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费-托合成蜡加氢提质生产基础油和特种蜡技术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鲁强 李国红 +1 位作者 郭庆洲 夏国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共5页
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费-托合成蜡加氢提质生产基础油和特种蜡工艺技术,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浆态床费-托合成中试装置生产的费-托合成蜡为原料,在南阳精蜡厂3kt/a加氢装置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费-托合成... 采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费-托合成蜡加氢提质生产基础油和特种蜡工艺技术,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浆态床费-托合成中试装置生产的费-托合成蜡为原料,在南阳精蜡厂3kt/a加氢装置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费-托合成蜡加氢提质技术可以生产出倾点低于-30℃、黏度指数大于140的高质量润滑油基础油和滴熔点达到90℃以上的特种蜡,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蜡 加氢提质 基础油 工业应用
下载PDF
氢分压对润滑油异构降凝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鲁强 郭庆洲 +1 位作者 董维正 石亚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34,共6页
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IW润滑油异构降凝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加氢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氢分压下正十六烷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并以实际油品为原料,在中型加氢装置上进行降凝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的反应温度、较低的氢分压有利于大分子... 采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RIW润滑油异构降凝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加氢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氢分压下正十六烷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并以实际油品为原料,在中型加氢装置上进行降凝试验。结果表明,较低的反应温度、较低的氢分压有利于大分子正构烷烃在双功能催化剂上的异构化反应。从产品要求上看,尽管低压有利于生成低倾点的油品,但由于生成了较多的芳烃,影响润滑油基础油的安定性,很难满足APIII类油或APIIII类油对芳烃含量小于10%的限定指标要求。因此在工业应用时,应该综合考虑异构降凝的反应压力,在相对合理的氢分压下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分压 异构化反应 正构烷烃 润滑油基础油
下载PDF
加氢异构降凝催化剂RIW-2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鲁强 黄卫国 +1 位作者 郭庆洲 夏国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共6页
针对以加氢裂化尾油、费-托合成油等多种原料生产优质润滑油基础油的要求,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了新一代润滑油异构降凝催化剂RIW-2。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异构选择性、降凝活性、抗中毒性能和原料油适应性,其性能优于参比剂。... 针对以加氢裂化尾油、费-托合成油等多种原料生产优质润滑油基础油的要求,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了新一代润滑油异构降凝催化剂RIW-2。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异构选择性、降凝活性、抗中毒性能和原料油适应性,其性能优于参比剂。考察了影响催化剂异构性能的多种工艺因素,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异构化存在一个最佳反应温度,同时随反应温度的提高,产物中多甲基异构烷烃含量增加;较低的氢分压有利于异构烷烃的生成,但会伴随着环烷烃的脱氢。该催化剂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可以生产黏度指数大于120的API Ⅲ类润滑油基础油,收率大于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降凝 催化剂 润滑油基础油
下载PDF
异构降凝反应产物低温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鲁强 高杰 +1 位作者 郭庆洲 胡松伟 《润滑油》 CAS 2019年第3期34-39,共6页
考察了同种原料在异构降凝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倾点与组成、黏度指数、黏度、低温动力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润滑油基础油倾点主要和多环环烷烃含量、平均链烷碳数的C*,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的比值IP/NP有关,结合倾点与烃类... 考察了同种原料在异构降凝工艺条件下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倾点与组成、黏度指数、黏度、低温动力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润滑油基础油倾点主要和多环环烷烃含量、平均链烷碳数的C*,异构烷碳与正构烷碳的比值IP/NP有关,结合倾点与烃类组成的关系式、黏度指数与烃类组成的关系式,发现倾点与黏度指数具有一定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与黏度和低温动力黏度均为线性负相关关系。从异构降凝反应的角度提出适当提高基础油倾点有利于改善基础油黏度指数和低温动力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油 异构降凝 倾点 低温动力黏度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鲁强 郭庆洲 +3 位作者 康小洪 黄卫国 王玉章 夏国富 《石油商技》 2011年第1期6-12,共7页
