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负荷血流限制训练的航天失重对抗研究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小涛 刘书娟 +4 位作者 高原 王惠娟 王子牛 王颜晴 张剑锋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载人航天飞行必须应对失重暴露可能造成的一系列不良生理影响,运动锻炼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失重对抗策略。但传统的运动锻炼方案耗时大,且对运动器械的硬件要求高。血流限制(BFR)与运动锻炼相结合,只需较低的负荷即可改善肌肉结构和心血管... 载人航天飞行必须应对失重暴露可能造成的一系列不良生理影响,运动锻炼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失重对抗策略。但传统的运动锻炼方案耗时大,且对运动器械的硬件要求高。血流限制(BFR)与运动锻炼相结合,只需较低的负荷即可改善肌肉结构和心血管功能。较低的训练负荷可有效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同时降低对运动器械设备的性能配置要求。本文系统综述了BFR训练的作用机制、潜在风险及应对,提出基于小负荷的BFR训练可作为当前基于运动锻炼的失重对抗方案的有力补充。运动科学与航天医学“体医融合”的多层次多维度整合研究,有利于制定更为高效的失重防护方案,为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长期驻留和未来深空探测提供更为有力的健康和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运动锻炼 失重效应 血流限制 失重防护
下载PDF
新型抗荷裤返回状态下神经–肌肉活动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林杰 戴小倩 +8 位作者 李志利 李文炯 王惠娟 刘书娟 张剑锋 王颜晴 刘洪静 贾蕊溪 席林斌 《国际航空航天科学》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返回座椅工况,研究了新型抗荷裤在返回坐位下对神经–肌肉活动的影响。急性实验中5名受试者在平卧位、返回坐位、着抗荷裤平卧位、着抗荷裤返回坐位下检测了腓总神经(CPN)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慢性实验中2名受试者分别在返回坐位下... 针对返回座椅工况,研究了新型抗荷裤在返回坐位下对神经–肌肉活动的影响。急性实验中5名受试者在平卧位、返回坐位、着抗荷裤平卧位、着抗荷裤返回坐位下检测了腓总神经(CPN)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慢性实验中2名受试者分别在返回坐位下着抗荷裤4小时,定时检测了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研究发现:着抗荷裤后,返回坐位相比于平卧位CPN踝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13.4 ± 3.1%且潜伏期缩短;相比于不着服,返回坐位着服后腓骨头CMAP波幅升高7.8 ± 1.3%。返回坐位下着抗荷裤2小时,CPN远端和近端CMAP波幅分别降低28.0%和45.4%,4小时后降低增加至78.2%和75.2%,但小腿和足部主动运动可缓解不适。返回坐位下长时着抗荷裤CPN远端和近端CMAP波幅降低,主动运动有利于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坐位 抗荷裤 腓总神经 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 肌肉复合动作电位
下载PDF
静脉滴入红花注射液致过敏反应三例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颜晴 王婷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17-217,共1页
关键词 静脉滴注 红花注射液 过敏反应 治疗
下载PDF
654-2与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治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一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颜晴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654-2 复方丹参 静脉静滴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病例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颜晴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4期208-208,共1页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过敏反应 冠心病
下载PDF
静脉点滴诗林注射液致过敏性皮疹一例
6
作者 王颜晴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6期375-375,共1页
例:女,58岁,因反复心悸20年,左侧肢体瘫痪8天,加重2天.来我院就诊.做CT示右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诊断为:风心病、脑梗塞,房颤.前三天给予抗凝,抗心律失常对症处理.效果良好,病人感觉肢体活动好转.第四天... 例:女,58岁,因反复心悸20年,左侧肢体瘫痪8天,加重2天.来我院就诊.做CT示右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诊断为:风心病、脑梗塞,房颤.前三天给予抗凝,抗心律失常对症处理.效果良好,病人感觉肢体活动好转.第四天加输一组5%葡萄糖加诗林注射液500mg,以40滴/分钟的速度静脉滴注.患者于输此液体4小时后腰际,背部出现散在片状红色斑丘疹,皮肤瘙痒,无其他过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液 过敏性皮疹 静脉点滴 诊断 5%葡萄糖 斑丘疹 过敏症状 对症处理 风心病 基底节
下载PDF
静脉注射多巴胺药物时的血管保护
7
作者 王颜晴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10期798-798,共1页
关键词 静脉注射 多巴胺药物 血管保护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碟脉灵注射液治愈急性脑梗死一例
8
作者 王颜晴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5期310-310,共1页
病例:患者,女,52岁,患者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握物不能,站立行走不稳,自觉言语欠流利,来院就诊,查体可见右侧轻度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感觉障碍,右侧病理特征阳性,头颅CT检查显示左侧基底节外囊区梗死.明确诊断为脑梗塞.
