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中石油烃检测的前处理新方法:硅胶脱水-环己烷提取
1
作者 曲健 倪余文 +3 位作者 于浩然 田洪旭 王龙星 陈吉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14-820,共7页
石油作为全球主要能源之一,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中的石油烃是环保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土壤中石油烃检测的主流方法是以丙酮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旋蒸后利用无水硫酸钠去除残余水分,再用硅镁型吸附剂净化后进... 石油作为全球主要能源之一,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中的石油烃是环保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土壤中石油烃检测的主流方法是以丙酮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旋蒸后利用无水硫酸钠去除残余水分,再用硅镁型吸附剂净化后进行下一步检测。现有方法步骤繁琐,耗时长,需消耗大量有机溶剂,且旋蒸设备不具便携性,难以应用于现场分析。土壤中石油烃提取的关键在于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水分。本工作通过对现有标准方法和文献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建立了一种新的土壤中石油烃(C10~C40)的前处理方法:硅胶脱水-环己烷提取。其具体步骤是在土壤样品中加入硅胶,经过混合研磨脱除土壤中的水分,然后采用环己烷浸泡提取、Florisil固相小柱净化,即可进行测试。以气相色谱对该方法进行了系统测评,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土壤实际含水质量10倍的硅胶、以40 mL环己烷浸泡提取15 min时,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提取效果。本方法的回收率为74.1%~10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10.1%。本方法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减少了有毒溶剂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仅可用于石油烃的实验室分析,也为石油烃现场快速分析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品前处理 气相色谱 硅胶 石油烃 土壤
下载PDF
对苯二胺类抗氧化剂及其氧化产物在道路尘土和附近表层土中的分布特征及人体暴露评估
2
作者 张钰莹 耿柠波 +3 位作者 闫雷 王龙星 张海军 陈吉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264,共12页
N,N’-取代对苯二胺(PPD)是一类广泛添加在橡胶轮胎中的抗氧化剂,能够随着橡胶轮胎的磨损,不断释放并积聚在道路尘土中。6PPD-Q(6PPD-quinone)是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6PPD)的臭氧化产物,近期由于其对银鲑鱼表现出的高... N,N’-取代对苯二胺(PPD)是一类广泛添加在橡胶轮胎中的抗氧化剂,能够随着橡胶轮胎的磨损,不断释放并积聚在道路尘土中。6PPD-Q(6PPD-quinone)是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对苯二胺(6PPD)的臭氧化产物,近期由于其对银鲑鱼表现出的高毒性而备受人们关注。目前对于该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十分有限,给健康风险评估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采集了大连市5个区域的尘土样品和表层土样品,研究了6种PPDs和6PPD-Q在不同区域样品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PPD、6PPD-Q、N,N’-二-2-萘基对苯二胺(DNPD)和N,N’-(1,4-二甲基戊基)-对苯二胺(77PD)在道路尘土样品中的检出率均为100%;而在表层土壤样品中,仅6PPD、6PPD-Q和77PD在70%以上的样品中有检出,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到N-苯基-N’-环己基-对苯二胺(CPPD)。6PPD-Q在大多数道路尘土中处于较高污染水平,浓度范围为0.12~52.21 ng·g^(-1)(中值:7.18 ng·g^(-1))约占总质量浓度的34.10%,其次是DNPD和6PPD,二者浓度范围分别为0.61~113.83 ng·g^(-1)(中值:2.54 ng·g^(-1))和0.21~27.26 ng·g^(-1)(中值:1.83 ng·g^(-1))。6种PPDs总和(ΣPPDs)浓度范围为3.59~131.37 ng·g^(-1)(中值:11.24 ng·g^(-1))。城市主干道尘土中ΣPPDs和6PPD-Q的浓度显著高于居民区尘土和居民广场尘土。居民区绿化带表层土中目标化合物检出率较低,农田表层土由于距离污染源较近,污染水平高于居民区绿化带。对3种尘土样品进行人体暴露评估,6种检测到的化合物中,6PPD-Q的暴露量最高;ΣPPDs和6PPD-Q经口摄入量远大于经皮肤摄入,ΣPPDs和6PPD-Q通过道路尘土的摄入量均表现为主干道>居民区道路>居民广场,其中,主干道尘土摄入量占70%以上。主干道、居民区道路和广场尘土样品中ΣPPDs的日摄入量分别为0.13、0.02、0.01 ng·kg^(-1)·d^(-1),6PPD-Q的日摄入量分别为0.06、0.02、0.01 ng·kg^(-1)·d^(-1)。儿童对于ΣPPDs和6PPD-Q的日摄入量为0.20 ng·kg^(-1)·d^(-1)和0.11 ng·kg^(-1)·d^(-1),约为成人的2倍。由于本研究选择的5个采样区域均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道路尘土中6PPD-Q具有较高浓度可能会造成潜在的人体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Ds 6PPD-Q 道路尘土 暴露评估
下载PDF
一种评价中药色谱指纹谱相似性的新方法:向量夹角法 被引量:200
3
作者 王龙星 肖红斌 +1 位作者 梁鑫淼 毕开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13-717,共5页
