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部疾病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甄国东 金月美 +3 位作者 宣国红 徐秀枝 李文文 单平囡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2期235-236,共2页
血清总胆汁酸(TBA)是在肝脏内由胆固醇代谢过程中分解代谢后而生成,并经分泌进入肠道,再由肠循环后重复被肝脏所利用.检测结果一般反应了肝脏的合成、分泌、代谢等功能,据文献报道对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较好地反映肝脏功能、肝功... 血清总胆汁酸(TBA)是在肝脏内由胆固醇代谢过程中分解代谢后而生成,并经分泌进入肠道,再由肠循环后重复被肝脏所利用.检测结果一般反应了肝脏的合成、分泌、代谢等功能,据文献报道对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较好地反映肝脏功能、肝功能损害程度、疗效观察的文章较多,而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对其它疾病中的意义报道较少,笔者从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汁酸 胃部疾病 血清 测定 肝功能损害程度 分解代谢 检测结果 肝脏内
下载PDF
2512例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甄国东 单平囡 许德顺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10期1058-1058,1083,共2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绍兴地区腹泻婴幼儿的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2512例腹泻婴幼儿大便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在2512例腹泻患儿中,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总阳性率为53.98%(1356/2512);其中男[... 目的检测并分析绍兴地区腹泻婴幼儿的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病特点,提供防治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检测2512例腹泻婴幼儿大便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在2512例腹泻患儿中,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总阳性率为53.98%(1356/2512);其中男[55.13%(795/1442)]、女[52.43%(561/1070)]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不同年龄组之间,7个月至1岁组感染的阳性率最高为78.73%(918/1166),与0~6个月组阳性率33.12%(309/933)和13个月至3岁组阳性率31.23%(129/413)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1);感染的季节性特征是10~12月组阳性率(71.16%、70.21%),与1~3月及7~9月组阳性率(33.89%、28.84%、31.98%和32.2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1);1356例阳性病人中有372例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27.43%)。结论7个月至1岁的婴幼儿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每年的10~12月为高发季节。加强对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检测,有助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属 腹泻 婴儿 阳性率
下载PDF
婴幼儿重症肺炎肝素超声雾化治疗中血浆D-D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单平囡 甄国东 +2 位作者 金月美 王丽萍 傅金可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肝素超声雾化对婴幼儿重症肺炎血浆D-二聚体(D-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强心及对症治疗),治疗组为对照组基础上加肝素(钠)300u/... 目的:探讨肝素超声雾化对婴幼儿重症肺炎血浆D-二聚体(D-D)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婴幼儿重症肺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强心及对症治疗),治疗组为对照组基础上加肝素(钠)300u/kg/次,超声雾化吸入,2次/d,疗程5d。采用免疫渗滤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儿血浆的D-D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浆D-D检测可做为婴幼儿重症肺炎肝素超声雾化治疗时对病情的监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肝素 超声雾化 婴幼儿重症肺炎
下载PDF
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与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单平囡 宣国红 +3 位作者 卢志勇 谈素红 甄国东 金月美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72-673,676,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代偿功能的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PLT)的关系.方法 将40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代偿与否分为代偿组(n=15)和失代偿组(n=25),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7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 目的 探讨不同代偿功能的肝硬化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与血小板(PLT)的关系.方法 将40例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代偿与否分为代偿组(n=15)和失代偿组(n=25),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7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3组患者血清TPO水平.结果 对照组、肝硬化肝功能代偿组和失代偿组的血清TPO水平分别为(136.24±68.56)pg·ml^-1、(124.34±41.31)pg·ml^-1和(59.05±52.77)pg·ml^-1;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组的血清TP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PO水平与外周PLT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6,P〈0.01),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 肝细胞产生TPO不足可能是肝硬化引发PLT减少的主要原因,血清TPO水平是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肝硬化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109例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丁金囡 余利荣 甄国东 《浙江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770-772,共3页
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引起胃癌的危险因子.Hp在全世界人群中的慢性感染率达50%以上,我国人群感染率达58.07%.临床上诊断Hp感染的方法很多,包括病理学染色检查、^14C-呼气... 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也是引起胃癌的危险因子.Hp在全世界人群中的慢性感染率达50%以上,我国人群感染率达58.07%.临床上诊断Hp感染的方法很多,包括病理学染色检查、^14C-呼气试验(^14C-UBT)、快速尿素酶试验等方法,近年来,应用免疫学方法诊断渐成为研究热点.我们通过对本院就诊的109例感染Hp患者检测血清CagA、VacA、Hsp60、Ure四种抗体,了解其在患者中抗体阳性率及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体 检测分析 ^14C-呼气试验 快速尿素酶试验 消化性溃疡 胃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Hp感染
下载PDF
