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外-城市交界域的火管理研究进展
1
作者 田晓瑞 宗学政 王明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9-158,共10页
城市化进程和居住环境改善导致野外-城市交界域(WUI)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且因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WUI存在较高火灾风险。WUI火灾对生态系统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其火管理是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近年来我国也频繁发生WUI火... 城市化进程和居住环境改善导致野外-城市交界域(WUI)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且因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WUI存在较高火灾风险。WUI火灾对生态系统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其火管理是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近年来我国也频繁发生WUI火灾,但针对此类火灾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从WUI定义及其火动态研究、火灾风险评估和风险减缓措施3方面系统阐述WUI的火管理研究进展。WUI火灾风险评估特别强调火灾的暴露性和脆弱性以及火烧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火灾风险减缓措施需要基于火险评估结果制定,主要途径包括通过可燃物管理降低WUI的潜在火烧强度和暴露性、改进房屋和其他建筑的材料与设计以提高抗火能力、提高居民的防火意识和防火能力、改善社区的火灾扑救能力和综合抗灾能力。未来应深入探究WUI火蔓延模型、烟雾传输和经济损失模型、WUI可燃物管理技术、WUI规划及相关火管理标准等,开展跨学科和国际合作研究。可靠的火险评估方法和火灾风险减缓技术,将为不同特征的WUI制定相应的火管理对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我国也面临相关技术需求,应开发WUI火管理技术和标准,提供可靠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和风险减缓技术,提高WUI对火灾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野地交界域 火管理 风险评估 风险减缓 火研究
下载PDF
北斗终端在森林火灾预警监测体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武红敢 田晓瑞 +1 位作者 付立红 王学明 《卫星应用》 2023年第4期35-39,共5页
一、引言森林火灾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森林大火会给森林资源、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破坏[1]。2010—2019年十年间,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3789次,年均过火面积4.85万公顷。森林火灾以一般火灾... 一、引言森林火灾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森林大火会给森林资源、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破坏[1]。2010—2019年十年间,我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3789次,年均过火面积4.85万公顷。森林火灾以一般火灾和较大火灾为主,中部和南部地区较多,但2017年5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毕拉河森林大火过火面积达1.15万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大兴安岭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森林火灾 过火面积 森林大火 监测体系 森林资源 生命财产安全
下载PDF
南方林区防火树种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87
3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2 位作者 乔启宇 贺庆棠 李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47,共5页
该文对南方的木荷、火力楠、杨梅等 48个树种的燃烧性能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 ,并分析了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的树种防火能力进行了排序 .结果表明 ,木荷、油茶、马蹄荷、旱冬瓜、杨梅、细柄阿丁枫... 该文对南方的木荷、火力楠、杨梅等 48个树种的燃烧性能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 ,并分析了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的树种防火能力进行了排序 .结果表明 ,木荷、油茶、马蹄荷、旱冬瓜、杨梅、细柄阿丁枫等 6个树种的防火能力最强 ,米老排、火力楠、米饭花、阿丁枫、珊瑚、甜槠、棕榈、椤木石楠、台湾相思、交让木、毛竹、青冈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火 防火树种 防火林带 南方林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雷击火发生条件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1 位作者 赵凤君 王明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103,共6页
