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跟腱Ⅰ型胶原纤维的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琚海燕 刘新华 +3 位作者 但卫华 但年华 陈娇 张玉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031-15034,15040,共5页
采用酸酶结合法成功制备了牛跟腱Ⅰ型胶原纤维,其二级结构与Ⅰ型胶原的结构特征相符;AFM结果发现,胶原纤维粗细均匀,具有D周期横纹结构,直径为(135±0.20)nm,在溶液中分散均匀且呈现多孔的微观网络结构;其抗张强度与拉断伸长率分别... 采用酸酶结合法成功制备了牛跟腱Ⅰ型胶原纤维,其二级结构与Ⅰ型胶原的结构特征相符;AFM结果发现,胶原纤维粗细均匀,具有D周期横纹结构,直径为(135±0.20)nm,在溶液中分散均匀且呈现多孔的微观网络结构;其抗张强度与拉断伸长率分别达到1.293 MPa、93.77%;其疏水性能较纯Ⅰ型胶原有所提高,接触角为68.9°,吸水倍率、保水率与透水汽率分别为37.13%,19.44%和2749.77 g/(m2/d);其孔隙率为89.54%,平均累积吸附与累积解吸附的比表面积分别为8.4251和12.8046 m2/g,表现出孔体积大、比表面积小和孔尺寸大的特点。牛跟腱Ⅰ型胶原纤维的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能分析对天然胶原纤维的深度加工、成型及应用提供了新的、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纤维 FTGIR 理化性能 AFM 接触角
下载PDF
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琚海燕 刘萌 +2 位作者 但卫华 刘新华 但年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10-11114,共5页
采用酸酶法制备牛肌腱胶原纤维,采用旋转粘度仪研究了不同浓度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性能,并采用幂律方程对流变性能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胶原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浓度分别为0.5%,1.0%和1.5%... 采用酸酶法制备牛肌腱胶原纤维,采用旋转粘度仪研究了不同浓度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性能,并采用幂律方程对流变性能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胶原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浓度分别为0.5%,1.0%和1.5%的胶原纤维溶胀液的剪切应力均随着剪切速率与胶原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胶原纤维溶胀液的表观粘度呈下降趋势,当体系温度达到36℃时,胶原纤维溶胀液的表观粘度下降急剧,胶原纤维发生热变性;胶原纤维溶胀液流体出现"剪切稀化"现象,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流变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r2≥0.991,说明幂律模型能有效地表征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性能。胶原纤维溶胀液的流变学特性研究为天然胶原纤维的进一步开发及利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溶胀液 流变特性 表观粘度
下载PDF
碳化二亚胺改性胶原纤维支架材料的特性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琚海燕 王坤余 +1 位作者 苏德强 陈晓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用碳化二亚胺(EDC)对胶原纤维支架材料(CFSM)进行改性,评价了改性前后的胶原纤维支架材料的理化及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胶原的羧基与EDC的氨基发生了酰胺化反应,且EDC改性未破坏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随着EDC用量增加,EDC—C... 用碳化二亚胺(EDC)对胶原纤维支架材料(CFSM)进行改性,评价了改性前后的胶原纤维支架材料的理化及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胶原的羧基与EDC的氨基发生了酰胺化反应,且EDC改性未破坏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随着EDC用量增加,EDC—CFSM的热变性温度升高明显,耐降解性显著提高。用浓度为14mmol/L的EDC改性得到的EDC—CFSM表现出较优的生物学性能,其热变性温度达96.7℃,耐降解性最优,孔隙率为80.91%,孔径约为70~18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EDC 交联改性 SEM 支架材料
下载PDF
以武汉纺织大学高职学院鞋艺专业为例 浅谈高职鞋类专业人才培养 被引量:4
4
作者 琚海燕 刘家林 +1 位作者 周启红 陈婷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2-34,共3页
我国制鞋工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产业规模和贸易量方面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鞋类产品的年产量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60%以上。然而,面对激烈的国际化鞋业竞争,我国在鞋靴设计创新,技术输出、国际化品牌的建立与运营.... 我国制鞋工业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产业规模和贸易量方面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鞋类产品的年产量超过100亿双,占全球制鞋总量的60%以上。然而,面对激烈的国际化鞋业竞争,我国在鞋靴设计创新,技术输出、国际化品牌的建立与运营.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等方面越发显得单薄。因此,我国要从现有的制鞋大国迈向制鞋强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首先必须要有大量的鞋靴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人才培养 鞋类产品 高职学院 纺织大学 国际化品牌 制鞋工业 武汉 产业规模
原文传递
牛肌腱胶原纤维凝胶的特性表征 被引量:4
5
