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肤康凝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甘灿云 陈海红 杨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7期17-21,共5页
目的建立肤康凝胶适宜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4部通则1105、1106、1107,分别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对肤康凝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 目的建立肤康凝胶适宜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4部通则1105、1106、1107,分别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对肤康凝胶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为指标,考察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建立控制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方法。结果常规平皿法需氧菌总数计数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回收率较低,不在药典规定的0.5~2.0范围内,不符合要求;培养基稀释法需氧菌总数计数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采用平皿法和培养基稀释法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平均回收率在药典规定的0.5~2.0范围内,均符合要求。采用常规法供试液组和阴性组均未检出两种控制菌,试验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未被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能被检出,存在抑菌干扰,方法不可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试验组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能被检出,供试液组和阴性对照组两种试验菌均显示阴性,无干扰,方法可行。三批样品验证结果需氧菌总数和霉菌及酵母菌总数均符合标准规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未检出。结论肤康凝胶可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康凝胶 微生物限度检查 回收率 方法验证
下载PDF
α-甘草次酸衍生物对大鼠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甘灿云 俞进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7期967-968,共2页
目的:研究α-甘草次酸衍生物(GB)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对淋巴细胞活性存在抑制作用。方法:无菌分离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并制成悬液,分别与不同浓度的GB预先孵育2 h,加入促分裂原伴刀豆蛋白A(ConA),继续孵育24 h... 目的:研究α-甘草次酸衍生物(GB)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对淋巴细胞活性存在抑制作用。方法:无菌分离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并制成悬液,分别与不同浓度的GB预先孵育2 h,加入促分裂原伴刀豆蛋白A(ConA),继续孵育24 h后,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4、IFN-γ含量。结果:2 mg·L^(-1)和1 mg·L^(-1)GB能显著降低ConA刺激下大鼠淋巴细胞产生的IL-4水平,而0.5 mg·L^(-1)GB则提高淋巴细胞产生的IL-4水平;2 mg·L^(-1)GB显著降低ConA刺激下大鼠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水平,而1 mg·L^(-1)和0.5 mg·L^(-1)GB则提高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水平。结论:给药剂量不同,GB对活化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作用不同,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甘草次酸衍生物 淋巴细胞 白介素-4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肤康凝胶中苦参碱和黄芩苷的含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甘灿云 陈海红 杨海燕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9期696-698,共3页
目的:建立肤康凝胶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苦参碱、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苦参碱浓度线性范围为18.56296.96μg/ml(R^(2)=0.9996),黄芩苷浓度线性范围为8.325416.262μg/ml(R^(2)=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RS... 目的:建立肤康凝胶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苦参碱、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苦参碱浓度线性范围为18.56296.96μg/ml(R^(2)=0.9996),黄芩苷浓度线性范围为8.325416.262μg/ml(R^(2)=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RSD均小于3.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9%99.63%(RSD=1.016%,n=6),92.04%94.43%(RSD=1.111%,n=6)。结论:所建立的研究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肤康凝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康凝胶 苦参碱 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黄芩苷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甘灿云 陈海红 杨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23-29,共7页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效,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材。黄芩苷为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效,为中医临床常用药材。黄芩苷为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其药理作用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苷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其中抗炎作用是近年来实验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和总结对黄芩苷在治疗口腔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呼吸道黏膜慢性炎症性疾病、肺部疾病等炎症性疾病抗炎作用的研究进展,为黄芩苷抗炎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打开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期为临床的新药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抗炎作用 抗炎机制 综述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清炎凝胶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海红 甘灿云 杨海燕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第10期777-779,共3页
目的:优选清炎凝胶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蛇床子素、苦参碱提取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选取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清炎凝胶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药... 目的:优选清炎凝胶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蛇床子素、苦参碱提取量和出膏率为评价指标,选取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清炎凝胶的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药材量的70%乙醇提取3次,每次2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炎凝胶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蛇床子素 苦参碱 出膏率
