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田红宇 刘行 苏治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确保粮食安全底线多重压力下,厘清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对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数据,对粮食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面源污染和生态价值进行测算,构建非期望产...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确保粮食安全底线多重压力下,厘清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对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至关重要。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数据,对粮食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面源污染和生态价值进行测算,构建非期望产出框架下的投入产出体系,运用超效率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考察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动态特征。研究发现:1)2012—2020年间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0.98%,且其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提升所致。2)从时空特征看,2012—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的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改善趋势明显,粮食综合技术效率变化的空间格局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3)在研究期内上游地区的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最高,然后依次是中游地区、下游地区。3个区域的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都处于递增状态。因此,在建设农业强国的征程中,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进步并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以此来稳定提升长江经济带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同时要根据区域禀赋差异设计针对性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粮食生态全要素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 可持续粮食生产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遏制耕地“非粮化”吗?
2
作者 田红宇 付玮琼 祝志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8,共13页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 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基于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控制组,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实验组耕地“非粮化”程度下降了3.64%,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具有显著且持续强化的抑制效应,经过模型适用性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该政策效应因区域粮食功能定位、粮食熟制、粮食作物种类和地形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粮食主产区、高熟制地区、水稻主种植区和非平原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非粮化”的抑制效应更明显;地块规模扩张、种植模式变革和比较成本优势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抑制耕地“非粮化”的三条重要途径。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为: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应加快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快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同时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利用优先序,彻底扭转耕地“非粮化”势头,为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目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非粮化”
原文传递
增产与减碳能否兼得?——粮食主产区设立的农业碳减排效应研究
3
作者 田红宇 孟娜娜 覃朝晖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0-60,116,共12页
在粮食安全底线和“双碳”任务双重压力下,准确把握粮食增产政策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对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设立粮食主产区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干预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业... 在粮食安全底线和“双碳”任务双重压力下,准确把握粮食增产政策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对于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设立粮食主产区视为一项外生政策干预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粮食主产区设立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在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还对粮食种植环节的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削减效应,被划定为主产区使得该省份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和密度分别下降了2.61%和3.58%,而且这一碳排放削减效应表现出逐渐增强的长期动态特征。异质性检验发现,粮食主产区设立对不同来源碳排放的削减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对化学制品类排放源削减作用最大,土地利用类排放源次之,化石燃料类排放源不明显。作用机制分析证明,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的“结构效应”、粮食种植规模扩大的“规模效应”和农业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是粮食主产区设立削减农业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三种效应联合可以解释碳排放削减总效应的6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设立 农业碳排放 结构效应 规模效应 技术效应
下载PDF
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效应与路径研究——来自产业融合视角的经验证据
4
作者 田红宇 孟娜娜 关洪浪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8期77-89,共13页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应有之举,探寻其促进动能和赋能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1659个县的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内生性问题基础上,从产业融合视角考察数字金融对县域产业振兴的影...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应有之举,探寻其促进动能和赋能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4—2020年中国1659个县的面板数据,在充分考虑内生性问题基础上,从产业融合视角考察数字金融对县域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县域内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的赋能效应,具体地县域数字金融指数增长1个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提升0.083个点,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在不同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定位、经济发展水平下呈现出显著差异,在中西部县域、农业大县、国家贫困县中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效果更明显。产业融合是数字金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作用路径,但当前主要通过第一第三产业融合来实现,第一、第二产业融合的中介作用尚未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数字金融 产业融合 条件混合回归 工具变量
下载PDF
促进还是抑制:数字技术对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嫒名 田红宇 覃朝晖 《南方人口》 CSSCI 2023年第1期10-21,共12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连续三期面板数据,本文运用条件混合回归模型(CMP)考察数字技术对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技术有助于改善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具体地,与未采纳数字技术的留守妇女相比,采纳数字技术的留...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连续三期面板数据,本文运用条件混合回归模型(CMP)考察数字技术对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技术有助于改善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具体地,与未采纳数字技术的留守妇女相比,采纳数字技术的留守妇女自评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分别高62.36%和21.88%,而生活孤独感低73.00%。进一步研究发现,以数字技术为媒介的在线学习、社交、娱乐和消费是改善农村留守妇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社交和娱乐的作用较大。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技术的健康红利因个体和家庭差异表现出明显不同,因照料家庭而留守的妇女群体享受到的数字健康红利显著大于因务农而留守的妇女群体,学历较高和家庭收入较高的留守妇女群体享受到了更多的健康红利,可见数字技术的健康红利尚未被全体留守妇女公平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妇女 数字技术 心理健康 条件混合回归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经营规模与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 被引量:36
6
作者 田红宇 祝志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81,共13页