根据2007—2009年大兴安岭林区闪电和林火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火灾发生时的火险状况和雷击火灾案例,提高对这一区域雷击火的认识。根据研究区内11个气象站定时观测数据,采用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数系统计算各站点每日火险指数,分析研究时... 根据2007—2009年大兴安岭林区闪电和林火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火灾发生时的火险状况和雷击火灾案例,提高对这一区域雷击火的认识。根据研究区内11个气象站定时观测数据,采用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数系统计算各站点每日火险指数,分析研究时段内火灾发生与火险和闪电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2007—2009年共发生野火195起,其中林火148起,主要发生在4,5和8月份。雷击天气主要出现在5—9月份,其中6,7和8月份闪电最多。闪电分布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在研究区东北部,大部分闪电活动伴随着降水,但在比较干旱的年份,容易出现干雷暴天气,易引发雷击火。根据林火及火灾发生前24h的闪电分布分析,雷击火占总火灾的5.1%,闪电活动不是影响林火发生的主要原因。雷击火主要发生在火险比较高、闪电活动频繁且无有效降雨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雷击火 闪电 森林火灾
下载PDF
大兴安岭雷击火时空分布及预报模型 被引量:25
5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1 位作者 王明玉 赵凤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0,共7页
雷击火是中国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火源。根据1990--200年研究区内10个气象站日观测数据包括最高气温、最小湿度、24h降水、平均风速等指标计算每日FWI系统各指标,分析雷击火的发生与火险指数的关系。根据各气象站与研究区质心的距离确定... 雷击火是中国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火源。根据1990--200年研究区内10个气象站日观测数据包括最高气温、最小湿度、24h降水、平均风速等指标计算每日FWI系统各指标,分析雷击火的发生与火险指数的关系。根据各气象站与研究区质心的距离确定各气象站的权重,计算研究区火险指数平均值。1990-2006年大兴安岭林区共发生森林火灾591起,其中雷击火359起,占60.7%。70%的雷击火分布在121°~125°E,51°~53°N,平均每起雷击火过火面积为797.37hm^2,森林受害面积为581.67hm^2。71.9%、2.5%和17.3%的雷击火分别发生在落叶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草地。雷击火发生在4—9月,5—8月是雷击火多发月份。1990-2006年雷击火发生时间段整体上有延长趋势。8月和9月发生的雷击火都发生在1998-2005年。雷击火的发生受气温与降水的影响,月均气温高、降水量少,雷击火次数明显多。发生雷击火日的平均可燃物湿度码FFMC、DMC、DC和FWI分别为90.3,69.6,287.4和24.7。雷击火发生日各火险成分指数平均值均高于1990-2006年4—9月总体平均值。根据雷击火发生概率和每日火险指数建立了雷击火发生概率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雷击火 预报模型 森林火险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部春季火行为特征及可燃物消耗 被引量:21
6
作者 田晓瑞 王明玉 +1 位作者 殷丽 舒立福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95,共6页
利用标准地调查分析2007年春季大兴安岭2起森林火灾的火行为及可燃物变化。采用加拿大火险天气指数(FWI)系统分析火险变化,地表可燃物载量调查采用线状相交可燃物调查方法,并利用MODIS遥感数据对火烧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FWI系统各... 利用标准地调查分析2007年春季大兴安岭2起森林火灾的火行为及可燃物变化。采用加拿大火险天气指数(FWI)系统分析火险变化,地表可燃物载量调查采用线状相交可燃物调查方法,并利用MODIS遥感数据对火烧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FWI系统各指标可以很好地指示森林火险变化,2007年4—5月细小可燃物湿度码(FFMC)基本都在90以上,腐殖质湿度码(DMC)和干旱指数(DC)在4月份持续升高,2场大火也发生在火险高的时段。火烧类型以地表火为主,部分林分有冲冠火。火后阔叶林地表径级可燃物增加不明显,针阔混交林主要是5.0~6.99cm径级可燃物增加,而落叶松纯林火烧后除0.50~0.99cm径级可燃物减少外,其他径级可燃物都明显增加。不同火烧程度对地表可燃物载量的影响有差异。中度和重度火烧后草本盖度明显下降,有些林分下木层死亡率较高。罕诺河火场和松岭区壮志林场过火区重度火烧分别占33.2%和4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消耗 森林火险 火行为 大兴安岭
下载PDF
树种枝叶微观结构对树种燃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1 位作者 张小罗 戴兴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4-88,共5页
