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格列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1
作者 史纪平 甘辉立 白宏晔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作用。方法:通过夹闭左肺动脉30min后松开的方法,创建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Sham组),对照组(I/R组),实验组(sitagliptin组),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检...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作用。方法:通过夹闭左肺动脉30min后松开的方法,创建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Sham组),对照组(I/R组),实验组(sitagliptin组),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肺组织的湿干比(W/D);HE染色光镜下比较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SOD、GSH-Px)活性;测定NF-κB蛋白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缺血再灌注组和西格列汀组的肺组织W/D、MDA、NF-κB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而且肺组织病理也有明显变化;与缺血再灌注组对比,西格列汀组的肺组织W/D、MDA、NF-κB含量较低,SOD、GSH-Px活性较高,肺组织病理改变更轻。结论:西格列汀可减轻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改变,并可能通过抑制NF-κB蛋白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减轻大鼠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西格列汀 大鼠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外科治疗的围术期及中长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6 位作者 穆军升 周其文 王胜洵 高元明 张向峰 刘双 朱光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提高外科治疗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 boem bolism,PTE)的围术期和中长期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手术治疗57例PTE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慢性PTE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22例)或不停循环下... 目的探讨提高外科治疗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throm boem bolism,PTE)的围术期和中长期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手术治疗57例PTE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慢性PTE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22例)或不停循环下(心脏停搏21例,心脏不停跳4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10例急性PTE患者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结果围术期慢性PTE患者死亡6例(12.8%),急性PTE患者死亡4例(40.0%,P=0.030)。术后发生残余肺动脉高压15例,出现重度肺组织再灌注损伤25例。41例慢性PTE患者术后72h肺动脉收缩压和肺血管阻力较术前降低(52.9±26.1mmHgvs.91.2±37.4mmHg;410.3±345.6dyn.s/cm5vs.921.3±497.8dyn.s/cm5);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增高(94.8%±2.7%vs.86.7%±4.3%;84.4±5.4mmHgvs.51.8±6.4mmHg,P<0.05)。随访47例,随访时间44.6±39.3个月,累积随访时间为160.1人年。晚期死亡5例,其中慢性PTE4例,急性PTE1例。慢性PTE患者术后5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率为89.43%±5.80%,而急性PTE患者术后1~5年为83.33%±15.21%(Logrank=1.57,P=0.2103)。全组抗凝相关出血线性发生率为1.25%病人年,再发PTE线性发生率为0.62%病人年。中长期生存的42例患者中,心功能分级(NYHA)级29例、级10例、级3例。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急性PTE(OR=3.28)、外周型PTE(OR=2.45)、未采用深低温停循环(OR=2.86)为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外周型PTE(OR=2.69)、术前下肢水肿(OR=2.79)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PTE患者围术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慢性PTE,两者术后均有较好的中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服华法林抗凝相关的再发PTE、出血并发症线性发生率均较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肺动脉切开取栓术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6 位作者 王胜洵 周其文 孔晴宇 郑斯宏 伯平 黄国晖 陈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49-254,共6页
目的评价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疗效,并比较在三尖瓣位置生物瓣和机械瓣置换的相对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提高该类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中长期随访结果,并按首... 目的评价三尖瓣置换术围术期及中长期疗效,并比较在三尖瓣位置生物瓣和机械瓣置换的相对优缺点和适应证,以提高该类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4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中长期随访结果,并按首次三尖瓣置换所采用的瓣膜种类不同分为机械瓣组(89例)和生物瓣组(39例)。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该类患者的中长期生存率和中长期人工瓣膜相关事件(包括血栓栓塞和人工瓣膜血栓形成、抗凝相关性出血、人工瓣膜毁损事件)的发生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对三尖瓣置换患者早期、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19例(14.84%)。随访103例(94.5%),6例失访,随访时间4.93±2.92年,随访期间死亡11例(10.7%)。生物瓣组10年生存率为65.6%±17.4%,机械瓣组为68.7%±10.8%(Log-rank检验,χ2=0.74,P=0.390)。生物瓣组5年无血栓栓塞事件率为92.3%±7.4%,机械瓣组为87.1%±4.6%(Log-rank检验,χ2=0.962,P=0.327)。生物瓣组和机械瓣组10年无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和79.7%±9.7%(Log-rank检验,χ2=1.483,P=0.223)。9例患者行再次三尖瓣置换术,生物瓣组7年无再次手术率为71.1%±18.0%,机械瓣组10年无再次手术率为78.8%±10.2%(Log-rank检验,χ2=2.76,P=0.096)。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三尖瓣置换术前有心脏手术史、腹水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术前有腹水、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置换多个瓣膜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重度三尖瓣反流,应该较早或较积极地施行三尖瓣手术,以防止右心功能进行性衰竭,而影响三尖瓣置换术的近期及中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在三尖瓣置换术中,机械瓣和生物瓣有相似的中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置换术 机械瓣 生物瓣
