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被引量:8
1
作者 田华科 王建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影像学特点,对1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选择性进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年龄54~83岁;其中2个椎...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根据影像学特点,对1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选择性进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年龄54~83岁;其中2个椎体压缩8例,3个椎体压缩4例,4个椎体压缩1例。结果13例在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24小时后均离床活动,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8.3±1.5)分降至术后(2.5±1.2)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高度恢复明显,Cobb角平均矫正10.17°。术后随访6~12个月,腰背痛无复发。结论对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根据影像学特点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
下载PDF
压力控制下椎间盘造影在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建 周跃 +4 位作者 李长青 张正丰 陈超 刘杰 田华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8-411,共4页
目的:评价压力控制下椎间盘造影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08年5月,对69例慢性腰痛患者的156个MRI“黑椎间盘”进行压力控制下造影。男26例,女43例;年龄29-48岁,平均39.7岁;病程6-120个月,平均36.1个... 目的:评价压力控制下椎间盘造影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08年5月,对69例慢性腰痛患者的156个MRI“黑椎间盘”进行压力控制下造影。男26例,女43例;年龄29-48岁,平均39.7岁;病程6-120个月,平均36.1个月。采用椎间盘后外侧入路穿刺,穿刺针针尖到达椎间盘中央后连接压力泵,注射造影剂并连续观察压力变化和患者疼痛反应,记录注射压力和诱发疼痛情况。结果:69例患者156个“黑椎间盘”均完成在压力控制下的造影,同时对73个MRI信号正常的椎间盘造影作为对照。在不设定注射压力限制值情况下,58例(84.06%)共131个(83.97%)“黑椎间盘”造影时出现与平时一致性疼痛,22个出现非一致性疼痛,3个未出现疼痛;4个正常椎间盘出现疼痛。当注射压力≤30psi时,46例(66,67%)共105个(67.31%)“黑椎间盘”有一致性疼痛,未出现非一致疼痛和正常椎间盘疼痛。结论:椎间盘造影是诊断慢性腰痛患者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有效方法,但应在较低压下注射和判断阳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痛 椎间盘造影 一致性疼痛 椎间盘源性疼痛 压力控制下
原文传递
上肢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1
3
作者 韦溦 杨星华 +4 位作者 官正华 田华科 韦继刚 陈辉 郭元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上肢创伤围手术期合并DV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方法有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上肢动脉造影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上肢创伤围手术期合并DV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方法有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上肢动脉造影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治疗方法以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为主。结果 16例患者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14例,经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8例,经CTA检查发现3例,经上肢血管造影诊断5例。6例术前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5例血栓消失,行骨折切开复位术,术后痊愈出院;10例术后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8例血栓消失,2例在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1例经积极抢救成功,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上肢创伤骨折合并DVT的首选方法,一旦确诊应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创伤骨折 深静脉血栓 诊断 治疗力学
下载PDF
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和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丁金勇 钱莘 +3 位作者 吴小程 田华科 刘涛 周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介绍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原理和构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聚醚醚酮材料研制一种具有组合式构型的腰椎椎间融合器,在新鲜小牛脊柱功能节段标本上测试正常组(完整状态)、椎间盘摘除组(不稳组)、自体植骨融合... 目的:介绍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原理和构型,并对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聚醚醚酮材料研制一种具有组合式构型的腰椎椎间融合器,在新鲜小牛脊柱功能节段标本上测试正常组(完整状态)、椎间盘摘除组(不稳组)、自体植骨融合组、传统PEEK融合器组(与新型融合器材料大小形状相同)、新型PEEK融合器组合组(融合器在组合状态)、新型PEEK融合器分开组(融合器在分开状态)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状态下的活动角度值(Range of Motion,ROM)和压缩载荷和拔出力(分别在装载植骨、未装载植骨时)。结果:(1)新型分开组与正常组、不稳组和植骨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4种状态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2)与传统融合组、新型组合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3)新型分开组左、右旋转状态与正常组和植骨组相比,P>0.05,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与传统融合组、新型组合组相比,ROM数值增大,P<0.05,有统计学差异。(4)新型融合器分开组在未植骨和植骨时的压缩载荷值大于传统融合器组、新型融合器组合组,但无统计学差异;(5)新型融合器分开组拔出力在植骨和未植骨时均低于传统融合器组和新型融合器组合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体外生物力学实验显示具有良好的植入运动稳定性和抗压缩载荷、抗拔出性能,能满足临床植入的生物力学要求,尤其是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融合器 腰椎功能节段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星华 官正华 +5 位作者 韦溦 张忠荣 刘洋 谢志坚 叶峰 田华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7期2277-2278,2280,共3页
