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胃汤抑制CAG大鼠PD-1/PD-L1信号轴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1
作者 陈丽 宋泓燕 +5 位作者 谭程匀 蒋婳影 甘秀凤 卜磊 韦维 林寿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背景众多证据表明免疫逃逸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安胃汤被发现可改善CAG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实现CAG的逆转,该作用是否与免疫逃逸机制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目... 背景众多证据表明免疫逃逸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安胃汤被发现可改善CAG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实现CAG的逆转,该作用是否与免疫逃逸机制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从细胞免疫逃逸角度,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信号轴与安胃汤对CAG模型大鼠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1-Methyl-3-nitro-1-nitrosoguanidine,MNNG)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应用不同剂量安胃汤及维酶素片进行干预;HE染色观察安胃汤对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形态改变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PD-1、PD-L1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CD4^(+)、CD8^(+)水平变化;qPCR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PD-1mRNA、PD-L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PD-1、PD-L1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与模型组和维酶素组比较,安胃汤高、低剂量组PD-L1表达均较低(P<0.01,P<0.05).ELISA实验结果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CD4^(+)表达及CD4^(+)/CD8^(+)比值升高(P<0.01,P<0.05),安胃汤各组和维酶素组CD8^(+)表达降低(P<0.01);与维酶素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CD8^(+)表达降低(P<0.05).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和维酶素组PD-1mRNA表达下降(P<0.01),安胃汤高、中剂量组PD-L1mRNA表达下降(P<0.01,P<0.05).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中剂量组PD-1/Actin,PD-L1/Actin表达下降(P<0.01,P<0.05).结论安胃汤抗CAG作用可能与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诱导的细胞免疫逃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PD-1/PD-L1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基于文献的痞满证候特征及用药规律研究
2
作者 蒋婳影 韦维 +1 位作者 甘秀凤 卜磊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5期87-90,共4页
目的:收集与整理2001—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有关治疗痞满的文献,并对证型、中药处方中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痞满提供新的思路与科学依据。方法:以“痞满”为主题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1—2022年... 目的:收集与整理2001—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有关治疗痞满的文献,并对证型、中药处方中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痞满提供新的思路与科学依据。方法:以“痞满”为主题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1—2022年。通过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7篇,提取文献中的证候及药物组成,统计不同证候类型及中草药的出现频次,选取出现频次≥5次的证候类型为高频证型,出现频次≥20次的中药为高频药物,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67篇文献共包含19个证型,其中高频证型有湿热蕴脾证、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脾虚证、脾虚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67篇文献共包含中药处方116首,处方中包含的中药种类共159种,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茯苓(46.55%)、陈皮(43.97%)、黄连(41.38%)、党参(40.5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3味高频药物聚为7类最佳。结论:痞满以湿热蕴脾证为主,治疗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佐以清热祛湿、理气消滞、健脾益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现代文献 用药规律 证候
下载PDF
海口市齿龈内阿米巴及口腔毛滴虫感染427人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甘秀凤 林琼莲 +1 位作者 符起亚 王金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齿龈内阿米巴及口腔毛滴虫的感染情况与口腔疾患的关系。方法:采用齿垢物作新鲜涂片标本。结果:在427人中齿龈内阿米巴及口腔毛滴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1.15%和3.04%,牙周炎患者的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高达71.43%,而正常人的感染率仅... 目的:探讨齿龈内阿米巴及口腔毛滴虫的感染情况与口腔疾患的关系。方法:采用齿垢物作新鲜涂片标本。结果:在427人中齿龈内阿米巴及口腔毛滴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1.15%和3.04%,牙周炎患者的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高达71.43%,而正常人的感染率仅为25.00%,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2种原虫感染与口腔疾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市 齿龈 阿米巴感染 口腔毛滴虫感染 调查分析 原虫感柒
