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原发性肺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
作者 田大力 殷洪年 +2 位作者 胡永校 赵惠儒 陈东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的青年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 1978年 1月至 1996年12月手术切除的 92例 4 0岁以下原发性青年肺癌的性别、年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 71例 ,女 2 1例 ,...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的青年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 1978年 1月至 1996年12月手术切除的 92例 4 0岁以下原发性青年肺癌的性别、年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 71例 ,女 2 1例 ,男女之比为 3.38∶1。组织学类型中鳞癌 34例 (37% ) ,腺癌 30例 (33% ) ,小细胞癌 2 6例(2 8% ) ,大细胞癌 2例 (2 % )。TNM分期Ⅰ期 30例 ,Ⅱ期 30例 ,Ⅲ期 32例。肺叶切除 5 4例 (5 9% ) ,全肺切除 36例(39% ) ,肺楔形切除 2例 (2 % )。本组术后 5年生存率为 4 6 % (42 / 92 ) ,同期手术切除的 4 0岁以上肺癌组的 5年生存率为 34% (2 88/ 838) ,两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的 5年生存率分别是 6 8%、30 %、38%、0 % ,其中鳞癌的 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腺癌 (P <0 .0 1)和小细胞癌 (P <0 .0 5 ) ,腺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5年生存率Ⅰ期为 6 3% ,Ⅱ期为 5 3% ,Ⅲ期为 2 2 % ,Ⅰ期与Ⅱ期之间无显著差异 ,Ⅰ期与Ⅲ期之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Ⅱ期与Ⅲ期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青年肺癌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组织学类型中鳞癌比例最高 ,但与腺癌、小细胞癌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性。青年肺癌的术后 5年生存率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肺癌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张永华治疗绝经后尿道综合征经验
2
作者 田大力 吴博 李晓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990-991,共2页
关键词 绝经后尿道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临床经验 张永华
下载PDF
RNA干扰ABCE1基因后可抑制肺癌95-D/NCI-H446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英文)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毛根 高英 +2 位作者 黄波 田大力 杨春鹿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75-1482,共8页
ABCE1作为RNase L抑制剂首先是在脊椎动物中被发现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ABCE1与肺腺癌的发生率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ABCE1的新功能,构建了ABCE1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RNAi-Ready pSIREN-DNR-DsRed-Express vector),培养肺癌... ABCE1作为RNase L抑制剂首先是在脊椎动物中被发现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ABCE1与肺腺癌的发生率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ABCE1的新功能,构建了ABCE1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RNAi-Ready pSIREN-DNR-DsRed-Express vector),培养肺癌细胞(95-D和NCI-H446),用FuGENE6作为转染试剂转染后,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RT-PCR分析ABCE1基因表达,Westernblot分析ABCE1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质粒的转染效果较满意,阳性率约为42.70%;在实验组,细胞活性和生长指数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上述结果显示,RNA干扰ABCE1基因可显著抑制肺癌细胞(95-D/NCI-H446)RNA的转录、蛋白质的表达,并增加细胞凋亡,为进一步研究ABCE1基因提供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E1 凋亡 肺癌细胞 增殖 RNA干扰
下载PDF
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中EGFR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田野 王园 +2 位作者 刘思洋 姜文军 田大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测30例Ⅳ期肺癌患者在伴有和不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情况下肿瘤组织内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和探讨EGFR基因突变与恶性胸腔积液的生... 目的探讨和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测30例Ⅳ期肺癌患者在伴有和不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情况下肿瘤组织内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和探讨EGFR基因突变与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学行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组EGFR的突变率高于肺癌不伴恶性胸腔积液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伴恶性积液患者EGFR基因的突变率高于肺癌不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EGFR突变与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生物学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靶向治疗可能作为此类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改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EGFR突变
下载PDF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疗效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潜 田大力 +7 位作者 李厚文 刘晓岚 徐宝宁 姜文军 方辉 李红媛 刘思洋 王伟力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模式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time,PFS)及不良反应发...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模式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模式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time,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综合治疗组(规范性化疗+同步放化疗+预防性脑放疗)患者MST显著优于不规范治疗组(P<0.05);规范性化疗组患者MST优于不规范性化疗组(P<0.05);同步放化疗组与序贯放化疗组患者M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预防性脑放射组患者MST优于未行预防性脑放射组(P<0.05);综合治疗模式规范组患者PFS亦优于不规范组(P<0.05)。结论规范性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MST和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 综合疗法 药物疗法 放射疗法 预后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其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薛英波 田大力 +1 位作者 邱冬 李杭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3期4454-4456,4459,共4页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肺功能指标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RP发生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未经手术首次放疗的患者52例,卡氏评分(KPS)大于或等于80分...