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公信系统在谣言防治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颖吉 王华萍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99,106,共4页
谣言盛行反映出社会公信的缺失。结合典型谣言案例,本文认为社会公信力薄弱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社会环境和心理条件,还使得辟谣效果大打折扣。从长远来看,建设完备的社会公信系统是谣言防治的长效机制。应该从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谣言盛行反映出社会公信的缺失。结合典型谣言案例,本文认为社会公信力薄弱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社会环境和心理条件,还使得辟谣效果大打折扣。从长远来看,建设完备的社会公信系统是谣言防治的长效机制。应该从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健全社会监督及问责机制、建立社会公信力评价体系、整合社会公信力资源四个方面入手构筑谣言防治的综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 社会公信系统 社会环境 心理条件 信息公开
原文传递
民间组织在我国谣言防治中扮演的两种角色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颖吉 孙怡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6,共7页
近年来,民间组织逐渐成为我国治谣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我国当前的治谣实践中,民间组织扮演着谣言"反击者"和"疏导者"两种角色,前者通过查证信息来源、指出逻辑错误、提供科学依据,直接站在谣言对立面,这类辟... 近年来,民间组织逐渐成为我国治谣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我国当前的治谣实践中,民间组织扮演着谣言"反击者"和"疏导者"两种角色,前者通过查证信息来源、指出逻辑错误、提供科学依据,直接站在谣言对立面,这类辟谣干扰因素少,见效快;后者通过集中民众利益表达、提供法律援助、推动信息公开等方式,深层疏导谣言,比起单纯辟谣有更好的社会效应。民间组织应该了解自身优势和局限性,促进社会和组织自身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 防治 民间组织
原文传递
中国汉字媒介与文化记忆的文献构形——以甲骨文和金文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颖吉 孟萌萌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3,共4页
文字作为记录和传承历史经验的媒介,对于人们的历史认知和文化记忆具有基础性作用。就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而言,文字媒介形式不仅决定着哪些内容才能记录,而且决定着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内容。历史经验的最终呈现,既是人们意志所选择... 文字作为记录和传承历史经验的媒介,对于人们的历史认知和文化记忆具有基础性作用。就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而言,文字媒介形式不仅决定着哪些内容才能记录,而且决定着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内容。历史经验的最终呈现,既是人们意志所选择的结果,更是文字媒介形式所规定的结果。汉字构形方式的独特性,直接作用于历史文献构形、经验传达、概念表达等各个环节。以文字媒介的物质技术特性为基础,中国文献构形、思维习惯和文化记忆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共振循环关系,这种关系在文献传承和交流过程中不断强化积淀,便塑造了历史文献与文化记忆的基本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媒介 历史经验 文化记忆 文献
原文传递
略论蔡元培先生民族学思想的来源及其形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颖吉 陈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6,共4页
蔡元培作为开创中国民族学学科的一代宗师,其成就要归功于先生"有容乃大,兼容并包"的治学思想及由此而成就的博古通今、融通中西的知识修养。从学术渊源上看,先生的民族学思想的形成乃是其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关键词 蔡元培 民族学 思想来源 形成
下载PDF
媒介演化与社会性格的变迁——基于大卫·理斯曼社会性格理论的媒介学解释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颖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媒介与社会性格形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性关系,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在其著作《孤独的人群》中探讨了历史文化变迁中社会性格所存在的深刻复杂性,其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媒介变迁与社会性格转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尝试在理斯曼的研... 媒介与社会性格形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对应性关系,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在其著作《孤独的人群》中探讨了历史文化变迁中社会性格所存在的深刻复杂性,其中就已经涉及到了媒介变迁与社会性格转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本文尝试在理斯曼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新近发展出的媒介研究理论,将媒介技术特性与社会性格转化之间的关系加以主题化,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术问题,并试图对理斯曼提出的所谓"传统导向性格"、"他人导向性格"与"内在导向性格"等社会性格的媒介形塑原因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媒介 社会性格 孤独人群 自主性 自我意识
下载PDF
