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皖鲁豫典型城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秦志勇 张红 +4 位作者 汪水兵 洪星园 王馨琦 朱森 卫尤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99-1607,共9页
为探究苏皖鲁豫区域光化学污染特征,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6月在淮北市开展光化学污染产物过氧乙酰硝酸酯(peroxyacetyl nitrate,PAN)的在线监测,分析了PAN浓度特征、空间来源、产生速率和变化趋势.观测结果表明,观测处2021年10月PAN的... 为探究苏皖鲁豫区域光化学污染特征,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6月在淮北市开展光化学污染产物过氧乙酰硝酸酯(peroxyacetyl nitrate,PAN)的在线监测,分析了PAN浓度特征、空间来源、产生速率和变化趋势.观测结果表明,观测处2021年10月PAN的浓度范围为(0.08—1.44)×10^(−9),2022年6月的浓度范围为(0.61—5.72)×10^(−9);PAN的峰值大部分出现在NO/NO_(2)比值较低的时段.结合气团后向轨迹,2021年10月观测处PAN的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高值区范围出现在南部方向,可能是因为西南方向相近城市较高的前体物排放;2022年6月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北部和东南部,显示山东省西南部是潜在源贡献地区,东南方向的气团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之间存在长距离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酰硝酸酯 (PAN) 光化学污染特征 苏皖鲁豫 在线监测
原文传递
合肥市工业园区秋季VOCs组分特征及其源解析
2
作者 孙喆 刘书同 +6 位作者 张红 卫尤文 汪水兵 洪星园 王馨琦 钱黎明 朱森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5-198,共14页
随着合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工业化所带来的能源消费持续增长,以臭氧(O_(3))、细颗粒物(PM_(2.5))为主的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合肥市工业园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1年9―11月对合肥... 随着合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工业化所带来的能源消费持续增长,以臭氧(O_(3))、细颗粒物(PM_(2.5))为主的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合肥市工业园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1年9―11月对合肥市某工业园区大气质量进行加强监测,对VOCs的组分特征、浓度水平、来源分析和反应活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OCs平均体积分数φ(VOCs)为(40.64±8.83)×10^(-9),其中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OVOCs)占比较高,分别为34.2%和26.3%。在一天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s)浓度随时间呈典型的双峰型变化,在09:00和19:00达到峰值,16:00―17:00左右达到一天中最低值。本研究采用PMF模型对VOCs进行源解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排放源(25.7%)、工业排放源(24.9%)、溶剂挥发源(19.6%)、燃料挥发源(18.6%)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源(11.3%)是观测期间VOCs的主要来源。VOCs臭氧生成潜势(OFP)为233.05μg/m3,其中OVOCs贡献最大,占比36.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臭氧生成潜势
下载PDF
苏皖鲁豫典型区域臭氧垂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伟月 张红 +3 位作者 汪水兵 洪星园 王馨琦 朱承驻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7-1486,共10页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关注区域之一.为探究苏皖鲁豫区域臭氧垂直结构特征及气象因素与潜在来源的影响,利用激光雷达对淮北市2021年11月臭氧和气象垂直结构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淮北市地面臭氧浓度呈单峰日变... 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关注区域之一.为探究苏皖鲁豫区域臭氧垂直结构特征及气象因素与潜在来源的影响,利用激光雷达对淮北市2021年11月臭氧和气象垂直结构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淮北市地面臭氧浓度呈单峰日变化特征,2021年11月16—18日出现了持续3 d的高空臭氧污染.在清洁日(高空臭氧小时浓度<200μg/m^(3)),1.5 km以下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污染日(高空臭氧小时浓度≥200μg/m^(3)),2021年11月16日和17日臭氧为双层分布,18日臭氧浓度在1.5 km以下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2)在垂直高度上,污染日的温度高于清洁日,风速低于清洁日,即高温低风有利于高空臭氧污染产生,16日逆温层对臭氧浓度的积累有重要作用,风向转变和下沉气流也是造成污染日高空臭氧聚集的重要原因.(3)臭氧潜在来源及贡献分析显示,观测日(整个观测期,2021年11月10—19日)的高臭氧浓度可能与淮北市本地生成及其南部、东部的区域输送有关,清洁日的臭氧浓度主要受河南省的影响,污染日的高空臭氧污染不仅与本地生成有关还与周边城市的臭氧及臭氧前体物输送有关.研究显示,温度、风速、风向以及区域输送对淮北市臭氧浓度的垂直结构演变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市 臭氧垂直分布 逆温 风速
