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冶炼烟尘金属分离及资源回收研究进展
1
作者 蔡兵 陶雷 +4 位作者 王郎郎 王学谦 田森林 宁平 王润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2-894,共13页
以铜冶炼烟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及矿物学性质,对比铜冶炼烟尘金属分离与回收方法,包括碳热还原法、硫酸浸出法、碱性浸出法和湿法-火法联合工艺,总结各方法的原理、典型工艺、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非常规冶金方法在铜冶炼烟尘金属分... 以铜冶炼烟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及矿物学性质,对比铜冶炼烟尘金属分离与回收方法,包括碳热还原法、硫酸浸出法、碱性浸出法和湿法-火法联合工艺,总结各方法的原理、典型工艺、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非常规冶金方法在铜冶炼烟尘金属分离中的应用,展望铜冶炼烟尘资源回收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铜冶炼烟尘中砷、铜、锌含量受冶炼工艺、原矿品质的影响,不同元素赋存形态存在差异。碳热还原法可以通过金属砷酸盐和氧化物分解的方式释放砷,从而实现砷与其他有价金属的分离;硫酸浸出法可以高效浸提铜冶炼烟尘中的金属,实现多元素的回收;碱性浸出法可选择性浸提砷;湿法-火法联合工艺结合了火法工艺选择性分离砷和湿法工艺高效提取金属的优点,对于复杂高砷铜冶炼烟尘处理具有优势。铜冶炼烟尘兼具资源属性和环境风险,实现清洁生产及多金属资源化利用仍是关键,砷的无害化处置与锌、铜、铅等有价金属的高效协同回收工艺及分离机制、全过程物质流与环境效应是铜冶炼烟尘资源回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烟尘 资源回收 火法 湿法
下载PDF
有色冶炼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展望
2
作者 陈国强 周连碧 +1 位作者 田森林 陈斌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有色冶炼行业产生的高盐废水存在成分复杂、难以直接回用、处理难度大等难题。首先分类阐述了处理高盐废水的热蒸发法、电化学法和膜处理法,随后对上述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总结。最后,对有色冶炼行... 有色冶炼行业产生的高盐废水存在成分复杂、难以直接回用、处理难度大等难题。首先分类阐述了处理高盐废水的热蒸发法、电化学法和膜处理法,随后对上述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优缺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总结。最后,对有色冶炼行业高盐废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冶炼 高盐废水 电渗析 多效蒸发 资源化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 被引量:28
3
作者 田森林 张友胜 +2 位作者 杨英雄 杨伟丽 龚雨顺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为合理开发显齿蛇葡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显齿蛇葡萄植株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 .其最佳检测条件为色谱柱为Nova PakC18不锈钢柱 ,检测波长为 2 94nm ,用甲醇—水 (体积比 2 4∶76 )为流动相 .方法的变异系数为 1.12 5 % ,平均... 为合理开发显齿蛇葡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显齿蛇葡萄植株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 .其最佳检测条件为色谱柱为Nova PakC18不锈钢柱 ,检测波长为 2 94nm ,用甲醇—水 (体积比 2 4∶76 )为流动相 .方法的变异系数为 1.12 5 % ,平均回收率为 95 .0 3% ,最低检测量为 10ng .湖南显齿蛇葡萄中不同部位的二氢杨梅素含量 在 11.87%~ 4 0 .6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显齿蛇葡萄 二氢杨梅素 含量测定
下载PDF
Fenton试剂液相氧化法净化含H_2S的气体 被引量:13
4
作者 田森林 莫虹 +1 位作者 蒋蕾 宁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利用Fenton试剂液相氧化法净化含H2S的气体,研究了初始pH值、温度、H2S浓度、H2O2浓度、气体流量、[H2O2]/[Fe2+]比值、金属离子等因素对H2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2.52时,pH值升高,去除率逐渐提高;当pH>2.52时,去除率下降;p... 利用Fenton试剂液相氧化法净化含H2S的气体,研究了初始pH值、温度、H2S浓度、H2O2浓度、气体流量、[H2O2]/[Fe2+]比值、金属离子等因素对H2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2.52时,pH值升高,去除率逐渐提高;当pH>2.52时,去除率下降;pH=2.52时,去除效率最高.去除率随H2O2浓度增加而提高;H2O2浓度一定时,去除率随[H2O2]/[Fe2+]比值的增加而升高;[H2O2]/[Fe2+]接近于1时达到最大.温度提高,去除率提高.实验条件下,去除率随气体流量的增加而下降.入口H2S浓度越低去除率越高.Fe3+对Fenton反应有促进作用,添加金属离子的Fenton试剂氧化H2S能力顺序为Fe2++Fe3+>Fe2+>F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液相氧化 H2S
下载PDF
锯屑处理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田森林 张启华 管彦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1-13,共3页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木材加工剩余物——锯屑 ,处理含六价铬离子废水的方法。实验表明 ,锯屑对废水中的六价铬离子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得到了锯屑吸附水中六价铬离子的吸附等温线 ,测定了吸附速度 ,并对 p H值。
关键词 含铬废水 实验研究 锯屑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反相气相色谱法研究CPC-膨润土对VOCs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田森林 朱利中 施耀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8-493,共6页