作者 琚海燕 陈晓威 +1 位作者 苏德强 王坤余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采用酸-酶结合法制备牛肌腱胶原纤维凝胶。研究了浓度、温度及pH值对胶原纤维凝胶黏度与吸水率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原纤维凝胶的等电点,通过扫描电镜考察了胶原纤维凝胶海绵的断面、表面及胶原纤维束的形貌。结果表明:胶原纤... 采用酸-酶结合法制备牛肌腱胶原纤维凝胶。研究了浓度、温度及pH值对胶原纤维凝胶黏度与吸水率的影响,用激光粒度仪测定胶原纤维凝胶的等电点,通过扫描电镜考察了胶原纤维凝胶海绵的断面、表面及胶原纤维束的形貌。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凝胶的等电点为4.22±0.04;胶原纤维凝胶经冷冻干燥后形成孔隙均匀的三维网状结构,孔径约为90-250μm,胶原纤维直径约为0.1~1.0μm。DSC分析测得胶原纤维凝胶海绵的热变性温度为66.8℃。在试验研究范围内,胶原纤维凝胶的黏度随其浓度的增高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剪切速率增大而降低。随pH值的升高,胶原纤维凝胶的黏度先降低后升高,胶原纤维的吸水倍率呈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其pH值为3.5时,其吸水倍率达到289.8g/g,黏度降至最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肌腱 胶原纤维凝胶 海绵 黏度 吸水能力
下载PDF
丙三醇缩水甘油醚改性胶原纤维支架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琚海燕 王坤余 +1 位作者 苏德强 陈晓威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4-28,共5页
用正交试验优化了丙三醇缩水甘油醚(GPE)改性胶原纤维支架材料(CFSM)的试验条件,对GPE改性支架材料(GPE—CFSM)的理化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程度为:温度〉pH值〉时间〉用量。红外... 用正交试验优化了丙三醇缩水甘油醚(GPE)改性胶原纤维支架材料(CFSM)的试验条件,对GPE改性支架材料(GPE—CFSM)的理化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程度为:温度〉pH值〉时间〉用量。红外分析结果显示GPE与胶原纤维发生了开环反应,且GPE—CFSM保持了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GPE—CFSM的孔径在30~150μm,孔隙率为93.16%,其热变性温度达到104.8℃,吸水倍率与保水倍率分别达到26.73gig和8.19g/g,亲水性能良好;GPE—CFSM的抗氧化降解性和抗溶菌酶降解性较CFSM提高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支架材料 GPE 交联改性 热稳定性 降解性
原文传递
胶原纤维/PVA复合海绵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琚海燕 但年华 +2 位作者 李建龙 但卫华 刘萌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0-25,共6页
将胶原纤维(CF)与聚乙烯醇(PVA)按不同比例进行共混、冻干,制得CF/PVA复合海绵。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CF/PVA复合海绵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复合海绵的吸水性、保水性、透水汽性、力学性能及吸湿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将胶原纤维(CF)与聚乙烯醇(PVA)按不同比例进行共混、冻干,制得CF/PVA复合海绵。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CF/PVA复合海绵进行了结构表征,并考察了复合海绵的吸水性、保水性、透水汽性、力学性能及吸湿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F/PVA复合海绵的最佳共混比例为3∶7,其综合性能较好,其孔隙率与透水汽率分别达到95.44%和2 786g/(m2·d),最为接近医用敷料推荐值2 500g/(m2·d);吸水率与保水率分别为19.32g/g和7.11g/g;力学性能较纯的胶原纤维海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CF/PVA复合海绵的吸湿动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二级动力学吸附方程,说明有多个水分子在同一个活性点(极性基)上发生了多层的物理吸附。CF/PVA复合海绵的性能研究,为构建理想的胶原纤维基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纤维 聚乙烯醇 复合海绵 吸湿动力
原文传递
天然Ⅰ型胶原生物膜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琚海燕 但卫华 刘秀英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52-57,共6页
天然I型胶原具有极低的免疫原性、优良的生物学性能及可再生特性,可与众多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进行物理化学改性,开发出各种安全的、可生物降解的、多形态的功能性生物材料。本文重点阐述天然I型胶原的结构模型、生物学特性及其膜材料的最... 天然I型胶原具有极低的免疫原性、优良的生物学性能及可再生特性,可与众多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进行物理化学改性,开发出各种安全的、可生物降解的、多形态的功能性生物材料。本文重点阐述天然I型胶原的结构模型、生物学特性及其膜材料的最新研究与发展方向,为I型胶原膜材料的深度研发和高值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Ⅰ型胶原 结构模型 生物膜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化学信息学课程内涵及其教学效能的提升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琚海燕 李明 +1 位作者 彭俊军 吴剑虹 《广州化工》 CAS 2015年第17期208-209,238,共3页