下载PDF
在语言想象中激发思维活力——以《缤纷课本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例
4
作者 王馨琦 《现代教育》 2023年第24期46-51,共6页
课本剧作为一种舞台的故事表现形式,为初中生的语言想象和思维创造创设必要的条件。通过解读《缤纷课本剧》的梦想课程内涵,依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缤纷课本剧》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能够在沉浸... 课本剧作为一种舞台的故事表现形式,为初中生的语言想象和思维创造创设必要的条件。通过解读《缤纷课本剧》的梦想课程内涵,依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缤纷课本剧》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能够在沉浸式的合作表演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在沉思式的表演活动中涵养良好的品格,进而在参与式活动中逐步提升语言想象力,激发语言创造性和审美创造力,为其深入系统地学习语文、发展语言想象力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本剧 戏剧文本 人物形象 表演 成长
下载PDF
2020年安徽省一次典型PM2.5污染过程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钱靖 汪水兵 +4 位作者 张红 杨鹏 洪星园 王馨琦 卫尤文 《低碳世界》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根据2020年12月安徽省发生的一次典型污染过程数据,采用后向轨迹模型与空气质量预报模型,揭示此次PM2.5污染的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1)污染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15—23日为污染上升阶段、24—28日为污染峰值阶段、29—30日为... 本文根据2020年12月安徽省发生的一次典型污染过程数据,采用后向轨迹模型与空气质量预报模型,揭示此次PM2.5污染的特征与成因。结果表明:(1)污染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15—23日为污染上升阶段、24—28日为污染峰值阶段、29—30日为污染消散阶段;(2)上升阶段污染物传输主要为山东省、江苏省等地污染源的中等距离传输,峰值阶段污染物传输为江苏省污染源的短距离传输和本地源,消散阶段污染物传输为华北平原、蒙古高原等地污染源的长距离传输;(3)上升和消散阶段PM2.5浓度与边界层高度和风速呈负相关,峰值阶段PM2.5浓度与边界层高度、风速呈正相关,降水有利于PM2.5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细颗粒物 后向轨迹模型
下载PDF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监测广州市臭氧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馨琦 张天舒 +3 位作者 裴成磊 陈多宏 吕立慧 项衍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1-279,共9页
利用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对广州市对流层臭氧垂直结构进行长期连续观测,给出了广州市臭氧垂直结构的日变化特征,针对局地污染和区域传输两种不同的臭氧污染模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臭氧污染模式的判定方法。结果表明:广州市臭氧全年日变... 利用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对广州市对流层臭氧垂直结构进行长期连续观测,给出了广州市臭氧垂直结构的日变化特征,针对局地污染和区域传输两种不同的臭氧污染模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臭氧污染模式的判定方法。结果表明:广州市臭氧全年日变化规律明显,午后单峰特征突出;臭氧浓度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臭氧浓度最高,冬季浓度最低,春季和秋季差异较小;在局地污染过程中,高浓度的臭氧主要集中在近地面,并且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0.7 km以下臭氧浓度的递减速率随高度增大而增大,1.5~2 km的臭氧浓度趋于均匀;针对三个高度区间,给出了臭氧外部输送的特征值,分析了在同一高度上颗粒物消光系数和臭氧浓度的相关性,并结合气象场分析了各个季节臭氧输送的主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臭氧 局地污染 区域传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