选择具有不同抗火能力的亚热带树种来研究树叶和树枝的微观组织结构与燃烧性的关系 ,分别测定木荷、茶树、油茶、苦槠、女贞、石楠、日本珊瑚树、枇杷、杉木和马尾松等 10个树种叶片、叶脉和树枝的组织比 ,并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样品的... 选择具有不同抗火能力的亚热带树种来研究树叶和树枝的微观组织结构与燃烧性的关系 ,分别测定木荷、茶树、油茶、苦槠、女贞、石楠、日本珊瑚树、枇杷、杉木和马尾松等 10个树种叶片、叶脉和树枝的组织比 ,并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样品的阻火性。结果发现 ,树叶构造对燃烧性有影响 ,阔叶树种的树叶结构有利于水分的传输与蒸散 ,叶脉中木质部比重越大 ,越有利于水分的传输 ;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与火发生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 ,茶树、木荷的海绵组织 栅栏组织比值高 ,抗火能力强。树枝的燃烧性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特别是树枝的抗火性与其导管所占比例正相关 ,木荷、日本珊瑚树的导管比重大 ,传输水分的能力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树种 枝叶 微观结构 燃烧性 影响因素 森林火灾
下载PDF
北京市森林可燃物分类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田晓瑞 戴兴安 +2 位作者 王明玉 舒立福 高成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80,共5页
利用北京市土地利用图和LandsatTM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可燃物进行分类,获得可燃物分类图,并对各类可燃物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可燃物可分6类,即O-1草地(中低盖度)、O-2草地(高盖度)、S-1灌丛、S-2幼林、C-1针叶林、M-1针... 利用北京市土地利用图和LandsatTM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可燃物进行分类,获得可燃物分类图,并对各类可燃物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可燃物可分6类,即O-1草地(中低盖度)、O-2草地(高盖度)、S-1灌丛、S-2幼林、C-1针叶林、M-1针阔混交林和B-1阔叶林。由于TM卫星影像分辨率的限制,很难分别出林分垂直结构的差异。这一分类结果,可以满足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需要,但对于火行为预报,还需要根据林分燃烧性、林分垂直结构及可燃物分布状态进一步分类。对当前的可燃物分类方法与制图途径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分类 可燃物制图 林火管理
下载PDF
林火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9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1 位作者 王明玉 赵凤君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2,共5页
火是全球大多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干扰因子,它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林火与气候变化是当前林火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文中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和林火排放物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 火是全球大多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干扰因子,它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林火与气候变化是当前林火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文中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和林火排放物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导致森林火险期延长,出现潜在极端火行为的天数增多,森林火灾更加严重,特别是北方森林火灾增加显著。未来的研究趋势是,采用卫星遥感数据在大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对林火的影响,把林火模型与气候模式和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型耦合,构建更为复杂的林火排放模型,以深入揭示林火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气候变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险变化及FWI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24
10
作者 田晓瑞 Douglas J.McRae +3 位作者 Jin Jizhong 舒立福 赵凤君 王明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7-132,共6页
