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田榆 张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2期9-10,共2页
目的对50例容易发生凝血功能紊乱患者的血栓弹力图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的易发生凝血功能紊乱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再同期选取50例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的抗凝血,按照... 目的对50例容易发生凝血功能紊乱患者的血栓弹力图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其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的易发生凝血功能紊乱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再同期选取50例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的抗凝血,按照血栓弹力图检测仪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的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K值、a角、MA值等各项检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的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R值缩短,a角及MA值增大。两组患者的R、K、MA、a角异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发生凝血功能紊乱患者的凝血过程可以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并反映出来,及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准确的判断,以便于在临床中对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紊乱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被引量:39
2
作者 杨世明 张勇萍 +2 位作者 田榆 徐宁 王文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2-813,共2页
目的:探讨引起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进行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 目的:探讨引起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进行正反定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血型物质测定等系列检测,分析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为患者选择同型及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结果:在输血前的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发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468例,其中自身冷抗体132例(28.2%),血型不规则抗体96例(20.5%),血型抗原性减弱68例(14.5%),血型抗体效价减弱60例(12.8%),自身抗体阳性54例(11.5%),血浆蛋白异常18例(3.8%),实验方法学原因16例(3.4%),ABO血型不合的干细胞移植13例(2.8%),肝素影响9例(1.9%),血标本污染2例(0.4%)。结论: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大多数是由自身抗体,不规则抗体,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及血浆蛋白异常等引起的。因此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应采用多种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互相验证,以保证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无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抗体鉴定 交叉配血 输血安全
原文传递
56例不规则抗体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张勇萍 杨琳 +4 位作者 杨世明 田榆 李丹 陈扬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 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再采用传统试管法进行复检,并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 目的探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及其免疫球蛋白类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进行ABO和Rh D血型鉴定,对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再采用传统试管法进行复检,并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抗体效价及免疫球蛋白类型检测。结果在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56例不规则抗体中,MNS血型系统19例(33.9%)、P血型系统1例(1.8%)、Lewis血型系统15例(26.8%)、Kidd血型系统4例(7.1%)、Rh血型系统10例(17.9%)、冷自身抗体7例(12.5%)。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 M型42例(75.0%),抗体效价为1∶16~1∶8192;Ig G型10例(17.9%),抗体效价为1∶128~1∶1024;Ig M、Ig G混合型4例(7.1%),抗体效价为1∶32~1∶256。37℃反应性:±~4^+。结论 Ig M型不规则抗体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主要原因,高效价的Ig G型不规则抗体也可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在ABO血型鉴定中必须正反定型,同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鉴定 正反定型不相符 不规则抗体 特异性鉴定 临床输血
原文传递
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世明 张勇萍 +3 位作者 安宁 王文婷 田榆 徐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0-1131,共2页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 目的:观察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母婴血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抗体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结果:在298例由红细胞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的HDN患儿中,检出抗A62例(20.8%),抗B65例(21.8%),抗A+抗AB87例(29.2%),抗B+抗AB6例(2.0%);抗M4例(1.3%),抗N1例(0.3%);抗D4例(1.3%),抗E7例(2.3%),抗cE3例(1.0%)。由ABO及MN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弱阳性,由Rh血型免疫性抗体引起HDN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多为强阳性;微柱凝胶法的凝集强度高于试管法;HDN患儿出生后24h内阳性检出率为91.5%。结论:HDN血型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主要为ABO系统的抗A、抗B、抗AB,其次为Rh系统的抗E、抗D、抗cE及MN系统的抗M、抗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免疫性抗体检测 抗体特异性鉴定
原文传递
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杨世明 崔颖 +2 位作者 张勇萍 张红丽 田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3-834,共2页
目的:探讨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免疫性IgG抗体效价异常率及临床意义,观察凝聚胺法(MPT)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 目的:探讨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免疫性IgG抗体效价异常率及临床意义,观察凝聚胺法(MPT)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用MPT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抗D抗体效价。结果:在986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中,MPT法检出IgG抗A(B)效价≥1∶64者528例(53.5%),传统试管法检出512例(51.9%),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RhD阴性孕妇中检出抗D抗体11例(73%)。结论:产前对夫妇进行ABO、RhD血型及IgG抗A(B)和抗D效价检测,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可减少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MPT法检测IgG抗A(B)及抗D抗体效价,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抗体 母婴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 凝聚胺法
原文传递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输注可明显降低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世明 杜润家 +2 位作者 张勇萍 田榆 费红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41-942,共2页
