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血池T2 Map特征及意义
1
作者 邓美 刘安琪 +3 位作者 黄强 高倩 甄雅南 刘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 比较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与健康人群右心室与左心室血池的T2 map特征,探讨T2 mapping技术在评价CTEPH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42例CTEPH患者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 目的 比较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与健康人群右心室与左心室血池的T2 map特征,探讨T2 mapping技术在评价CTEPH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42例CTEPH患者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CTEPH患者均行心脏磁共振和右心漂浮导管检查,对照组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在心脏磁共振中行舒张期四腔心层面T2 mapping成像。比较CTEPH组与对照组右心室血池与左心室血池T2比值(RVT2/LVT2),分析CTEPH组RVT2/LVT2与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CTEPH组RVT2/LVT2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0.16比0.86±0.12;t=3.673,P<0.001);CTEPH组RVT2/LVT2与肺血管阻力呈负相关(r=0.534,P<0.001),与心指数、右心房血氧饱和度、右心室血氧饱和度、肺动脉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r=0.600、0.603、0.648、0.582,P<0.001)。结论CTEPH患者心室血池RVT2/LVT2比值与右心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与肺血管阻力呈负相关;心室血池T2 mapping可能为无创评估CTEPH血流动力学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磁共振成像 心室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覆膜支架及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甄雅南 张建彬 +9 位作者 郑夏 陈洁 马博 刘晓鹏 秦红云 杨煜光 王非 叶志东 刘鹏 樊雪强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256-259,264,共5页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后植入覆膜支架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AVG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根据治疗方法的...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后植入覆膜支架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AVG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覆膜支架组(20例)和球囊扩张组(23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围术期及术后30天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覆膜支架组的6个月及12个月一期通畅率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组(6个月:60.00%vs 30.34%,P=0.034;12个月:20.00%vs 0%,P=0.005)。覆膜支架组6个月辅助一期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为(70.00%vs 34.78%,P=0.019)。两组6个月及12个月的二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100%vs 100%,P=0.999;12个月:90.00%vs 95.65%,P=0.491。覆膜支架组12个月的通路功能指数高于球囊扩张组(6.90±2.71 vs 4.96±1.15,P=0.003)。结论球囊扩张后植入覆膜支架治疗AVG失功与单纯球囊扩张相比,可以明显提高6个月及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但对AVG是否应常规进行监测及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 覆膜支架 球囊扩张
下载PDF
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甄雅南 刘鹏 +3 位作者 杨煜光 钱松屹 樊雪强 林凡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探讨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作为首次前臂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行首次前臂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的97例患者(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21例、腕部桡动脉-头... 目的:探讨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作为首次前臂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行首次前臂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的97例患者(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21例、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76例)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年,统计分析2种术式在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1年初级通畅率、2年初级通畅率等数据上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可及血管震颤,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无感染、肢体肿胀、肢体缺血、心功能衰竭等。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组1年初级通畅率76.2%,2年初级通畅率为66.7%;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组1年初级通畅率78.9%,2年初级通畅率为68.4%。2组间初级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手术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和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相似的1年、2年初级通畅率,可以作为首次前臂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式的另一种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桡动脉-头静脉内瘘 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甄雅南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9年第1期46-49,共4页
