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场耦合下RF组件的焊点信号完整性
1
作者 田文超 孔凯正 +1 位作者 周理明 肖宝童 《电子与封装》 2024年第3期34-44,共11页
随着集成电路和5G技术的迅猛发展,射频(RF)组件作为关键设备被广泛使用。RF组件需要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下服役,而焊点作为RF组件封装中相对脆弱的部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介绍了焊点在多场耦合下的性能表现。RF组件焊点需要... 随着集成电路和5G技术的迅猛发展,射频(RF)组件作为关键设备被广泛使用。RF组件需要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下服役,而焊点作为RF组件封装中相对脆弱的部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介绍了焊点在多场耦合下的性能表现。RF组件焊点需要有效传输高频信号,从电气性能和信号完整性两方面对其进行概述,对多场耦合下的焊点信号完整性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在高频条件下对焊点的机械性能和信号完整性进行综合研究和优化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点 射频组件封装 多场耦合 信号完整性 机械性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芯片先进封装技术
2
作者 田文超 谢昊伦 +2 位作者 陈源明 赵静榕 张国光 《电子与封装》 2024年第1期17-29,共13页
随着人工智能(AI)和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芯片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在后摩尔时代,AI芯片的算力提升和功耗降低越来越依靠具有硅通孔、微凸点、异构集成、Chiplet等技术特点的先进封装技术。从AI芯片的分类与特点出发,对... 随着人工智能(AI)和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芯片逐渐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在后摩尔时代,AI芯片的算力提升和功耗降低越来越依靠具有硅通孔、微凸点、异构集成、Chiplet等技术特点的先进封装技术。从AI芯片的分类与特点出发,对国内外典型先进封装技术进行分类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先进封装结构可靠性以及封装散热等方面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面向AI应用,对先进封装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芯片 先进封装 可靠性 封装散热
下载PDF
基于碳化硅器件微系统封装研究进展
3
作者 田文超 钱莹莹 +2 位作者 赵静榕 李昭 李彬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3年第1期50-63,共14页
SiC由于其优越的材料性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器件的封装形式制约SiC器件优势的充分发挥,为了解决电、热及绝缘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对碳化硅功率模块的新型封装技术和方案.从SiC器件的模块微系统封装技术出发,对Sic器件的... SiC由于其优越的材料性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传统器件的封装形式制约SiC器件优势的充分发挥,为了解决电、热及绝缘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对碳化硅功率模块的新型封装技术和方案.从SiC器件的模块微系统封装技术出发,对Sic器件的封装材料、模块封装结构、封装工艺和应用进行分类和总结,涵盖了提高耐高温能力、降低高频寄生电感、增强散热能力等一系列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对Sic器件微系统所面临的科学挑战进行了总结,对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封装材料 模块集成 封装技术 微系统
下载PDF
基于立体视觉的IGBT针高检测
4
作者 田文超 田明方 +1 位作者 庄章龙 赵静榕 《电子与封装》 2023年第10期36-42,共7页
针对现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pin针高度测量系统不能稳定、可靠地测量pin针高度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双线激光传感器的pin针高度测量系统。双线激光传感器采用上下错高的安装布局,分别采集IGBT针尖部分和底面部分的点云数据。同时... 针对现有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pin针高度测量系统不能稳定、可靠地测量pin针高度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双线激光传感器的pin针高度测量系统。双线激光传感器采用上下错高的安装布局,分别采集IGBT针尖部分和底面部分的点云数据。同时,基于双线激光传感器采集的点云数据开发了一套测量pin针高度的测量程序。分别使用随机抽样一致性(RANSAC)算法处理基准面点集的离群点,使用多步去噪算法处理精确点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测量重复度小于0.04 mm,且极差分布在(0.021 mm,0.039 mm)的概率超过99.7%,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激光传感器 分区域点云采集 平面拟合去噪 针高度测量 立体视觉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化工园区废水
5