目的研究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临床入选110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 目的研究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临床入选110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Oswestry伤残指数评定(ODI)及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及Cobb角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的SF-36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的SF-36及Cobb角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治疗后的VAS评分、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的优势,但需把握好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脊柱压缩性骨折 开放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18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韦溦 杨星华 +4 位作者 官正华 刘洋 田华科 陈辉 郭元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605-606,共2页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324医院住院病案资料库中检索上肢创伤骨折共2 368例。其中并发上肢DVT患者18例,对18例上肢创伤合并DVT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324医院住院病案资料库中检索上肢创伤骨折共2 368例。其中并发上肢DVT患者18例,对18例上肢创伤合并DVT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肢创伤骨折合并DVT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患肢疼痛、单侧患肢肿胀、皮温升高、患肢皮肤呈紫红色。18例患者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16例,经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血栓位于肱静脉9例,腋静脉3例,腋静脉至肱静脉4例,锁骨下静脉至肱静脉2例。该类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且多为肱骨以上骨折、粉碎性骨折、多处骨折。18例患者中经溶栓治疗16例,14例溶栓成功。结论了解上肢创伤骨折并发DVT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该类患者应及时发现,进行早期溶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创伤骨折 深静脉血栓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的研制和体内融合实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金勇 钱莘 +3 位作者 刘涛 吴小程 田华科 周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38-940,共3页
目的介绍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原理和构型,建立羊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模型,对其进行体内融合评价,并探讨模型建立的手术要点和评估方法。方法采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材料研制1种具有组合式构型的腰椎间融合器,... 目的介绍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的设计原理和构型,建立羊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模型,对其进行体内融合评价,并探讨模型建立的手术要点和评估方法。方法采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材料研制1种具有组合式构型的腰椎间融合器,对16只羊建立侧前方手术入路的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模型,术中、术后分别进行生命监测、医疗管理、影像学评估。结果新型融合器构型独特,羊融合模型手术顺利,实验动物全部存活,术后影像评估融合效果良好,动物模型满足了实验要求。结论新型组合式腰椎间融合器显示有良好的融合效果,通过腰椎侧前方手术入路,能够建立实验动物安全、有效的腰椎融合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体间融合 设计 羊模型 术后评估和管理
原文传递
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星华 官正华 +4 位作者 韦溦 张忠荣 谢志坚 刘洋 田华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8期1044-1045,共2页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 158例上肢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DVT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上肢创伤骨折患者中DVT发生率为0.83%(18/2 158)。单因素...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 158例上肢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DVT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上肢创伤骨折患者中DVT发生率为0.83%(18/2 158)。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于60岁、高血脂、体质量指数大于25kg/m2、糖尿病、粉碎性骨折、挤压伤、肩胛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3处以上骨折9个危险因素与上肢DVT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肩胛骨骨折、3处以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高血脂4个因素为上肢创伤骨折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肩胛骨骨折、3处以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高血脂是上肢创伤骨折并发DVT的相关因素,正确认识这些危险因素对其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创伤骨折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选择性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忠荣 杨星华 +3 位作者 郭元 官正华 刘洋 田华科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并以同期19例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并以同期19例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类似患者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带支具起床时间、透视次数、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经皮手术组住院时间、带支具起床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无明显增加;两组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恢复。结论在严格手术适应证前提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椎弓根 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星华 官正华 +5 位作者 韦溦 张忠荣 刘洋 谢志坚 叶峰 田华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5期1955-195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对86例MT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分析其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疗效维持情况。结果术前JOA总评分平均为(6.2±1.8)分,术后6...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对86例MT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分析其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疗效维持情况。结果术前JOA总评分平均为(6.2±1.8)分,术后6个月、1年、2年及5年分别升至(23.1±5.8)分、(24.8±4.2)分、(24.9±4.3)分、(24.5±4.6)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术后1年、2年及5年JOA评分稳定。JOA症状改善率为优的有48例(85.7%),良6例(10.7%),中及差各1例(1.8%),且长期随访发现疗效稳定。结论 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长期疗效显著并稳固,在准确定位并熟练掌握操作要领的基础上,适合于各级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小切口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 疗效