目的 根据向量夹角法 ,利用计算机自动计算两个分析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方法 将色谱指纹图谱看作多维空间内的向量 ,利用向量夹角余弦的基本公式计算两个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 ;用VB6 0编程自动完成色谱峰匹配并计算相似度。结果 用 ... 目的 根据向量夹角法 ,利用计算机自动计算两个分析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方法 将色谱指纹图谱看作多维空间内的向量 ,利用向量夹角余弦的基本公式计算两个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 ;用VB6 0编程自动完成色谱峰匹配并计算相似度。结果 用 1 1个不同产地及炮制方法的吴茱萸样品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对计算方法及程序进行了检验 ,结果表明该程序能较好的定量评价指纹图谱间的相似性 ,并清楚地区别了汤洗 7遍这种炮制方法对指纹图谱的影响。结论 此法能较好地定量评价指纹图谱间的相似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指纹图谱 各量夹角法 质量控制 药材鉴定 成药质量
下载PDF
非正常食用油鉴别新方法(一):三种辣椒碱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龙星 金静 +3 位作者 王淑秋 王幸福 田玉增 陈吉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94-1099,共6页
非正常食用油(俗称地沟油)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准确可行的地沟油检测方法被分析工作者广泛关注。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辣味调料在餐饮业应用广泛,而辣椒碱是引起辣味的主要化学物质,因此可作为鉴别地沟油的潜在指标。本... 非正常食用油(俗称地沟油)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准确可行的地沟油检测方法被分析工作者广泛关注。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辣味调料在餐饮业应用广泛,而辣椒碱是引起辣味的主要化学物质,因此可作为鉴别地沟油的潜在指标。本文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食用油中3种微量辣椒碱(辣椒素、二氢辣椒素及壬酸香草酰胺)的检测方法。首先用20 g/L氢氧化钠水溶液提取油样中的辣椒碱,再将提取液用C18小柱富集净化后进行液相色谱-质谱检测。用该法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提供的67个盲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辣椒碱是一个良好的地沟油特征指示物。凭借这3种辣椒碱指标,阳性样品正确识别率达到75%,阴性样品正确识别率达到100%。目前本方法已经成为国家卫生部最新公布的4种地沟油仪器检测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 辣椒碱 地沟油 食品安全
下载PDF
一种提高色谱指纹谱保留时间重现性的新方法 被引量:53
5
作者 王龙星 肖红斌 梁鑫淼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232-1236,共5页
通过色谱热力学分析发现 ,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 ,即使采用不同的液相色谱系统或不同的色谱柱 ,组分的保留时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应用该线性关系可提高不同反相C1 8柱间保留时间重现性 ,经过实际样品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验证 ,表明该方... 通过色谱热力学分析发现 ,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 ,即使采用不同的液相色谱系统或不同的色谱柱 ,组分的保留时间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应用该线性关系可提高不同反相C1 8柱间保留时间重现性 ,经过实际样品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验证 ,表明该方法是正确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指纹谱 保留时间重现性 中药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中药材全息指纹谱图库的建立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龙星 肖红斌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8-80,共3页
设计并建立了中药材全息指纹谱图库软件 ,用于存放各种色谱指纹谱及其相关信息。该数据库将为中药分析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 中药材 全息指纹普图库 数据库 中药材 中药分析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修正高斯模型在制备液相色谱收集区间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龙星 高明哲 肖红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3-525,共3页
近年来制备液相色谱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制备液相色谱操作条件的优化对提高其效率及节约成本非常重要。对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而言,其样品收集区间的确定及优化是其操作条件优化的重要步骤。该文以修正高斯模型(EMG模型)为理论基础,... 近年来制备液相色谱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制备液相色谱操作条件的优化对提高其效率及节约成本非常重要。对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而言,其样品收集区间的确定及优化是其操作条件优化的重要步骤。该文以修正高斯模型(EMG模型)为理论基础,编写了一个小软件,可有效地帮助用户确定合理的样品收集区间。此软件对制备液相色谱实际应用有积极的指导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高斯模型 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收集区间 优化