作者 付秋爽 田文超 +1 位作者 邸造强 党酉胜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化工园区废水,运行效果表明电催化氧化法适用于化工园区废水的深度处理,污染物的去除率比较高、运行效果很稳定、操作也很简单。废水经处理后,出水CODCr的平均浓度为5mg/L,CODCr的去除率达到了89.6%;氨氮的平均浓度... 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化工园区废水,运行效果表明电催化氧化法适用于化工园区废水的深度处理,污染物的去除率比较高、运行效果很稳定、操作也很简单。废水经处理后,出水CODCr的平均浓度为5mg/L,CODCr的去除率达到了89.6%;氨氮的平均浓度为0.5mg/L,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89.8%。参照《子牙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3/2796-2018),与其对重点控制区设定的排放限值比较发现,电催化氧化法均能使水质达到更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化工园区废水 深度处理 含盐废水
下载PDF
铜带缠绕型CCGA的加固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国光 田文超 +3 位作者 刘美君 从昀昊 陈思 王永坤 《电子与封装》 2023年第2期16-22,共7页
基于有限元分析理论,针对铜带缠绕型CCGA的加固工艺进行仿真,明确不同工艺参数对器件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以残余应力最小为准则,获取了加固工艺的优选参数组合。使用FP4526型填充胶,在靠近基板端底部灌封填充高度为0.622 mm的固化... 基于有限元分析理论,针对铜带缠绕型CCGA的加固工艺进行仿真,明确不同工艺参数对器件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以残余应力最小为准则,获取了加固工艺的优选参数组合。使用FP4526型填充胶,在靠近基板端底部灌封填充高度为0.622 mm的固化胶,在起始温度为25℃、升温速率为5℃/min、升温时长为25 min、固化温度为150℃、固化时间为120 min、降温速率为5℃/min的条件下加热,此时产生的最大残余应力是9.49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带缠绕型 陶瓷柱栅阵列 加固工艺 残余应力
下载PDF
数控系统中多轴同步技术策略和实现 被引量:20
7
作者 田文超 张小波 +1 位作者 朱志红 周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共3页
分析了数控系统中联动轴运动因控制操作中相位和频率不一致产生同步误差的原因 ,提出用软件编程和针对硬件的措施来解决模块间操作同步的策略和方法 ,归纳了硬同步信号抗干扰设计的基本要点 ,并给出一种有效的硬件同步编码、解码电路实例 .
关键词 数控系统 位置控制 多轴同步控制 硬件同步 软件同步 抗干扰技术
下载PDF
扫描探针显微镜系列及其应用综述 被引量:16
8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将人类带入原子世界,使人类不仅能够观察到物质表面原子的排布情况,而且能够按照人类的意图实现原子操纵.回顾了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历史,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各种系列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基本原理、主要特点、研究现状和最新应用... 扫描探针显微镜将人类带入原子世界,使人类不仅能够观察到物质表面原子的排布情况,而且能够按照人类的意图实现原子操纵.回顾了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历史,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各种系列的扫描探针显微镜基本原理、主要特点、研究现状和最新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原子操纵和生命科学、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扫描探针显微镜目前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探针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操纵 纳米技术 PDM NSOM SPM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针尖同接触面的纳米压痕粘着力 被引量:6
9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70-73,共4页
建立了原子力显微镜(AFM)针尖同接触面的纳米压痕物理模型;根据Hamaker三个假设和Lennard-Jones势理论,利用连续方法推导出针尖同接触面的纳米压痕粘着力表达式,针对Hamaker常数实验值受环境影响较大,给Hamaker常数的具体应用产生... 建立了原子力显微镜(AFM)针尖同接触面的纳米压痕物理模型;根据Hamaker三个假设和Lennard-Jones势理论,利用连续方法推导出针尖同接触面的纳米压痕粘着力表达式,针对Hamaker常数实验值受环境影响较大,给Hamaker常数的具体应用产生困难的问题,从Lifshitz理论,得出Hamaker常数的近似表达式,并计算了Au、Cu、Al、Ag、Hg的Hamaker常数,计算结果同有关文献的实验结果符合,从而为微机械中广泛存在的纳米接触、“微碰”现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aker假设 Lennard-Jones势函数 原子力显微镜(AFM) Hamaker常数 粘着力
下载PDF
DMD及DLP显示技术 被引量:10
10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358-359,391,共3页
作为MEMS发展的杰出产物,首先介绍了DMD结构及抗冲击振动的试验数据,其次介绍了DLP显示技术及其超低电磁辐射和超低能耗的特点,得出DLP显示技术在军事、安全、公安等领域的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最后通过试验数据比较,分析了DLP和LCD显... 作为MEMS发展的杰出产物,首先介绍了DMD结构及抗冲击振动的试验数据,其次介绍了DLP显示技术及其超低电磁辐射和超低能耗的特点,得出DLP显示技术在军事、安全、公安等领域的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最后通过试验数据比较,分析了DLP和LCD显示器的清晰度和显示寿命,得到DLP显示技术无论在清晰程度方面还是显示寿命方面,均远远优于LCD显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DLP MEMS