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与金胺O抗酸染色对疑似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甄国东 茅利明 +2 位作者 赵斐 李三验 单平囡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6年第4期344-347,共4页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检查的疑似结核病患者1570例,同时进行患者痰标本金胺O抗酸染色与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系统(简称“BACTEC MGIT 960”)检测分枝杆菌.疑似患者1570例痰标本经金胺O抗酸染色检测,阳...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检查的疑似结核病患者1570例,同时进行患者痰标本金胺O抗酸染色与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系统(简称“BACTEC MGIT 960”)检测分枝杆菌.疑似患者1570例痰标本经金胺O抗酸染色检测,阳性243例,阴性1327例,阳性率15.5% (243/1570).经BACTEC MGIT 960培养后,375例标本仪器报阳,经金胺O抗酸染色检测:阳性303例,阴性33例,液体培养污染39例.375例送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研究所进行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TB 270例,NTM 48例,阴性57例(包括液体培养污染39例,金胺O抗酸染色阴性10例,金胺O抗酸染色阳性8例);其余1195例患者均为阴性,培养物未送检.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分枝杆菌检测的真阳性率为20.3%(318/1570),污染率2.5%(39/1570).痰标本中金胺O抗酸染色阴性但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及基因检测为阳性患者75例,金胺O抗酸染色漏检率为4.8%(75/1570).NTM感染在分枝杆菌肺病中占15.1%(48/318).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法阳性率高于金胺()抗酸染色法,但操作过程中影响因素多,需要注意污染;金胺O抗酸染色法报告时间短且价格低廉,但其漏检率高,两种方法在分枝杆菌肺病诊断中各有长短,应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临床实验室技术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对结核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甄国东 茅利明 +1 位作者 赵斐 李三验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9-371,共3页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人数超过5亿,结核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3位,每年新发病例150多万,约13万人死于MTB感染[1,2,3]。抗酸染色涂片和MTB培养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的人数超过5亿,结核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3位,每年新发病例150多万,约13万人死于MTB感染[1,2,3]。抗酸染色涂片和MTB培养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存在阳性率低、检测周期长,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等缺陷[4]。另外,肺外结核的不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病灶部位MTB量的不足,使得肺外结核的诊断存在更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寻找准确、快速、可靠的结核病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患者 诊断价值 结核感染 T淋巴细胞 斑点试验 TUBERCULOSIS MTB感染 不典型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白细胞VCS参数在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应用研究
8
作者 甄国东 茅利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2189-2191,共3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VCS参数在幼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不同阶段的的变化趋势,探讨VCS各参数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特点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CMV-Ig M(+)现症感染组86例,再根据尿CMV DNA结果分为CMV DNA(-)的早期感染组和(+)的... 目的研究白细胞VCS参数在幼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不同阶段的的变化趋势,探讨VCS各参数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特点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CMV-Ig M(+)现症感染组86例,再根据尿CMV DNA结果分为CMV DNA(-)的早期感染组和(+)的感染期组,同时设既往感染[CMV-Ig G(+)]组45例,以及健康对照组58例。应用Beckman 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检测白细胞VCS参数,同时分析比较3组间白细胞VCS各参数的变化特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既往感染组MLV、MLS参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早期感染组和感染期组的白细胞VCS参数中,MNV、MLV、LVD、MMV、MVD参数增大,WBC、MLC、MLS、MMC、MMS参数逐渐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期感染组比较,感染期组参数MLC、MLS、MMS逐渐变小,而MVD逐渐变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VCS参数在幼儿CMV感染后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变化,可以为CMV感染的发病进展提供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巨细胞病毒 实时定量PCR VCS参数 幼儿
原文传递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与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单平囡 叶利洪 +2 位作者 甄国东 宣国红 卢志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2-774,共3页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2月-2014年5月诊治的17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使用呼吸机未感染患者110例为未感染...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2月-2014年5月诊治的17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使用呼吸机未感染患者110例为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血清CRP和PCT及炎症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 17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分离病原菌18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7株占41.18%,革兰阳性菌110株占58.8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中PCT、CRP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血清中PCT和CRP水平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分布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绍兴西部地区急性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傅金可 甄国东 +1 位作者 王清平 陈亚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70-971,共2页