脑中风以及与脑中风相关的死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而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其相关的脑中风占所有缺血性脑中风的8%~29%。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与中风的发生具有... 脑中风以及与脑中风相关的死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而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其相关的脑中风占所有缺血性脑中风的8%~29%。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与中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规范及标准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颈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也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特别在治疗高风险的患者中有出色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治疗 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管支架成形术 临床研究 介入技术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脑电图及认知功能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向飞 李小璇 +7 位作者 荣培 侯春蕾 郑文静 汪仁斌 焦劲松 甄雅南 孙光 刘晓鹏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9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通过定量脑电图来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长期低血氧饱和度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收治的34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由于入组患者症状较重,均为... 目的通过定量脑电图来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长期低血氧饱和度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收治的34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由于入组患者症状较重,均为中重度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升高程度不同将其分为中度组(肺动脉压力为36~45mmHg,16例)和重度组(肺动脉压力>45mmHg,18例)。另择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记录脑电图检查结果,并计算大脑各功能区域的相对功率比值([delta+theta]/[alpha+beta]ratio,DTABR),比较分析三组大脑各功能区域的DTABR。分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氧饱和度与大脑各功能区域DTABR的相关性。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比较分析三组的认知功能。结果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左前额区FP_(1)、右前额区FP_(2)、左额区F_(3)、右额区F_(4)、左中央区C_(3)、右中央区C_(4)、左顶区P_(3)、右顶区P_(4)、左前颞区F_(7)、右前颞区F_(8)、左中颞区T_(3)、右中颞区T_(4)、左后颞区T_(5)、右后颞区T_(6)、左枕区O_(1)、右枕区O_(2)的DTAB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左枕区O_(1)、右枕区O_(2)的DTABR均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氧饱和度与大脑各功能区域的DTABR均呈负相关(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低血氧饱和度可使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大脑认知功能降低,而定量脑电图可反映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脑功能变化,且可为脑功能的变化提供客观、量化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脑电图 血氧饱和度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夏 刘展 +4 位作者 刘晓鹏 甄雅南 林凡 叶志东 刘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年第8期1022-1024,共3页
Cockett综合征又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引起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压力升高,表现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也可出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1]。股青肿是下肢DVT的特殊类型,严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甚至引起微... Cockett综合征又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可引起左下肢静脉回流障碍、静脉压力升高,表现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也可出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1]。股青肿是下肢DVT的特殊类型,严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甚至引起微循环障碍及下肢动脉灌注障碍,可能造成静脉性坏疽[2]。本文报道1例杂交手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病例,旨在为Cockett综合征合并股青肿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青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COCKETT综合征 杂交手术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晓鹏 甄雅南 +3 位作者 孙光 张亚军 方颖慧 刘鹏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15期35-38,共4页
目的总结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60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患者资料,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精确温度控制,缓慢、均匀降温及复温;... 目的总结深低温停循环技术在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60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患者资料,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精确温度控制,缓慢、均匀降温及复温;同时采用严格的脏器保护措施。统计围术期体外循环相关脑损伤及肾损伤事件,并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停循环总时间为(58.7±17.6)min。术后17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其中3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并行透析治疗,后肾功能逐渐恢复。14例患者出现脑损伤表现,其中9例表现为一过性情绪障碍,5例出现功能性神经损伤症状,但均为可逆性。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氧饱和度(rSO_(2))<40%持续时间及rSO_(2)最大下降率与脑损伤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rSO_(2)<40%持续时间与脑损伤相关。此外多因素分析显示停循环总时间与肾功能损伤及围术期感染显著相关。结论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是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严格的脏器保护措施下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 脏器保护 脑损伤 肾损伤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构建识别临床高风险颈动脉斑块的机器学习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晖 吕晓烁 +8 位作者 刘展 甄雅南 林凡 郑夏 刘晓鹏 孙光 温见燕 叶志东 刘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4,共11页