运用反相气相色谱法研究了 2 0种VOCs在CPC 膨润土上的吸附平衡及吸附热 .结果表明 ,CPC 膨润土对VOCs的吸附有较强选择性 ,吸附能力与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子结构、饱和蒸气压等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对苯系物和分子量较大的酯类和酮类等吸... 运用反相气相色谱法研究了 2 0种VOCs在CPC 膨润土上的吸附平衡及吸附热 .结果表明 ,CPC 膨润土对VOCs的吸附有较强选择性 ,吸附能力与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子结构、饱和蒸气压等物理化学性质有关 ,对苯系物和分子量较大的酯类和酮类等吸附能力较强 .温度较低时 ,CPC 膨润土对VOCs的吸附能力较强 ,吸附热较大 ;吸附热与VOCs的沸点蒸发热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气相色谱法 CPC-膨润土 VOCS 吸附 污染 治理
下载PDF
净化黄磷尾气中铁基高温水汽变换催化剂中毒机理 被引量:5
7
作者 田森林 杨玲菲 宁平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2-536,555,共6页
根据非均相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有关理论,分析了高温水汽变换温度范围(623~803 K)内B112型铁基水汽变换催化剂在净化黄磷尾气气氛下受磷化氢、砷化氢、氟化氢和硫化氢作用而中毒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产物,讨论了铁基高温变换催化剂的中毒... 根据非均相反应体系的热力学有关理论,分析了高温水汽变换温度范围(623~803 K)内B112型铁基水汽变换催化剂在净化黄磷尾气气氛下受磷化氢、砷化氢、氟化氢和硫化氢作用而中毒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产物,讨论了铁基高温变换催化剂的中毒机理。结果表明:磷酸盐、砷酸盐、硫酸盐、单质硫和积炭主要造成催化剂的暂时性中毒;磷铁化合物、砷铁化合物、氟铁化合物和硫铁化合物主要造成催化剂的永久性中毒。在一氧化碳变换气氛下,氮气不参与中毒反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都参与催化剂毒物与活性组分间的中毒反应,从而为催化剂中毒提供了条件,其中氧气会明显加快催化剂中毒。由热力学分析催化剂的中毒程度由强至弱为PH3,H2S,AsH3,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变换 催化剂 中毒 磷化氢 砷化氢 氟化氢 硫化氢 热力学
下载PDF
我国甜高粱育种方法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田森林 赵威军 郑丽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5期419-421,455,共4页
甜高粱生物产量高、含糖量高、乙醇转化率高、抗逆性强,是一种能源作物,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甜高粱育种水平落后,现有品种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可利用现有品种应用提纯复壮、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杂... 甜高粱生物产量高、含糖量高、乙醇转化率高、抗逆性强,是一种能源作物,合理开发利用,对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甜高粱育种水平落后,现有品种不能适应生产发展。可利用现有品种应用提纯复壮、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等方法进行甜高粱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生物质能源 育种 方法
下载PDF
晋中晚熟冬小麦“窄行稀条播”的群体质量和产量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田森林 李慧明 白文斌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07-1110,共4页
针对晋中晚熟冬小麦群体质量不高、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大穗型品种山农9-1和多穗型品种山农9801为材料,在不改变播量和水肥投入的情况下,探讨了窄行稀条播种植模式(行距10 cm)对冬小麦群体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种植(行距... 针对晋中晚熟冬小麦群体质量不高、水肥利用率低等问题,以大穗型品种山农9-1和多穗型品种山农9801为材料,在不改变播量和水肥投入的情况下,探讨了窄行稀条播种植模式(行距10 cm)对冬小麦群体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条播种植(行距20 cm)相比,窄行稀条播极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其中山农9801增产幅度大于山农9-1;山农9-1增产原因是穗粒数、千粒重、成穗数都显著提高,而山农9801是成穗数和穗粒数分别极显著和显著提高。窄行稀条播增加了各个生育阶段的群体数量,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叶面积系数,而且延长了叶片功能期。说明窄行稀条播种植模能改善晋中晚熟冬小麦群体数量和质量,进而起到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窄行稀条播 栽培技术 产量 群体结构
下载PDF
净化黄磷尾气部分变换制甲醇合成气中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森林 宁平 +3 位作者 殷在飞 戴春皓 蒋蕾 郜华萍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3-65,73,共4页
在40 m3/h部分变换中试装置上,采用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以净化黄磷尾气为原料,经部分变换工艺直接制取甲醇合成气。研究结果表明:以净化黄磷尾气燃烧气为升温介质,负压和循环升温相结合是可行的升温与还原方法;催化剂宜采用二段填装;... 在40 m3/h部分变换中试装置上,采用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以净化黄磷尾气为原料,经部分变换工艺直接制取甲醇合成气。研究结果表明:以净化黄磷尾气燃烧气为升温介质,负压和循环升温相结合是可行的升温与还原方法;催化剂宜采用二段填装;在汽/气体积流量比1.35—1.40、催化剂床层入口温度310—320℃、原料气流量30—32 m3/h的条件下可获得H2/CO体积流量比合格的甲醇合成气;催化剂床层平均温度随入口温度、蒸汽量和原料气量的增加而升高;中试装置连续运行130 h,合成气中H2/CO摩尔比1.87—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尾气 部分变换 合成气 甲醇
