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术后并发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苏鹏 田子强 +3 位作者 徐延昭 吕会来 李振华 温士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57-862,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择2017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进行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Logistic...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择2017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进行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术后并发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复发为终点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之间无复发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的102例患者中,我们发现,患者年龄(OR=4.009,95%CI:1.209~13.299,P=0.023)、糖尿病(OR=3.515,95%CI:1.045~11.819,P=0.042)、手术时间(OR=1.014,95%CI:1.002~1.026,P=0.020)、术中出血量(OR=1.016,95%CI:1.008~1.025,P<0.001)均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同时,手术时间(OR=1.123,95%CI:1.008~1.252,P=0.036)为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发症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无并发症组明显延长(P<0.001)。无并发症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有并发症患者(HR=1.43,95%CI:1.03~1.99,P=0.033),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严重并发症患者(HR=1.61,95%CI:1.15~2.24,P=0.005)。结论:对于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且术后并发症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 并发症 糖尿病 预后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食管鳞癌在新辅助治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2
作者 马敏婷 温小多 +4 位作者 田子强 何明 靳晶 代鹏 郭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35-940,共6页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围手术期的应用尚缺乏共识。本研究通过分析真实世界的数据,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本研... 目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在食管癌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癌围手术期的应用尚缺乏共识。本研究通过分析真实世界的数据,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本研究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的局部晚期患者,经评估建议行新辅助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接受规范的食管癌根治手术,共纳入患者152例。观察终点为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率,显微镜下无残留(R0)切除率、术后并发症、肿瘤退缩分级、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并探索最优的新辅助化免联合治疗的周期数。结果:R0切除94.1%(143/152),术后病理评估发现按照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肿瘤退缩分级标准,0级、1级、2级、3级的比例分别为29.6%、11.2%、25.7%、33.5%;pCR率25%。16.4%出现新辅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术后降期率62.5%。术后并发症:90天术后死亡率为0,发生术后并发症25%,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8%,肺炎发生率9.2%。术前免疫周期数为2~3次的患者,术后病理类型为CAP分级0~2级的占比92.1%,而其他周期数的患者术后病理类型为CAP分级0~2级的占比7.9%(P=0.007)。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6.4(15.0~7.8)个月,1年DFS率96.7%,2年DFS率87.5%。结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配体-1(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1/PD-L1)抑制剂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中安全可行,R0切除率满意,pCR率满意,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明显达到降期的目的。多数患者术后治疗受限,建议辅助治疗尽可能放到术前。术前2~3个周期患者可能有更高的病理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新辅助治疗 手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病理缓解率 安全性
下载PDF
普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田子强 刘俊峰 +3 位作者 张少为 李保庆 王福顺 张月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2-345,共4页
背景与目的: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医院和科研机构均应用普通甲醛固定手术标本,但因为普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的DNA降解相对严重,从这些蜡块中提取高质量的DNA非常困难。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从普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理想... 背景与目的:在国内,几乎所有的医院和科研机构均应用普通甲醛固定手术标本,但因为普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的DNA降解相对严重,从这些蜡块中提取高质量的DNA非常困难。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从普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理想方法。方法:取我院2000年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手术切除食管癌标本15例,分别以蛋白酶K消化和不同pH值下加热两种裂解方法裂解细胞,以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其DNA;并在蛋白酶K消化法进行DNA提取的过程中,应用交叉设计对二戊烯或二甲苯脱蜡、37℃或56℃消化48h或72h、氯化钠盐析或酚氯仿抽提4种参数进行研究,所得DNA质量以电泳分析和PCR扩增结果判断。结果: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法所得DNA产量(平均值为17.88μg)和质量均高于pH值为7~12条件下的加热提取法(P<0.05)。56℃消化所得的DNA质量明显优于37℃,而消化72h的DNA亦明显优于48h者。不同脱蜡方法和抽提方法对DNA的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结论:以蛋白酶K消化氯化钠盐析法,从普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质量较可靠。并且,应用蛋白酶K于56℃消化3天更能获得高质量和高产量的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石蜡包埋组织 DNA提取方法 食管肿瘤