下载PDF
MEMS薄膜应力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601-603,共3页
针对微电子机械悬臂梁废品率高的问题 ,从悬臂梁的加工工艺 ,分析了在不同工作状态 ,薄膜应力对悬臂梁的刚度影响 ;建立了薄膜应力的数学模型 ;通过仿真发现 ,在悬臂梁的某些加工温差段 ,悬臂梁的刚度出现奇异值 ,变形已不再满足小变形... 针对微电子机械悬臂梁废品率高的问题 ,从悬臂梁的加工工艺 ,分析了在不同工作状态 ,薄膜应力对悬臂梁的刚度影响 ;建立了薄膜应力的数学模型 ;通过仿真发现 ,在悬臂梁的某些加工温差段 ,悬臂梁的刚度出现奇异值 ,变形已不再满足小变形条件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 (MEMS) 薄膜应力 悬臂梁
下载PDF
低压大位移静电微驱动器驱动机理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文超 陈志强 贾建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9,共5页
针对微电子机械系统领域中横向加载单向变形静电微驱动器存在位移过小或驱动电压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纵横弯曲硅基大位移低电压静电微驱动器.分析了静电调节力、温度应力和挤压力对微梁变形的影响.基于纵横弯曲理论,推导出位移放大系数... 针对微电子机械系统领域中横向加载单向变形静电微驱动器存在位移过小或驱动电压过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纵横弯曲硅基大位移低电压静电微驱动器.分析了静电调节力、温度应力和挤压力对微梁变形的影响.基于纵横弯曲理论,推导出位移放大系数δ.仿真结果发现,纵横弯曲微驱动器的驱动机理实质是通过位移放大系数δ,放大单向加载横向驱动器变形量,从而实现大位移、低电压驱动目的;5V驱动电压可实现高达17.5μm的位移,远大于目前传统横向加载单向变形微驱动器的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驱动器 纵横弯曲 放大系数 微电子机械系统
下载PDF
接触问题连续介质理论修正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7,共4页
针对纳米接触力连续介质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在接触间距较小时不一致现象 ,分析了连续介质理论基础 ,发现由于物质结构中存在原子空隙 ,连续介质理论本质存在矛盾。提出 Wigner-Scitz元胞密实性模型 ;通过计算双原子间力并同经典 Lennard... 针对纳米接触力连续介质理论计算值和实验值在接触间距较小时不一致现象 ,分析了连续介质理论基础 ,发现由于物质结构中存在原子空隙 ,连续介质理论本质存在矛盾。提出 Wigner-Scitz元胞密实性模型 ;通过计算双原子间力并同经典 Lennard-Jones势比较 ,推导出由面心立方结构构成的物质的空隙修正系数 ,该系数随接触间距而变化。发现当接触间距趋向无穷大时 ,空隙修正系数等于 Wigner-Scitz元胞和单原子的体积比的平方 ;得出连续介质理论仅在间距无穷大时才成立的结论 ;提出连续介质修正理论 ;通过仿真并同实验结果对比 ,扩展了连续介质修正理论在工程实际接触问题中的作用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接触 连续介质方法 Wigner—Scitz元胞 微电子机械系统
下载PDF
新生鼠部分输尿管梗阻建立及梗阻解除的动物模型制作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文超 马洪 +3 位作者 杨俊杰 李静 张伟同 周永正 《贵州医药》 CAS 2010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索新生鼠部分输尿管梗阻建立及梗阻解除的动物模型制作,为临床小儿肾积水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生后48h内新生Wistar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选择1组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余各组用腰大肌压迫法制作左侧部分输尿管... 目的探索新生鼠部分输尿管梗阻建立及梗阻解除的动物模型制作,为临床小儿肾积水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生后48h内新生Wistar鼠7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选择1组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余各组用腰大肌压迫法制作左侧部分输尿管梗阻性(PUO)肾积水模型,再随机分为组2~组6,作为模型组。3周后解除梗阻,术中观察梗阻肾体积是否增大,皮试针穿刺证实肾盂是否积水。组2梗阻解除后即处死,余各组分别于梗阻解除后第2、6、8、12周处死。实验动物处死后,切取肾脏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大体观察:梗阻侧输尿管上段增粗,肾盂扩张积水,梗阻肾外观体积较对侧肾脏及对照组同侧肾脏增大;对侧肾脏体积又较对照组同侧肾脏体积大。镜下观察:梗阻肾皮质变薄,肾单位减少,肾小球萎缩变形,肾小管扩张,出现肾间质纤维化;对侧肾脏肾单位较对照组增多,余形态学无异常改变。随梗阻解除时间延长,病肾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逐渐恢复,正常形态肾小球数目增多,肾间质纤维化逐渐减轻。结论本动物模型成功模拟了小儿肾积水梗阻解除前后的病理改变,可作为临床研究小儿肾积水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鼠 肾积水 动物模型 病理学
下载PDF
AFM针尖-试样面作用力连续介质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1903-1905,共3页
介绍了目前研究纳米接触问题的方法;根据Hamaker理论,利用连续介质方法,建立了原子力显微镜针尖和试样面接触的包括斥为项的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同实验现象一致。将纳米接触问题的研究领域从非接触区域扩展到间歇接触区... 介绍了目前研究纳米接触问题的方法;根据Hamaker理论,利用连续介质方法,建立了原子力显微镜针尖和试样面接触的包括斥为项的力学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同实验现象一致。将纳米接触问题的研究领域从非接触区域扩展到间歇接触区域,为原子力显微镜的进一步研究,实现原子操纵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Hamaker理论 纳米接触 连续介质方法