目的构建识别临床高风险颈动脉斑块的影像组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6个月内是否出现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他脑血管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临床高风险斑块组和临床低... 目的构建识别临床高风险颈动脉斑块的影像组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6个月内是否出现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他脑血管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临床高风险斑块组和临床低风险斑块组,纳入关键变量建立极致梯度提升、支持向量机、高斯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K最邻近以及人工神经网络6种机器学习模型,随后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结果最终纳入患者652例,其中男427例、女225例,平均年龄68.2岁。分析结果显示在6种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中,极致梯度提升模型的表现最好,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1,同时利用临床资料以及颈动脉影像资料建立的极致梯度提升联合预测模型验证集AUC为0.823。结论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构建模型可以有效预识别临床高风险颈动脉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术前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王晓晖 刘展 +8 位作者 张昭华 甄雅南 林凡 郑夏 刘晓鹏 孙光 温见燕 叶志东 刘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52-1457,共6页
目的分析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PTE)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12月—2021年8月行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将患者分为机械通气时间≤48 h组与机... 目的分析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ulmonary thromboendarterectomy,PTE)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12月—2021年8月行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将患者分为机械通气时间≤48 h组与机械通气时间>48 h(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组。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术前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8 h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48±12.72)岁;机械通气时间>48 h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5.50±10.42)岁。机械通气时间≤48 h组术后中位ICU停留时间3.0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5.0 d;机械通气时间>48 h组术后中位ICU停留时间7.0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20.0 d。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与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OR=0.839,95%CI(0.716,0.983),P=0.030]、年龄[OR=1.082,95%CI(1.034,1.132),P=0.001]、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OR=1.001,95%CI(1.000,1.003),P=0.028]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年龄及PVR是PTE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术前危险因素;TAPSE是PTE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术前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机械通气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深低温停循环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中患者血乳酸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方颖慧 张亚军 +3 位作者 甄雅南 刘晓鹏 孙光 韩永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肺动脉内膜剥脱(PEA)术中患者血乳酸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PEA的患者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乳酸峰值水平对术后主要并发...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肺动脉内膜剥脱(PEA)术中患者血乳酸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PEA的患者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乳酸峰值水平对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预测能力,并通过最大约登指数确定cut-off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血乳酸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0例患者,男69例,女41例,年龄(50.6±12.8)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提示,预测主要术后并发症(术后48 h再手术、再次气管插管、需要肾替代治疗的急性肾损伤、伤口感染、脑卒中、心房颤动、体外膜肺氧合)的血乳酸水平cut-off值为7 mmol/L。39例患者(35.5%)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根据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与<7 mmol/L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血乳酸峰值与机械通气时间(r=0.262,P=0.008)、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r=0.304,P=0.002)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HCA持续时间长(OR=1.186,95%CI:1.027~1.370,P=0.020)、最低红细胞比容(HCT)低(OR=0.580,95%CI:0.341~0.988,P=0.045)和术前肺血管阻力(PVR)高(OR=1.096,95%CI:1.020~1.177,P=0.012)是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的相关因素。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和<7 mmol/L的患者中分别有41.0%(16/39)和14.1%(10/71)出现主要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血乳酸峰值是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OR=1.625,95%CI:1.176~2.245,P=0.003)。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和≥7 mmol/L的患者院内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比10.3%,P=0.753)。结论术前PVR高、术中HCT低、停循环时间长是术中血乳酸升高的相关因素,术中血乳酸水平高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深低温停循环 高乳酸血症
原文传递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手术治疗
11
作者 刘晓鹏 甄雅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3,27,共5页