对润滑油基础油加工技术的选择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润滑油加氢技术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生产技术现状 发展趋势 加工技术 加氢技术 国内外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蒸发损失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鲁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98,共6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通过NB SH T 0059和SH T 0695两种蒸发损失分析方法分别考察了原料与相应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产品组成、原料馏程范围和加工工艺对基础油蒸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油的结构组成是影响基础... 以具有代表性的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通过NB SH T 0059和SH T 0695两种蒸发损失分析方法分别考察了原料与相应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产品组成、原料馏程范围和加工工艺对基础油蒸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油的结构组成是影响基础油蒸发损失的关键和内在因素,通过各种工艺手段提高基础油的链烷烃含量,不仅可以提高基础油黏度指数,还可以降低基础油的蒸发损失;基础油黏度和馏程是影响蒸发损失的外在因素,可以通过优化原料和分馏塔的操作降低基础油蒸发损失。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基础油蒸发损失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基础油 蒸发损失 组成
下载PDF
润滑油异构脱蜡催化剂RIW-2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卫国 方文秀 +3 位作者 郭庆洲 王鲁强 毕云飞 夏国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1,共6页
基于对烷烃临氢异构反应和润滑油异构脱蜡反应机理的认识,考察了分子筛性质对异构脱蜡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合成了加氢异构活性和选择性较好的分子筛ZIP,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型润滑油异构脱蜡催化剂RIW-2。评价结果表明:RIW-2具有较高的... 基于对烷烃临氢异构反应和润滑油异构脱蜡反应机理的认识,考察了分子筛性质对异构脱蜡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合成了加氢异构活性和选择性较好的分子筛ZIP,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型润滑油异构脱蜡催化剂RIW-2。评价结果表明:RIW-2具有较高的降凝活性和异构选择性,在产品达到相同倾点时,润滑油基础油收率与使用第一代异构脱蜡催化剂RIW-1时相比有明显提高;新型异构脱蜡催化剂RIW-2适用于各种含蜡原料的降凝过程,可以生产APIⅢ^+类高黏度指数基础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异构脱蜡 催化剂 分子筛 RIW-2
下载PDF
高活性白油加氢催化剂RLF-20的开发 被引量:9
8
作者 毕云飞 郭庆洲 +1 位作者 李洪宝 王鲁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3,共6页
在优选载体、金属配比、适当提高活性金属负载量以及开发活性金属分散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第二代贵金属白油加氢催化剂RLF-20,以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KN4010橡胶填充油为原料油在中型装置上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RLF-20与现有白油... 在优选载体、金属配比、适当提高活性金属负载量以及开发活性金属分散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第二代贵金属白油加氢催化剂RLF-20,以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KN4010橡胶填充油为原料油在中型装置上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RLF-20与现有白油加氢催化剂RLF-10W相比,在空速提高25%的情况下产品性质仍能达到食品级白油质量标准;抗硫中毒实验结果表明,与RLF-10W相比,通过提高金属含量以及采用新的分散技术制备的RLF-20催化剂的抗硫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其初期脱芳烃率可达87%,运转7天后为85%,下降幅度仅为2.3%。采用中国石化杭州炼油厂提供的芳烃质量分数在10%以上的68号橡胶油为原料,在工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了RLF-20的活性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1 000多小时的稳定运转,加氢产品275nm处的紫外吸光度由运转初期的0.4左右升高到0.6左右,变化幅度不大,完全可以稳定生产合格的食品级白油产品,说明RLF-20催化剂在长期运转过程中具有优异的活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油 活性金属 分散技术 芳烃饱和
下载PDF
分子组成对润滑油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小伟 王鲁强 +1 位作者 宋春侠 褚小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34,共5页