化学信息学作为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科研与创新功能。从化学信息学的内涵、理论与实践教学出发,深度剖析化学信息学课程教学重难点与教学效能的关系,阐述提高化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效能的若干新思路,为高校... 化学信息学作为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科研与创新功能。从化学信息学的内涵、理论与实践教学出发,深度剖析化学信息学课程教学重难点与教学效能的关系,阐述提高化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效能的若干新思路,为高校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打开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信息学 课程内涵 教学效能 创新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Ca^(2+)、Mg^(2+)及食盐对浸酸铬鞣的影响
10
作者 琚海燕 刘姝 王坤余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19,共3页
研究了水中Ca2+、Mg2+和NaCl的含量对猪皮浸酸铬鞣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扩大试验研究发现,Ca2+、Mg2+和NaCl对浸酸铬鞣的影响趋势为:Mg2+>NaCl>Ca2+。当水中Ca2+、Mg2+含量分别达到质量浓度为80mg/L和30mg/L时,铬吸收率大于95%... 研究了水中Ca2+、Mg2+和NaCl的含量对猪皮浸酸铬鞣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扩大试验研究发现,Ca2+、Mg2+和NaCl对浸酸铬鞣的影响趋势为:Mg2+>NaCl>Ca2+。当水中Ca2+、Mg2+含量分别达到质量浓度为80mg/L和30mg/L时,铬吸收率大于95%,坯革的Ts均达到100℃以上。坯革粒面平细、染色均匀,物理机械性能达到同类产品指标。NaCl质量浓度高于65g/L时,不利于铬的吸收和结合。试验结果表明:水中Ca2+、Mg2+含量分别达到质量浓度为80mg/L和30mg/L时,对猪皮浸酸铬鞣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酸 铬鞣 MG^2+ CA^2+ NACL
原文传递
数字化鞋样设计的精确度分析
11
作者 琚海燕 李亚萍 吴楠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12-115,共4页
选取跷度上有代表性的鼻梁式女靴(4寸)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际的打版操作,探讨DCE(Delcam Crispin Engineer)数字化鞋样设计版样的尺寸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相对手工标准版样而言,DCE设计的版样尺寸略微偏小,各部件版样的平均差值不明显,... 选取跷度上有代表性的鼻梁式女靴(4寸)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际的打版操作,探讨DCE(Delcam Crispin Engineer)数字化鞋样设计版样的尺寸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相对手工标准版样而言,DCE设计的版样尺寸略微偏小,各部件版样的平均差值不明显,平均尺寸精确度为94.28%~98.7%,除个别版样外,均在鞋类设计的误差允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手工制版 鞋样设计 精确度
原文传递
以学生为中心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学生专业异动的现状与思考
12
作者 琚海燕 吕少仿 李明 《化工高等教育》 2016年第1期9-12,42,共5页
本文以武汉纺织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学生专业异动现状,进行了专业异动动因分析,并从"学生思想、专业教学"角度提出了专业异动的处置对策,即实现大类招生、制定转专业制度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希望能为从根本上解决本科... 本文以武汉纺织大学轻化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学生专业异动现状,进行了专业异动动因分析,并从"学生思想、专业教学"角度提出了专业异动的处置对策,即实现大类招生、制定转专业制度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希望能为从根本上解决本科生专业异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 本科生 专业异动 轻化工程
下载PDF
猪皮Ⅰ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46
13
作者 刘苏锐 王坤余 琚海燕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3-46,49,共5页
采用酸膨胀-胃蛋白酶降解的新方法,从猪皮中提取Ⅰ型胶原蛋白。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所提取的Ⅰ型胶原蛋白的形貌结构,用SDS-PAGE方法测得所提取的Ⅰ型胶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5kDa。结合紫外、红外检测和DSC分析,与市售SigmaⅠ型... 采用酸膨胀-胃蛋白酶降解的新方法,从猪皮中提取Ⅰ型胶原蛋白。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所提取的Ⅰ型胶原蛋白的形貌结构,用SDS-PAGE方法测得所提取的Ⅰ型胶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5kDa。结合紫外、红外检测和DSC分析,与市售SigmaⅠ型胶原对比,证实了提取物为Ⅰ型胶原蛋白,且很好的保持了Ⅰ型胶原的3股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 酸膨胀-酶降解 胃蛋白酶 原子力显微镜 猪皮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修饰Ⅰ型胶原后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薛媛 刘新华 +2 位作者 琚海燕 但年华 但卫华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0-14,22,共6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对Ⅰ型胶原进行了修饰,并采用红外、DSC、AFM、反应度、溶胀比以及吸水率,对修饰后I型胶原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红外光谱显示Ⅰ型胶原与PEG基本上为氢键结合;通过DSC试验发现随着PEG用量的增加,其变性温... 采用聚乙二醇(PEG)对Ⅰ型胶原进行了修饰,并采用红外、DSC、AFM、反应度、溶胀比以及吸水率,对修饰后I型胶原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红外光谱显示Ⅰ型胶原与PEG基本上为氢键结合;通过DSC试验发现随着PEG用量的增加,其变性温度先下降后上升,且PEG修饰I型胶原后的变性温度低于纯Ⅰ型胶原的变性温度;同时随着PEG用量的增加,其自由氨基数逐渐降低,反应度逐渐增加,吸水率逐渐降低;通过溶胀比试验发现Ⅰ型胶原经PEG修饰后其结构更加稳定,使得溶胀比降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显示,经PEG修饰后,Ⅰ型胶原-PEG复合海绵上出现了很多的孔,且随着PEG用量的增加,孔分布得更加均匀密集。这说明了PEG与I型胶原的相容性较好,且PEG是一种优良的致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胶原 聚乙二醇 修饰作用 结构 性能