下载PDF
不同温度模式下保留值关联的统一方法
8
作者 王龙星 陈吉平 张乐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2-35,共4页
提出了一种不同温度模式下保留值关联的统一方法,能够根据两个或多个任意温度模式下的保留数据预测其它温度条件下的保留值;作者已经把这个方法应用于自建的保留指数数据库软件中。
关键词 保留指数 温度模式 气相色谱 保留值 关联 定性
下载PDF
重叠分辨图法用于中药组分的制备HPLC分离条件优化
9
作者 王龙星 徐青 梁鑫淼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4年第B12期51-52,共2页
目的 优化中药组分制备HPLC分离的操作条件。方法 在线性放大模式下,使用重叠分辨图法对流动相组成进行优化调节。结果 对藏茵陈中的两个未知成分进行了制备HPLC分离优化效果良好。结论在线性放大模式下,重叠分辨图法是一种有效的优化... 目的 优化中药组分制备HPLC分离的操作条件。方法 在线性放大模式下,使用重叠分辨图法对流动相组成进行优化调节。结果 对藏茵陈中的两个未知成分进行了制备HPLC分离优化效果良好。结论在线性放大模式下,重叠分辨图法是一种有效的优化流动相比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药组 中药 制备 分离 分辨 效果 组分 流动相组成 相比例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北细辛根和根茎中的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6
10
作者 张峰 王龙星 +3 位作者 罗茜 肖红斌 梁鑫淼 蔡少青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7-470,共4页
采用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北细辛根和根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分析 ,鉴定出了 36种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十五烷、甲基丁香酚、黄樟醚、3 ,5 二甲氧基甲苯等。对照北细辛根和根茎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 ,两者的挥发性成分基本相同 ,但含量... 采用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北细辛根和根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分析 ,鉴定出了 36种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十五烷、甲基丁香酚、黄樟醚、3 ,5 二甲氧基甲苯等。对照北细辛根和根茎的分析结果可以发现 ,两者的挥发性成分基本相同 ,但含量有较大差异 ,这为北细辛的临床合理用药及质量控制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北细辛 根茎 中药分析
下载PDF
大辽河水系河水中16种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分析 被引量:49
11
作者 杨常青 王龙星 +1 位作者 侯晓虹 陈吉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6-762,共7页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水中磺胺(SAs)、氟喹诺酮(FQs)、四环素(TCs)和氯霉素(CAPs)4类共16种抗生素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模式,提高了分析速度;同时在固相萃取洗脱步骤中采用两种溶剂(甲醇...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水中磺胺(SAs)、氟喹诺酮(FQs)、四环素(TCs)和氯霉素(CAPs)4类共16种抗生素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正、负离子同时扫描模式,提高了分析速度;同时在固相萃取洗脱步骤中采用两种溶剂(甲醇及含氨水的甲醇)组合对目标抗生素进行洗脱,在减小洗脱溶剂用量的同时又提高了回收率。用此法对大辽河水系20个采样点的河水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法对水体中的目标抗生素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富集效果,方法回收率为69.5%~122.6%,检出限为0.05~0.32ng/L。在大辽河水系河水中共检出4类13种抗生素的残留,其中磺胺甲基异恶唑在所有采样点都有检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局部残留浓度相对较高;四环素和氯霉素的检出频率和检出浓度相对较低。在河流的上游,这4类抗生素的残留水平较低,而在大城市如沈阳、本溪、辽阳的周围残留水平较高。通过对大辽河水系河水中的抗生素污染水平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所得数据说明大辽河水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抗生素残留污染,今后对周边地区抗生素污染排放需要加强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生素 大辽河 污染水平
下载PDF
非正常食用油鉴别新方法(二):特征奇数碳脂肪酸的多维气相色谱-质谱检测 被引量:18
12
作者 金静 王龙星 +5 位作者 陈吉平 田玉增 邹黎黎 张保琴 王淑秋 王幸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00-1107,共8页
通过对脂肪酸的非靶标/靶标筛查,确立了非正常食用油(俗称地沟油)的内源性特征指示物:两种奇数碳脂肪酸,包括源自动物油的13-甲基十四烷酸和源自加热植物油的十一烷酸。并借助多维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依据不同极性气相色谱柱的保留作用,... 通过对脂肪酸的非靶标/靶标筛查,确立了非正常食用油(俗称地沟油)的内源性特征指示物:两种奇数碳脂肪酸,包括源自动物油的13-甲基十四烷酸和源自加热植物油的十一烷酸。并借助多维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依据不同极性气相色谱柱的保留作用,不仅实现了不同碳数烷酸以及同碳数烷酸异构体之间的有效分离,达到了对13-甲基十四烷酸和十一烷酸准确定量的目的;而且实现了对目标化合物的在线净化、富集。凭借该项检测方法,参加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的第四、五批地沟油盲样考核。经过不断完善,该方法阴性样品的正确率提高到100%,阳性样品的正确率分别达到71%和75%。再结合辣椒碱指标,从内、外源指示物两方面全面、准确地对食用油样品进行判定,使得阳性样品的正确率分别提高至89%和100%。目前,该方法已经入选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四大地沟油鉴定仪器分析方法,正等待权威部门的协同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气相色谱-质谱法 13-甲基十四烷酸 十一烷酸 奇数碳脂肪酸 地沟油 食品安全