对于手术可及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因为手术有希望为患者带来根治机会。目前国内PEA手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能够规模开展PEA的中心并不多。在经验丰富的PEA中心,围手术期和术后... 对于手术可及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因为手术有希望为患者带来根治机会。目前国内PEA手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能够规模开展PEA的中心并不多。在经验丰富的PEA中心,围手术期和术后病死率非常低,长期预后良好,术后3年生存率超过80%。CTEPH的治疗决策主要基于血栓栓塞的位置,对于肺动脉主干、叶及段水平的栓塞首选PEA,而肺动脉球囊成形术(BPA)主要治疗更远端的小血管。对于PEA或BPA术后残余或复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选择。随着手术经验的增加和手术器械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包括一些亚段病变的患者)。此外,PEA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包括:(1)BPA及靶向药物治疗PEA术后残余或复发肺动脉高压患者;(2)BPA及靶向药物治作为PEA术前桥接治疗。目前关于这些联合疗法的临床数据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脑保护策略及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甄雅南 刘晓鹏 +11 位作者 林凡 杨煜光 孙光 张亚军 王莉芳 翟振国 谢万木 万钧 陶新曹 段军 李爱莉 刘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7期2916-2920,共5页
目的总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行深低温-停循环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术中脑保护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间25例PTE手术资料。全部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术中采用严格... 目的总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行深低温-停循环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术中脑保护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间25例PTE手术资料。全部手术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术中采用严格的脑保护标准,包括:体外循环控制性均衡降温、脑氧饱和监测、停循环时间监控、脑表面恒定低温保护等。统计并分析围手术期神经系统不良事件,术前及出院前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智力水平及认知功能。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4%)患者术后因感染死亡。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PAP)由术前(52.9±16.7)mmHg降至术后即刻的(23.6±8.1)mmHg以及术后3个月的(20.7±7.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1、10.73,均P<0.01)。患者肺血管阻力(PVR)由术前975.4(788.6~1 292.8)dyn·s·cm^-5降至376.1(283.6~565.5)dyn·s·cm^-5(Z=5.34,P<0.01)。围手术期共3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2例表现为缺氧性脑病,1例为脑出血,此3例患者均于出院前完全康复。单因素分析显示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40%持续时间及rSO2较基线最大下降率与术后出现神经系统损害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rSO2<40%持续时间与术后神经系统损害显著相关。患者术前及术后MMSE量表和MoCA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充分的脑保护措施对于降低PTE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至关重要。术中实时监测rSO2并严格控制停循环时间有助于进一步减少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 高血压 肺性 动脉内膜切除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内窥镜血管取材系统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甄雅南 叶志东 +4 位作者 杨煜光 钱松屹 林凡 王非 刘鹏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窥镜血管取材系统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作用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4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内窥镜血管取材系统(endoscopic vessel harvesting,EVH)治疗组20... 目的 探讨内窥镜血管取材系统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作用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4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内窥镜血管取材系统(endoscopic vessel harvesting,EVH)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传统手术组)21例.比较2组术后48 h和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PS),术后1周皮下淤血、血肿、皮肤麻木等症状,术后第3个月CEAP临床分级(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CEAP),手术效果及手术满意度评分情况. 结果 术后48 h和术后1周VAPS评分,EVH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皮下瘀血发生率对照组高于EVH治疗组,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下肢麻木发生率对照组均明显高于EVH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肢CEAP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CEAP分级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3个月手术效果评分,EV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整体满意度评分,EVH组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H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治疗静脉曲张时有同样的手术疗效,EVH是一种微创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血管镜检查 内窥镜血管取材系统 大隐静脉
原文传递
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甄雅南 刘鹏 +3 位作者 杨煜光 钱松屹 樊雪强 林凡 《中国综合临床》 2017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 探讨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行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术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统... 目的 探讨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心脏血管外科行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术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统计分析其手术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的即刻通畅率、平均成熟时间、1年初级通畅率、1年真实通畅率等.结果 共34例患者手术后可及血管震颤,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无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无感染、肢体肿胀、肢体缺血、心功能衰竭等情况出现.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的即刻通畅率为94.4%(34/36),平均成熟时间为(67±4) d.1年初级通畅率63.9%(23/36),1年真实通畅率为67.6%(24/36).结论 腕部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手术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好的近期通畅率,可以作为自体血管血液透析通路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