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肺功能指标与放射性肺炎(RP)发生率、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与RP发生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未经手术首次放疗的患者52例,卡氏评分(KPS)大于或等于80分。检测IMRT前、结束时、结束第1、3个月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变化。观察RP发生率和程度,在DVH中得出V20、V30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肺功能指标与RP发生率,V20、V30与RP发生程度的关系。结果 52例患者有49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4.20%。49例患者中,剔除2例出现肺内复发或肺转移的患者,共47例纳入最终研究。其中RP 18例,RP发生率为38.30%。第3个月,FEV1.0和DLCO均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0.05),FVC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分析显示,FVC、FEV1.0和DLCO与RP的发生均呈正相关(r=0.451、0.405、0.635,P<0.05);另外V20、V30与RP的程度呈正相关(r=0.689、0.725,P<0.05)。结论 NSCLC V20、V30值越大,RP越严重,可作为预测RP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辐射性肺炎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肺功能 剂量体积直方图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伴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园 田野 +3 位作者 刘思洋 赵希彤 姜文军 田大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情况,分析VEGF和VEGFR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转移癌组织和18例不伴有胸... 目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情况,分析VEGF和VEGFR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转移癌组织和18例不伴有胸腔积液的癌组织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和探讨VEGF和VEGFR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与VEGF和VEGFR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下载PDF
新转移相关基因ATP结合盒转运子E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高英 徐慧慧 +4 位作者 王睿 方辉 薛育东 刘晶玮 田大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1-914,共4页
目的观察ATP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的mRNA和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 目的观察ATP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的mRNA和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肺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ABCE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ABCE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癌旁肺组织(P<0.05),且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3.992,P=0.001)。ABCE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类型有关(P=0.036),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高于鳞癌;ABCE1 mRNA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26)。结论 ABCE1的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和转移相关,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潜在的肿瘤标记物及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TP结合盒转运子E1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蛋白免疫印迹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应用差异显示法对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明江 田大力 富伟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筛选与人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揭示肺癌的转移机制。方法:采用激光俘获显微切割(LCM)及mRNA差异显示技术(DD)对手术切除的小细胞肺癌、癌转移淋巴结进行筛选并克隆与转移相关的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后在基因库(GenBank)中进行BL... 目的:筛选与人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揭示肺癌的转移机制。方法:采用激光俘获显微切割(LCM)及mRNA差异显示技术(DD)对手术切除的小细胞肺癌、癌转移淋巴结进行筛选并克隆与转移相关的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后在基因库(GenBank)中进行BLAST检索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共获得差异片段(EST,表达序列标签)24个,选择差异明显的3个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3片段均位于肿瘤高度相关的3q、7q和10q,均为未知序列,未发现同源基因,可能为新的基因片段。用RT-PCR对位于抑癌基因PTEN上游的L1片段进行验证的结果证实了该片段在小细胞肺癌的高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所测序的3个基因片段均为未知基因序列,这些片段可能为小细胞肺癌的转移相关候选基因,其序列和功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用DDRT-PCR技术有望找到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俘获显微切割 MRNA差异显示 转移相关基因 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戒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卓 姜洪芳 +4 位作者 田大力 韩旭 张丹丹 田野 张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6-648,共3页
目的探讨戒烟对被动吸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及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组、COPD戒烟1、2、3个月组,光镜下观察肺组织HE染色切片并进行病理学评分,检测各组大鼠肺... 目的探讨戒烟对被动吸烟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病理及肺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组、COPD戒烟1、2、3个月组,光镜下观察肺组织HE染色切片并进行病理学评分,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结果 COPD模型大鼠成功复制,可见气道壁炎性细胞浸润及杯状细胞增生、平滑肌和纤维组织明显增多,黏膜脱落、管腔狭窄,严重肺气肿形成。而在给大鼠戒烟后,上述病理变化不明显,仅见气道黏液细胞渗出在戒烟后第3个月内略有减少,但炎症细胞浸润仍在加重。而COPD模型大鼠在戒烟后肺功能指标仍有下降趋势,每分钟静息通气量(VE)指标在戒烟后第1、2、3个月内及呼吸峰流量(PEF)、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指标在戒烟后第2、3个月下降明显。肺功能在戒烟后下降速度仍有所减慢。结论戒烟不能使吸烟所致COPD病情立即缓解,但可延缓病程,故建议及早戒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戒烟 肺病理 肺功能
下载PDF
ABCE1基因si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毛根 田大力 黄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7-699,共3页