下载PDF
金属硫蛋白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金属硫蛋白1和2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田子强 王小玲 +2 位作者 吴伟 李保庆 王永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0-164,共5页
背景与目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3具有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是目前所知唯一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MT亚型。本研究旨在明确MT-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及其与MT-1和MT-2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食管癌手术标本... 背景与目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3具有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是目前所知唯一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MT亚型。本研究旨在明确MT-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及其与MT-1和MT-2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食管癌手术标本和10例食管憩室标本中MT-1、MT-2和MT-3的表达情况,并对MT-3表达及其与MT-1和MT-2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MT-3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切缘"正常"组织及食管良性病变组织(χ2=74.696,P<0.001)。在肿瘤组织中,MT-3主要在胞浆中表达。MT-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4)、TNM分期(P=0.033)、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7)及术后生存时间(P=0.035)有关,而且与MT-1和-2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7,P=0.032)。结论:MT-3在食管癌中呈高表达状态,其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组织分化、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而且其作用明显不同于占MT主体的MT-1和M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金属硫蛋白 金属硫蛋白-3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T3基因CpG岛甲基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田子强 刘俊峰 +6 位作者 张月锋 李勇 张少为 李保庆 王福顺 曹富民 王其彰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中 MT3基因 Cp G岛甲基化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4 7例 ,提取肿瘤、上切缘、下切缘及转移淋巴结的标本蜡块 DNA,经重亚硫酸化处理后 ,进行 COBRA分析 ,所得结果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随访资料...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中 MT3基因 Cp G岛甲基化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4 7例 ,提取肿瘤、上切缘、下切缘及转移淋巴结的标本蜡块 DNA,经重亚硫酸化处理后 ,进行 COBRA分析 ,所得结果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有 10例 (2 1.3% )肿瘤组织发现 MT3基因甲基化 ,其中 1例呈原位癌样改变的上切缘也检测到甲基化。全组 35枚转移淋巴结中共发现 15枚 (4 2 .9% )甲基化 ,与肿瘤组织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37,χ2 =4 .35 5 )。原发肿瘤存在甲基化 10例患者中 ,每例有 (5 .7± 3.6 0 )枚转移淋巴结。而不存在甲基化的 37例转移淋巴结数为 (3.2± 2 .13)枚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8)。肿瘤组织的甲基化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烟酒嗜好、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无关 (P值均 >0 .0 5 ,χ2 检验 )。结论  MT3基因Cp G岛甲基化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关系密切 ,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基因 MT3 甲基化 淋巴结
下载PDF
食管癌新鲜肿瘤组织中MT-3基因CpG岛甲基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田子强 李勇 +4 位作者 刘俊峰 张月峰 王贵英 高立平 温士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3不仅具有其它MT共有的细胞解毒功能,还有很强的生长抑制活性,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个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MT亚型。本研究旨在明确MT-3基因CpG岛在食管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5... 目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3不仅具有其它MT共有的细胞解毒功能,还有很强的生长抑制活性,是目前所知唯一一个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MT亚型。本研究旨在明确MT-3基因CpG岛在食管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68例,其中男49例,女19例;年龄42~76岁;其中食管上段癌6例,中段癌46例,下段癌16例。国际TNM分期:Ⅰ期3例,ⅡA期13例,ⅡB期29例,Ⅲ期22例,Ⅳ期1例。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癌8例,中分化癌54例,低分化癌6例。全组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且随访满30个月。取其新鲜手术标本及切缘正常组织,提取组织DNA及RNA,应用重亚硫酸钠处理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研究其MT-3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应用实时RT-PCR技术,研究其MT-3mRNA的表达情况,然后与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随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全组患者共11例(16.2%)肿瘤组织发现MT-3基因甲基化,而所有患者的上或下切缘的正常组织均未检测到甲基化。存在和不存在甲基化的肿瘤组织中MT-3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54±1.11和5.13±1.86(P=0.027)。MT-3基因甲基化与TNM分期(P=0.031)、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及术后生存时间(P=0.037)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及肿瘤侵犯深度均无关(P均>0.05)。结论:食管癌组织MT-3基因的甲基化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此事件易发生于肿瘤晚期患者,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较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金属硫蛋白-3 重亚硫酸钠处理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DNA的三种提取方法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田子强 刘俊峰 +4 位作者 张少为 李保庆 王福顺 曹富民 张月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38,共4页
