.41%、7.67%(P〈0.01/0.05);低蛋白组极显著提高肌肉DHA含量11.91%(P〈0.01)、EPA10.02%(P〈0.05);低蛋白中高脂肪组合fP38F21、P38F24)效应佳。本试验研究证明,工业化工业化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对脂肪营养需求有一定程度降低,本试验条件下中高脂肪与中低蛋白组合既利于提高生长性能,又增加肌肉ω-3HUFA和主要氨基酸沉积,为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的肉质改善型配合饲料研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脂肪和蛋白质 肌肉脂肪酸和氨基酸 生长性能 大西洋鲑(Salmon SALAR L.) 封闭循环水养殖
下载PDF
贝藻混养对大西洋鲑养殖废水的生物滤除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晓娜 李甍 +3 位作者 孙国祥 王顺奎 于凯松 刘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9,共8页
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与无公害化处理排放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作者采用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及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混养和单养的方式处理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排放的废水,设置贝类... 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与无公害化处理排放是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作者采用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及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混养和单养的方式处理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排放的废水,设置贝类组、藻类组、贝藻组3组处理,探讨了贝藻混养方式和贝类、藻类单养对废水中主要水质因子(N、P营养盐、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悬浮颗粒物(TSS))的处理效率,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表明,牡蛎和龙须菜混养的方式处理养殖废水效果较好,其对氮、磷营养盐、COD及TSS的去除效率分别为:总氨态氮41.67%±8.82%、硝酸盐氮33.96%±0.34%、总磷7.18%±0.03%、COD 78.87%±1.82%和TSS 70.50%±1.65%,而亚硝酸盐氮出现一定的积累。综合分析,牡蛎和龙须菜混养的方式处理养殖废水的效率优于牡蛎和龙须菜的单独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Salmo salar)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 养殖废水 贝藻混养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复合菌对虹鳟生长性能及胃黏膜、肠黏膜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纯 孙国祥 +3 位作者 刘志培 刘淑兰 王顺奎 刘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6-756,共11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V4和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及消化道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05.1±4.82)g的虹...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合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V4和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幼鱼生长及消化道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05.1±4.82)g的虹鳟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C0)和3种添加水平为5×10~6/5×10~7 CFU/g(T1),1.5×10~7/1.5×10~8 CFU/g(T3),2.5×10~7/2.5×10~8 CFU/g(T5)的复合菌剂(B.amyloliquefaciens V4/R.mucilaginosa),实验周期42 d。研究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虹鳟的生长及存活有一定的促进和提高,T1比例的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提高虹鳟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同时T1和T3比例添加显著降低虹鳟的死亡率(P<0.05);对其消化道黏膜细菌群落16S r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指纹分析,结果表明:虹鳟胃黏膜和肠黏膜上微生物菌群种类存在差异;胃黏膜菌群DGGE图谱中分别检测到35.7±17.0(C0)、37.0±3.5(T1)、36.7±13.6(T3)、26.0±13.2(T5)条谱带,各处理组间谱带数目无显著差异(F=0.500,P=0.692),肠黏膜菌群DGGE图谱显示分别检测到23.3±5.8(C0)、22.3±3.2(T1)、16.7±8.0(T3)、24.7±7.4(T5)条谱带,各处理组间谱带数目也无显著差异(F=0.916,P=0.475);胃黏膜菌群多样性随着益生菌添加量增加,菌群多样性有升高趋势,但是在最高浓度组(T5)多样性降低,肠黏膜菌群多样性随着复合菌剂的添加,多样性指数持续降低,中浓度添加组(T3)多样性最低,但是随着添加浓度升高,呈现恢复和升高趋势(T5);基于所得PCR-DGGE指纹图谱中谱带丰度值数据的UPGMA聚类和PCA排序分析均显示胃黏膜微生物群落与肠黏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大致分为两个不同的分支,胃黏膜和肠黏膜微生物菌群并没有按照不同处理组而有显著分化。以上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胶红酵母复合添加能显著促进虹鳟的生长,提高存活率,外源益生菌添加对虹鳟消化道黏膜上优势菌群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对胃黏膜及肠黏膜菌群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同时也未显著改变虹鳟肠黏膜微生物菌群结构,高比例添加降低消化道黏膜细菌数量及多样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胶红酵母 虹鳟 消化道黏膜菌群 PCR-DGGE