关键词 碟脉灵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治疗 血流变学
下载PDF
内关穴位刺激对抗模拟失重大鼠心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汪德生 张鹤 +14 位作者 杜芳 李志利 宋艳 朱日宁 王红晖 袁明 刘书娟 王惠娟 陈文娟 张剑锋 王颜晴 曹宏卿 阚广捍 嵇波 李莹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研究内关穴位刺激对抗模拟失重大鼠心功能变化的作用,探索对抗失重环境下生理学变化的新措施。方法采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生理效应。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on),尾吊30天组(TS),尾吊30天加内关穴位隔日刺激组(TS+neiguan),每组10... 目的研究内关穴位刺激对抗模拟失重大鼠心功能变化的作用,探索对抗失重环境下生理学变化的新措施。方法采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生理效应。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on),尾吊30天组(TS),尾吊30天加内关穴位隔日刺激组(TS+neiguan),每组10只大鼠。结果与Con组比,TS组和TS+neiguan大鼠空腹体重明显下降(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TS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下降(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EF)显著下降(P<0.01);心率(HR)显著升高。穴位刺激组尽管所有指标有类似于TS组的变化趋势,但与Con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且TS+neiguan组LVDd明显高于TS组(P<0.01)。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PI)含量TS大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TS+neiguan组(P<0.05);TS+neiguan与Con组比无明显差别。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皮质酮(CORT)含量各组间无差别。醛固酮(ALD)含量TS组和TS+neiguan组明显高于Con组(P<0.05,P<0.01)。结论模拟失重主要引起左心室功能降低和结构变化,心血管调节功能变化,内关穴位刺激能较好对抗这些不利影响,在对抗失重生理变化方面可能有较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大鼠 心功能 内关穴位刺激 对抗措施
原文传递
多穴位电针刺激对抗模拟失重大鼠比目鱼肌萎缩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汪德生 张鹤 +15 位作者 杜芳 李志利 王红晖 袁明 刘书娟 曲丽娜 丁柏 王惠娟 陈文娟 张剑锋 王颜晴 钟悦 张家源 汪闵杰 嵇波 李莹辉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对抗模拟失重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30°尾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生理效应。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n=10):对照组(CON)、30 d尾吊组(TS)和30 d尾吊+多穴位刺激组(TS+MA)。CON组自由活动;T... 目的研究电针刺激对抗模拟失重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作用。方法采用-30°尾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的生理效应。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n=10):对照组(CON)、30 d尾吊组(TS)和30 d尾吊+多穴位刺激组(TS+MA)。CON组自由活动;TS组大鼠尾吊30 d;TS+MA组大鼠尾吊30 d,外加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双侧对称穴位隔日刺激30 min。结果 TS组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束排列不规则,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小,间质水肿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TS+MA组与TS组变化相似,但肌细胞核数量增多,没有观察到炎性细胞浸润。与CON组比,TS和TS+MA组大鼠Ⅱ型肌纤维数量均出现显著增加(P<0.01);与TS组比,TS+MA组肌纤维数量显著下降(P<0.01)。与CON组比,TS组大鼠比目鱼肌指数显著降低(P<0.05),TS+MA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多穴位电针刺激对抗模拟失重所导致的大鼠比目鱼肌萎缩作用明显,但更好的穴位刺激处方和刺激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大鼠 穴位刺激 骨骼肌萎缩 对抗措施
原文传递
前庭刺激对虚拟环境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朋 王林杰 +6 位作者 何思扬 袁敏 王惠娟 王颜晴 陈文娟 郭建平 刘相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4-581,共8页
探讨科氏加速度刺激对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个体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检测22名男性受试者的心理旋转能力、视角变换能力和方向感,并在对照和前庭刺激(科氏加速度刺激)条件下评估其完成虚拟环境下三维方向估计任务的反应时和方向偏差... 探讨科氏加速度刺激对三维空间定向的影响及与个体空间能力的相关关系。检测22名男性受试者的心理旋转能力、视角变换能力和方向感,并在对照和前庭刺激(科氏加速度刺激)条件下评估其完成虚拟环境下三维方向估计任务的反应时和方向偏差。结果表明:科氏加速度刺激后方向估计耗时比对照条件下更少(指向任务总耗时P<0.01,回想耗时P<0.001),方向估计准确性无明显变化;方向估计表现与心理旋转能力和视角变换能力呈正线性相关关系(P<0.05,P<0.01,P<0.001),与运动病症状评分和方向感均无明显相关性。科氏加速度刺激对虚拟环境下三维空间定向有促进作用,心理旋转能力和视角变换能力与虚拟环境下三维空间定向能力为正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刺激 空间定向 虚拟环境 空间能力
下载PDF
失重肌萎缩的营养防护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娴 唐玉婷 +6 位作者 汪毅 刘书娟 张剑锋 李志利 戴小倩 王颜晴 王惠娟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1-278,共8页