根据研究区内及附件气象站每日气温、相对湿度、24小时降水和风速计算1987—2006年大兴安岭每日的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数系统(FWI)各组分值。利用空间插值方法,获得1987—2006年所有森林火灾发生日的FWI系统各组分值。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 根据研究区内及附件气象站每日气温、相对湿度、24小时降水和风速计算1987—2006年大兴安岭每日的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数系统(FWI)各组分值。利用空间插值方法,获得1987—2006年所有森林火灾发生日的FWI系统各组分值。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落叶针叶林(61.3%)、草地(23.9%)和落叶阔叶林(8.0%),主要火源是雷击火(占57.1%)。4—6月份森林火灾发生时的FWI、FFMC和ISI平均值高。根据1987—2006年FWI组分指数的分布和火发生情况,对森林火险指数进行了分级,低、中、高、很高和极高火险的FWI取值范围分别为0~2.5,2.6~10.0,10.1~18.0,18.1~31.0,≥31.1。FWI对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险有显著的指示意义,FFMC和ISI对预测火灾的发生与蔓延有较好的指示作用。1987—2001年每年明显有春季和秋季2个火险期,但2002—2006年火险期显著延长。春季火险严重度指数(SSR)波动幅度比较大,夏季SSR和春季SSR有相反的波动趋势,2000—2006年秋季火险严重度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林火天气指标系统 大兴安岭 森林火险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火险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1 位作者 赵凤君 王明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9-169,共11页
【目的】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火险的影响,为我国宏观林火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区包括中国的主要森林分布区,并根据中国生态地理系统分成6个区域,研究过去50年和未来2021—2050年的主要气候特征及火险变化。地... 【目的】在全国尺度上研究气候变化对森林火险的影响,为我国宏观林火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区包括中国的主要森林分布区,并根据中国生态地理系统分成6个区域,研究过去50年和未来2021—2050年的主要气候特征及火险变化。地面气候资料包括824个国家级基准、基本站的日值观测资料(1961—2010年)数据集,利用距离方向加权平均法把各气象因子差值到空间分辨率为0.25°×0.25°的网格点。气候情景数据包括4个情景(RCP2.6、RCP4.5、RCP6.0和RCP8.5)下5个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Had GEM2-ES、IPSLCM5A-LR、MIROC-ESM-CHEM和Nor ESM1-M)的日值数据(1951—2050年),水平分辨率为0.5°×0.5°。分别根据观测数据和订正后的气候模式预测数据计算每个格点每日的森林火险天气指数。因子突变检验采用Mann-Kendall法。【结果】历史观测数据表明,基准时段(1971—2010年)研究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降水量无明显变化。1961—2010年各森林分布区的火险期平均气温增加趋势显著,而降水量只有中温带干旱地区荒漠针叶林区显著增加,其他区域的变化不显著。1976—2010年各生态地理区内森林分布区的火险期指数平均值大部分表现出增加趋势。区域气候情景模型预测2021—2050年森林分布区的平均气温将增加1.6~2.1℃,降水将增加2.3%~4.8%。2021—2050年各生态区防火期的平均气温在都比基准时段显著增加,但降水量只有寒温带湿润地区针叶林区和中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人工植被区显著增加。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火险天气指数95th百分位数比基准时段分别增加13.5%,18.9%,14.9%和22.33%;不同气候情景下的火险天气指数的未来增量存在空间差异,其中南方和西南林区的高火险天气日数将明显增加。【结论】1976—2010年我国的森林火险指数表现出增加趋势。气候模式对气温与降水的模拟基本和观测值一致,其预测的2021—2050年我国森林分布区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都将有所增加,导致火险期气候呈现暖干化变化趋势,大部分区域的火险指数将升高,尤其南方比北方林区的增幅更加显著,华北和西南地区将是未来森林火灾预防的重点区域。目前气候模型还不能很好地模拟极端气候事件,这对森林火险的分析会有一定的影响,但研究结果可以反映森林火险天气的变化趋势。未来需要更加注重极端气候事件对森林火险和潜在火行为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火险 气候影响
下载PDF
西南林区卫星监测热点及森林火险天气指数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田晓瑞 赵凤君 +1 位作者 舒立福 王明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3-529,共7页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火监测中心提供的2005—2007年卫星监测到的热点数据及相关信息和研究区及其周边2004—2007年34个气象站的每日定时观测数据,计算森林火险天气指数(FWI)系统各组分指数,分析西南地区森林火险和热点的分布规律。结果... 根据国家林业局林火监测中心提供的2005—2007年卫星监测到的热点数据及相关信息和研究区及其周边2004—2007年34个气象站的每日定时观测数据,计算森林火险天气指数(FWI)系统各组分指数,分析西南地区森林火险和热点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5—2007年西南地区热点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和贵州西南部,44.6%的热点可能是野外植被燃烧引起的,这些热点包括草原、灌丛、森林和荒地上的火烧以及计划烧除、炼山等,云南西南和南部有大量的农业用火(占所有热点的30.1%)。