目的:构建针对人ABCE1基因siRNA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合成含靶向ABCE1基因siRNA转录模板的茎环结构,与两端分别有BamHⅠ、HindⅢ酶切位点的RNAi-Ready pSIREN-DNR-DsRed-Express质粒连接,大肠杆菌中扩增,测... 目的:构建针对人ABCE1基因siRNA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合成含靶向ABCE1基因siRNA转录模板的茎环结构,与两端分别有BamHⅠ、HindⅢ酶切位点的RNAi-Ready pSIREN-DNR-DsRed-Express质粒连接,大肠杆菌中扩增,测序鉴定。结果:转化大肠杆菌涂布平板长出阳性菌落,重组质粒电泳初步说明质粒构建成功,测序结果表明RNAi-Ready pSIREN-DNR-DsRed-Express的酶切位点BamHⅠ、HindⅢ之间有71bp的插入片段,其序列与所设计、合成的ABCE1的siRNA转录模板序列一致。结论:siRNA转录模板完整正确地插入RNAi-Ready pSIREN-DNR-DsRed-Express质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质粒 ABCE1基因 构建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切口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0
12
作者 徐宝宁 宋成洋 +1 位作者 邹孔军 田大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7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切口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切口肺癌根治术(微创组)与94例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常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微创组术中出...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切口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切口肺癌根治术(微创组)与94例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常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微创切口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完成肿瘤的彻底切除和系统淋巴结清扫,在远期疗效上亦不逊于常规开胸手术,且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镜 围手术期 预后
下载PDF
肺癌中FHIT基因缺失与吸烟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军 田大力 +2 位作者 姜又红 殷洪年 李厚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1-282,共2页
目的 :探讨肺癌中 FHIT基因缺失与吸烟的关系。方法 :应用 RT- PCR及 DNA测序技术检测 2 1例肺鳞癌、10例肺腺癌中 FHIT基因缺失情况 ,应用 Fisher精确概率法统计 FHIT基因缺失与吸烟的相关性。结果 :31例肺癌中 ,吸烟组 FHIT基因缺失率... 目的 :探讨肺癌中 FHIT基因缺失与吸烟的关系。方法 :应用 RT- PCR及 DNA测序技术检测 2 1例肺鳞癌、10例肺腺癌中 FHIT基因缺失情况 ,应用 Fisher精确概率法统计 FHIT基因缺失与吸烟的相关性。结果 :31例肺癌中 ,吸烟组 FHIT基因缺失率为 6 6 .7% (12 / 18) ,显著高于非吸烟组 2 3.1% (3/ 13) ,(P=0 .0 2 )。 2 1例肺鳞癌中 ,吸烟组 FHIT基因缺失率为 73.3% (11/ 15 ) ,显著高于非吸烟组 16 .7% (1/ 6 ) ,(P=0 .0 2 9) ;而在 10例肺腺癌中 ,FHIT基因缺失率在吸烟组 (33.3% )与非吸烟组 (2 8.6 % )中差异不显著 (P=0 .70 8)。肺鳞癌组吸烟率 71.4%(15 / 2 1)显著高于肺腺癌组吸烟率 30 % (3/ 10 ) ,(P=0 .0 36 )。结论 :吸烟与肺鳞癌中较高的 FHIT基因缺失率相关 ,提示 FHIT基因是纸烟中致癌剂的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FHIT基因缺失 吸烟
下载PDF
肺癌转移相关基因ABCE1编码蛋白与β-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构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旭 于潜 +4 位作者 田野 赵希彤 张磊 周镝 田大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8-681,共4页
目的明确肺癌转移相关基因ABCE1编码蛋白与β-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构域。方法通过转化技术,在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前期研究获得的表达载体pGEX-4T-1-ABCE1-55,获得GST-ABCE1-55重组融合蛋白表达,应用GST pull-down的方法验证p G... 目的明确肺癌转移相关基因ABCE1编码蛋白与β-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构域。方法通过转化技术,在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前期研究获得的表达载体pGEX-4T-1-ABCE1-55,获得GST-ABCE1-55重组融合蛋白表达,应用GST pull-down的方法验证p GEX-4T-1-ABCE1-55与β-肌动蛋白有无相互作用。结果 GST-ABCE1-55是带有GST标签的含有357个氨基酸的重组蛋白,大小约66×10~3,在GST pull-down实验中,GST-ABCE1-55并不能与β-肌动蛋白特异结合。结论肺癌转移相关基因ABCE1编码蛋白与β-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构域应位于ABCE1蛋白第358位至第600位编码氨基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盒转运子E1 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 重组蛋白表达 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
下载PDF
ABCE1基因的siRNA转染对肺癌NCI-H446细胞E-cadherin、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毛根 赵艾君 +4 位作者 田大力 王国臣 陈志全 李作生 侯静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ABCE1基因的siRNA转染对肺癌NCI-H446细胞E-cadherin、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BCE1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Si-1、Si-N转染入肺癌NCI-H446细胞,分别为Si-1组、Si-N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用蛋白质印迹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转... 目的探讨ABCE1基因的siRNA转染对肺癌NCI-H446细胞E-cadherin、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ABCE1基因的SiRNA表达质粒Si-1、Si-N转染入肺癌NCI-H446细胞,分别为Si-1组、Si-N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用蛋白质印迹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转染后不同时点三组细胞的ABCE1蛋白、mRNA。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结果Si-1组转染96 h后ABCE1 mRNA仅为正常对照组的24.35%,ABCE1蛋白仅为正常对照组的40.82%。Si-1组细胞E-cadherin、β-catenin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i-N组。结论ABCE1基因的siRNA转染能上调肺癌NCI-H446细胞黏附因子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癌 ABCE1基因 小干扰RNA E-CADHERIN蛋白 Β-CATENIN蛋白
下载PDF
Fas/FasL在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宿杰 田大力 +2 位作者 陈东义 张林 孙丽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2-283,共2页
目的检测Fas/FasL基因蛋白在小细胞肺癌(SCLC)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LC组织和转移淋巴结、正常无转移淋巴结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Fas/FasL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as在正常肺组织中表达强度... 目的检测Fas/FasL基因蛋白在小细胞肺癌(SCLC)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CLC组织和转移淋巴结、正常无转移淋巴结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Fas/FasL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as在正常肺组织中表达强度(64.0%)明显高于SCLC组织(14.6%)(P<0.01);FasL在SCLC中表达强度(60.0%)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16.0%)(P<0.01);Fas在有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表达强度(17.6%)明显低于无转移淋巴结组织(52.4%)(P<0.01);FasL在有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表达强度(55.9%)明显高于正常无转移淋巴结组织(28.6%)(P<0.05);Fas/FasL在SCLC病理亚型、年龄、性别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as/FasL基因蛋白可能参与了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发展,与小细胞肺癌的转移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Fas/FasL基因蛋白