下载PDF
海口市郊区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甘秀凤 林琼莲 +3 位作者 杨智 钟赛凤 陈运香 王建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19-521,共3页
目的:了解海口市部分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状况。方法:用一次性粪盒收集受检查的新鲜粪便,依次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和碘液染色法制片、光学显微镜下镜检。结果:共检查粪便标本535份,有315份粪便阳性,阳性率为58.88%;线虫3... 目的:了解海口市部分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状况。方法:用一次性粪盒收集受检查的新鲜粪便,依次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和碘液染色法制片、光学显微镜下镜检。结果:共检查粪便标本535份,有315份粪便阳性,阳性率为58.88%;线虫3种,原虫4种,即鞭片、蛔虫、钩虫、结肠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人芽囊原虫、检出率依次为47.48%、23.55%、0.56%、1.50%、1.50%、0.75%、0.37%,其中男性检出率为59.59%,女性检出率为58.02%,无显著性差异(P>0.05);城、乡检出率依次为51.28%、69.5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检出率依次为75.00%、60.94%、71.74%、54.76%、63.22%、44.90%、44.83%,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海口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多见于农村,多寄生现象较为普遍,有随年级增长检出率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 感染 学生 海口市
下载PDF
丙硫咪唑对幼儿蛲虫感染的防治效果观察
5
作者 甘秀凤 林琼莲 +2 位作者 夏秋菊 郭虹 吕刚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3期67-69,共3页
本文采用透明胶纸法于1989、1990年两次对海口市机关幼儿园进行蛲虫检查,并用丙硫咪唑治疗。1989年蛲虫感染的检出率为63.69%,服丙硫咪唑一年后1990年同期的检出率为54.71%,感染率较上年下降(P<0.01),1990年服用丙硫咪唑两周后复查... 本文采用透明胶纸法于1989、1990年两次对海口市机关幼儿园进行蛲虫检查,并用丙硫咪唑治疗。1989年蛲虫感染的检出率为63.69%,服丙硫咪唑一年后1990年同期的检出率为54.71%,感染率较上年下降(P<0.01),1990年服用丙硫咪唑两周后复查,虫卵阴转率为88.31%。通过对该药治疗蛲虫病近、远期效果的观察比较,并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进行蛲虫病防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蛲虫 感染 丙硫咪唑 防治
下载PDF
互动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形态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蓝永洪 郑小桃 +1 位作者 李群 甘秀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系统 实验教学 师生 互动 学生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 课堂 医学教育 形态学 实验课
下载PDF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形态学实验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郑小桃 杨智 +2 位作者 林琼莲 甘秀凤 蓝永洪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4年第4期220-221,共2页
介绍了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形态学科开展实验课堂教学,标本复习及标本考试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形态学 实验教学 计算机 多媒体
下载PDF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体会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智 郑小桃 +2 位作者 甘秀凤 林琼莲 钟赛凤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122-122,42,共2页
关键词 医学细胞生物学 多媒体技术 实验教学
下载PDF
海南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钟赛凤 吕刚 +3 位作者 甘秀凤 林琼莲 范志刚 芦亚君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1219-1220,共2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为大学生皮肤蠕形螨的预防提供指导性资料。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2009级27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进行面部取样,通过显微镜镜下观察,查到蠕形螨即为阳性结果,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了解大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情况,为大学生皮肤蠕形螨的预防提供指导性资料。方法选取海南医学院2009级272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进行面部取样,通过显微镜镜下观察,查到蠕形螨即为阳性结果,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2名调查对象中阳性者69名,总感染率为25.37%,感染者以轻度感染者为主,占总感染人数的92.70%(P<0.01);感染蠕形螨类型以毛囊蠕形螨为主,其感染率为56.52%(P<0.01);蠕形螨感染率与学生生源地、性别及皮肤损伤情况无关(P>0.05)。结论蠕形螨感染可能与大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 感染 透明胶带粘贴法
