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平原正向“暖干化”演变
1
作者 琚玉枫 高演辰 +1 位作者 张戈 何海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631-7645,共15页
降水(P)、气温(T)、土壤含水量(SWC)和土壤温度(ST)是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准确刻画其时空变化特征是认识和理解水热交互作用、制定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础。然而,相关研究却严重受限于原位观测站点稀少、监测数据时序短... 降水(P)、气温(T)、土壤含水量(SWC)和土壤温度(ST)是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准确刻画其时空变化特征是认识和理解水热交互作用、制定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础。然而,相关研究却严重受限于原位观测站点稀少、监测数据时序短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表征这些因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基于ERA5-Land再分析数据,采用Sen斜率、Mann-Kendall检验法对华北平原1953—2022年P、T、SWC和ST的变化趋势、突变时间及时空格局进行制图与分析;进而用Spearman相关系数探讨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70年来,华北平原年降水总量在509.80—1393.05 mm之间波动,降水变化率为-38.31 mm/10a,突变年份在1988年前后;夏季降水减少速率最快。年均气温在12.11—15.35℃之间波动,气温变化率为0.27℃/10a,突变年份在1996年左右;冬季气温升高速率最快。P和T均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华北平原西南部降水减少速率较快而升温速率较慢,西北部则表现相反。SWC均呈减少趋势,100—289 cm层含水量变率最大且随时间减少的幅度逐渐增大;四个土层SWC季节变化幅度不同。ST均呈升高趋势且升温速度随时间变快,0—7 cm层升温速率最快。土壤升温幅度春季最大,秋季最小。SWC减少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ST升高幅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深度对SWC和ST的影响相反,且SWC突变时间比ST突变时间早近20年。ST和SWC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且西北部变率大,东南部变率小。T与P、ST与SWC之间的变化趋势相反,P和SWC、T和ST之间的变化趋势相同,SWC与T和P、ST与T和P的相关性随土壤深度而减小。综上,华北平原水热条件向“暖干化”演变。研究可增进对华北平原水热变化过程的认识,进而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变化 降水 气温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气候变化 再分析数据
下载PDF
张家界砂岩峰林顶部植物群落构成及空间分布
2
作者 琚玉枫 刘鲤 +1 位作者 邓钰烨 田建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12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明张家界砂岩峰林顶部植物群落构成及空间分布状况。方法:借助无人机、GPS和相机,对武陵源核心景区不同海拔峰林顶部植物开展野外调查,分析群落组成、群落类型和空间分布。结果:此次共鉴定出峰林顶部植物52科94属117种;峰林顶部... 目的:探明张家界砂岩峰林顶部植物群落构成及空间分布状况。方法:借助无人机、GPS和相机,对武陵源核心景区不同海拔峰林顶部植物开展野外调查,分析群落组成、群落类型和空间分布。结果:此次共鉴定出峰林顶部植物52科94属117种;峰林顶部植物型、植物科、种和属的数量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中峰林和高峰林的植物相似性最低(0.35),且植物随海拔梯度的替换率最高(32.5);峰林顶部群落可类别为8个典型群落,群落分布存在空间差异。结论:张家界砂岩峰林顶部植物资源丰富;群落构成与特征随海拔和空间变化而异。研究可为张家界砂岩峰林顶部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海拔梯度 空间分布 砂岩峰林 张家界地貌
下载PDF
基于GIS的武陵源风景区峰林顶部植物群落稳定性评价
3
作者 琚玉枫 田建林 +1 位作者 丁彬彬 曾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51-57,共7页
以武陵源风景区3000余座峰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从自然环境、群落结构功能和人为干扰3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植物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等间距法确立指标权重,使用ArcGIS进行加权叠加,将植... 以武陵源风景区3000余座峰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数据,从自然环境、群落结构功能和人为干扰3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植物群落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等间距法确立指标权重,使用ArcGIS进行加权叠加,将植物群落稳定性从高到低分为Ⅴ、Ⅳ、Ⅲ、Ⅱ、Ⅰ共5个等级,对植物群落稳定性进行评价与制图,分析不同稳定性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原因。结果表明,Ⅴ、Ⅳ、Ⅲ、Ⅱ、Ⅰ级的峰林所在区域面积分别为14.37、17.16、16.26、13.74、6.25 km^(2),占比依次为21.2%、25.3%、24.0%、20.3%、9.2%。植物群落稳定性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特征;峰林顶部植物群落较稳定,仍有近1/3区域,其峰林顶部植物群落存在退化风险;群落稳定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影响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因子中,相较于群落结构功能因子,自然环境和人为干扰因素的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稳定性 层次分析法 空间分布特征 武陵源风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