下载PDF
VATS、微创小切口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姜文军 刘思洋 +3 位作者 田野 赵希彤 王晴 田大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900-1902,1906,共4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微创小切口及常规开胸对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胸心外科2011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分为VATS组(30例)、微创小切口组(34例...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微创小切口及常规开胸对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胸心外科2011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分为VATS组(30例)、微创小切口组(34例)、开胸手术组(3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术前FVC、FEV1、MVV、PEF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1、d3、d5、d7的FVC、FEV1、MVV、PEF测定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的FVC、FEV1、Mvv、PEF测定值显著高于微创小切口组和开胸手术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与开胸手术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d,、ds三组患者的PaOz、PaCOz测定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5、d7VATS组的PaO2著地高于微创小切口组和开胸手术组,PaCO2测定值显著低于微创小切口组和开胸手术组(P〈0.05)。【结论】采用VATS实施肺叶切除术对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影响较微创小切口及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小,微创小切口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检查 胸外科手术 电视辅助 肺切除术/方法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呼吸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RhoA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宝宁 张磊 田大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0-713,共4页
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肺组织中Rho A蛋白的表达,研究Rho A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ho A蛋白在36例肺鳞癌、42例肺腺癌和30例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其阳性率。分析Rho A蛋白的... 目的检测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肺组织中Rho A蛋白的表达,研究Rho A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ho A蛋白在36例肺鳞癌、42例肺腺癌和30例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其阳性率。分析Rho A蛋白的表达与不同病理分型、性别、年龄、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关系。判定Rho A蛋白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Rho A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P<0.05),Rho A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以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分化、肿瘤大小无关(P>0.05)。Rho A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显著短于Rho A蛋白低表达组(P<0.05)。结论 Rho A蛋白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进程及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A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化 预后
下载PDF
人肺腺癌中Rho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宝宁 姜文军 田大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检测人肺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肺组织中RhoA的表达,研究RhoA与肺腺癌发生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0例肺腺癌组织和30例对应的癌旁肺组织,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2组中RhoA mRN... 目的检测人肺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肺组织中RhoA的表达,研究RhoA与肺腺癌发生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探讨其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完整临床资料的30例肺腺癌组织和30例对应的癌旁肺组织,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2组中Rho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PCR结果显示:在30例肺腺癌组织中26例(86.7%)Rho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oA mRNA表达与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RhoA mRNA表达可能与肺腺癌的发生有关,参与了肺腺癌的浸润转移及淋巴转移,有望作为肺腺癌预后和转移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A 肺腺癌 侵润转移 实时PCR
下载PDF
血管抑素mR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英 王睿 +2 位作者 田大力 张玲 郝利铭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angiostatin)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NSCLC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48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管抑素mRNA表达,并观察其表达水平与NSCLC侵袭转移的... 目的:研究血管抑素(angiostatin)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NSCLC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48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血管抑素mRNA表达,并观察其表达水平与NSCLC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血管抑素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7.853±1.734)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5.558±1.396)(P<0.01)。血管抑素mRNA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管抑素mRNA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肺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在NSC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肿瘤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抑素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