电子阅读的文化忧思——技术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颖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从技术现象学视角看,阅读是媒介与人之间的一种交互性活动。具有全新技术特性的电子阅读塑造了一种新的人与媒介的相互关系,从而发展为一种全新的电子阅读文化。新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人的存在状态,这些存在论意义上的改变比较突出地体现... 从技术现象学视角看,阅读是媒介与人之间的一种交互性活动。具有全新技术特性的电子阅读塑造了一种新的人与媒介的相互关系,从而发展为一种全新的电子阅读文化。新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人的存在状态,这些存在论意义上的改变比较突出地体现在信息超载导致的健忘症、多媒体阅读导致的心不在焉、数字拷贝和移动阅读带来的阅读消遣化和娱乐化趋势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阅读 技术现象学 文化 忧思
下载PDF
在技术与理性之间:互联网时代对李普曼、杜威之争的再度审视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颖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3-139,共7页
新技术的变革总是让人们对未来生活产生无限的遐想,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赋权现象也无形中催生了某种技术乌托邦式理想,似乎技术可以解决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人类在政治理性上的缺陷并不会阻碍理想的实现。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和杜威... 新技术的变革总是让人们对未来生活产生无限的遐想,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赋权现象也无形中催生了某种技术乌托邦式理想,似乎技术可以解决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人类在政治理性上的缺陷并不会阻碍理想的实现。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和杜威之间进行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论争,体现了在技术和理性之间的张力。李普曼强调了政治理性传统的重要性,主张精英治国的理想;而杜威则坚持大众民主,并且将未来技术条件的改善作为理想政治生活得以实现的保障。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李杜之争时,对于自身所处时代的技术政治理想便能够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也是我们认识自身责任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权 政治理性 李普曼 杜威 互联网政治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舆论学历史谱系的重建——一个专业化现代学术研究领域的形成史素描(1919—1949)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颖吉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1期33-37,共5页
中国的专业化舆论学研究萌芽于民国初年,20世纪20年代,经过罗加伦、徐宝璜、刘国桢等学者的努力,专业化舆论学研究从无到有,逐渐开展起来。30年代以后,舆论学研究的学科范围继续向舆论史学和民意测验等领域拓展,同时不同政治主张的学者... 中国的专业化舆论学研究萌芽于民国初年,20世纪20年代,经过罗加伦、徐宝璜、刘国桢等学者的努力,专业化舆论学研究从无到有,逐渐开展起来。30年代以后,舆论学研究的学科范围继续向舆论史学和民意测验等领域拓展,同时不同政治主张的学者都参加到舆论学的研究中来,形成了多元并存的局面。40年代后,中国舆论学研究的历史著作和理论著作均已产生,舆论学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其学科领域的框架已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舆论学 专业化 学术史 重建
下载PDF
作为研究“领域”和制度化“学科”的传播学——威尔伯·施拉姆对传播学学术性质的理解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颖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49,共3页
施拉姆认为,需要从两个维度理解传播的学术性质:一个是以学术实践方式存在的研究"领域",而另一个则是以制度化形式存在的传播"学科"。这两种理解维度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张和矛盾的关系:作为探究实践的传播领域需要以... 施拉姆认为,需要从两个维度理解传播的学术性质:一个是以学术实践方式存在的研究"领域",而另一个则是以制度化形式存在的传播"学科"。这两种理解维度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张和矛盾的关系:作为探究实践的传播领域需要以开放性的姿态与各种学术研究事业进行频繁的互动交流,并通过内部的骚动与分化保持其旺盛的学术生命力;而作为教育单元的传播学科则更需要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知识体系,通过整合性工作维系学科内部各构成部分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真正健康的传播研究是在分化与整合这样两种矛盾力量形成的张力作用之下推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领域 学科 威尔伯·施拉姆
原文传递
两个心灵如何知道同一件事物?——威廉·詹姆斯论人类交流的不可能性与可能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颖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4,共6页
威廉·詹姆斯论述了人类交流的奇妙性质,一方面人们之间可以共享经验的单元,具有进行交流的经验基础;另一方面,整体性的思维与意识流虽然由经验单元构成,但经验单元在被个体"据为己有"时即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关系结构,正是... 威廉·詹姆斯论述了人类交流的奇妙性质,一方面人们之间可以共享经验的单元,具有进行交流的经验基础;另一方面,整体性的思维与意识流虽然由经验单元构成,但经验单元在被个体"据为己有"时即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关系结构,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关系结构使得每一心灵都具有区别于其他心灵的特殊性,从而导致思维或者意识之间的断裂与隔绝。可以说,交流的性质乃是由个体经验的性质所决定的,这种性质并不会随外在的传播技术条件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人类交流与沟通的梦想实质上是一个伦理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是一个求同存异、相互理解与宽容的问题,而不是依靠技术消弭心灵间差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思维 经验 可能性 伦理 技术