下载PDF
温度及pH对杀鲑气单胞菌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会芹 李贤 +5 位作者 傅松哲 任香 王顺奎 王先平 宋协法 刘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2,共6页
利用 A 值法与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了杀鲑气单胞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研究了不同温度及pH对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h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活菌计数法更能真实的反映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在28℃,15℃,10℃,5℃条件下... 利用 A 值法与活菌平板计数法,测定了杀鲑气单胞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曲线,研究了不同温度及pH对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h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活菌计数法更能真实的反映细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在28℃,15℃,10℃,5℃条件下,随着温度降低,杀鲑气单胞菌生长速率明显下降;在pH6.0-8.0时,酸性条件能明显抑制杀鲑气单胞菌的生长;在28℃、pH7.5条件下,杀鲑气单胞菌生长速率最快,达到稳定期时细菌数量也最多。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为了抑制杀鲑气单胞菌的生长繁殖,建议在不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养殖水体温度并合理控制水体pH,以降低养殖鱼类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ha) 温度 生长
下载PDF
丁香酚对大西洋鲑麻醉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靖 刘宝良 +2 位作者 王顺奎 于凯松 刘鹰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9,共8页
本文首先测定了在14~15℃10min浸浴使不同规格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及其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使均重为99,153,375g以上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分别为11,10,9mg/L;10min浸浴LC50的95%置信区... 本文首先测定了在14~15℃10min浸浴使不同规格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及其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显示,使均重为99,153,375g以上的大西洋鲑进入麻醉状态的丁香酚质量浓度分别为11,10,9mg/L;10min浸浴LC50的95%置信区间为(56.5,61.6)mg/L。基于上述实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了丁香酚质量浓度、浸浴时间、温度及实验生物规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提高丁香酚质量浓度和延长浸浴时间能有效延长大西洋鲑的复苏时间,在50mg/L丁香酚质量浓度下浸浴12min,可将其复苏时间延长至14~19min,是运输、转运过程中的理想麻醉条件。本研究对鱼类活体转运及其他处理过程中所需麻醉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酚 大西洋鲑 麻醉策略 复苏时间
下载PDF
脂肪和蛋白质水平对工业养殖大西洋鲑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及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柳阳 李勇 +3 位作者 周邦维 高婷婷 王晓晨 王顺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为探讨脂肪和蛋白质水平对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相关消化酶活力、免疫及对水质指标的影响,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3脂肪水平:18%、21%、24%,即F18、F21、F24;2蛋白质水平:38%、48%,即P38、P48),形成6种实验处理的膨化配合颗粒料,每处... 为探讨脂肪和蛋白质水平对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相关消化酶活力、免疫及对水质指标的影响,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3脂肪水平:18%、21%、24%,即F18、F21、F24;2蛋白质水平:38%、48%,即P38、P48),形成6种实验处理的膨化配合颗粒料,每处理3重复,在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RAS)条件下,选用初重(650.0±45.50)g大西洋鲑720尾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F21可显著提高大西洋鲑胃、肠、肝脂肪酶活力,比低脂肪分别提高11.52%、14.63%、4.31%;P48使肠、肝胰蛋白酶活力分别提高8.23%、8.33%,且发现其活力水平远高于胃蛋白酶。(2)F18、P48可显著提高肠道AKP酶活力,F18比F21、F24分别提高18.61%、31.70%,P48比P38提高13.69%。(3)F21、F24可显著改善血清的抗氧化能力,F21比F18的SOD活力提高10.32%,同时MDA含量降低4.49%;P48有利于提高血清LZM活力及补体C3含量,P48比P38分别高9.49%、5.93%。(4)低蛋白质水平可显著降低水体中氨氮、硝酸盐的含量,P38比P48分别降低61.70%、28.36%;提高脂肪水平可降低水体氨氮含量,F21、F24比F18分别降低10.00%、8.20%。研究表明,饲料脂肪和蛋白质水平与消化吸收酶、非特异免疫、养殖水氨氮之间关系特征明显;适当提高脂肪水平有利于提高消化道脂肪酶活力,提高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低蛋白质和中高脂肪组合可有效降低大西洋鲑的氨氮排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 饲料脂肪和蛋白质 消化酶 非特异性免疫 水质 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下载PDF
超声成像技术在大西洋鲑早期性别及发育期鉴别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仇登高 徐世宏 +4 位作者 刘鹰 宋昌斌 迟良 王顺奎 于凯松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29,共7页