下载PDF
欧猬迭宫绦虫全长cDNA文库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刚 芦亚君 +3 位作者 范志刚 史大中 甘秀凤 钟赛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3-394,共2页
应用SMART方法成功构建欧猬迭宫绦虫成虫全长cDNA文库,文库的重组率为95.5%,库容量为1.06×106;平均插入片段长度约为1.4kb。选取48个随机阳性克隆测序,去除<450bp序列后获得36个有效表达序列标签(EST),平均长度为674bp,其中单... 应用SMART方法成功构建欧猬迭宫绦虫成虫全长cDNA文库,文库的重组率为95.5%,库容量为1.06×106;平均插入片段长度约为1.4kb。选取48个随机阳性克隆测序,去除<450bp序列后获得36个有效表达序列标签(EST),平均长度为674bp,其中单基因簇(unigene)比例为58.3%(21/36);26条具有同源性序列的EST中15条有或可能有5′末端,全长性比率为57.7%(15/26)。文库质量良好,可用于大规模EST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猬迭宫绦虫 成虫 全长CDNA文库
下载PDF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及裂头蚴蛋白电泳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虹 吕刚 +2 位作者 甘秀凤 林琼连 夏秋菊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6-17,共2页
本文应用PAGE和SDS-PAGE技术对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及其裂头蚴的可溶性蛋白作了初步分析及其分子量测定。PAGE:成虫显带23条,主带4条;裂头蚴显带18条,主带5条。SDS-PAGE:成虫显示37条区带、主带10条(分子量分别为71,63,53,44,41,33,30,22,2... 本文应用PAGE和SDS-PAGE技术对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及其裂头蚴的可溶性蛋白作了初步分析及其分子量测定。PAGE:成虫显带23条,主带4条;裂头蚴显带18条,主带5条。SDS-PAGE:成虫显示37条区带、主带10条(分子量分别为71,63,53,44,41,33,30,22,20,10.5KD);裂头蚴显示24条区带,主带4条(分子量分别为54,41,36,33KD)。成虫和裂头蚴的蛋白电泳图谱及主带分布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迭宫绦虫 裂头蚴 蛋白 PAGE
下载PDF
曼氏迭宫绦虫四次跨膜蛋白(SmTSP)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培 吕刚 +2 位作者 钟赛凤 甘秀凤 符瑞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92-59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曼氏迭宫绦虫的4次跨膜蛋白(SmTSP)潜在的生物学特征和参数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其具有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http://blast.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 目的:通过对曼氏迭宫绦虫的4次跨膜蛋白(SmTSP)潜在的生物学特征和参数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其具有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http://blast.ncbi.nlm.nih.gov/)和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http://www.expasy.org/)提供的在线分析工具对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和三维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同时利用Vector NTI suite和TreeView software生物信息分析软件进行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利用CBS Prediction Servers BepiPred进行最大胞外环(LEL)的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结果:从文库中得到的SmTSP是全长基因,编码的蛋白是24.8kDa,理论等点为7.88,是一个稳定的蛋白分子。编码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共有4个跨膜区,分别是TM1aa16~38、TM2aa58~80、TM3aa87~109、TM4aa200~222。LEL中含有CCG结构、PXSC结构、GC结构和含有9个二聚体结合位点的保守特征结构。SmTSP全长序列与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的相似性均能达到72%,但是与吸虫之间的相似性仅达到31%~59%,然而与人类相似性仅有23%,与小鼠的相似性最低,仅有17%。在进化树分析中,SmTSP与绦虫的亲源性在对比序列中是最近的,吸虫类次之,但是与埃及裂体吸虫和牛裂体吸虫、其他寄生虫(美洲钩虫和秀丽隐杆线虫)的亲源性相对较远,与哺乳动物亲源性最远。LEL有3个B细胞表位,分别是13aa^21aa、41aa^63aa和70aa^76aa。此外与人类四次跨膜蛋白的LEL中B细胞表位数量、分布的位置和编码的氨基酸都不同。结论:SmTSP可能是一个定位于虫体表膜并且具有应用前景的疫苗候选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迭宫绦虫 四次跨膜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疫苗
下载PDF
萆薢化浊栓对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NF-α、IL-1β及iNOS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迟宏罡 甘秀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63-565,共3页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进一步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的病机,以及萆薢化浊栓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双重免疫佐剂造成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以空白栓为空白对照组,前列安栓为阳性对...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进一步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的病机,以及萆薢化浊栓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双重免疫佐剂造成实验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以空白栓为空白对照组,前列安栓为阳性对照组,分别检测TNF-α、IL-1β在前列腺组织中的含量以及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萆薢化浊栓高剂量组、前列安栓对照组IL-1β、TNF-α含量以及iNOS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萆薢化浊栓对免疫性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治疗效果,其效果与剂量相关,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炎症及免疫调节而实现。免疫因素可能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大鼠