下载PDF
肺动脉CT造影检查对肺动脉肉瘤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5 位作者 黄小勇 冯磊 孙建超 赵映 朱光发 陈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80-485,共6页
目的:比较分析各种诊断方法对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的诊断正确率,以探讨提高肺动脉肉瘤的诊断正确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14年1月,安贞医院收治19例肺动脉肉瘤的CT平扫、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 目的:比较分析各种诊断方法对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的诊断正确率,以探讨提高肺动脉肉瘤的诊断正确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至2014年1月,安贞医院收治19例肺动脉肉瘤的CT平扫、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通气灌注扫描及肺动脉CT造影(PACTA)对肺动脉肉瘤的诊断正确率和特点。结果:14例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肺动脉肉瘤;5例未行手术治疗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检查显示为:氟脱氧葡萄糖摄取异常增高团块影。19例患者的PACTA均显示蚀壁征;对于前12例PAS,因为不认识肺动脉CTA"蚀壁征"而导致全部术前误诊;而后7例,因为发现PACTA"蚀壁征"均诊断正确。PACTA"蚀壁征"诊断正确率高于CT平扫、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及通气灌注扫描。结论:CT平扫、超声心动图、胸部平片、心电图及通气灌注扫描对肺动脉肉瘤的诊断均无特异性,均对PAS的鉴别诊断价值不大,而在PACTA中的"蚀壁征"征象具有肺动脉肉瘤疾病特征性,有助于肺动脉肉瘤与肺动脉栓塞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肉瘤 肺动脉CT造影 血管成像 蚀壁征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5 位作者 赵映 杨俊峰 顾承雄 黄方炯 伯平 周其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7例LVPA患者的术前诊断、围术期和中长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多... 目的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假性室壁瘤(LVPA)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至2007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7例LVPA患者的术前诊断、围术期和中长期随访结果。7例患者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多排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对LVPA的部位、大小和瘤颈特征进行诊断。6例患者依据LVPA部位、形态、合并畸形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直接缝闭法、补片修补法和三明治夹层缝合法进行手术治疗,同期修补合并的畸形,并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术前确诊6例,术中确诊1例。1例尚未及手术,死于LVPA破裂所致的心脏压塞,住院死亡率为14.3%(1/7)。6例手术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6例,随访时间2个月~13年,晚期死亡1例,于术后4年死于心脏破裂。生存的5例患者随访中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3%~52%,未发现LVPA复发。心功能分级(NYHA)I级3例,Ⅱ级2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MSCT或MRI是诊断LVPA的有效方法。手术治疗是LVPA的有效治疗方法,依据LVPA部位、形态和合并畸形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围术期和中长期效果良好。但应注意防止出现LVPA再发和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 心肌梗死 外科治疗 诊断
下载PDF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效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甘辉立 张红 +5 位作者 张健群 刘双 高元明 张向峰 朱光发 米玉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应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治疗的围手术期及中、晚期效果。方法选择CTEPH患者81例,按临床病理分型分为中央型组60例和外周型组21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PTE,随访5年,观察生存率。回顾性按... 目的分析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应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治疗的围手术期及中、晚期效果。方法选择CTEPH患者81例,按临床病理分型分为中央型组60例和外周型组21例,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PTE,随访5年,观察生存率。回顾性按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19例)和非老年组(<60岁,62例),比较2组早期及晚期生存率。结果中央型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外周型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均显著长于中央型组;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央型组,肺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中央型组;肺动脉收缩压、肺循环阻力显著高于中央型组(P<0.05,P<0.01)。随访期间1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98.77%。