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学服务理念下药学专业毕业实习质量保障的研究
1
作者 景尚斐 杨晨瑗 +5 位作者 田欣圆 张烨 石瑞文 王玉华 包小妹 关海滨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2期178-182,共5页
结合《内蒙古医科大学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中的要求,按照“优化结构、强化实践、增强创新、注重质量”的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探索推进药学服务理念下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构建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医院开... 结合《内蒙古医科大学新一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中的要求,按照“优化结构、强化实践、增强创新、注重质量”的人才培养思路,积极探索推进药学服务理念下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构建药学专业毕业生在医院开展毕业实习的质量保障。通过研究医院接收的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现状发现问题,进而提出优化课程内容、制定岗前培训与动员、规范实习指导、实习就业一体化、双监督管理制度、满意度反馈、考核等规章制度,加强药学专业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提高其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药学毕业生实习质量和药学服务能力,为培养优秀的医院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专业 药学服务 毕业生 医院实习 质量保障 实习就业一体化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LA-GHB1756对阿司匹林引起的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
2
作者 张丽娟 田欣圆 +3 位作者 赵璟 石瑞文 张烨 关海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6-983,共8页
目的探讨嗜酸乳杆菌LA-GHB1756对阿司匹林引起的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6~8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LA低剂量组、LA高剂量组等4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给予0.5 mg/(100 g·d)的阿司匹林溶... 目的探讨嗜酸乳杆菌LA-GHB1756对阿司匹林引起的小鼠肠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将40只6~8周龄BALB/c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阿司匹林组、LA低剂量组、LA高剂量组等4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给予0.5 mg/(100 g·d)的阿司匹林溶液连续灌胃8周引起肠黏膜损伤;LA低剂量组及LA高剂量组在给予阿司匹林的同时给予LAGHB1756菌液灌胃,LA低剂量组的剂量为2000 cfu/(100 g·d),LA高剂量组的剂量为10000 cfu/(100 g·d),空白对照组及阿司匹林组给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排便情况、毛发色泽等常规指标;测量小鼠结肠长度,观察结肠形态并行病理学观察;ELISA法检测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肠组织核因子(NF)-κB p65的表达量。结果一般情况观察显示,LA-GHB1756可改善阿司匹林引起的小鼠腹泻及毛发、精神状况改变。在第8周时,阿司匹林组小鼠体重为(21.6±0.5)g,LA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体重明显升高,分别为(22.8±0.4)g和(23.1±0.3)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结肠形态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LA-GHB1756可缓解阿司匹林引起的小鼠肠黏膜水肿及炎症反应,阿司匹林组小鼠结肠长度为(5.80±0.43)cm,LA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分别为(6.17±0.15)cm和(6.50±0.26)cm,均明显长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小鼠肠组织MPO含量为(95.90±11.34)pg/mg,LA低剂量组及LA高剂量组分别为(76.03±8.72)pg/mg和(51.40±9.12)pg/mg,均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小鼠血清TNF-α和IL-6浓度分别为(238.75±17.80)pg/mg和(292.00±15.51)pg/mg,LA低剂量组分别为(207.75±12.04)pg/mg和(250.25±11.50)pg/mg,LA高剂量组分别为(80.25±10.24)pg/mg和(108.50±13.38)pg/mg,均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肠组织NF-κB p65表达量是对照组的5.07倍,LA低剂量组及LA高剂量组肠组织NF-κB p65的表达量明显降低,分别降至阿司匹林组的83.74%和8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乳杆菌LA-GHB1756可缓解由阿司匹林引起的小鼠肠道炎症,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肠组织MPO、NF-κB p65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肠炎 非甾体类抗炎药 阿司匹林
下载PDF
山慈菇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宏伟 田欣圆 于蕾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05-309,共5页
山慈菇,味甘、微辛,归肝、脾经。研究表明,山慈菇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菲类化合物、联苄类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及其苷类、糖及糖苷类化合物、萜类及甾体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抗菌、降压、治疗痛风、抗肿瘤以及阻断乙酰胆碱受体M3... 山慈菇,味甘、微辛,归肝、脾经。研究表明,山慈菇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菲类化合物、联苄类化合物、芳香化合物及其苷类、糖及糖苷类化合物、萜类及甾体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抗菌、降压、治疗痛风、抗肿瘤以及阻断乙酰胆碱受体M3等作用。近年来,山慈菇由于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而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其抗癌机制涉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本文将对山慈菇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山慈菇的抗肿瘤机制及深入开发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慈菇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