下载PDF
温郁金醋制前后5种成分含量变化考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爱琴 李敏洁 甘灿云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1期158-162,共5页
目的:比较温郁金醋制前后5种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温郁金和醋温郁金中的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5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5种成分能够良好分离,线性范... 目的:比较温郁金醋制前后5种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温郁金和醋温郁金中的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5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莪术二酮、吉马酮、莪术醇、β-榄香烯、姜黄素5种成分能够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2.506~20.050μg·ml^(-1)(r=0.9995)、0.919~7.355μg·ml^(-1)(r=0.9996)、0.964~7.714μg·ml^(-1)(r=0.9997)、0.927~7.416μg·ml^(-1)(r=0.9994)、1.123~8.982μg·ml^(-1)(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9%(RSD=0.95%),98.84%(RSD=0.91%),99.41%(RSD=1.19%),98.72%(RSD=0.79%),98.94%(RSD=1.06%)(n=6)。温郁金经醋制后莪术二酮及吉马酮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莪术醇和β-榄香烯的含量则有所增加,而姜黄素含量无明显变化,5-羟甲基糠醛为炮制后新增加的成分。结论:基于HPLC法对温郁金和醋温郁金中5种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进一步对温郁金炮制前后的质量变化和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 醋温郁金 高效液相色谱法 莪术二酮 吉马酮 莪术醇 Β-榄香烯 姜黄素
原文传递
清炎凝胶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海红 甘灿云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17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建立清炎凝胶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验证。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试验,以回收率对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常规法适合该药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 目的:建立清炎凝胶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验证。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试验,以回收率对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常规法适合该药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计数;控制菌采用常规法能正常检出。结论:清炎凝胶可用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炎凝胶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适用性试验
下载PDF
正交试验优选扶正清肺颗粒提取工艺 被引量:2
8
作者 甘灿云 杨海燕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12期2262-2266,共5页
目的:优选扶正清肺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浸膏得率及黄芩苷、黄芩素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加8倍量... 目的:优选扶正清肺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浸膏得率及黄芩苷、黄芩素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扶正清肺颗粒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清肺颗粒 正交试验 黄芩苷 黄芩素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法优选金铃子颗粒提取工艺 被引量:9
9
作者 杨海燕 甘灿云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12期2307-2309,共3页
目的::优选金铃子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干浸膏得率和延胡索乙素含量为考察指标,烘干法测定干浸膏得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加10倍量水,煎煮1... 目的::优选金铃子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干浸膏得率和延胡索乙素含量为考察指标,烘干法测定干浸膏得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加10倍量水,煎煮1 h,煎煮3次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良好、提取效率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金铃子颗粒 提取工艺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复方苦参凝胶对豚鼠实验性急性湿疹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甘灿云 罗沛华 洪雅青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90-894,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凝胶对豚鼠急性湿疹模型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豚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反复涂抹2,4-二硝基氯苯(DNCB)建造豚鼠急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苦参凝胶低...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凝胶对豚鼠急性湿疹模型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健康豚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反复涂抹2,4-二硝基氯苯(DNCB)建造豚鼠急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苦参凝胶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豚鼠分别给予空白凝胶,空白凝胶,含苦参碱25、50、100 mg·g^(-1)的复方苦参凝胶和糠酸莫米松凝胶干预,剂量均为0.5 g·kg^(-1),bid。实验第22日观察各组豚鼠右背部皮肤病变并评分,测量皮肤增厚及增重程度。ELISA法测定皮肤组织中TNF-α及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皮肤组织中ICAM-1及V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皮肤出现肿胀、红斑、糜烂和渗出等症状,皮肤病变评分增高(P<0.01),皮肤明显增厚、增重(P<0.01);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皮肤组织TNF-α及IL-1β含量增加(P<0.01),ICAM-1及VCAM-1的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TNF-α及IL-1β含量降低(P<0.01),ICAM-1及VCAM-1的表达下调(P<0.01)。结论复方苦参凝胶对于豚鼠急性湿疹具有明显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炎症因子、调控相关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凝胶 湿疹 细胞黏附分子 炎症介导素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