下载PDF
自由的不自由:电子游戏的原罪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颖吉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3年第9期8-15,共8页
正如人们在谈论电子游戏时通常首先想到的那样,它首先是一个挣钱的产业,而不是什么艺术与文化,这种产业性质让它的发展总是背负着社会道德伦理上的阴影,原因主要在于电子游戏对于青少年所产生的影响基本上是以负面为主的。时下的一... 正如人们在谈论电子游戏时通常首先想到的那样,它首先是一个挣钱的产业,而不是什么艺术与文化,这种产业性质让它的发展总是背负着社会道德伦理上的阴影,原因主要在于电子游戏对于青少年所产生的影响基本上是以负面为主的。时下的一些文化学者都在力图打破人们对于电子游戏的“成见”,希望能将电子游戏的地位提升到文化政治和艺术审美的层面,以作为自己学术观点的垦殖地,且从中生长出繁茂喜人的果实,因此近年来力图为电子游戏正名的文章不绝于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游戏 不自由 原罪 社会道德伦理 产业性质 文化学者 艺术审美 “成见”
下载PDF
媒介文化研究进路:从意识形态话语到技术效应的综合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颖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2,共3页
当代媒介文化研究主要有大众文化、通俗文化与媒介环境三种研究范式,它们产生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不同,具有各不相同的理论内涵。中国的媒介文化研究,需要厘清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意义差别,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 当代媒介文化研究主要有大众文化、通俗文化与媒介环境三种研究范式,它们产生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不同,具有各不相同的理论内涵。中国的媒介文化研究,需要厘清不同研究范式之间的意义差别,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建构一个开放包容的研究范式。这样的媒介文化研究,虽然以技术关注为基础,但并不采取技术还原的态度,也不采取去政治化的技术主义方法,而是涵容历史和政治意识形态的讨论,以更加全面的视角研究当代中国媒介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化 意识形态 技术关注
原文传递
从哈佛思想到芝加哥学派——威廉·詹姆斯对美国早期芝加哥学派传播学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颖吉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130,共5页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哲学家和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几乎影响了整个20世纪初期的美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从而也对早期美国传播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最集中地通过芝加哥学派的传播研究体现出来,无论...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哲学家和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廉.詹姆斯几乎影响了整个20世纪初期的美国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从而也对早期美国传播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最集中地通过芝加哥学派的传播研究体现出来,无论是杜威、帕克还是库利、米德,芝加哥学派的传播大学大师无一不深受詹姆斯思想的影响,可以说,詹姆斯的思想为最终催生美国实用主义传播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奠定了基础,是传播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詹姆斯 影响 芝加哥学派 传播研究
下载PDF
有线电报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颖吉 周巍慧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29,共4页
有线电报是第一个能够准确传递远距离信息的电子媒介,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在这一"新媒体"的冲击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和民众思想观念更是经历了文化精神、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及至今... 有线电报是第一个能够准确传递远距离信息的电子媒介,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在这一"新媒体"的冲击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和民众思想观念更是经历了文化精神、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及至今日,电报所塑造的突破时空的信息传递观念仍深刻地影响现代通讯方式和媒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线电报 文化 清末民初 现代转型
下载PDF