下载PDF
MEMS亟待解决的七个问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3期95-97,共3页
针对MEMS产品步入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总结出MEMS亟待解决的粘着、静电力计算、微流、纳米摩擦、检测、薄膜应力和表面粗糙度七个问题;并对粘着、静电力算、微流和检测计4个问题,分别提出W- S模型微观连续介质理论、电荷分布积分法、当量... 针对MEMS产品步入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总结出MEMS亟待解决的粘着、静电力计算、微流、纳米摩擦、检测、薄膜应力和表面粗糙度七个问题;并对粘着、静电力算、微流和检测计4个问题,分别提出W- S模型微观连续介质理论、电荷分布积分法、当量粘度系数修正法和SPM法4种解决方法,为MEM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粘着 静电力 当量粘度系数
下载PDF
单分子操纵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531-533,542,共4页
通过原子、分子操纵 ,实现在纳米尺度上对材料进行加工 ,完成单原子、单分子和单电子器件的制作 ,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从电场、力和光方面综述了实现原子、分子操纵的原理 ,重点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光镊子及其在微... 通过原子、分子操纵 ,实现在纳米尺度上对材料进行加工 ,完成单原子、单分子和单电子器件的制作 ,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从电场、力和光方面综述了实现原子、分子操纵的原理 ,重点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光镊子及其在微电子学、信息科学、基因工程、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表面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操纵 扫描隧道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光镊子
下载PDF
Hamaker微观连续介质理论的数字密度和Hamaker常数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陈光焱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6-370,共5页
针对Hamaker微观连续介质理论在微观接触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根据Hamaker假设,用连续介质法计算2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现作用力同经典的Lennard-Jones势所反映的作用力不一致.通过分析数字密度,发现数字密度并非是如Hamaker所认为... 针对Hamaker微观连续介质理论在微观接触力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根据Hamaker假设,用连续介质法计算2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现作用力同经典的Lennard-Jones势所反映的作用力不一致.通过分析数字密度,发现数字密度并非是如Hamaker所认为的常数,而是随间距变化的;并得到Hamaker微观连续介质理论仅在间距大于7倍的原子半径时才成立的结论.通过分析Hamaker常数,发现Hamaker常数也随间距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aker微观连续介质理论 数字密度 Hamaker常数
下载PDF
微加速度开关力电接触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1 位作者 陈光焱 赵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331-333,共3页
讨论了微加速度开关触点形貌,建立了触点吸附物理模型;根据微观连续介质理论和微观电接触理论,推导出触点间包含斥力项的吸附力和接触电阻数学模型;经仿真分析,得到质量块同基座间的吸附力可以满足质量块同基座间的稳定电接触要求的结论。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微加速度开关 吸附力 接触电阻
下载PDF
微尺度连续介质法定义域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田文超 贾建援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2,共4页
Hamaker假设作为微观连续介质的理论基础,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Hamaker假设,利用微观连续介质法,计算了两个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发现计算结果同经典的原子间吸引力不一致;通过分析相对误差发现,微观连续介质法仅适用在原子间距... Hamaker假设作为微观连续介质的理论基础,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Hamaker假设,利用微观连续介质法,计算了两个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发现计算结果同经典的原子间吸引力不一致;通过分析相对误差发现,微观连续介质法仅适用在原子间距较大的范围,并确定了微观连续介质法引力作用域为接触间隙大于7倍的原子半径。进一步分析斥力项,发现也存在同样现象;综合考虑引力和斥力时,在分析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基础上,得到微尺度连续介质法的作用域为大于10倍的原子半径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aker假设 微观连续介质法 AF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