下载PDF
血浆氨基酸代谢谱与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韩晓菲 黄宇虹 +3 位作者 王龙星 杨乾栩 肖红斌 张德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701,共5页
为了利用代谢组学手段研究血浆氨基酸代谢谱与糖尿病相关性,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在线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血浆中21种氨基酸代谢谱的相对定量分析方法。衍生由自动进样器在线自动完成,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动相A为10mmol/LNa2... 为了利用代谢组学手段研究血浆氨基酸代谢谱与糖尿病相关性,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在线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血浆中21种氨基酸代谢谱的相对定量分析方法。衍生由自动进样器在线自动完成,紫外检测器检测,流动相A为10mmol/LNa2HPO4-Na2B4O7缓冲液(pH7.95),B为乙腈-甲醇-水(45∶45∶10,V/V),线性梯度洗脱,流动相B在30min内由5%增加至46%,27min内21种氨基酸全部得到良好分离。用此方法测定了51位临床糖尿病人血浆氨基酸代谢谱。以相对峰面积作为原始数据,按血糖值高低预分组,通过Spss和Matlab软件平台,用线性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得分图进行关联研究,结果表明:血浆中氨基酸代谢谱与血糖值的高低存在相关性,对血糖值低于6.2的志愿者和血糖值高于9.5的志愿者,判别分析的总正判率达到了94.1%。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有7种氨基酸(Arg,Cit,Asp,Asn,Thr,Leu,Trp)承载了上述分组的重要信息。其对上述分组的判别分析总正判率为90.2%,可作为反映血糖值高低变化的标志物组,对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深入研究具有潜在的科研及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高效液相色谱 代谢组学 糖尿病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3-丙二醇发酵液中的有机酸 被引量:17
14
作者 牟英 王元好 +2 位作者 修志龙 王龙星 肖红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U09期183-186,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Kromasil C18色谱柱(5μm,250mm×4.6mm i.d.)上测定了1,3-丙二醇发酵液中的有机酸,流动相为0.2%(V/V)磷酸和乙睛混合溶液(体积比为96.5:3.5),发酵液经氯仿处理后直接分离定量,8min内可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Kromasil C18色谱柱(5μm,250mm×4.6mm i.d.)上测定了1,3-丙二醇发酵液中的有机酸,流动相为0.2%(V/V)磷酸和乙睛混合溶液(体积比为96.5:3.5),发酵液经氯仿处理后直接分离定量,8min内可将发酵液中的甲酸、乳酸、乙酸、琥珀酸、柠檬酸及延胡索酸完全分离定量。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紫外检洲波长为214nm,柱温为20℃。方法的回收率为97.7%~100.5%;RSD为0.98%~2.35%。实验结果表明,该法是测定发酵液中有机酸的快速、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有机酸 1 3-丙二醇 发酵液
下载PDF
天麻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莉 王龙星 +1 位作者 肖红斌 梁鑫淼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6-538,共3页
关键词 模式识别技术 中药指纹图谱 天麻素 中药质量评价 模式识别方法 药材质量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姜黄中微量的姜黄素类化合物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伟 肖红斌 +1 位作者 王龙星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4-269,共6页
建立了同时检测中药姜黄中3种微量的姜黄素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姜黄根茎经乙醇超声提取后,无需其他处理可直接进样分析。以Microsorb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分离,乙腈和0.1%甲酸水梯度洗脱,在... 建立了同时检测中药姜黄中3种微量的姜黄素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姜黄根茎经乙醇超声提取后,无需其他处理可直接进样分析。以Microsorb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分离,乙腈和0.1%甲酸水梯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对目标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利用质谱碎裂规律,分别对每个目标成分同时监测8个母离子/特征子离子对的反应过程,首次从姜黄中发现了3个微量的姜黄素类化合物成分。一次性完成了目标成分的同时定性,方法的检出限为0.2μg/L。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优点,适用于中药复杂体系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多反应监测模式 姜黄素类化合物 微量成分 姜黄