基于199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分位数模型估计方法,考察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经营规模变化对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忽视环境代价会高估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能够缓解粮食生产内卷化困境、提... 基于1997—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分位数模型估计方法,考察了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经营规模变化对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忽视环境代价会高估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能够缓解粮食生产内卷化困境、提升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其正向效应随着效率水平提升呈衰减趋势;在土地资源刚性约束下,劳动力转移引起的经营规模增加通过"规模效应"能有效改善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但规模效应边际递减特征会不断减弱其作用强度;土地流转体制机制不完善会阻碍劳动力转移、经营规模对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的联合作用,但随着土地流转立法和政策引导,这一困境得到了有效扭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经营规模 环境技术效率 土地流转
下载PDF
粮食“十一连增”期间生产区域格局的变化及成因 被引量:7
7
作者 田红宇 祝志勇 刘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101,共12页
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粮食"十一连增"期间区域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变动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实证结果表明:各省市粮食生产产量和播种面积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特征、政府财政、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临近省市粮食生产... 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粮食"十一连增"期间区域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变动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实证结果表明:各省市粮食生产产量和播种面积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区域经济特征、政府财政、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临近省市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各省市粮食生产的空间效应以及其内在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是这一期间粮食区域格局变动的重要原因。粮食区域格局中空间效应的凸显,为今后合理布局粮食生产资源、优化财政支持方向并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 区域格局 空间经济学 空间效应
下载PDF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 被引量:31
8
作者 田红宇 祝志勇 胡晓清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3-112,共10页
本文从理论上剖析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及二者协同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并基于199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对这一影响及其动态轨迹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体制有利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且其影响呈倒... 本文从理论上剖析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及二者协同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并基于199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对这一影响及其动态轨迹进行检验。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体制有利于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且其影响呈倒U形轨迹变动;相反地方政府竞争会显著抑制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其影响亦呈倒U形轨迹变动;地方政府竞争会减弱财政分权对科技创新效率正向效应的边际贡献,致使二者协同对科技创新效率不利。此外,以上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主要体现在作用强度上。所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不仅需要深化、完善财政分权体制,还需要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制度规范和激励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竞争 科技创新效率
下载PDF
新发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延误调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田红宇 焦晓磊 刘传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4-164,共1页
关键词 肺结核 流行病学 调查 传染病 延误诊断
下载PDF
高铁开通、劳动力流动与农村多维贫困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红宇 王嫒名 覃朝晖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20,共6页
文章选取2004—2017年我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高铁开通对农村多维贫困的影响,并从农村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显著减缓农村多维贫困,农村劳动力流动是高铁减贫的主要作用机制。进一... 文章选取2004—2017年我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高铁开通对农村多维贫困的影响,并从农村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显著减缓农村多维贫困,农村劳动力流动是高铁减贫的主要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高铁建设期内也能减缓农村多维贫困,并通过"示范效应"和"累积效应"表现出对农村多维贫困的长期作用。最后,在处理了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和进行多重稳健性检验后均表明结论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劳动力流动 农村多维贫困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户间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基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的证据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红宇 苏治豪 覃朝晖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40,共10页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实现共同富裕,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收入分配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方法,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实现共同富裕,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收入分配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方法,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缓解农户收入差距,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农户收入差距的缓解效应要强于东中部地区;对贫困县农户收入差距的缓解效应要强于非贫困县;对50岁以下、高学历和自雇型就业群体收入差距的缓解效应要强于50岁及以上、较低学历和受雇型就业群体。进一步地,运用夏普利值分解法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解释近五成的农户整体收入差距;相对于非贫困县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县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户收入差距 再中心化影响函数 夏普利值分解法
下载PDF
土地细碎化与水稻生产技术效率 被引量:25
12
作者 田红宇 冯晓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79,共12页
基于6省468个水稻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结合理论与实证考察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调查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值为0.742,技术效率偏低,且不同类型农户水稻生产... 基于6省468个水稻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结合理论与实证考察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其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调查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值为0.742,技术效率偏低,且不同类型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差异明显;土地细碎化阻碍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提升,但充分考虑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后抑制作用减弱;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而且对土地细碎化阻碍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效应和联合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细碎化 水稻生产 技术效率 土地流转 社会化服务
下载PDF
数字技术、信贷可获得性与农户多维贫困 被引量:23
13