为了寻找最佳的自普通 10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方法 ,取我院 2 0 0 0年手术切除的 10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食管癌标本 10例 ,分别以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法 ,蛋白酶K消化氯化钠盐析法和不同pH值下加热提取法提取其DNA ,... 为了寻找最佳的自普通 10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的方法 ,取我院 2 0 0 0年手术切除的 10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食管癌标本 10例 ,分别以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法 ,蛋白酶K消化氯化钠盐析法和不同pH值下加热提取法提取其DNA ,然后进行电泳和PCR扩增分析。结果显示 ,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法 ,蛋白酶K消化氯化钠盐析法所得DNA产量和质量均高于不同pH值下加热提取法。从而认为蛋白酶K消化氯化钠盐析法简便快捷 ,不用接触有毒的化学药品 ,是理想的DNA提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固定 石蜡包埋组织 DNA 提取方法 比较
下载PDF
食管癌细胞系中MT-3基因CpG岛甲基化的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子强 刘俊峰 +3 位作者 李勇 李保庆 王福顺 曹富民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2期123-125,137,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细胞系中MT-3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4种食管癌细胞系OE21,OE19,OE33和TE7,经重亚硫酸钠处理后,采用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COBR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 目的研究食管癌细胞系中MT-3基因CpG岛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4种食管癌细胞系OE21,OE19,OE33和TE7,经重亚硫酸钠处理后,采用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COBR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前后,对其MT-3基因CpG岛的甲基化情况及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4种食管癌细胞系的MT-3基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CpG岛超甲基化。经5azaCdR处理后,超甲基化状态解除,mRNA的表达水平也较处理前明显提高(P=0.002)。结论食管癌细胞系中MT-3基因CpG岛的超甲基化可抑制其mRNA表达。当其超甲基化解除后,MT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也会相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细胞系 CPG岛甲基化 3基因 mRNA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5-AZA-CDR 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酶切图谱分析 甲基化状态 亚硫酸钠 脱氧胞苷 对比研究 表达情况 不同程度 限制性 DNA 解除 水平
下载PDF
食管阻抗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田子强 张月峰 +1 位作者 李勇 王其彰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4-115,135,共3页
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MII)是一种研究腔内液体和气体流动的新技术,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食管排空和胃食管反流监测等领域,此文就食管MII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 食管排空 胃食管反流
下载PDF
胸腹腔镜切除食管良性肿瘤40例经验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子强 黄超 +2 位作者 张月峰 李勇 温士旺 《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目的食管良性肿瘤临床少见,且以食管平滑肌瘤为主。本文对40例经胸腹腔镜切除的食管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胸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行胸腹腔镜治疗的4... 目的食管良性肿瘤临床少见,且以食管平滑肌瘤为主。本文对40例经胸腹腔镜切除的食管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胸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行胸腹腔镜治疗的40例食管良性肿瘤患者,其中平滑肌瘤38例,脂肪瘤和间质瘤各1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7.9±9.9)岁。位于食管上段9例,中段14例,下段14例,多发3例(2例2枚,1例5枚)。瘤体大小0.5~8.0 cm。结果全组全腔镜下完成34例,包括胸腔镜下30例,腹腔镜下4例,6例中转开胸或开腹。手术时间35~210分钟,平均(102.6±50.1)分钟;术中出血量(10~100)ml,平均(45.8±24.5)ml;术后引流管引流时间0~11天,平均(3.9±2.3)天;术后禁食时间2~6天,平均(3.1±1.1)天;术后住院天数3~13天,平均(6.8±2.5)天。4例患者术中发现食管黏膜破裂,其中1例于胸腔镜下行食管黏膜修补,另3例中转开胸或开腹修补,另有3例患者因肿瘤小,无法定位而中转开式手术。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18个月发现,术后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无食管瘘,无瘢痕性狭窄,无食管憩室等并发症。结论经胸腹腔镜切除食管良性肿瘤安全可靠,治疗效果肯定,且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良性肿瘤 胸腔镜外科手术 腹腔镜外科手术 平滑肌瘤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药源性食管损伤 被引量:4
11
作者 田子强 《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3期117-120,共4页
药源性食管损伤(medication-induced esophageal injury,MIEI)是指某些药物在常规剂量吞服时,作用于食管黏膜而引起的食管损伤.1970 年,Juncosa[1]首先报道了一例口服泼尼松引起食管溃疡的老年患者.很显然,MIEI早就存在,只是在纤维内镜... 药源性食管损伤(medication-induced esophageal injury,MIEI)是指某些药物在常规剂量吞服时,作用于食管黏膜而引起的食管损伤.1970 年,Juncosa[1]首先报道了一例口服泼尼松引起食管溃疡的老年患者.很显然,MIEI早就存在,只是在纤维内镜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的[2].到目前为止,国外文献己先后报道了千余例,而且,许多学者对其发病机制作了进一步探讨,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损伤 药源性 食管癌 食管肿瘤
下载PDF
食管胃连接部高压带的形成机制及其调节
12