航天飞行期间,航天员骨骼肌特别是抗重力肌肉将出现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持续下降。综述了不同营养干预措施对失重状态下肌萎缩的防护作用,对近年来应用蛋白质、氨基酸类补充剂、抗氧化补充剂、维生素D和肌酸改善失重状态下肌萎缩的效果和... 航天飞行期间,航天员骨骼肌特别是抗重力肌肉将出现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持续下降。综述了不同营养干预措施对失重状态下肌萎缩的防护作用,对近年来应用蛋白质、氨基酸类补充剂、抗氧化补充剂、维生素D和肌酸改善失重状态下肌萎缩的效果和部分机制进行总结。现有研究发现:失重状态下蛋白质、氨基酸和HMβ的适当补充可防止抗重力肌的萎缩;由于补充剂量的不同,维生素类抗氧化剂和维生素D的改善效果目前尚无统一结论。在模拟失重前、后,持续补充白藜芦醇、姜黄素类天然产物抗氧化剂以及肌酸可产生更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肌萎缩 头低位卧床 航天飞行 营养补剂
下载PDF
失重条件下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
13
作者 王林杰 戴小倩 +8 位作者 李文炯 李志利 刘书娟 张剑锋 汪毅 强静 孔方舟 王惠娟 王颜晴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7-804,共8页
针对失重条件下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搜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等电子数据库,通过分析和确定相关研究的偏误风险,进行了荟萃分析。共检索文献318篇,其中重复54篇,按照纳入标准,最终10篇满足要求的文献纳入分析。荟萃分析表... 针对失重条件下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搜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等电子数据库,通过分析和确定相关研究的偏误风险,进行了荟萃分析。共检索文献318篇,其中重复54篇,按照纳入标准,最终10篇满足要求的文献纳入分析。荟萃分析表明:①0 G下行走足底作用力相对于1 G平均降低0.17 BW,跑步足底作用力平均降低0.56 BW,0 G下跑步足底作用力与跑步速度、外加力负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②0 G下行走膝关节屈峰值角度相对于1 G增加8.79°,踝关节跖屈峰值角度增加5.95°;0 G下跑步时髋关节伸的峰值角度相对于1 G减少12.59°,膝关节屈峰值角度增加7.03°,髋关节屈峰值角度减少11.19°。③0G下运动足底作用力平均降低0.35 BW。④速度每增加1 m/s足底作用力与外加力负荷每增加10%,BW的增加近似,0 G下运动关节更为僵直,可能与失重状态及着束缚系统外部力加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运动 跑步 生物力学 足底作用力 关节角度
下载PDF
超等长收缩锻炼在失重生理效应防护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刘书娟 王林杰 +4 位作者 王颜晴 汪毅 张剑锋 戴小倩 王惠娟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9-703,共5页
为提高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效果和防护效率,航天医学领域一直在探索新型高效的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近年研究显示,超等长收缩锻炼是一种具有较好防护效果的新型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综述了超等长收缩锻炼的原理,在模拟失重生理效应防... 为提高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效果和防护效率,航天医学领域一直在探索新型高效的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近年研究显示,超等长收缩锻炼是一种具有较好防护效果的新型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综述了超等长收缩锻炼的原理,在模拟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对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效果及应用优势。超等长收缩锻炼实现了只使用一种锻炼方式可同时对心血管、肌肉、骨骼三大系统进行有效防护,对平衡功能、步态、神经肌肉控制等都具有良好防护效果,锻炼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可节约上行资源。分析了超等长收缩锻炼的应用前景及应用于空间任务尚需解决的问题,为长期在轨驻留任务和深空探索任务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等长收缩 锻炼 失重 生理效应防护
下载PDF
盆底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玉婷 郭娴 +4 位作者 汪毅 刘书娟 张剑锋 戴小倩 王颜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01-1007,共7页
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包括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肛门失禁(anal incontinence,AI)和阴道脱出(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在内的一系列临床疾病[1]。研究表明,健康妇女中UI发生率15%—37%[2],AI的... 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包括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肛门失禁(anal incontinence,AI)和阴道脱出(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在内的一系列临床疾病[1]。研究表明,健康妇女中UI发生率15%—37%[2],AI的发生率是2%—21%[3],POP发生率3%—6%[4],其中需要手术治疗者20.5%[5]。肥胖和腰围过高是PFD重要的发病原因,与此同时,盆腔的手术史、妊娠、阴道分娩、年龄增长带来的雌激素下降等也是诱发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6—7]。目前常见的PFD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生物反馈训练、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和盆底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运动疗法 生物反馈训练 生活方式干预 阴道分娩 盆底肌训练 肛门失禁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航天在轨失重环境条件下的体能训练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可盈 张冰 +4 位作者 刘书娟 郭明航 陈文娟 王慧娟 王颜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25-929,共5页