下载PDF
生、炒酸枣仁镇静催眠作用及化学成分比较 被引量:28
17
作者 李玉娟 梁鑫淼 +2 位作者 肖红斌 王龙星 毕开顺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了生、炒酸枣仁药理活性及化学成分间的差异 ,为临床合理使用两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镇静、催眠实验比较生、炒酸枣仁的药理活性 ,采用RP HPLC梯度洗脱法对生、炒酸枣仁进行化学成分的全成分分析。结果生、炒酸枣仁均有显著的... 目的研究了生、炒酸枣仁药理活性及化学成分间的差异 ,为临床合理使用两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镇静、催眠实验比较生、炒酸枣仁的药理活性 ,采用RP HPLC梯度洗脱法对生、炒酸枣仁进行化学成分的全成分分析。结果生、炒酸枣仁均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 ,化学成分种类无差异 ,某些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别。结论生酸枣仁、炒酸枣仁在相同剂量下药理作用无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镇静作用 酸枣仁 催眠作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苯并三唑和苯并噻唑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金成 熊力 +3 位作者 张海军 王龙星 金静 陈吉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地表水中苯并噻唑、苯并三唑、5-甲基-苯并三唑、5-氯-苯并三唑及5,6-二甲基-苯并三唑的方法。地表水样品采用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在甲醇-水(55∶45,v/v)流动相中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地表水中苯并噻唑、苯并三唑、5-甲基-苯并三唑、5-氯-苯并三唑及5,6-二甲基-苯并三唑的方法。地表水样品采用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在甲醇-水(55∶45,v/v)流动相中用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紫外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种目标化合物在0.064~80 mg/L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9,仪器检出限为1.9~3.2μg/L。空白自来水样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7.8%~125.6%,相对标准偏差(n=3)为0.4%~9.4%。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大连自来水及辽河入海口水样,在辽河入海口地表水中检出苯并噻唑、苯并三唑、5-甲基-苯并三唑、5-氯-苯并三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并三唑 衍生物 苯并噻唑 地表水
下载PDF
人参皂甙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多台阶梯度优化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小琼 王龙星 +3 位作者 徐青 张峰 肖红斌 梁鑫淼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8-242,共5页
建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多台阶梯度分离人参皂甙的方法 .该方法以乙腈 -水溶液为流动相 ,通过一系列等度实验 ,获得了 8种人参皂甙 Rg1 ,Re,Rf,Rg2 ,Rb1 ,Rc,Rb2和 Rd的色谱保留参数 ,发现两参数保留方程不适合用于人参皂甙这种天... 建立了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多台阶梯度分离人参皂甙的方法 .该方法以乙腈 -水溶液为流动相 ,通过一系列等度实验 ,获得了 8种人参皂甙 Rg1 ,Re,Rf,Rg2 ,Rb1 ,Rc,Rb2和 Rd的色谱保留参数 ,发现两参数保留方程不适合用于人参皂甙这种天然产物的分离条件的优化 ,而三参数保留方程的高精度才可满足预测的要求 .在三参数保留方程的基础上 ,通过计算确定了 8种人参皂甙 (包括 3台阶梯度 )的液相色谱分离条件 .通过实验对此优化条件进行了验证 ,实验结果显示了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分离度 .将本方法用于分离人参皂甙 ,分析时间短且分离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等度台阶梯度优化方法 分离 人参
下载PDF
亲水作用色谱法测定胡芦巴中的胡芦巴碱 被引量:13
20
作者 卓荣杰 王莉 +2 位作者 王龙星 肖红斌 蔡少青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9-382,共4页
建立了亲水作用色谱法(HILIC)测定胡芦巴药材中胡芦巴碱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 HILICS ilica色谱柱(150mm×2.1mm,3μm),以乙腈-乙酸铵溶液(pH4.4)(体积比为70:30)为流动相,流速0.4mL/min,检测波长265nm。胡芦巴碱的线性... 建立了亲水作用色谱法(HILIC)测定胡芦巴药材中胡芦巴碱含量的方法。采用Waters Atlantis HILICS ilica色谱柱(150mm×2.1mm,3μm),以乙腈-乙酸铵溶液(pH4.4)(体积比为70:30)为流动相,流速0.4mL/min,检测波长265nm。胡芦巴碱的线性范围为2.50~100mg/L(r=0.9996);两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4.17%和2.28%(n=3)。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分离效果好、快速简易,可以弥补中国药典中离子对色谱法(IPLC)平衡时间过长的缺陷,适用于胡芦巴药材中强极性胡芦巴碱的测定,为胡芦巴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作用色谱法 胡芦巴碱 胡芦巴 中药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