弄清分子组成对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影响,对原料优选和加工工艺调整有重要意义。采用传统分析与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个样品的黏度指数及分子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基础油B1、B2的链烷烃含量较低、环烷烃含量较高、... 弄清分子组成对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影响,对原料优选和加工工艺调整有重要意义。采用传统分析与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个样品的黏度指数及分子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基础油B1、B2的链烷烃含量较低、环烷烃含量较高、异构化程度(iP?nP)较大,但其黏度指数却与A1、A2相差约15个单位;尽管A1、B1的链烷烃含量较低、各环数环烷烃含量均较高,但是从分子组成上来看分布在碳数较大的范围,所以其黏度指数分别大于A2、B2;进一步分析实沸点蒸馏所得窄馏分的性质和组成表明,窄馏分的黏度指数随终馏点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的沸点范围内高黏度指数的窄馏分中链烷烃和一环环烷烃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油 黏度指数 链烷烃 环烷烃
下载PDF
减压馏分油加氢生产润滑油基础油的油品组成与黏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小伟 章群丹 +2 位作者 朱新宇 宋春侠 王鲁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32,共5页
为弄清加氢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时原料变化的影响,探讨决定基础油黏温性能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减压馏分油(VGO)、加氢裂化尾油、基础油等油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VGO的黏度指数及其中链烷烃、一环环烷烃和烷基... 为弄清加氢生产高档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时原料变化的影响,探讨决定基础油黏温性能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减压馏分油(VGO)、加氢裂化尾油、基础油等油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VGO的黏度指数及其中链烷烃、一环环烷烃和烷基苯的质量分数之和与以其为原料生产所得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考察基础油黏度指数与化学组成,发现基础油的黏度指数主要受其链烷烃和一环环烷烃的含量以及碳数分布、异构化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链烷烃 环烷烃 黏度指数
下载PDF
加氢法生产HVI Ⅱ/Ⅲ类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途径与实践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子文 高杰 +4 位作者 李洪辉 郭庆洲 王鲁强 牛传峰 夏国富 《润滑油》 CAS 2017年第3期54-57,共4页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加速和环保法规的日益苛刻,满足环保节能要求的高档润滑油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异构脱蜡技术生产HVIⅡ/Ⅲ类基础油受到了广泛关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多年来致力于润滑油基础油加氢技术的研发,在润滑油...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的加速和环保法规的日益苛刻,满足环保节能要求的高档润滑油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异构脱蜡技术生产HVIⅡ/Ⅲ类基础油受到了广泛关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多年来致力于润滑油基础油加氢技术的研发,在润滑油异构脱蜡技术方面形成了以加氢裂化尾油、中间基减压馏分油或费托合成蜡为原料生产HVIⅡ/Ⅲ类基础油的成套技术,并成功实现了工业应用,为润滑油质量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异构脱蜡 黏度指数
下载PDF
加氢补充精制贵金属催化剂RLF-10L的活性恢复研究
12
作者 黄卫国 李洪宝 +1 位作者 王鲁强 夏国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29,共4页
通过对润滑油加氢异构装置加氢补充精制贵金属催化剂RLF-10L的卸出剂进行实验室分析、再生和评价,分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提出了RLF-10L催化剂活性恢复方案,并在中国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完成了RLF-10L催化剂的活性恢复工作。分析评价结... 通过对润滑油加氢异构装置加氢补充精制贵金属催化剂RLF-10L的卸出剂进行实验室分析、再生和评价,分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提出了RLF-10L催化剂活性恢复方案,并在中国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完成了RLF-10L催化剂的活性恢复工作。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催化剂达到了活性恢复指标要求,催化剂的甲苯加氢活性达到了实验室再生剂水平,说明贵金属催化剂的加氢活性可以恢复。为润滑油加氢异构装置的再次开工和工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加氢补充精制 RLF-10L 催化剂 活性恢复
下载PDF
耐黄变橡胶增塑剂生产技术研究
13
作者 李洪辉 高杰 +1 位作者 郭庆洲 王鲁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5-79,共5页