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早期及晚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治疗CTEPH患者有较好的围手术期及中、晚期生存率,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生存率与非老年患者无显著差异。术前准确评估,可提高PTE早期及中、晚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动脉内膜切除术 高血压 肺性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合并矛盾性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7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5 位作者 刘双 肖瑶 朱光发 张向峰 高元明 周其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评价肺动脉栓塞(PE)合并矛盾性栓塞(PDE)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探讨PE合并PDE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7年1月我院6例PE合并PDE的临床资料。对急性期合并脑PDE采用脱水治疗、加用或不加用溶栓抗凝治疗;对... 目的:评价肺动脉栓塞(PE)合并矛盾性栓塞(PDE)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探讨PE合并PDE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7年1月我院6例PE合并PDE的临床资料。对急性期合并脑PDE采用脱水治疗、加用或不加用溶栓抗凝治疗;对合并脑以外PDE急诊采用选择性溶栓、抗凝或拉栓治疗。对卵圆孔未闭(PFO)或房间隔缺损(ASD)采用手术或介入伞堵封闭。结果:1例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及PFO缝闭术,3例行PFO介入封堵,1例行ASD介入封堵,1例PFO未治疗。4例PE经手术或溶栓治愈,2例长期抗凝治疗缓解。随访3个月至7年,1例PFO未治疗的患者于2年后再发脑PDE,另5例未再发PDE,随访检查PFO或ASD封堵器无移位,无右向左分流。心功能Ⅰ级4例,Ⅱ级1例,Ⅲ级1例。结论:1.急性期对脑以外PDE应行急诊溶栓、抗凝或拉栓治疗;对脑PDE应行脱水加用或不加用溶栓抗凝治疗。2.手术或介入治疗闭合心内外右向左分流是根治PDE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矛盾性栓塞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中央型与外周型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3 位作者 刘双 高元明 张向峰 朱光发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分型的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应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治疗后中长期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手术治疗70例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0例患者(男44例...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分型的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应用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治疗后中长期效果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手术治疗70例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70例患者(男44例,女26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6.2岁)按临床病理分型不同分为中央型组(51例),外周型组(1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围术期全组无死亡,外周型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189.5±41.5minvs.155.5±39.5min,P=0.003)、主动脉阻断时间(91.3±27.8minvs.67.2±27.8min,P=0.002)、深低温停循环时间(41.7±14.6minvs.25.7±11.6min,P=0.000)均显著长于中央型组;围术期外周型组患者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央型组(42.1%vs.13.7%,P=0.013),而中央型组患者肺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外周型组(41.2%vs.10.5%,P=0.021)。两组患者术后72hSwan-Ganz导管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外周型组肺动脉收缩压(67.8±21.3mmHgvs.45.5±17.4mmHg,P=0.000),肺循环阻力[52.8±32.1kPa/(L.s)vs.37.9±20.7kPa/(L.s),P=0.024]显著高于中央型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低于中央型组(76.7±8.7mmHgvs.88.8±9.3mmHg,P=0.000)。术后随访70例,随访时间2~81个月(32.7±19.6个月),累积随访时间为191.8人年,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3个月47例患者复查同位素通气血流灌注扫描、肺动脉CT造影结果显示:外周型组残余肺动脉栓塞段显著多于中央型组(同位素通气血流灌注扫描:4.7±2.1段vs.2.2±1.1段,P=0.000;肺动脉CT造影:4.9±2.0段vs.3.5±1.4段,P=0.009)。外周型组心功能分级(NYHA,2.3±0.4级vs.1.7±0.5级,P=0.000)及6min步行距离(6MWD,438.6±39.5mvs.479.2±51.2m,P=0.003)显著差于中央型组。有2例再发双下肢静脉栓塞。Kaplan-Meier曲线显示,所有患者术后3年免除再次栓塞率为96.7%±2.8%;3例发生出血并发症,所有患者抗凝相关出血线性发生率为2.47%患者年。结论 PTE治疗CTEPH患者术后有较好的中长期生存率,中央型CTEPH术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状态及6MWD等指标的恢复明显优于外周型CTEPH。中央型CTEPH患者术后仅需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而外周型CTEPH患者则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加用强心、利尿和降肺动脉压的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 肺动脉高压 栓子切除术
下载PDF
三尖瓣置换治疗重症儿童Ebstein心脏畸形 被引量:2