西南地区的火烧主要发生在11月—翌年5月,1—5月份发生的火烧占全部热点的77.6%。森林火灾集中分布在云南东部和西北部、贵州东南部和广西大部分地区。热点数与相应区域的腐殖质湿度码(DMC)和干旱码(DC)的变化密切相关,森林火险期内DMC和DC值较高,热点和森林火灾多。热点数与FWI值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FWI系统可以应用于西南地区,并且对森林火险有很好的指示作用。根据重点研究区的FWI各组分指数情况,定义低、中、高、很高和极高森林火险分别对应的FWI阈值为0~1.2、1.3~5.0、5.1~12.0、12.1~25.0和25.1+,对应火险等级日数分别占41.0%、23.6%、21.8%、11.2%和2.4%。研究区内人为火源和农业用火较多,加强研究区内高火险天气的火源管理是减少森林火灾的重要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险 西南林区 卫星监测热点
下载PDF
木荷林带阻火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田晓瑞 高承德 +1 位作者 舒立福 王明玉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21-25,共5页
采用锥型量热计和野外火烧试验方法研究木荷林带的阻火能力。锥型量热计采用75 kw/m2辐射强度、外部点燃条件下,测试木荷(Schima superba)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落叶的燃烧过程。结果表明,马尾松落叶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高(146 kW/m2)... 采用锥型量热计和野外火烧试验方法研究木荷林带的阻火能力。锥型量热计采用75 kw/m2辐射强度、外部点燃条件下,测试木荷(Schima superba)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落叶的燃烧过程。结果表明,马尾松落叶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高(146 kW/m2),能量释放快。木荷落叶燃烧缓慢且释放热量少。野外火烧试验对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火烧前后分别测定木荷林带和马尾松林的可燃物分布,试验火以地表火为主,蔓延速度为2.2 m/min,火线强度168-2 961 kw/m。有些地段由于可燃物较多,发生了树冠火,火焰高度达到8-8.5 m,火线强度达24,881-28 379 kw/m。火烧后林带受害不严重,无树木死亡。试验证明,木荷林带可以有效阻隔地表火和树冠火的蔓延,浓厚树冠层也可以阻挡短距离的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学 木荷林 阻火能力 防火林带 锥形量热计 火烧试验
下载PDF
未来情景下西南地区森林火险变化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1 位作者 赵凤君 王明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5,I0002,F0003,共7页
采用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日值和加拿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系统,在50km×50km尺度下,分析IPCCSRESA2和B2情景下中国西南地区未来不同时段区域森林火险和森林火险期变化,为科学制定未来林火管理规划提供参考。气候情景数据使用区域气候... 采用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日值和加拿大森林火险天气指数系统,在50km×50km尺度下,分析IPCCSRESA2和B2情景下中国西南地区未来不同时段区域森林火险和森林火险期变化,为科学制定未来林火管理规划提供参考。气候情景数据使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对中国区域1961—2100年SRESA2,B2情景下的气候模拟结果,计算研究区各格点森林火险天气指数(FWI),并利用ANUSPLIN软件把研究结果插值到1km×1km水平。结果表明:PRECIS模式对研究区的平均气温和月均降水均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气温和降水空间分布形态及中心区域与观测数值基本一致。A2和B2情景下西南地区火险期(11月至翌年5月)内森林火险天气指数平均分别增加1.66和1.40。A2和B2情景下2041—2050年火险期FWI平均变率分别为1.22倍和1.24倍,表明A2和B2情景下西南地区的森林火烧面积在2041—2050年可能比基准时段增加22%和24%,并且在火险高的月份潜在的森林火烧面积增加更为明显。与基准时段相比,2种情景下都表现出低火险日数明显减少和极高火险日数显著增加的趋势。A2和B2情景下,2041—2050年高、很高和极高火险等级总日数分别增加17和13天。建议根据未来森林火险和火险期变化特点,加强早期预警、火灾监测和可燃物管理等,提高该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火险 火险期 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中国主要生态地理区的林火动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1 位作者 赵凤君 王明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77,共7页