随着优质石蜡基原油资源减少,传统“老三套”工艺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质量变差、黏度指数偏低,有些已经不能满足Ⅰ类基础油标准的要求。但由于石蜡市场较为稳定,企业为维持石蜡产品的生产,因而低黏度指数基础油仍保持有相当... 随着优质石蜡基原油资源减少,传统“老三套”工艺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质量变差、黏度指数偏低,有些已经不能满足Ⅰ类基础油标准的要求。但由于石蜡市场较为稳定,企业为维持石蜡产品的生产,因而低黏度指数基础油仍保持有相当的产量。为了有效利用这部分低黏度指数基础油,开发了以低黏度指数基础油为原料加氢转化生产高档SBS橡胶增塑剂的技术,提高了产品附加值。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氢预精制-蒸馏分离-加氢补充精制工艺流程生产的橡胶增塑剂产品,经紫外光照射试验后色度基本保持不变,具有良好的耐黄变性能,达到了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黏度指数 橡胶增塑剂 加氢转化
下载PDF
催化剂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的影响
14
作者 李娜 聂红 +5 位作者 于博 渠红亮 黄卫国 王鲁强 张锐 陶志平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113,共9页
以不同类型喷气燃料为研究对象,搭建典型炼油厂或工艺包装置的石油基喷气燃料(以直馏煤油加氢制喷气燃料为代表)、F-T合成油加氢异构化制喷气燃料、油脂加氢制生物喷气燃料(简称HRJ喷气燃料)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开展能耗及碳排放清单... 以不同类型喷气燃料为研究对象,搭建典型炼油厂或工艺包装置的石油基喷气燃料(以直馏煤油加氢制喷气燃料为代表)、F-T合成油加氢异构化制喷气燃料、油脂加氢制生物喷气燃料(简称HRJ喷气燃料)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并开展能耗及碳排放清单分析,测算中国典型喷气燃料产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研究喷气燃料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催化剂制备过程、使用寿命对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产环节,石油基喷气燃料的能耗及碳排放强度均最低,HRJ喷气燃料则由于其生产过程特殊以及其液体馏分收率较低而能耗及碳排放强度最高。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及使用寿命是影响喷气燃料生产工艺碳排放强度较为关键的因素。催化剂制备过程碳排放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烷烃异构催化剂>补充加氢精制催化剂>加氢处理催化剂;以催化剂最长使用寿命预测,由催化剂带来的碳排放强度为0.06~6.29 kg/t(以生产单位质量喷气燃料产品计),占不同喷气燃料产品生产过程碳排放强度的比例为0.09%~1.05%。与使用寿命为3年的催化剂相比,使用寿命为4年的催化剂的碳排放强度约减少33.3%~50.2%。降低催化剂制备过程的碳排放强度和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可以降低喷气燃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燃料 加氢工艺 催化剂 碳排放强度
下载PDF
中高黏度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
15
作者 李善清 李洪辉 +2 位作者 高杰 郭庆洲 王鲁强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4,共4页
随着工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生产逐步向APIⅡ和Ⅲ类基础油转变,其中国内市场对中高黏度重质润滑油基础油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原油质量变差,采用传统“老三套”工艺无法生产合格的重质基础油,而采用... 随着工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润滑油基础油生产逐步向APIⅡ和Ⅲ类基础油转变,其中国内市场对中高黏度重质润滑油基础油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原油质量变差,采用传统“老三套”工艺无法生产合格的重质基础油,而采用异构降凝技术成本过高。因此RIPP开发了一种将加氢技术与“老三套”相结合的组合工艺,即“糠醛精制-加氢处理/加氢精制-酮苯脱蜡-白土精制”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满足HVIⅡ类标准的重质基础油及优质光亮油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基础油 加氢处理 组合工艺 光亮油
下载PDF
润滑油加氢组合技术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以常 王鲁强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41,共6页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新建润滑油加氢装置采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RLT加氢处理技术与埃克森-美孚公司MSDW异构降凝技术的组合技术,于2021年9月全流程开车一次成功。通过加工高硫原油的减三线蜡油,稳定生产了APIⅢ...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新建润滑油加氢装置采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RLT加氢处理技术与埃克森-美孚公司MSDW异构降凝技术的组合技术,于2021年9月全流程开车一次成功。通过加工高硫原油的减三线蜡油,稳定生产了APIⅢ6基础油;通过加工高硫原油的减二线蜡油,稳定生产了APIⅢ4基础油。结果表明,该润滑油加氢装置采用组合技术,原料适应性强,目的产品选择性好且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加氢 异构降凝 组合技术
下载PDF
基于Wlan、RF模块和北斗卫星短报文的通信设备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颖成 高永平 +2 位作者 谭作亘 谭海 王鲁强 《科技广场》 2016年第1期78-81,共4页
户外旅行者在无移动电话网络覆盖的地区遇险,无法求救,会危及旅行者的人身安全。本文综合无线局域网、射频通信和北斗卫星短报文技术设计了一款通信设备,可以让旅行者在户外任意地区,连接上该设备的无线网络,并通过APP向服务中心求救。
关键词 WLAN RF433mhz 北斗短报文 通信设备 户外 救生