下载PDF
黄磷尾气变换段间换热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森林 戴春皓 宁平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6-78,共3页
CO变换反应催化剂床层排热多采用变换炉段间换热方式。介绍了生产中常用的2种换热方式,通过热力学计算,设计了直接换热与间接换热相结合的黄磷尾气部分变换系统换热方式,并通过中试对该换热方式进行验证,中试结果表明选择间接换热... CO变换反应催化剂床层排热多采用变换炉段间换热方式。介绍了生产中常用的2种换热方式,通过热力学计算,设计了直接换热与间接换热相结合的黄磷尾气部分变换系统换热方式,并通过中试对该换热方式进行验证,中试结果表明选择间接换热与直接换热相结合的换热方式是可行的,变换系统的温度可保持在250~500%,持续30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磷尾气 变换 变换炉 换热
下载PDF
“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理工科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以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
12
作者 王君雅 温石坤 田森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7期177-180,共4页
结合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的实践工作经验,创新提出“四位一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即校、院、导师、班级四级联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探讨如何将“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融入理工科研究生培... 结合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的实践工作经验,创新提出“四位一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即校、院、导师、班级四级联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探讨如何将“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融入理工科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研究成果将充实理工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为高校特别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理工科 研究生
下载PDF
典型多环芳烃电化学可逆增溶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森林 牛艳华 +1 位作者 李光 杨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57-561,共5页
提出采用具有电化学开关特性的季铵盐实现对典型多环芳烃(PAHs)的可逆增溶,研究了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FTMA)的电化学可逆特性及其对菲、芘、苊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FTMA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特性,通过电化学氧化及还原作用,其... 提出采用具有电化学开关特性的季铵盐实现对典型多环芳烃(PAHs)的可逆增溶,研究了十一烷基二茂铁三甲基溴化铵(FTMA)的电化学可逆特性及其对菲、芘、苊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FTMA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特性,通过电化学氧化及还原作用,其在氧化态与还原态之间的转化效率可达到90%以上,临界胶束浓度(CMC)及表面张力在2种状态时也发生了极大变化;FTMA对菲、芘、苊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且增溶作用大小顺序为芘>菲>苊;经电化学氧化之后FTMA失去表面活性及增溶能力,FTMA对3种PAHs的摩尔增溶比均降低了85%以上,但经电化学还原之后其增溶能力仍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表面活性剂 可逆增溶 多环芳烃 增效修复
下载PDF
甲苯增溶吸收微乳液的制备及相行为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森林 蒋蕾 +1 位作者 莫虹 宁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7-490,共4页
为选择适于甲苯增溶吸收微乳体系,研究了以甲苯为油相、以正丁醇或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分别与典型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的相行为,用相图法分析了微乳体系的稳定性.以相图微乳区面积为指标,考察了影响微乳液增... 为选择适于甲苯增溶吸收微乳体系,研究了以甲苯为油相、以正丁醇或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分别与典型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微乳液的相行为,用相图法分析了微乳体系的稳定性.以相图微乳区面积为指标,考察了影响微乳液增溶甲苯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6种微乳液可以自发形成;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3:2、温度为30℃时,微乳区面积最大(64%),可作为甲苯增溶吸收微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吸收 增溶 甲苯 相图
下载PDF
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及其新进展 被引量:58
15
作者 田森林 宁平 《环境科学动态》 2000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在治理有机废气方面研究 。
关键词 有机废气 废气处理 进展 大气污染 热破坏 吸附
下载PDF