下载PDF
以Rho/ROCK为靶点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华科 官正华 +1 位作者 宁亚蕾 杨星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6-379,共4页
创伤性脊髓损伤指机械外力作用而非肿瘤、结核、发育等因素造成的脊髓损害,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前者由机械力直接导致,不可逆转;而后者是由原发损伤造成的炎症、水肿、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等系列级联反应,是决定损伤程度和预... 创伤性脊髓损伤指机械外力作用而非肿瘤、结核、发育等因素造成的脊髓损害,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前者由机械力直接导致,不可逆转;而后者是由原发损伤造成的炎症、水肿、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等系列级联反应,是决定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键,且可以预防和逆转。目前,脊髓损伤治疗药物主要是针对各类继发性损伤,在这些药物中,针对小G蛋白Rho及其激酶ROCK的药物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笔者拟综述Rho/ROCK信号通路在创伤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以其为靶点的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靶点治疗 Rho 继发性损伤 治疗药物 兴奋性毒性 脊髓损害 级联反应
原文传递
体外构建可注射式组织工程髓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华科 王建 +2 位作者 陈超 刘杰 周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研究兔髓核细胞在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支架上的生长情况,探讨其构建可注射式组织工程髓核的可行性。方法取3周龄新西兰乳兔,体重150~200 g,雌雄不限,分离培养兔髓核细胞。以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水溶液和羟乙基纤维素溶液为原料制... 目的研究兔髓核细胞在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支架上的生长情况,探讨其构建可注射式组织工程髓核的可行性。方法取3周龄新西兰乳兔,体重150~200 g,雌雄不限,分离培养兔髓核细胞。以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水溶液和羟乙基纤维素溶液为原料制备壳聚糖水凝胶支架,并行物理性状及大体观察。将支架与兔髓核细胞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髓核。复合培养2 d,观察髓核细胞在壳聚糖水凝胶中的存活情况;复合培养1周,扫描电镜观察髓核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复合培养3周后,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用RT-PCR检测其分泌的聚集蛋白聚糖、ColⅡmRNA表达。结果制备的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室温呈液态,37℃放置15 min可发生交联反应成为固态凝胶。吖啶橙/碘化丙啶染色示壳聚糖水凝胶中大多数髓核细胞存活,少数死亡,细胞存活率>90%;扫描电镜示髓核细胞分布于网状支架中,细胞表面有分泌的ECM;HE、甲苯胺蓝、番红O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软骨细胞具有分泌ECM的功能;RT-PCR检测示髓核细胞在壳聚糖水凝胶支架中立体培养3周后ColⅡ、聚集蛋白聚糖mRNA分别为0.631±0.064、0.832±0.052,较单纯培养(0.528±0.039、0.773±0.046)分泌基质的能力更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髓核细胞与其复合培养后可保持正常形态及分泌功能,有望成为髓核细胞载体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髓核 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 支架材料
原文传递
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建 张年春 +2 位作者 刘杰 田华科 陈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有效性,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0月,使用国产经皮椎体成形(perc...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有效性,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2007年10月,使用国产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PKP工具包治疗12例椎体重度OVCF,男3例,女9例;年龄56~82岁。病程1~49个月,平均4.2个月。重度OVCF位于胸椎11个,腰椎4个,其中3个胸椎为极度压缩骨折;非重度OVCF位于胸椎4个,腰椎3个。单椎体4例,双椎体6例,三椎体2例。在C臂X线机透视监视下,胸椎经后外侧入路,腰椎经椎弓根入路完成单侧PKP和PVP。PKP治疗8个胸椎和4个腰椎重度OVCF,PVP治疗7个非重度OVCF。结果12例19个椎体手术过程顺利,3个胸椎极度压缩骨折不能完成PKP治疗。术中球囊最大扩张压力为(1068±296)kPa,球囊扩张容积为(3.1±1.2)mL;每个椎体手术时间PKP为(44.9±10.6)min,PVP为(36.5±6.8)min;骨水泥填充量胸椎(2.5±0.6)mL,腰椎(3.6±1.2)mL。术后住院时间(3.7±1.6)d。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评分分别为(2.35±0.61)分和(2.89±1.07)分,与术前(8.27±1.3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9个椎体术中发生骨水泥外漏至椎旁软组织和/或椎间盘,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单侧入路PKP是治疗重度OVCF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压缩性骨折 胸椎 腰椎
原文传递
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成形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高位胸椎转移性肿瘤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建 周跃 +2 位作者 陈超 刘杰 田华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 ertebroplasl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高位胸椎转移性肿瘤柞体破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1例T1~3肺癌转移,...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外入路经皮椎体成形(percutaneousv ertebroplasl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高位胸椎转移性肿瘤柞体破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1例T1~3肺癌转移,男性,59岁,诊断肺瘾8个月,上胸椎及左侧肩部剧烈疼痛6个月,药物镇痛效果不佳,无手术可能,使用国产PVP和PKP工具包,采用局部麻醉,在透视引导下单侧椎弓根外入路完成T2和T3椎体强化。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过程顺利,T3和T2椎体分别进行PKP和PVP治疗,T1椎体因患者不能继续耐受而放弃。T3椎体PKP时间57min,骨水泥填充量1.9ml,T2椎体PVP时间49min,骨水泥填充量1.5ml。T2椎体左侧椎弓根破坏骨水泥外漏但无临床症状,无其它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5d出院。术前、术后2d和3个月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0分、3分和6分.使用镇痛药物可控制疼痛.[结论]单侧椎弓根外入路PVP和PKP是治疗高位胸椎转移件肿瘤的安全有效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椎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美军轻度颅脑战创伤诊治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7