下载PDF
定制肿瘤型关节假体髓外柄断裂的有限翻修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强 王鲁强 +3 位作者 杨志平 李昕 李振峰 李建民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 介绍定制肿瘤型关节假体髓外柄断裂的有限翻修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例患者行定制肿瘤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发生假体髓外柄断裂,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5岁、51岁和52岁.原发肿瘤部位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别为股骨远端骨... 目的 介绍定制肿瘤型关节假体髓外柄断裂的有限翻修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例患者行定制肿瘤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发生假体髓外柄断裂,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5岁、51岁和52岁.原发肿瘤部位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别为股骨远端骨肉瘤、股骨远端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及股骨近端软骨肉瘤.假体髓外柄断裂分别发生于术后11个月、34个月和28个月,均无明显外伤史,为行走时发生假体断裂.假体断裂处位于股骨远端假体髓外柄结合部和股骨近端假体的股骨颈基底部.依据假体断裂后髓内柄固定牢固及髓外柄残留足够长度的情况,为避免常规翻修手术中较困难的原假体髓内柄及骨水泥取出,设计了股骨近端和远端翻修假体进行有限翻修,该翻修假体由套筒部和关节部组成,材质及关节部外形与原假体相同,翻修时保留原假体髓内柄,将翻修假体套接于残留的髓外柄,骨水泥及挤压螺钉固定,同时更换磨损的配件,从而完成有限翻修.术后常规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观察翻修假体稳定性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例患者假体断裂原因为股骨远端假体髓外柄结合部、股骨近端假体股骨颈基底部疲劳断裂各1例,股骨远端假体髓外柄结合部松动、锁钉断裂1例.翻修术后分别随访1个月、103个月和110个月,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发生软组织内肿瘤复发而再行肿瘤切除术.至末次随访时,3例患者翻修假体固定牢固、无松动.MSTS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66.7%、86.7%和83.3%.结论 定制肿瘤型关节假体由于疲劳或结构失效可发生断裂,套接式翻修假体可保留固定牢固的原假体髓内柄而行有限翻修,降低了手术难度,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肿瘤 四肢 挽救疗法 假体失效 再手术
原文传递
软组织肉瘤分子靶向治疗现状
19
作者 王鲁强 袁晋 徐立斌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4期289-292,共4页
软组织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目前仍以手术切除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软组织肉瘤的治疗近几十年来未有明显进展,目前急需新的突破,提高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治愈率。软组织肉瘤遗传学分析的开... 软组织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病理类型复杂,目前仍以手术切除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为主,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软组织肉瘤的治疗近几十年来未有明显进展,目前急需新的突破,提高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治愈率。软组织肉瘤遗传学分析的开展,为了解其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开发新的分子靶点提供帮助。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药物开展临床试验,有些药物写入临床治疗指南,为软组织肉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靶向治疗 进展
原文传递
中国结直肠癌骨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7
20
作者 于胜吉 +7 位作者 王锡山 黄镜 武爱文 刘正 许宋锋 刘恩瑞 王鲁强 黄海洋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3-437,共5页
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在控制原发灶的同时,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不容忽视。目前,关于结直肠癌骨转移可供参考的证据非常有限,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 随着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在控制原发灶的同时,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不容忽视。目前,关于结直肠癌骨转移可供参考的证据非常有限,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针对结直肠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随访监测等方面的问题和争议,组织多学科专家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临床实践,经过讨论和投票,最终形成中国结直肠癌骨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20版),旨在为临床医师处理结直肠癌骨转移提供更为详细的多学科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骨转移 共识 多学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