9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5 位作者 葛永强 穆军升 周其文 孔睛宇 郑斯宏 伯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评价三尖瓣置换术(TVR)治疗儿童重症Ebstein心脏畸形的效果,探讨提高其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2007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5例行16次TVREbstein心脏畸形患儿的资料。根据手术技巧不同,将14例术后存活患儿分别按3种... 目的评价三尖瓣置换术(TVR)治疗儿童重症Ebstein心脏畸形的效果,探讨提高其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2007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5例行16次TVREbstein心脏畸形患儿的资料。根据手术技巧不同,将14例术后存活患儿分别按3种方法分组,并行统计学比较,即房化心室折叠组7例,房化心室不折叠组7例;自体三尖瓣保留组8例,自体三尖瓣不保留组6例;人工瓣膜高位置入组8例,人工瓣膜原位置入组6例。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5、10a生存率和事件发生率。结果1.死亡1例(6.6%),14例随访(91±84)个月,晚期死亡1例(7.1%),术后5、10a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生存率为(92.8±4.6)%、(86.5±5.81)%。发生瓣膜毁损而再次行TVR1例。2.全组心胸比率术前0.72±0.16,术后0.5a降低到0.61±0.17(P<0.05)。心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Ⅰ级11例,Ⅱ级2例。3.在真瓣环原位置入人工瓣膜组出现心律紊乱比率显著高于高位置入组(P<0.05)。术后远期超声检查发现,未折叠房化心室组在出现心室矛盾运动或运动减弱及左心室功能受损比率显著高于折叠房化心室的患儿(P<0.05)。结论TVR治疗重症儿童Ebstein心脏畸形的围术期及中长期效果良好;根据病理解剖特点个体化选择术式可提高手术效果,TVR加房化心室折叠术能更有效地改善Ebstein心脏畸形左右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TEIN心脏畸形 三尖瓣置换 人工瓣膜 儿童
下载PDF
三尖瓣置换术治疗Ebstein心脏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5 位作者 葛永强 周其文 孔晴宇 郑斯宏 穆军升 伯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评价三尖瓣置换术(TVR)治疗重症Ebstein心脏畸形的效果,分析手术适应证及个体化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收集安贞医院1993年5月至2007年6月32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施行TVR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中长期生存率... 目的评价三尖瓣置换术(TVR)治疗重症Ebstein心脏畸形的效果,分析手术适应证及个体化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收集安贞医院1993年5月至2007年6月32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施行TVR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中长期生存率和免除血栓栓塞率;对比分析人工瓣膜高位或原位缝合、房化心室折叠与否、三尖瓣保留与否的临床效果;并对死亡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住院死亡2例(6.25%)。30例患者随访4.2±3.5年,3例发生瓣膜毁损,其中生物瓣2例,机械瓣血管翳形成1例,均再次施行TVR治疗。晚期死亡2例(6.67%),全组患者术后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1%±4.6%和86.5%±5.8%。发生血栓栓塞事件2例次,均经溶栓治疗成功,5年、10年无血栓栓塞率分别为91.3%±4.5%和82.3%±4.2%。生存28例患者术后6个月跨人工瓣膜压差为12.7±3.2mmHg;心功能级24例,级4例。人工瓣膜原位缝合者发生结性心律的比率显著高于高位缝合者(5例vs.1例,P=0.022),房化心室不折叠者的心室矛盾运动比率显著高于折叠者(6例vs.1例,P=0.024),保留三尖瓣与否对心功能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固有右心室/房化心室比率<1、腹水为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23,0.025);术前腹水、下肢水肿为晚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26,0.019)。结论TVR是治疗重症Ebstein心脏畸形的有效方法,应根椐患者病理解剖情况个体化决定房化心室折叠与否、保留与不保留自体三尖瓣,但原位缝合患者发生结性心律的比率高于高位缝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TEIN心脏畸形 三尖瓣置换术 人工瓣膜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微循环学杂志》 2008年第1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他汀类药物 Hypertension 血管狭窄性疾病 肺血管收缩 ARTERY 局部血栓形成 右心衰竭
下载PDF
冷凝集阳性患者的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一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甘辉立 张建群 周其文 《微循环学杂志》 2002年第3期47-48,55,共3页
关键词 冷凝集阳性 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手术 血液冷凝集综合征
下载PDF
亚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下肺组织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甘辉立 周其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研究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 ,亚缺血预适应对肺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作用机理。方法 :13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6只 )和实验组 (7只 ) ,均在全麻下建立体外循环 ,实验组在阻断循环前实施 5min~ 10min方案的亚缺血预适应 ... 目的 :研究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 ,亚缺血预适应对肺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作用机理。方法 :13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6只 )和实验组 (7只 ) ,均在全麻下建立体外循环 ,实验组在阻断循环前实施 5min~ 10min方案的亚缺血预适应 ,对照组只进行转机和冷停搏液灌注 ,不进行亚缺血预适应。结果 :亚缺血预适应可维持肺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的能力 ,维持PGI2 TXA2 比值平衡 ,减少中性粒细胞对肺间质的浸润和氧自由基的生成。结论 :亚缺血预适应对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减轻体外循环炎症反应及低灌注状态所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 亚缺血预适应 体外循环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临床教学难点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甘辉立 张健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43-144,160,共3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临床教学效果的方法。方法:肺动脉高压是现代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疾病范畴,是危重病症。在临床教学中,存在着医疗风险高,而学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基础也相对较薄弱,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内容理解不容易深入的难点...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临床教学效果的方法。方法:肺动脉高压是现代临床医学中重要的疾病范畴,是危重病症。在临床教学中,存在着医疗风险高,而学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基础也相对较薄弱,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内容理解不容易深入的难点。结果和结论:针对上述教学难点,采取分层化教学管理、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制定详细教学计划、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及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等对策,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临床教学 教学难点