下载PDF
临高县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钟赛凤 吕刚 +1 位作者 芦亚君 甘秀凤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352-1353,共2页
目的调查海南省临高县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了解该地区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为肠道寄生虫病在当地小学生中的防治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性依据。方法 2015年6~8月以临高县小学1~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粪便为检验物... 目的调查海南省临高县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了解该地区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状况和影响因素,为肠道寄生虫病在当地小学生中的防治提供科学数据和理论性依据。方法 2015年6~8月以临高县小学1~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粪便为检验物使用生理盐水涂片法、饱和硝酸钠浮聚法检查蛔虫卵、鞭虫卵及钩虫卵;使用透明胶纸粘贴法检查蛲虫卵。检出虫卵者确定为感染者,依虫卵种类不同分别计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采集粪便标本1 125份,肠道寄生虫病总感染率为48.53%。蛔虫病、鞭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的感染率分别为6.13%、4.36%、0.98%、37.07%。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感染率分别是58.19%、48.43%、37.57%,不同年级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54,P<0.05);男学生、女学生的感染率分别是7.20%、4.27%,不同性别之间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65,P<0.05)。结论临高县小学生肠道寄生线虫病的感染情况仍比较严重,蛲虫病感染率最高,钩虫病感染率最低;肠道寄生虫病是该地区危害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地卫生部门应定期普查普治,加强卫生宣教,关注儿童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高县 肠道寄生虫病 土源性线虫 感染 调查
下载PDF
曼氏迭宫绦虫线粒体载体蛋白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芦亚君 史大中 +2 位作者 钟赛凤 甘秀凤 吕刚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3期1879-1882,共4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曼氏迭宫绦虫线粒体载体蛋白超家族的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曼氏迭宫绦虫的蛋白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测得的曼氏迭宫绦虫成虫EST序列用ORF finder获取开放读码框,Blast进行分析其结构域。应用分析工具Pro...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曼氏迭宫绦虫线粒体载体蛋白超家族的结构和功能,为进一步研究曼氏迭宫绦虫的蛋白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测得的曼氏迭宫绦虫成虫EST序列用ORF finder获取开放读码框,Blast进行分析其结构域。应用分析工具Protparam、InterProScan、protscale、SignalP-3.0、PSORTⅡ、BepiPred、TMHMM、VectorNTI Suite 9软件包、Phyre2分别进行该蛋白质的基本性质、结构域、疏水性、信号肽、亚细胞定位、抗原表位、跨膜区及空间结构的预测及分析。结果 Blast预测该蛋白质为线粒体载体蛋白超家族,保守功能域为线粒体二羧酸载体,含294个氨基酸残基,理论分子量为32132.2Da。与曼氏血吸虫进化地位最接近;有1个信号肽位点和6个潜在的抗原表位。结论曼氏迭宫绦虫线粒体二羧酸载体能够介导苹果酸、琥珀酸等二羧酸的转运,使其跨越线粒体膜参与三羧酸循环,为虫体自身提供能量,可能是潜在的疫苗候选分子及药物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迭宫绦虫 线粒体载体蛋白 二羧酸载体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定安县野生青蛙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符瑞佳 吕刚 +2 位作者 钟赛凤 甘秀凤 梁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89-290,295,共3页
目的:了解海南省定安县野生青蛙体内曼氏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分析当地人群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潜在风险。方法:2014年7-12月在海南省定安县当地农村的池塘、河流和农田采集野生青蛙,称完体重后,剖检曼氏裂头蚴,记录其寄生的部位和感染... 目的:了解海南省定安县野生青蛙体内曼氏裂头蚴的自然感染情况,分析当地人群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潜在风险。方法:2014年7-12月在海南省定安县当地农村的池塘、河流和农田采集野生青蛙,称完体重后,剖检曼氏裂头蚴,记录其寄生的部位和感染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采集野生青蛙153只,其中感染曼氏裂头蚴的青蛙31只,自然感染率为21%(31/153),总共发现曼氏裂头蚴141条,平均感染强度为4.6条/只,7月份采集的青蛙感染率最高。曼氏裂头蚴寄生部位以青蛙后腿为主,蛙体的感染与其体重大小关系不大。结论:定安县野生青蛙感染曼氏裂头蚴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对人群有潜在的威胁,应对曼氏裂头蚴病的防控采取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裂头蚴 野生青蛙 感染 定安县