【目的】研究中国主要生态地理区的林火动态,为开展林火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分类结果和森林火灾特点,把中国大陆植被区划分为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R1)、中温带湿润地区森林区(R2)、中温带干旱... 【目的】研究中国主要生态地理区的林火动态,为开展林火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分类结果和森林火灾特点,把中国大陆植被区划分为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R1)、中温带湿润地区森林区(R2)、中温带干旱地区荒漠针叶林区(R3)、中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原区(R4)、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R5)、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草原区(R6)、中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R7)和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R8)。根据2005—2012年卫星监测地面热点数据和林火统计数据,分析各生态地理区的林火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结果】野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其中分布在R8区域的野火占84.4%,分别在R1,R2,R3,R4,R5,R6和R7区域的野火分别占0.5%,3.8%,0.1%,2.7%,2.7%,0.1%和5.8%。根据林火发生时间分布确定各生态地理区的火险期,北方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而南方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各生态地理区的火险期分别为R1的3—10月、R2的4—5月和7—10月、R3的3—5月和8—10月、R4的3—6月和9—10月、R5的11—翌年5月、R6的12—翌年5月、R7的12—翌年5月和R8的11—翌年5月。虽然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的火灾比较多,但比较容易控制,而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的火灾平均燃烧时间长。2005—2012年各生态地理区的林火发生次数和林火面积都表现出显著的波动性。人为干扰对林火动态的影响很大,特别在人口密度分布高的南方区域。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林火发生频度最高,年均发生森林火灾6 489次,火循环周期为4 547年;而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的火循环周期最短,林火发生频度为0.04次·(104hm2)-1,火循环周期为1 007年。中温带湿润地区森林区、中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原区的林火动态变化趋势与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区相似。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和中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及人工植被区火烧频度为0.28和0.25次·(104hm2)-1。【结论】中国的林火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北方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南方地区火灾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人工植被区林火发生频度最高,寒温带湿润地区落叶针叶林的火循环周期最短。建议根据林火动态变化和森林经营目的进行可燃物管理,维持林火动态在一个合理水平,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理区 林火动态 火险期
下载PDF
林火研究综述(Ⅴ)——航空护林 被引量:20
16
作者 田晓瑞 张有慧 +1 位作者 舒立福 王明玉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7-20,共4页
概述了国外航空护林的发展历史和当前采用的主要航空灭火手段。灭火方式主要包括伞降灭火、机降灭火、洒水 (灭火剂 )灭火。还分别介绍了一些国家的航空护林情况 ,包括采用的灭火飞机机型、管理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 概述了国外航空护林的发展历史和当前采用的主要航空灭火手段。灭火方式主要包括伞降灭火、机降灭火、洒水 (灭火剂 )灭火。还分别介绍了一些国家的航空护林情况 ,包括采用的灭火飞机机型、管理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航空护林水平还不能满足森林防火的需要 ,今后需要采用大型灭火飞机和运输机 ,促进扑火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灭火效率的提高 ,直升机将更多地用于空中指挥和火灾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防火 林火研究 航空护林 灭火方式
下载PDF