满天星切花周年栽培管理技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森林 郑丽萍 +1 位作者 白志良 赵威军 《山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3期35-36,46,共3页
满天星适宜在光照充足、土质疏松的土壤中生长,移栽不宜过深,否则会出现苗茎腐烂.其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夜温15℃~20℃,昼温22℃~28℃.整个生育期灌水应适当,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徒长,同时应注意对潜叶蝇和根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关键词 满天星 栽培技术 周年管理
下载PDF
铈-二甲酚橙络合物极谱催化波测定微量铈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森林 宁平 许世学 《云南化工》 CAS 1999年第4期34-37,共4页
研究发现铈- 二甲酚橙络合物在导数示波极谱中能形成灵敏的催化波,并且获得了形成这种催化波的最佳条件,对铈- 二甲酚橙络合吸附催化波的形成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了把这种新的催化体系用于测定微量铈的方法,此法具有灵敏度高... 研究发现铈- 二甲酚橙络合物在导数示波极谱中能形成灵敏的催化波,并且获得了形成这种催化波的最佳条件,对铈- 二甲酚橙络合吸附催化波的形成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了把这种新的催化体系用于测定微量铈的方法,此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分析过程简单迅速的优点,测定最低浓度可达2 .8×10- 7mg/L,特别适用于检测样品中的微量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酚量 示波极谱 催化波 配合物 极谱
下载PDF
环境中氮化物迁移转化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森林 宁平 汪琼 《环境科学动态》 1999年第1期25-27,共3页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氮化物迁移转化过程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包括氮化物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的硝化和反硝化的规律。
关键词 氮化物 迁移转化 污染物质 环境 分析化学
下载PDF
油菜雄性不育系微量花粉与其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田森林 陈社员 刘忠松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0-172,共3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不育系 ,对优质油菜 (B.napu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6 81A的微量花粉特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该不育系微量花粉对不育系植株及杂种后代的长势、花器大小及农艺性状等有较大影响 .随着不育系不育程度的增大 ,不育系和杂种生长渐... 为了更好地利用不育系 ,对优质油菜 (B.napu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6 81A的微量花粉特性进行了研究 .发现该不育系微量花粉对不育系植株及杂种后代的长势、花器大小及农艺性状等有较大影响 .随着不育系不育程度的增大 ,不育系和杂种生长渐弱 ,且花变小 ,角果变短 ,种子数变少 ,农艺性状变差 .提出利用较多微量花粉的不育系异地制种 ,是兼顾油菜“三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雄性不育系 微量花粉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杂种优势利用
下载PDF
电化学可逆表面活性剂二茂铁烷基胺的制备及性能
20
作者 田森林 李英杰 宁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9-642,共4页
N,N-二甲基二茂铁基甲胺分别与溴代辛烷、溴代十二烷、溴代十四烷和溴代十六烷反应,合成了4种二茂铁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辛烷基溴化铵(Fc8)、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Fc12)、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四烷基溴化... N,N-二甲基二茂铁基甲胺分别与溴代辛烷、溴代十二烷、溴代十四烷和溴代十六烷反应,合成了4种二茂铁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辛烷基溴化铵(Fc8)、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Fc12)、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四烷基溴化铵(Fc14)和N,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Fc16)1。HNMR与元素分析结果表明,Fc8、Fc12、Fc14和Fc16的分子结构与理论结构吻合,质量分数96%;分别测定了4种化合物在还原态(I+)和氧化态(I2+)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还原态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5.92、0.67、0.46和0.07 mmol/L,仅为相应的直链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MC值的1/40、1/25、1/5和1/15;而在氧化态时表面活性不明显。通过该化合物在氧化态和还原态的表面张力曲线的对比,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可逆变化能力。因而,可以调节化合物所处的氧化态或还原态,控制其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表面活性剂 N 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辛烷基溴化铵 N 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 N 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四烷基溴化铵 N N-二甲基二茂铁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