采用KX-5100便携式B超机(7.5MHz高频线阵探头)对273尾1龄或2龄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性别及性腺发育阶段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检测的大西洋鲑进行了解剖和取样,利用组织学观察法验证了超声成像技术对大西洋鲑雌雄性别和发育阶段的鉴... 采用KX-5100便携式B超机(7.5MHz高频线阵探头)对273尾1龄或2龄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性别及性腺发育阶段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检测的大西洋鲑进行了解剖和取样,利用组织学观察法验证了超声成像技术对大西洋鲑雌雄性别和发育阶段的鉴别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超声成像技术鉴别雌、雄大西洋鲑的平均准确率为86%,且鉴别雌鱼的准确率(93%)较雄鱼(81%)高。超声成像技术鉴别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卵巢的准确率分别为87%、92%和100%,鉴别Ⅱ期、Ⅲ期、Ⅳ期、Ⅴ期精巢的准确率分别为64%、71%、86%和84%。总体看来,超声成像技术鉴别早期性腺(Ⅱ期~Ⅲ期)发育的准确率较低,仅为75%,而对晚期性腺(Ⅳ期~Ⅴ期)发育鉴别的准确率较高,达到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成像技术 大西洋鲑(Salmo salar) 早期性别鉴别 性腺发育阶段
下载PDF
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游泳行为和血细胞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衣萌萌 孙国祥 +3 位作者 杜以帅 刘鹰 王顺奎 于凯松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为探讨利用鱼类行为及血细胞数量变化预警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病害发生的可行性,监测了生产中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的游泳行为,以及杀鲑气单胞菌攻毒后大西洋鲑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实验采用同一... 为探讨利用鱼类行为及血细胞数量变化预警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病害发生的可行性,监测了生产中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的游泳行为,以及杀鲑气单胞菌攻毒后大西洋鲑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实验采用同一养殖基地和同一批次的大西洋鲑,其中现场实验鱼选自生产车间健康的和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养殖鱼,攻毒实验中处理组实验鱼每尾背肌注射100μL、浓度为3.05×107CFU/m L的菌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灭菌生理盐水。现场实验表明,感染杀鲑气单胞菌的大西洋鲑临界游泳速度较健康鱼低26.7%(P<0.05),摆尾频率与游泳速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攻毒实验表明,从攻毒的第4天开始,处理组大西洋鲑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第6天的变化最为显著,白细胞总数、粒细胞数分别降低了2.8%和43.9%(P<0.05),淋巴细胞数及单核细胞数分别升高了63.3%和23.9%(P<0.05),且处理组4种血细胞数随时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变化(P<0.05)。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监测大西洋鲑游泳行为(临界游泳速度和摆尾频率)以及血细胞相关指标的变化可快速判断其健康状况,为病害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 杀鲑气单胞菌 游泳行为 血细胞 病害预警
下载PDF
大西洋鲑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世宏 王彦丰 +4 位作者 刘清华 刘鹰 王顺奎 徐滢轩 李军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7-102,共6页
本研究探讨了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生长发育模式,对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的大西洋鲑重要生长数量性状进行生物学测量,并跟踪性腺发育状况。本研究自2012年1月通过封闭循环水系统进行大西洋鲑养殖,经过周年养殖,... 本研究探讨了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生长发育模式,对封闭循环水系统养殖的大西洋鲑重要生长数量性状进行生物学测量,并跟踪性腺发育状况。本研究自2012年1月通过封闭循环水系统进行大西洋鲑养殖,经过周年养殖,体质量平均达到1194.42g,体长平均达到417.00mm,体高平均达到100.58mm,体宽平均达到53.52mm,少数个体在养殖10个月后性腺发育较快,性腺质量达到9.76g,性腺指数达到1.31%。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为建立大西洋鲑标准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Salmo salar) 封闭循环水 生长 性腺发育 组织学切片
下载PDF
脂肪营养对封闭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生长、相关代谢酶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静 李勇 +3 位作者 孙国祥 赵宁宁 马骏 王顺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32,共9页