作者 田子强 刘俊峰 王其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食管胃连接部高压带 形成机制 膈脚 食管下扩约肌
下载PDF
先天性心包缺如(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田子强 李文起 +4 位作者 刘俊峰 王福顺 李保庆 王其彰 杨庆彬 《河北医药》 CAS 1995年第5期322-323,共2页
先天性心包缺如(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050011河北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田子强,李文起,刘俊峰,王福顺,李保庆,王其彰河北省宁晋县耿庄桥医院杨庆彬患者,男性,66岁.1993年11月出现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一个... 先天性心包缺如(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050011河北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田子强,李文起,刘俊峰,王福顺,李保庆,王其彰河北省宁晋县耿庄桥医院杨庆彬患者,男性,66岁.1993年11月出现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一个月后查食管造影及食管镜,诊为贲门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包缺如 CT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Chiari三联征(Chiari's triad)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子强 《食管外科电子杂志》 2013年第4期185-,共1页
指各种原因所致的主动脉食管瘘发病时的一组特异性临床表现,首先是胸痛(一般为胸中部疼痛),随即出现前兆性动脉出血,一段时间间隔后出现致命性大出血,这一时间间隔可以是数小时至数天不等。Dubrueil于1818年第一次描述了主动脉食... 指各种原因所致的主动脉食管瘘发病时的一组特异性临床表现,首先是胸痛(一般为胸中部疼痛),随即出现前兆性动脉出血,一段时间间隔后出现致命性大出血,这一时间间隔可以是数小时至数天不等。Dubrueil于1818年第一次描述了主动脉食管瘘这一病症[1]。Chiari于1914年首先描述了主动脉食管瘘三联征并因之得名[2],当时Chiari的描述是胸中部疼痛或吞咽困难,前兆性出血和致命性出血。Carter等于1978年对24例主动脉食管瘘的尸检研究发现[3]:80%的患者在致命性大出血前有前兆性出血。有关Chiari三联征的发生机制, Amin等认为[4],胸痛可能是由于主动脉壁的扩张、腐蚀或局部切割,纵隔炎,食管穿孔,或肿瘤侵犯主动脉、胸膜等所致。前兆出血暂时停止可能是由于动脉壁痉挛,血管内压力下降或主动脉周围血肿等因素而致瘘口暂时闭塞。随后闭塞的瘘口被感染或胃肠道消化液再次腐蚀掉,出现致命性大出血。Chiari三联征可发生于任何原因所致的主动脉食管瘘患者,包括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食管及气管的恶性肿瘤,手术后并发症,食管异物等。Chiari三联征的提出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主动脉食管瘘这一高度致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发病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在前兆性出血后的数小时至数天的时间内,外科医生有了较充足的诊断及处理时间,使得主动脉食管瘘的手术治愈成为可能[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征 Chiari’s triad 前兆 患者 疼痛 主动脉食管瘘 CHIARI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子强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33期14-14,共1页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虽然目前市场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在用药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规范化处理.
关键词 用药指导 糖尿病 患者 常见病多发病 代谢性疾病 药物种类 多病因
下载PDF
老年肺癌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9
16
作者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加速外科康复专业委员会 +17 位作者 陈军 车国卫 孙大强 陈昶 徐嵩 李昕 郭占林 付军科 刘宏旭 魏煜程 彭忠民 张军航 田子强 张广健 朱大兴 朱全江 刘洪生 茅腾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2,共10页
肺癌是我国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及肺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胸外科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加速康复外科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老... 肺癌是我国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及肺癌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胸外科手术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加速康复外科在胸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可以耐受手术,同时得益于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早诊早筛的普及,更多的肺癌在早期即被发现,使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得到提高。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器官功能衰退,加之多种合并症、身体衰弱等因素,亟需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外科治疗方案。因此,我们汇聚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基于国内外相关最新研究结果,经过充分讨论,针对老年肺癌患者,在术前评估、手术策略方式和切除范围的选择、术中麻醉管理、术后管理等多个方面形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肺肿瘤 外科 专家共识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用于进展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7
作者 吕会来 张丽 +3 位作者 温士旺 张月峰 李勇 田子强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500-2502,共3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用于进展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75 mg/m^2,d_1,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20mg/m^2,d_(...