下载PDF
海口市大园路两所私立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志刚 高阳 +3 位作者 甘秀凤 林桂芬 钟赛凤 阎国钢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13期139-140,共2页
目的了解海口市大园路私立幼儿园儿童感染蛲虫的情况。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结果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42.86%,幼儿园、性别、年龄、籍贯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所幼儿园蛲虫感染者中均以虫卵数≤5个/视野的儿... 目的了解海口市大园路私立幼儿园儿童感染蛲虫的情况。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结果儿童蛲虫总感染率为42.86%,幼儿园、性别、年龄、籍贯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所幼儿园蛲虫感染者中均以虫卵数≤5个/视野的儿童为主(P<0.05)。结论两所幼儿园蛲虫感染情况较严重,私立幼儿园园方应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立幼儿园 蛲虫 感染率
下载PDF
西咪替丁抗疟作用的研究Ⅱ.西咪替丁对鼠疟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虹 刘瑞梓 +1 位作者 林琼莲 甘秀凤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87-90,共4页
西咪替丁(CMD)4d抑制法抗鼠疟作用结果显示:在剂量为50mg/kg·d、100mg/kg·d和200mg/kg·d时,该药对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抗性株及约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感染小鼠的红内期疟原虫,均... 西咪替丁(CMD)4d抑制法抗鼠疟作用结果显示:在剂量为50mg/kg·d、100mg/kg·d和200mg/kg·d时,该药对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抗性株及约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感染小鼠的红内期疟原虫,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64.95%、77.97%和58.16%。CMD对伯氏疟原虫氯喹抗性株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P<0.05)和约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 伯氏疟原虫 氯喹 约氏疟原虫 药理
下载PDF
西咪替丁抗疟作用的研究 Ⅳ.感染疟原虫小鼠血清4种元素含量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虹 张俊清 +1 位作者 林琼莲 甘秀凤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应用ICP-400型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感染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P.bCQS)、抗性株(P.bCQR)和约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P.yCQS)小鼠血清的Zn、Cu、Fe、Ca4种元素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 应用ICP-400型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检测感染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P.bCQS)、抗性株(P.bCQR)和约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P.yCQS)小鼠血清的Zn、Cu、Fe、Ca4种元素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3株虫感染组中,Cu的含量均明显增高(P<0.001),C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01);Zn值在P.bCQS组显著降低;Fe值在P.yCQS组中显著增高。P.bCQS组与P.bCQR组在西咪替丁及氯喹作用下,元素变化有组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纸氏疟原虫 西咪替丁 氯喹
下载PDF
西咪替丁抗疟作用的研究 Ⅲ.西咪替丁对感染疟原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虹 刘瑞梓 +1 位作者 林琼莲 甘秀凤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165-169,共5页
应用WHO4d抑制原虫法及[3H]-TdR掺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观察西咪替丁(CMD)对感染疟原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CMD对感染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抗性株及约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小鼠的原虫率较其... 应用WHO4d抑制原虫法及[3H]-TdR掺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观察西咪替丁(CMD)对感染疟原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CMD对感染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抗性株及约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小鼠的原虫率较其感染未治组明显降低(P<0.01),对其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SI均明显增高。CMD体内及体外作用,单独及与ConA联合作用,各实验组S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MD对感染疟原虫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刺激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咪替丁 伯氏疟原虫 约氏疟原虫 药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