原文传递
节水技术与制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坤余 琚海燕 +1 位作者 刘姝 王嘉图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和制革废水污染及治理的现状,以及制革清洁生产和节水技术与皮革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概述了国内外制革节水技术发展状况,提出促进我国制革节水应采取的措施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清洁生产 节水技术 中水回用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用铬革屑制备皮革复鞣填充剂的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苏德强 王坤余 琚海燕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7年第6期40-43,共4页
对用铬革屑制备皮革复鞣填充剂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由铬革屑经酸法、碱法或酶法水解提取的水解胶原可改性制备成功能多样、性能优异的蛋白类复鞣填充剂,提胶后的铬渣可用于制备含铬鞣剂。
关键词 铬革屑 胶原 复鞣剂 填充剂
下载PDF
医用仿生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7
作者 但年华 刘新华 +4 位作者 但卫华 刘婷 胡杨 琚海燕 肖世维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期84-89,共6页
医用仿生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的研究热点。文章在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回顾和总结了前人在医用仿生材料方面所做的工作,重点综述了用于组织修复与替代的仿生骨、仿生皮肤、仿生肌腱和仿生血管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医用仿生材料... 医用仿生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的研究热点。文章在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回顾和总结了前人在医用仿生材料方面所做的工作,重点综述了用于组织修复与替代的仿生骨、仿生皮肤、仿生肌腱和仿生血管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医用仿生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骨 仿生皮肤 仿生肌腱 仿生血管 医用仿生材料
原文传递
制革节水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德强 王坤余 +1 位作者 琚海燕 陈晓威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0-54,共5页
概述了目前制革工业节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节水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制革行业节水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制革 节水技术 废水处理 中水回用
原文传递
胶原蛋白及其用于组织工程的最新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姝 王坤余 琚海燕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6年第3期53-58,共6页
胶原蛋白是一组多糖蛋白分子的大家族,现在已被发现的有27种。胶原特殊的螺旋结构赋予它许多优良的性质:低免疫性、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止血性和促进细胞生长。目前.生物可降解的胶原材料是组织工程中研究较多的一类材料,广泛... 胶原蛋白是一组多糖蛋白分子的大家族,现在已被发现的有27种。胶原特殊的螺旋结构赋予它许多优良的性质:低免疫性、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止血性和促进细胞生长。目前.生物可降解的胶原材料是组织工程中研究较多的一类材料,广泛应用于皮肤替代物、骨组织工程和其他生物组织工程。对胶原蛋白的性质及其在组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组织工程 皮肤替代物 骨替代物 生物组织工程
下载PDF
六氟异丙醇对I型胶原分子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少东 胡杨 +2 位作者 但年华 但卫华 琚海燕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3-26,30,共5页
六氟异丙醇(HFIP)通常作为制备I型胶原纳米纤维的溶剂,然而,其对I型胶原分子结构的影响还需全面的论证。以HFIP为溶剂,配制质量浓度为3%、5%、7%的I型胶原溶液,室温(约20℃)下搅拌3d,冷冻干燥制得准变性胶原(PDC)。采用凝胶电泳法、紫... 六氟异丙醇(HFIP)通常作为制备I型胶原纳米纤维的溶剂,然而,其对I型胶原分子结构的影响还需全面的论证。以HFIP为溶剂,配制质量浓度为3%、5%、7%的I型胶原溶液,室温(约20℃)下搅拌3d,冷冻干燥制得准变性胶原(PDC)。采用凝胶电泳法、紫外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热重法、超灵敏差式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对PDC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HFIP的2个三氟甲基有助于打破疏水作用的联系,HFIP的醇羟基有助于打断I型胶原的氢键,使其三股螺旋结构遭到破坏,分子间氢键作用减弱,形成了与明胶不同的多肽链聚集结构,HFIP中的酸性二级醇羟基降低了I型胶原的热变性温度,且热稳定性均降低。结果表明,HFIP可能不适合作为I型胶原的良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胶原 六氟异丙醇 三股螺旋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