原文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126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甄雅南 刘鹏 +4 位作者 王非 叶志东 林凡 杨煜光 钱松屹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792-795,共4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行CEA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均是初次手术,4例为双侧狭窄对侧治疗后再次手术;108例术前有短...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行CEA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均是初次手术,4例为双侧狭窄对侧治疗后再次手术;108例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7例术前曾患脑梗死,1例术前无症状(狭窄率〉90%)。所有患者术前经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率70%~99%。其中35例患者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围术期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其余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术后有较明显改善,TIA消失。术后随访2~24个月,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主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
原文传递
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主干预防静脉曲张手术中隐神经损伤的体会 被引量:8
16
作者 贾高磊 叶志东 +1 位作者 刘鹏 甄雅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greatsaphenousveins,GSV)主干在预防静脉曲张手术中隐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连续治疗2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0例,观...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greatsaphenousveins,GSV)主干在预防静脉曲张手术中隐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连续治疗2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0例,观察组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膝下水平,对照组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内踝水平。2组均结合透光旋切(transilluminatedpoweredphlebectomy,TIPP)及泡沫硬化剂(foamsclerotherapy)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疼痛、隐神经缺失、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时,观察组有5.71%(8/140)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有14.29%(20/140),(P=0.02)。术后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有1.47%(2/136)主诉手术肢体感觉异常,对照组有7.14%(9/126),(P=0.02)。结论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主干可减少隐神经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手术中并发症 隐神经损伤
原文传递
四维血流心血管MR分析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闫燃 戴金竹 +5 位作者 马海义 孙学彪 陶新曹 刘晓鹏 甄雅南 刘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8-1053,共6页
目的采用四维血流(4D-FLOW)心血管MR(CMR)技术观察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探讨右心室血流成分与右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确诊PH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行右... 目的采用四维血流(4D-FLOW)心血管MR(CMR)技术观察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血流特征,探讨右心室血流成分与右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确诊PH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于1周内行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并行CMR测定右心室血流及右心功能。采用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采集心脏电影序列,测定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等功能参数。采用三维回顾性心电图触发导航仪门控4D-FLOW序列进行全心血流扫描,测定右心室直接血流百分比(RVPDF)、延迟射血血流百分数(RVPDEF)、滞留流入血流百分数(RVPRI)和残余血流百分数(RVPRVo)。用Spearman方法分析右心室血流与心室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结果PH患者RVPDF、RVPDEF、RVPRI和RVPRVo分别为16.4%±9.2%、16.1%±5.6%、16.8%±6.1%和50.5%±12.3%。RVPDF与RVPRVo呈负相关(r=-0.703,P<0.001),而RVPDEF与RVPRI呈正相关(r=0.955,P<0.001)。RVPDF与右心室每搏输出量指数(RVSVI)(r=0.38,P=0.041)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r=0.69,P<0.001)呈正相关,与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r=-0.65,P<0.001)及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RVMI)(r=-0.45,P=0.004)呈负相关。RVPRVo与RVEF(r=-0.58,P=0.007)呈负相关。RVPDF与RVPDEF之和(RVPDF+RVPDEF)为35.2%±11.4%,RVEF与(RVPDF+RVPDEF)呈正相关(r=0.825,P<0.001),且RVEF与RVPDF+RVPDEF之和间差异无计学意义(t=1.427,P=0.164)。RVPDF与肺血管阻力(PVR)呈负相关(r=-0.52,P=0.007),而RVPRVo与PVR呈正相关(r=0.54,P=0.004)。结论4D-FLOW CMR能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测定PH患者RVEF。PH患者右心室直接血流减低,而残余血流增多,且右心室直接血流及残余血流与右心室功能、PVR相关,是评价右心室功能及后负荷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磁共振成像 右心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单中心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短期预后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晨 马军宇 +8 位作者 王书鹏 吴筱箐 翟姗姗 陈德生 王慧 吴依娜 翟振国 甄雅南 段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治疗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短期预后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外科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45例PEA治疗CTEPH术后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平... 