随着载人航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向外太空进行探索的范围逐渐拓展,航天员的在轨飞行距离及时间越来越长,而长期失重会给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不仅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导致工作任务执行失败,甚至可能威胁他们的生命安... 随着载人航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向外太空进行探索的范围逐渐拓展,航天员的在轨飞行距离及时间越来越长,而长期失重会给航天员的生理和心理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不仅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导致工作任务执行失败,甚至可能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本文针对美国、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员的在轨体能训练方法和健康防护措施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同时,针对航天员的在轨功能训练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交叉互补,引进运动人体科学的先进、成功的训练体系,为航天员的在轨功能训练和健康维护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重 体能训练 生理效应 防护措施
下载PDF
肌肉活检在骨骼肌失重防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星孜 刘书娟 +7 位作者 王林杰 李志利 张剑锋 王颜晴 王惠娟 戴小倩 白震民 汪毅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4,共7页
肌肉活检技术以能直接获取肌肉组织,从微观层面进行实验研究的特点在国外航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航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尚属空白。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利用肌肉活检技术的相关研究,对肌肉活检技术在骨骼肌失重防护中的应用进... 肌肉活检技术以能直接获取肌肉组织,从微观层面进行实验研究的特点在国外航天医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航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尚属空白。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利用肌肉活检技术的相关研究,对肌肉活检技术在骨骼肌失重防护中的应用进行全面阐述,包括肌肉活检在骨骼肌结构功能研究、骨骼肌代谢研究、骨骼肌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并提出将该技术引入我国航天医学领域的研究中,以期为研究骨骼肌失重防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活检 航天医学 头低位卧床 失重防护
原文传递
基于血流限制的运动锻炼在失重生理防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子牛 李小涛 +5 位作者 刘书娟 王惠娟 王颜晴 张剑锋 高原 杨长斌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9-426,共8页
长期失重环境会对人体多个生理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体育运动锻炼是目前失重生理效应防护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国际空间站采用的中低强度运动锻炼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方案耗时较长,高强度锻炼虽然可能更为有效,但需要较大的锻炼设备... 长期失重环境会对人体多个生理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而体育运动锻炼是目前失重生理效应防护中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国际空间站采用的中低强度运动锻炼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方案耗时较长,高强度锻炼虽然可能更为有效,但需要较大的锻炼设备和较高的维修成本。血流限制结合较低强度的运动锻炼即可使肌肉力量、有氧耐力和心血管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对当前基于血流限制的运动锻炼进行系统的分类阐述,血流限制结合低强度运动锻炼或许可作为现有运动锻炼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的辅助和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 低强度 失重防护 头低位卧床
下载PDF
航天失重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及对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松泽 李小涛 +3 位作者 王惠娟 王颜晴 张剑锋 刘书娟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86-90,共5页
长期航天飞行面临的失重可威胁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导致人体前庭和血管功能下降、骨质丢失、肌肉结构改变。当前空间站主要采取以运动锻炼为主的失重对抗策略,其中有氧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肌肉萎缩,抗阻锻炼结合药物服用能在一定程... 长期航天飞行面临的失重可威胁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导致人体前庭和血管功能下降、骨质丢失、肌肉结构改变。当前空间站主要采取以运动锻炼为主的失重对抗策略,其中有氧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肌肉萎缩,抗阻锻炼结合药物服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抗肌肉和骨质丢失,但两者均不能去除失重导致的所有不利影响,且耗时较多,消耗资源过多。近期有关太空神经视觉综合征等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现也给失重防护提出新的挑战。未来基于运动锻炼的失重对抗方案仍需进一步优化,基于下体负压和血流限制的对抗措施可作为当前失重对抗策略的有效补充。或许运动锻炼结合下体负压或血流限制可达到更好的对抗失重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飞行 心血管 骨质丢失 肌肉萎缩 失重防护
下载PDF
太空失重对人体心血管的生理影响
20
作者 周敏 李小涛 +5 位作者 赵航 高原 蒙鹏君 张剑锋 王惠娟 王颜晴 《医学信息》 2023年第4期170-174,共5页
长期太空飞行面临的失重环境会导致人体心血管系统产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从而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并在重返地球重力环境时危及航天员的安全。太空失重可导致心输出量增加,中心静脉压、心率、血压、血管外周阻力下降,并抑制心血管调节功能... 长期太空飞行面临的失重环境会导致人体心血管系统产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从而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并在重返地球重力环境时危及航天员的安全。太空失重可导致心输出量增加,中心静脉压、心率、血压、血管外周阻力下降,并抑制心血管调节功能,从而对人体心血管的生理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本文主要对太空失重的心血管效应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后续航天飞行过程中心血管功能的防护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失重 心血管系统 交感神经活性 血管阻力 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