低强度火烧对长白山林区蒙古栎林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田晓瑞 赵风君 +2 位作者 李红 舒立福 刘焕达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为了减少林区内可燃物的载量,降低森林的燃烧性,对蒙古栎林进行了试验火烧和火烧迹地调查,主要研究低强度火烧对蒙古栎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地表可燃物载量调查采用线状相交可燃物取样调查方法,按不同径级调查可燃物载量。由于火烧引... 为了减少林区内可燃物的载量,降低森林的燃烧性,对蒙古栎林进行了试验火烧和火烧迹地调查,主要研究低强度火烧对蒙古栎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地表可燃物载量调查采用线状相交可燃物取样调查方法,按不同径级调查可燃物载量。由于火烧引起部分枯死木倒伏和下木层树枝被烧断,火烧后所有试验地上的径级可燃物载量都有所增加。但地表易燃可燃物减少,林分火险降低。试验火烧为低强度地表火,试验结果表明低强度火烧对上层林木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下层林木的死亡率可达25%~42%。火烧降低了下层林木的密度,改善了林分卫生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在长白山林区蒙古栎林内,可以采用低强度火烧来降低火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火烧 蒙古栎林 低强度火烧 长白山区
下载PDF
利用锥形量热仪分析树种阻火性能 被引量:33
18
作者 田晓瑞 贺庆棠 舒立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1,共4页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木荷、茶树、火力楠、女贞、石楠、枇杷、马尾松和杉木等树种的燃烧性进行了测定 ,比较了8个树种的抗火能力 ,并分析了常用防火树种木荷鲜叶和落叶燃烧的热量、CO2 和CO释放过程 .结果表明 ,木荷鲜叶与落叶均不易燃烧 ...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木荷、茶树、火力楠、女贞、石楠、枇杷、马尾松和杉木等树种的燃烧性进行了测定 ,比较了8个树种的抗火能力 ,并分析了常用防火树种木荷鲜叶和落叶燃烧的热量、CO2 和CO释放过程 .结果表明 ,木荷鲜叶与落叶均不易燃烧 ,茶树、木荷和火力楠的抗火能力强 ,适宜于作防火林带树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量热仪 阻火性 防火树种
下载PDF
西藏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19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1 位作者 王明玉 赵凤君 《火灾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14,共5页
根据1992-2005年西藏藏族自治区森林火灾统计,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森林火灾的年际间波动较大,2001以来火灾次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主要是火警次数增多。西藏的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特别是12月-翌年5月,2月和... 根据1992-2005年西藏藏族自治区森林火灾统计,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森林火灾的年际间波动较大,2001以来火灾次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主要是火警次数增多。西藏的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冬季,特别是12月-翌年5月,2月和3月份的森林火灾最为严重。从森林火灾的空间分布来看,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藏东南地区,特别是芒康、察隅、林芝和米林等县的森林火灾较多。引起森林火灾的火源主要是由生产用火和生活用火引起的。文中还对西藏森林火灾发生的火环境进行了分析,气候特点和可燃物分布特征决定了西藏的森林防火期为冬春季,火灾多发生在海拔2800 m-3600 m的阳坡针叶林和阔叶林中,以地表火最多,大多火场面积少于10 hm2。根据西藏森林火灾的发生特点,建议今后在防火基础建设、火源管理、可燃物管理、林火预防和扑救等方面加强工作,提高森林防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西藏 火环境
下载PDF
1991~2000年中国森林火灾直接释放碳量估算 被引量:73
20
作者 田晓瑞 舒立福 王明玉 《火灾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10,共5页
目前的研究表明生物圈的燃烧产物对大气有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植被燃烧会直接排放对环境有显著影响的气体,包括CO2和CH4等影响全球变化的温室气体,燃烧产生的固体颗粒物也会引起空气污染和影响天气。该文根据1991~2000的森林火灾统计数... 目前的研究表明生物圈的燃烧产物对大气有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植被燃烧会直接排放对环境有显著影响的气体,包括CO2和CH4等影响全球变化的温室气体,燃烧产生的固体颗粒物也会引起空气污染和影响天气。该文根据1991~2000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和生物量研究结果,计算出我国森林火灾年均消耗森林地上生物量5Tg~7Tg,直接排放碳20.24Tg~28.56Tg,释放CO2和CH4分别为74.2Tg~104.7Tg和1.797Tg~2.536Tg,排放烟雾颗粒物0.999Tg~1.410Tg。1991~2000年森林火灾每年平均排放CO2量占我国总排放量(按2000年计算)的2.7~3.9%,CH4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3.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1-2000年 中国 森林火灾 直接释放碳量 估算方法 生物量 林火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