为探讨饲料脂肪营养对封闭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脂肪代谢及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作者采用单因素设计,即4个脂肪水平——12%、15%、18%、21%(以Ⅰ、Ⅱ、Ⅲ、Ⅳ组表示),共4个处理组,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25尾鱼... 为探讨饲料脂肪营养对封闭循环水养殖道氏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长、脂肪代谢及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影响,作者采用单因素设计,即4个脂肪水平——12%、15%、18%、21%(以Ⅰ、Ⅱ、Ⅲ、Ⅳ组表示),共4个处理组,每处理3重复,每重复25尾鱼。试验鱼为初始体质量(333.25±20.71)g的道氏虹鳟幼鱼,试验期77 d。结果表明,与后3组相比,Ⅰ组试验鱼增质量率显著提高17.20%~33.17%,Ⅰ和Ⅱ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Ⅲ和Ⅳ组6.20%~20.56%(P<0.05);脂肪合成酶类FAS活力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脂肪分解酶类LPL、HL及L-CPTⅠ活力变化特征与之相反(P<0.05)。其中,Ⅰ组FAS活力显著高于Ⅲ、Ⅳ组7.5%、8.7%;L-CPTⅠ活力显著低于后3组13.08%~16.35%;Ⅳ组LPL活力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前3组18.8%~44.7%(P<0.05或P<0.01);I组肝脏FAS的mRNA表达量比后3组显著高48.29%~55.15%(P<0.05);LPL呈相反特征,Ⅳ组显著高于前3组36.72%~113.59%(P<0.05或P<0.01);Ⅰ组肌肉FAS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Ⅳ组66.82%(P<0.05);LPL表达丰度随脂肪水平升高先下降后显著上升(P<0.05)。该结果特征与肝脏中该两种酶活力变化具有同步性。研究发现,随饲料脂肪水平变化,肌肉FAS mRNA表达量变化比肝脏更明显且规律性更强,而肝脏LPL mRNA表达量变化较肌肉更明显。本试验初步确定,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模式下,330 g左右道氏虹鳟饲料蛋白水平在45%时,脂肪水平以不超过1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道氏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生长 脂肪代谢 基因表达 封闭循环水养殖
下载PDF
养殖密度与日投饵量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CO_2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香 刘鹰 +2 位作者 王顺奎 于凯松 田会芹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7,共5页
在调查了15套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生产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养殖密度、日投饵量对二氧化碳(CO2)积累的影响;并选择了养殖密度不同的2套系统,通过比较各水处理单元内的CO2浓度,分析了CO2在系统各单元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 在调查了15套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生产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养殖密度、日投饵量对二氧化碳(CO2)积累的影响;并选择了养殖密度不同的2套系统,通过比较各水处理单元内的CO2浓度,分析了CO2在系统各单元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养殖池中CO2浓度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满足线性相关关系(R2=0.747);系统日投饵量与养殖池中CO2浓度呈线性相关(R2=0.574 2),且当日投饵率为1.3%时,由于残饵的存在,较大的日投饲量并没有导致相应的CO2积累;同时,密度较高系统各水处理单元内的CO2浓度均比密度较低系统的同等单元高。因此,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注重CO2脱除设施的设计,以减少CO2积累所带来的潜在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鲑鱼 循环水养殖系统 养殖密度 日投饵量 CO2积累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杀鲑气单胞菌的构建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以帅 张丽娜 +6 位作者 马晓娜 肖鹏 孙斌 蔡碧莹 王顺奎 于凯松 刘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5,共6页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是引起疖疮病的典型致病细菌,几乎可以侵染所有的鲑科(Aeromonas)鱼类,为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电击转化法将原核表达载体p GFPuv成功导入杀鲑气单胞菌C4菌株(AS-C4)中,获得了...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是引起疖疮病的典型致病细菌,几乎可以侵染所有的鲑科(Aeromonas)鱼类,为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电击转化法将原核表达载体p GFPuv成功导入杀鲑气单胞菌C4菌株(AS-C4)中,获得了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杀鲑气单胞菌菌株AS-C4^(GFP)。AS-C4^(GFP)菌株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平板上生长良好,并在紫外光下激发出较强的绿色荧光。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菌体和PCR检测gfp和杀鲑气单胞菌vap A基因,表明gfp基因已经成功导入AS-C4中。用AS-C4^(GFP)人工感染大西洋鲑(Salmo salar),从死亡鱼的脾脏、肝脏、肾脏中均能分离出AS-C4^(GFP),AS-C4^(GFP)在脾脏中最多。AS-C4^(GFP)具有特异性和可视性,为研究杀鲑气单胞菌对大西洋鲑的侵染途径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cida) 绿色荧光蛋白 电转化 大西洋鲑(Salmosalar)
下载PDF
国外信息融合技术概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顺奎 《红外与激光技术》 CSCD 1995年第1期1-4,共4页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战争的需求,多传感器得以大量使用。使用多传感器将导致信息量大增。人工综合处理这些信息的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只能采用自动综合与处理的方式,这就是本文所指的信息融合。本文主要介绍信息融合...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战争的需求,多传感器得以大量使用。使用多传感器将导致信息量大增。人工综合处理这些信息的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只能采用自动综合与处理的方式,这就是本文所指的信息融合。本文主要介绍信息融合的应用范围,主要研究内容,信息处理技术、信息融合方法和信息融合系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融合 信息处理 多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