15
作者 宁亚蕾 田华科 周元国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0-152,F0003,共4页
在近年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创伤性脑损伤已成为"现代战争的特征性损伤",其中大部分为轻度伤,因发病隐匿、误诊漏诊而造成美军战后出现大量神经精神后遗症患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该文综述了美军对创伤性... 在近年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创伤性脑损伤已成为"现代战争的特征性损伤",其中大部分为轻度伤,因发病隐匿、误诊漏诊而造成美军战后出现大量神经精神后遗症患者,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该文综述了美军对创伤性脑损伤研究和防治的投入情况及战场中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诊断、处理和治疗的进展,并提出了对我军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脑震荡 美军 救治
原文传递
不同种子细胞复合壳聚糖水凝胶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建 刘杰 +2 位作者 田华科 李长青 周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6-810,共5页
目的比较兔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和BMSCs在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支架中的生长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筛选用于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的种子细胞。方法取3周龄新西兰乳兔,体重150~200g,雌雄不限,分离培养兔NPCs;取1月龄新西... 目的比较兔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和BMSCs在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支架中的生长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筛选用于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的种子细胞。方法取3周龄新西兰乳兔,体重150~200g,雌雄不限,分离培养兔NPCs;取1月龄新西兰白兔,体重1.0~1.5kg,雌雄不限,穿刺抽取骨髓分离培养BMSCs。以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水溶液和羟乙基纤维素溶液为原料制备壳聚糖水凝胶支架。取第2代NPCs和第3代BMSCs分别与壳聚糖水凝胶混匀,构建可注射组织工程髓核。复合培养2d,观察NPCs和BMSCs在壳聚糖水凝胶中的存活情况;复合培养1周,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在支架中的生长分布;复合培养3周,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用RT-PCR检测组织工程髓核中聚集蛋白聚糖、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室温呈液态,37℃放置15min发生交联反应成为半固态凝胶。吖啶橙/碘化丙啶染色示壳聚糖水凝胶中多数NPCs和BMSCs存活,少数死亡,细胞存活率均>90%。扫描电镜示NPCs和BMSCs分布于网状支架中,细胞表面有分泌的细胞外基质。HE染色、番红O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具有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功能。RT-PCR检测示NPCs在壳聚糖水凝胶支架中复合培养3周,Ⅱ型胶原、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量分别为0.564±0.071、0.725±0.046,BMSCs复合培养物分别为0.713±0.058、0.852±0.076,两种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与NPCs比较,BMSCs复合壳聚糖水凝胶培养保持了更好的形态、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髓核 髓核细胞 BMSCS 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2
17
作者 袁超 刘超 +10 位作者 沈俊宏 田华科 郑文杰 张超 潘勇 黄博 蒋涛 张正丰 李长青 王建 周跃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01-806,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行MI...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行MIS-TLIF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12例重度LSS患者临床资料。男43例,女69例;年龄52~81岁,平均65.3岁。病程4~126个月,平均10.5个月。临床表现:腰痛104例、双下肢神经性间歇性跛行91例、单侧神经根疼痛和/或麻木21例、马尾神经损伤症状5例。112例均为重度中央椎管狭窄,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32例、椎间孔狭窄20例、黄韧带骨化9例、椎间盘突出38例;同时存在两项合并症者14例,三项者5例。椎管狭窄节段:L3、4 6例,L4、5 89例,L5、S1 17例。手术方法包括双侧入路双侧减压(60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15例)和单侧减压(37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融合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Ⅰ、Ⅱ级为融合。结果患者手术时间83~186 min,平均126.8 min;术中出血量65~630 mL,平均163.1 mL。1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49个月,平均35.1个月。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除1个月时腰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术前5例马尾神经损伤有2例恢复,3例部分恢复。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分级标准,Ⅰ级58例,Ⅱ级47例,Ⅲ级7例,融合率93.8%。围术期并发症:入路并发症5例(切口表浅感染3例、切口血肿形成2例),内植物并发症19例(术中终板骨折8例、末次随访时融合器下沉11例),神经并发症15例(术中硬膜囊撕裂10例、术后一过性下肢神经症状加重5例)。结论 MIS-TLIF治疗单节段重度LSS可获得良好临床结果,同时存在严重并发症风险。充分认识该疾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合理仔细操作,有助于控制马尾神经损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认知增强药物和补充剂的军事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宁亚蕾 田华科 周元国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0-385,共6页
现代战争模式下,极端军事环境、高强度军事作业以及高新武器和作战形式的应用对军人的认知和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维持和提升军人认知和作战能力已成为军事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认知增强药物和补充剂的分类... 现代战争模式下,极端军事环境、高强度军事作业以及高新武器和作战形式的应用对军人的认知和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维持和提升军人认知和作战能力已成为军事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认知增强药物和补充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增强 军事认知 促智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