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用于进展期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75 mg/m^2,d_1,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20mg/m^2,d_(1-5),静脉滴注;5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并在常规手术治疗后根据疗效以调整用药方案继续化疗2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紫杉醇注射液(用法用量同观察组)+顺铂注射液(用法用量同观察组),5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高迁移率蛋白B_1(HMGB_1)、癌胚抗原(CEA)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毒副反应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3、5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HMGB_1、CEA、Scc-Ag及对照组患者HMGB_1、CE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HMGB_1、SCC-Ag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毒副反应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紫杉醇 顺铂 新辅助化疗 肿瘤标记物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土木香中纯化的五种倍半萜类化合物抑制肿瘤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勇 李铁库 +4 位作者 温士旺 张月峰 田子强 史清文 铃木信夫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检测土木香中纯化的五种倍半萜化合物抑制肿瘤增殖的活性,并探讨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TT法测定五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测定了异土木香内酯的抗肿瘤活性。结果... 目的检测土木香中纯化的五种倍半萜化合物抑制肿瘤增殖的活性,并探讨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TT法测定五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小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测定了异土木香内酯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化合物1(异土木香内酯)对U251SP细胞、HLE细胞和MM1-CB细胞的增殖显示较强的抑制活性;化合物2~5对各种实验用肿瘤细胞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化合物1对移植性肿瘤(肝癌H2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较好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异土木香内酯具有较强的肿瘤抑制活性;化合物2~5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丧失可能由于A-环和B-环之间的键裂开,形成一个大10元环,改变了原来的构象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香 倍半萜类化合物 肿瘤细胞 移植性肿瘤 增殖活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吕会来 张丽 +3 位作者 温士旺 李勇 张月峰 田子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781-3783,共3页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左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左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两方案每3周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行CT检查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最多化疗6个周期。结果:全部7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和中位生存期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严重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静脉炎的发生率方面比对照组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神经毒性、转氨酶异常及其他化疗反应的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术后复发转移性食管癌的有效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相当,化疗周期短、部分毒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替曲塞 奥沙利铂 复发转移性食管癌 化学治疗
下载PDF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83例原因分析:单手术组连续1,350例手术总结 被引量:9
20
作者 苏鹏 温士旺 +4 位作者 王明博 徐延昭 吕会来 李振华 田子强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5-482,共8页
背景与目的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为肺癌治疗的主流术式,本研究旨在分析单手术组连续VATS肺叶切除术1,350例中转开胸83例的中转原因,以期对常态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规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 背景与目的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为肺癌治疗的主流术式,本研究旨在分析单手术组连续VATS肺叶切除术1,350例中转开胸83例的中转原因,以期对常态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规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更好地把握中转开胸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1日-2020年6月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单手术组连续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1,35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773例,女性577例,年龄8岁-87岁,中位年龄61.3岁。全组良性疾病83例,肺转移瘤38例,原发性肺癌1,229例,其中I期:676例,II期:323例,IIIa期:230例。全组行左肺上叶切除术301例(22.30%),左肺下叶切除术231例(17.11%),右肺上叶切除术378例(28.00%),右肺中叶切除术119例(8.81%),右肺下叶切除术262例(19.41%),右肺中上叶切除术16例(1.19%),右肺中下叶切除术43例(3.19%)。结果单手术组连续1,35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有83例(6.15%)因不同原因中转开胸。良性病变的中转开胸率高于恶性肿瘤(P<0.05);病理分期为IIIa期的中转开胸率明显高于I期、II期患者(P<0.05)。联合肺叶切除术的中转开胸率明显高于单肺叶切除术(P=0.001);左肺上叶切除术的中转开胸率显著高于其他单肺叶切除术(P<0.001);右肺中叶切除术的中转开胸率低于其他单肺叶切除术(P=0.049)。中转开胸主要原因为血管损伤(38.55%)、淋巴结干扰(26.51%)、胸腔致密粘连(16.87%);中转开胸组总体手术时间为(236.99±66.50)min,总体失血量(395.85±306.38)m L。其中淋巴结干扰组患者手术时间(322.50±22.68)min,长于其他原因中转开胸组(P<0.05);血管损伤组术中出血量(560.94±361.84)m L,多于其他原因中转开胸组(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验的积累,在手术前、中、后期血管损伤例数逐步下降(P<0.05)。结论在胸腔镜手术中,肺部良性病变和较晚期恶性肿瘤有较高的手术难度和中转率。不同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率不同,左肺上叶切除术中转率较高,而右肺中叶切除术中转率较低。血管损伤、淋巴结干扰、胸腔致密粘连仍是常态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主要原因。中转开胸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和手术出血量增加。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率有持续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肺血管的处理更加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转开胸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