从全球化的信息传播动力看我国信息传播产业的责任定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颖吉 《贵州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2-5,23,共5页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生存状态乃是人类信息传播技术积叠发展的结果 ,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 ,扩展了人类的交往能力和交往范围 ,使人类交往活动的时空结构发生了变革 ,从而也变革了人类的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 ,信息传播与物资传播的便利化催生...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生存状态乃是人类信息传播技术积叠发展的结果 ,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 ,扩展了人类的交往能力和交往范围 ,使人类交往活动的时空结构发生了变革 ,从而也变革了人类的生产和社会生活方式 ,信息传播与物资传播的便利化催生了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从全球化的信息传播动力看 ,信息传播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我国信息传播媒介肩负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并为国家经济建设事业提供信息、智力支持等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传播产业 全球化 传播动力 中国 文化安全
下载PDF
威廉·詹姆斯对大众传播研究的影响——以李普曼和帕克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颖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30,共4页
威廉·詹姆斯的机能心理学、彻底经验主义哲学及实用主义方法论为整个美国早期传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李普曼和帕克的大众传播研究,使他们分别完成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心理学、认识论转向以及对作为特殊知... 威廉·詹姆斯的机能心理学、彻底经验主义哲学及实用主义方法论为整个美国早期传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李普曼和帕克的大众传播研究,使他们分别完成了大众传播研究的心理学、认识论转向以及对作为特殊知识形式的新闻的研究,并由此而成为美国实用主义大众传播研究的早期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詹姆斯 大众传播研究 李普曼 帕克
原文传递
商业化对中国网络动画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颖吉 丁瑞 《经济研究导刊》 2008年第19期139-139,共1页
在当今中国的网络动画发展中,经济形态取得了一枝独秀的主导型地位。动画的商业化主导了中国网络动画的发展方向,并对中国网络动画发展的特征产生了关键性影响。
关键词 网络动画 商业化 影响
下载PDF
论李大钊媒介批评思想的来源及其马克思主义转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颖吉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1期86-89,共4页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事业和媒介批评先驱,李大钊早期媒介批评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论述。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成为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媒介批评活动的典范。他的媒介批评思想来源的复杂性,体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事业和媒介批评先驱,李大钊早期媒介批评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论述。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成为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媒介批评活动的典范。他的媒介批评思想来源的复杂性,体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资产阶级报刊新闻学,到无产阶级新闻学转变的思想历程,体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报刊媒介批评活动的历史和学术上的延续性和断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媒介批评 思想来源 转型
下载PDF
网络陷阱:互联网使我们变得浅薄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颖吉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0-57,共8页
即便我们不考虑互联网记忆对于人脑记忆产生麻木效应的风险的话,我们也仍旧不能指望机器的记忆能够取代人的记忆。显然,人的记忆乃是一种生物记忆,而计算机网络记忆是机器的记忆,在人与机器之间存在永远的鸿沟。认知记忆活动事实上是人... 即便我们不考虑互联网记忆对于人脑记忆产生麻木效应的风险的话,我们也仍旧不能指望机器的记忆能够取代人的记忆。显然,人的记忆乃是一种生物记忆,而计算机网络记忆是机器的记忆,在人与机器之间存在永远的鸿沟。认知记忆活动事实上是人的生物活动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作为一种生物的智力状况,决定了人脑的机能:它的质量、创造力、情感和判断等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陷阱 网络记忆 有机组成部分 活动过程 智力状况 机器 生物
下载PDF
试论帕克新闻知识社会学研究的背景和观点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颖吉 田婉莹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5期71-75,共5页
帕克具有很深的哲学教育背景,他始终追求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帕克从哲学视角研究新闻的论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对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知识形式的研究中,他认为新闻是介于"熟悉的知识"和"关于的知识"之间的... 帕克具有很深的哲学教育背景,他始终追求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帕克从哲学视角研究新闻的论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他对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知识形式的研究中,他认为新闻是介于"熟悉的知识"和"关于的知识"之间的一种特殊知识类型,兼具感性认知和理性思维的特点。这种特性决定了新闻对社会行为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克 新闻 哲学 知识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