目的:观察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血液输注在预防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取保存期分别为7d、14d及21d的红细胞悬液60个U(单位/袋),在无菌条件下,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取过滤前后的血液标本,检测WBC、RBC、Hb、血浆中... 目的:观察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血液输注在预防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取保存期分别为7d、14d及21d的红细胞悬液60个U(单位/袋),在无菌条件下,用白细胞过滤器去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取过滤前后的血液标本,检测WBC、RBC、Hb、血浆中的pH值、钾钠离子及游离Hb;选择血液病和肿瘤患者8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观察组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对照组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观察两组的输血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白细胞过滤器对白细胞的去除率为99%,红细胞的回收率为92%,过滤后的血液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8.75%。结论:白细胞过滤器具有较高的WBC去除率,对RBC的生物学性质影响较小,输注去除白细胞成分的血液可使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 免疫性发热输血反应 去白细胞过滤器 红细胞悬液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学特性检测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杨世明 张红丽 +1 位作者 张勇萍 田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34-835,共2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性,选择其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最适方法。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法(MGT)及手工凝聚胺试验(MPT),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及其特异性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血清学特性,选择其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的最适方法。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凝胶法(MGT)及手工凝聚胺试验(MPT),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及其特异性鉴定。结果:在75例疑似AIHA患者中,发现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及抗体筛查阳性、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及交叉配血试验不合54例;经患者自身红细胞吸收后的血清,在上述试验中不再出现凝集反应者50例,仍发生凝集反应者4例,经抗体特异性鉴定为抗-C1例、抗-E2例、抗-e1例。结论:AIHA患者多数为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造成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困难,少数存在同种抗体并多具有Rh血型抗体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血清学 抗体特异性鉴定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原文传递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世明 田榆 +1 位作者 张勇萍 张红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80-781,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用于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GT法和试管生理盐水法,对1200例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阳性的标本,再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做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用于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GT法和试管生理盐水法,对1200例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阳性的标本,再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做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以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在1200例血标本中,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阴性者1173例(97.8%),阳性27例(2.3%)。在27例阳性标本中,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凝集者2例(7.4%),由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者25例(92.6%)。结论:应用MG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能及时检出血型抗原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凝集反应和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假凝集反应;而盐水法则不能检出上述真假凝集反应,因此不能有效地防止免疫性溶血性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试验 微柱凝胶法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ABO血型鉴定不相符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勇萍 杨世明 +1 位作者 田榆 曹丽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血型鉴定 影响因素 预防方法
原文传递
单采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世明 张勇萍 +2 位作者 田榆 潘晓莉 陈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438-2440,共3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的计数变化及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检测单采血小板在-80℃保存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输注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观察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上升值及临床止血情况.结果:输注单采冰...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的计数变化及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检测单采血小板在-80℃保存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输注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观察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上升值及临床止血情况.结果:输注单采冰冻血小板和单采新鲜血小板均有明显止血疗效,冰冻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87.5%,对外科手术中大出血患者的输注有效率达100%;新鲜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冰冻血小板有明显止血疗效,最适合在手术或急症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大出血的及时治疗性输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去除法 血小板输注 治疗结果 冰冻保存
原文传递
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角色扮演应用效果初探
11
作者 田榆 《进展》 2020年第18期143-144,共2页
角色扮演在现今小学英语课堂上应用广泛,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体验到能够运用英语语言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然而,农村小学英语课堂角色扮演应用效果普遍不够好。本文以本校3至6年级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 角色扮演在现今小学英语课堂上应用广泛,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体验到能够运用英语语言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兴趣。然而,农村小学英语课堂角色扮演应用效果普遍不够好。本文以本校3至6年级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分析并总结了提高农村小学英语课堂角色扮演效果的方法,为农村小学生英语课堂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 角色扮演 效果
下载PDF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初探
12
作者 田榆 《成功》 2017年第12期56-56,共1页
新课程明确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经过小学与初中的学习,很多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对英语的学习... 新课程明确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经过小学与初中的学习,很多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对英语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优化课堂结构,实现教学创新。让英语教学不仅要具有专业性,更应具有趣味性。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本文从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浅谈了在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趣味性 教学
下载PDF