下载PDF
肺血管重构与磷酸二酯酶关系的新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甘辉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肺血管重构 磷酸二酯酶 肺动脉高压 发病诱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急性肺损伤气血屏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甘辉立 孙建超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26-329,共4页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以及它的危重形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i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感染、氧中毒及机械刺激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部弥散性损害,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肺顺应性下降和...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以及它的危重形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i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感染、氧中毒及机械刺激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部弥散性损害,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肺顺应性下降和弥散性渗出为主要特征,典型病理改变是因气血屏障受损,导致广泛严重的肺泡损害和间质性肺水肿,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气血屏障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手术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甘辉立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期4-6,31,共4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血压是一类继发于症状性或非症状性肺血栓栓塞的罕见病,多数患者可通过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获得显著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改善,甚至完全治愈。但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项复杂且风险极大的手术,需全面考虑术前肺高...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血压是一类继发于症状性或非症状性肺血栓栓塞的罕见病,多数患者可通过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获得显著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改善,甚至完全治愈。但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项复杂且风险极大的手术,需全面考虑术前肺高压严重程度(如肺血管阻力与阻塞位置关系等),充分评估手术本身风险及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血压 肺血栓栓塞 肺动脉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危险人群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甘辉立 佟秋红 张健群 《西北医学教育》 2009年第2期311-314,共4页
心血管疾病健康科普教育实践,可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心血管内、外科介入及手术治疗效果。建立院前、院中、院后三级科普健康教育体系;医务人员全员参与、多形式综合应用的健康教育实践;医学科普健康教育以"预防"... 心血管疾病健康科普教育实践,可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心血管内、外科介入及手术治疗效果。建立院前、院中、院后三级科普健康教育体系;医务人员全员参与、多形式综合应用的健康教育实践;医学科普健康教育以"预防"为重点的导向;构建患者社区医院专业医院金三角关系等经验在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实践中证明为积极有效的措施。但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应把受众人群进一步扩大到青少年和农村人群,同时注意对心血管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减少危险因子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人群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肺动脉高压
19
作者 甘辉立 周其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小窝蛋白与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丛样病变研究进展
20
作者 甘辉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38-540,共3页
我国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400余万,每年新增15~20万。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常常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和艾森蔓格综合征,部分患者在手术或介入治疗后PAH恢复正常,但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 我国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400余万,每年新增15~20万。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常常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和艾森蔓格综合征,部分患者在手术或介入治疗后PAH恢复正常,但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手术或介入治疗后PAH不可逆而死亡率高、远期疗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窝蛋白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丛样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