目的分析绍兴西部地区急性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0岁-5岁急性腹泻患儿共10140例,取患儿粪便标本用胶体金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结果 10140例腹泻患儿中,1245例检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阳... 目的分析绍兴西部地区急性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0岁-5岁急性腹泻患儿共10140例,取患儿粪便标本用胶体金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结果 10140例腹泻患儿中,1245例检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12.28%。其中,6月-3岁婴幼儿共检出阳性1033例,占全部阳性患儿例数的82.97%;每年10月至次年1月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结论 A群轮状病毒主要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高峰期,以6个月至3岁婴幼儿为高发年龄段,因此,对急性腹泻婴幼儿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病因并正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腹泻 A群轮状病毒
原文传递
引发重症监护室内血流感染的粘质沙雷菌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炜 甄国东 +3 位作者 赵琼 邓梅 毕晟 盛吉芳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分析从绍兴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内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粘质沙雷菌株的同源性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CU病房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血流感染中分离培养出来的粘质沙雷菌株,并从ICU医务... 目的:分析从绍兴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 ICU)内血流感染患者中分离的粘质沙雷菌株的同源性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CU病房2013年6月至2013年9月血流感染中分离培养出来的粘质沙雷菌株,并从ICU医务人员手上采集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对培养出的17株粘质沙雷菌进行药敏检测,用PCR技术扩增常见耐药基因,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earman相关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株粘质沙雷菌对第一代、二代头孢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100%,对阿米卡星及头孢他啶敏感,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为11.76%~35.29%,PCR扩增结果显示1(5.88%)株粘质沙雷菌携带TEM基因,17株粘质沙雷菌PFGE分型一致。结论粘质沙雷菌是重要的致病菌,存在着院内传播现象,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感染控制,防止耐药菌株在院内交叉传播和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粘质沙雷菌 同源性 耐药性
原文传递
2种定量即时检验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结果的比对分析
12
作者 甄国东 赵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15期1866-1868,共3页
目的对比评价2种定量即时检验(POCT)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检测效能和可靠性。方法利用国产及进口的2种POCT检测系统同步检测109份血液样本中的cTnI浓度,并对2种检测系统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国产检测系统检测cTnI的... 目的对比评价2种定量即时检验(POCT)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检测效能和可靠性。方法利用国产及进口的2种POCT检测系统同步检测109份血液样本中的cTnI浓度,并对2种检测系统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国产检测系统检测cTnI的结果为[0.059(0.025,2.845)]ng/ml,灵敏度为98.1%(53/54),特异度为100.0%(55/55),其检测cTnI的阳性率为48.6%;进口检测系统检测cTnI的结果为[0.021(0.001,0.545)]ng/ml,阳性率为49.5%,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两系统在结果判定上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982,P<0.001)。2种检测系统测定的109例cTnI的数据呈高度相关(r=0.996);两系统检测均为阳性的53例cTnI结果也呈显著相关(r=0.996)。结论国产POCT检测系统在测定cTnI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心肌梗塞及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检验法 肌钙蛋白I 心肌梗塞 心肌损伤
原文传递
405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分布与耐药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寿叶女 陈建江 +3 位作者 单平囡 甄国东 娄晓寅 鲁玲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4-616,共3页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AS-4半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同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行...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AS-4半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同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阳性198株,阳性率为48.89%;ESBLs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所测抗菌药物显著高于产ESBLs阴性菌,并且出现5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医院产ESBLs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存在相当比例,ESBLs阳性菌的耐药率远较阴性菌更加严重,应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原文传递
208例肛周脓肿患者脓液标本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寿叶女 甄国东 +1 位作者 陈建江 单平囡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01-2503,共3页
目的对208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自动细菌鉴定仪MicroScan AS-4对分离的128株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和抗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128... 目的对208例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自动细菌鉴定仪MicroScan AS-4对分离的128株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和抗菌药敏试验,同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128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阳性率为32.81%,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均<15.0%;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相比较,产ESBLs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西丁等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8例肛周脓肿患者脓液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非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远较非产ESBLs菌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