新鲜冰冻血浆与冷沉淀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呕血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榆 张茜 杨世明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3年第2期276-277,共2页
肝硬化失代偿期就是肝硬化晚期,一般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临床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脾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治疗以抗感染、止血、纠正凝血机制等为主,肝硬化晚期急... 肝硬化失代偿期就是肝硬化晚期,一般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临床有明显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脾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治疗以抗感染、止血、纠正凝血机制等为主,肝硬化晚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易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是消化内科急诊危重病症之一。临床上抢救肝硬化失代偿期急性出血患者时,很多情况下不能合理用血,基本上是以输注全血或红细胞为主,不仅浪费了大量血液,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笔者与临床医师共同观察,认为在抢救大出血患者时应充分认识大量输血和常规输血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凝血异常问题。因此应合理应用各种血液成分,特别是冷沉淀凝血因子与新鲜冰冻血浆,再配合其他措施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 呕血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
原文传递
微柱凝胶法检测Rh血型免疫性抗体的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勇萍 苏小花 +3 位作者 杨世明 田榆 王文婷 曹丽妍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4期449-450,453,共3页
目的:探讨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在临床输血和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观察微柱凝胶法检测Rh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敏感性。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输血前和孕妇产前做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 目的:探讨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在临床输血和新生儿溶血病预防中的意义,观察微柱凝胶法检测Rh血型免疫性抗体的敏感性。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输血前和孕妇产前做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9878例患者中检出Rh血型免疫性抗体阳性86例(0.87%),其中抗D12例(14.0%),抗E25例(29.1%),抗C11例(12.8%),抗c9例(10.5%),抗e4例(4.7%),抗Ce7例(8.1%),抗CE5例(5.8%),抗CD6例(6.9%),抗cD3例(3.5%),抗cE4例(4.7%)。结论:在输血前和产前对拟输血患者和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对确保输血安全及优生优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 免疫性抗体 抗体筛查 特异性鉴定
原文传递
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IgG抗体的实验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世明 张勇萍 +2 位作者 杜润家 田榆 崔颖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07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MGT-AGT)替代Coombs试验检测IgG抗体的敏感性和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MGT-AGT法对不同浓度的DAT阳性标本或IgG抗D致敏红细胞及IgG游离抗D抗体进行实验比较,并...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MGT-AGT)替代Coombs试验检测IgG抗体的敏感性和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MGT-AGT法对不同浓度的DAT阳性标本或IgG抗D致敏红细胞及IgG游离抗D抗体进行实验比较,并用MGT-AGT法、凝聚胺试验(MPT)和Coombs试验,对81例临床患者的血液标本DAT阳性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对于DAT阳性标本或IgG抗D致敏的红细胞的检测,MGT-AGT法在1:128稀释时可以检出,MPT法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Coombs试验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对于IgG游离抗D抗体的检测,MGT-AGT法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MPT法在1:16稀释时可以检出,Coombs试验在1:16稀释时可以检出。对于81例临床患者血液标本DAT阳性的检出率,MGT-AGT法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87.8%,新生儿溶血病患者68.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5.5%;MPT法分别为75.6%、54.5%和33.3%;Coombs试验分别为78.1%、54.5%和11.1%,MGT-AGT法的敏感性高于MPT法和Coombs试验(P<0.01)。结论:MGT-AGT法检测DAT阳性标本、IgG抗D致敏的红细胞、IgG游离抗D抗体的敏感性和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DAT阳性的检出率均高于MPT法和传统的Coombs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法 抗人球蛋白试验 IgG抗D抗体
原文传递
去白细胞血小板悬液的质量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世明 张勇萍 +2 位作者 杜润家 田榆 费红毅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07年第5期198-200,共3页
目的:观察FTS-PL型过滤器对机采血小板悬液中白细胞的去除率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检测去白细胞前后血小板的回收率,白细胞及红细胞的残余量,对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后的血小板上升值和临床应用疗效进行检测与观察。结果:去白细胞机采血... 目的:观察FTS-PL型过滤器对机采血小板悬液中白细胞的去除率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检测去白细胞前后血小板的回收率,白细胞及红细胞的残余量,对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后的血小板上升值和临床应用疗效进行检测与观察。结果: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悬液中血小板含量为(2.9±0.2)×1011/袋,血小板回收率达93.0%,白细胞的去除率达到99.8%;输注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悬液患者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NHFTR)率0.8%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率1.6%,均低于输注未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悬液患者的5.6%和9.5%(P<0.01)。结论:机采血小板悬液经FTS-PL型白细胞滤器过滤后,血小板质量符合"血站基本标准"要求,可明显降低NHFTR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白细胞 血小板悬液/机器单采 血小板输注无效 输血反应
原文传递
肝癌患者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检测的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世明 张勇萍 +1 位作者 田榆 潘晓莉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08年第5期521-523,共3页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肝癌、其他肿瘤及非肿瘤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结果:在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HBV)HBsAg、HBeAg、抗-HBc、丙型肝炎(抗-HCV)、丁型肝炎(抗-HDV)、... 目的:了解肝癌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肝癌、其他肿瘤及非肿瘤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结果:在肝癌患者中乙型肝炎(HBV)HBsAg、HBeAg、抗-HBc、丙型肝炎(抗-HCV)、丁型肝炎(抗-HDV)、戊型肝炎(抗-HEV)和庚型肝炎(抗-HGV)阳性率分别为28.1%、10.7%、29.8%、13.2%、5.0%、7.4%和4.5%;其他肿瘤患者为10.1%、7.1%、12.6%、4.5%、2.0%、2.8%和2.5%;非肿瘤患者为2.5%、2.0%、3.0%、2.0%、1.5%、2.5%和2.0%。肝癌患者HBV病毒与其他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率为14.9%。结论:肝癌与HBV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其抗-HEV和抗-HDV阳性率也高于非肿瘤患者,对献血员血液及患者在输血或手术前进行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的检测,是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和区分医患责任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 肝癌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