目的探讨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治疗肺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短期预后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外科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45例PEA治疗CTEPH术后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2(25~70)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24例(53.5%),术前肺血管阻力923(461~2711)dyn·s·cm^(-5)。按是否有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组和无呼吸系统并发症组,评估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2例(4.4%),死因分别为心源性休克和纵隔感染。术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32例(71.1%),最常见为再灌注肺水肿20例(44.4%),其次为残余肺动脉高压5例(11.1%)。全组术后肺动脉平均压[术前37 mmHg,术后20 mmHg(1 mmHg=0.133 kPa)]和肺血管阻力(术前923 dyn·s·cm^(-5),术后293 dyn·s·cm^(-5))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呼吸系统并发症组比较,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组机械通气、ICU住院均较长,ICU费用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症状出现至PEA的时间间隔>36个月(OR=12.2,95%CI:2.1~70.7,P=0.005)和6 min步行距离<300 m(OR=12.6,95%CI:1.1~138.0,P=0.0038)是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PEA治疗CTEPH安全可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由症状出现时间和术前状态决定。CTEPH患者应尽早考虑PEA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呼吸系统并发症 再灌注肺水肿 残余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CT肺血管造影的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谢万木 刘敏 +5 位作者 杨宏伟 陶新曹 林凡 甄雅南 万钧 翟振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2012-2017,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CT肺血管造影(CTPA)的特征。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完成CTPA并确诊的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CTPA影像学直接和间接征象进行总结,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CTEPH患者CTP... 目的分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CT肺血管造影(CTPA)的特征。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完成CTPA并确诊的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CTPA影像学直接和间接征象进行总结,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CTEPH患者CTPA影像学特征,并根据血栓起始部位分为近段病变组和远端病变组,比较不同部位病变患者之间的影像学征象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135例CTEPH患者,CTPA显示血栓病变分布上,133例(98.5%)为双肺分布,血栓起始部位分级以Ⅰ、Ⅱ和Ⅲ级为主,Ⅳ级病变仅8例(7.3%),无0级病变。CTEPH患者慢性血栓在CTPA上最常见的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134例,99.3%),其次是偏心附壁充盈缺损(111例,88.2%)、蹼样征(80例,59.3%)、血管狭窄/纤细(41例,30.4%)。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患者比较,偏心附壁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则更常见于近端病变者,而血管狭窄/纤细更常见于远端病变组患者(P值均<0.05)。肺实质与胸膜腔继发改变在CTPA上最常见的征象为马赛克征(104例,77.0%),其次是肺梗死灶(79例,58.5%),肺梗死的表现形式包括胸膜下斑片状实变密度影(35/79,44.3%),其次为索条影(23/79,29.1%),斑片状实变密度影与索条影并存(13/79,16.5%)。心脏与大血管异常的最常见CTPA征象为肺动脉增宽(132例,97.8%)和右心室肥大(130例,96.3%),其他包括下腔静脉造影剂逆流(70例,51.9%)、支气管动脉扩张(68例,50.3%)。所有继发征象在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TEPH患者CTPA最常见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附壁充盈缺损及蹼样征,常见间接征象包括肺内马赛克征、肺梗死灶、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扩张、体循环动脉扩张等,而附壁充盈缺损更常见于近端病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肺栓塞 影像学 CT肺血管造影 回顾性病例分析
原文传递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左心室功能改变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恢复情况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格婧 李爱莉 +6 位作者 翟亚楠 吕广洁 甄雅南 林凡 刘晓鹏 谢万木 翟振国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51,共7页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后的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CTEPH并行PEA...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收缩功能的变化及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后的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CTEPH并行PEA手术且无左心疾病的患者30例作为CTEPH组,记录其手术前后右心导管数据;同时收集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查体者2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CTEPH组PEA术前、术后与对照组间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的差异,主要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右心室横径比值(RVd/LVd)、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三维左室舒、缩末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每搏量(LVSV)。分析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与左室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CTEPH组PEA术前LVEDd、LVEDVi、LVESVi、LVSV、LVGLS、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比值(E/A)低于对照组(均P<0.05),LVEF、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EPH组PEA术后左室容积、LVSV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VGLS、E/A仍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PAP与LVSV、E/A呈负相关(γ=-0.490、-0.455,均P<0.05)。结论CTEPH患者左室构型改变,充盈异常,存在潜在收缩功能受损。PEA术后左室构型及容积恢复,但充盈模式、LVGLS在随访期间内尚未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左室收缩功能 左室整体纵向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