作者 田红宇 王嫒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3,共11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三期数据,运用条件混合回归,从信贷可获得性视角考察数字技术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减缓农户多维贫困,采纳数字技术农户的贫困降低了23%,缓解信贷约束是数字技术减贫的重要...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三期数据,运用条件混合回归,从信贷可获得性视角考察数字技术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能减缓农户多维贫困,采纳数字技术农户的贫困降低了23%,缓解信贷约束是数字技术减贫的重要机制,且突出表现在正规信贷部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减贫存在“精英俘获”现象,减贫红利没有被全体农户公平共享。基于贫困维度分解发现,虽然数字技术能减缓绝对收入、生活条件、医疗、教育维度的贫困,但经由信贷可获得性的减贫效应仅体现在绝对收入维度,农户信贷需求仍以满足消费性信贷为主。因此,在激发“互联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要考虑数字红利公平共享和农户多元信贷需求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正规信贷 非正规信贷 多维贫困
下载PDF
农户务农劳动力质量与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基于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调节视角 被引量:16
14
作者 田红宇 付玮琼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8-98,共11页
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现实,目前看并未对粮食生产带来明显的冲击,为揭示其中各因素的作用机理,本文基于长江沿线6省468户水稻种植户数据,检验劳动力质量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考察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其中的调... 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现实,目前看并未对粮食生产带来明显的冲击,为揭示其中各因素的作用机理,本文基于长江沿线6省468户水稻种植户数据,检验劳动力质量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考察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水稻种植存在劳动力质量约束,农户务农劳动力质量下滑显著抑制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土地流转、购买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提升,能显著调节务农劳动力质量下滑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负面影响,其中社会化服务的直接作用和调节效应比土地流转更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务农劳动力质量、土地流转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和调节效应因农户分化而呈现出明显差异。缓解当前小农户劳动力质量约束,比较现实的路径是促进农地流转和进一步建设与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生产技术效率 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 土地流转 农业社会化服务
下载PDF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规模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红宇 祝志勇 +1 位作者 覃朝晖 邓尚昆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3-69,86,共8页
地方政府规模不仅与财政分权水平相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转移支付收入部分也具有明显的结构效应。基于1997—2007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发现:地方政府规模"刚性"特... 地方政府规模不仅与财政分权水平相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其中转移支付收入部分也具有明显的结构效应。基于1997—2007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发现:地方政府规模"刚性"特征显著,"自我增长"趋势明显;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维度均未找到"利维坦"假说在我国省级层面存在的证据;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规模具有结构效应,表现为一般性转移和专项转移对地方财政收支规模及财政供养人口规模的影响存在作用方向和作用大小差异;地方政府"吃饭财政"问题依旧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规模 转移支付结构 “吃饭财政”
下载PDF
农村财政金融支农投入与粮食单产的动态关系--基于1952-2013年的经验验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红宇 祝志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7-52,共6页
保障粮食稳定增产是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主要目标,粮食增产和单产提高的实现也离不开政府财政支农投入和农村金融资金支持。基于1952—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和VECM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支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均没有有效地提... 保障粮食稳定增产是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主要目标,粮食增产和单产提高的实现也离不开政府财政支农投入和农村金融资金支持。基于1952—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和VECM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农支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均没有有效地提高粮食单产水平,金融支农资金长期内拉动了粮食单产、短期内对粮食单产的提高作用不明显,说明我国财政金融支农投入资金配置效率不是有效的,也说明在粮食生产上财政金融支农政策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过程,资金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也是决定其支农效果的关键。因此,要提高粮食单产,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制度改革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金融支农政策 粮食单产 资金配置效率 VAR模型
下载PDF
环境约束、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及其协调性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模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田红宇 刘魏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6-82,共7页
农业污染是粮食生产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评价不能忽视这一环境代价。通过构建我国1997-2015年包括农业污染在内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GML指数和非径向手段,对粮食生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分... 农业污染是粮食生产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对粮食生产效率的评价不能忽视这一环境代价。通过构建我国1997-2015年包括农业污染在内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GML指数和非径向手段,对粮食生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分析发现:不考虑环境因素的效率测度会高估粮食生产效率;我国粮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06%,技术进步是推动其增长的主要源泉,"单引擎"驱动特征明显,而技术效率已经成为主要"短板";粮食生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省级差异和区际分化特征明显。进一步结合环境友好指数分析发现,我国粮食生产与环境之间协调性堪忧,粮食生产效率得以提升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实现,扭转"粗放、低效"的粮食增产模式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期望产出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GML指数 环境友好指数
下载PDF
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中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红宇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1-15,共5页
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地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尤其依赖地方性高校特色发展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文章从地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现实困境出发,剖析制约地方性高校特色发展和... 地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地方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尤其依赖地方性高校特色发展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文章从地方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现实困境出发,剖析制约地方性高校特色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原因,并重点从特色发展目标定位、实现路径选择维度为推动地方性高校健康、高效和高质量特色发展提出对应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路径选择
下载PDF
Delphi环境下基于ADO对象动态创建和连接加密的Access数据库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红宇 张斌 李国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年第7期28-29,59,共3页
介绍了在用Delphi开发Access数据库应用程序过程中,会碰到当将应用程序安装到不同的机器上,由于数据环境改变导致数据库不能正常连接,致使程序无法运行的问题;以及如何动态的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和连接等问题。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ADO、ADO... 介绍了在用Delphi开发Access数据库应用程序过程中,会碰到当将应用程序安装到不同的机器上,由于数据环境改变导致数据库不能正常连接,致使程序无法运行的问题;以及如何动态的对数据库进行加密和连接等问题。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ADO、ADOX接口的用法以及如何动态创建和连接加密的Access数据库,较好的解决了以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创建 数据库 ACCESS 加密 ADO
下载PDF
利用初级卫生保健网加强农村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红宇 焦晓磊 刘传玉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0年第1期27-28,共2页
1 背景 近年来,由于耐药、移民、HIV感染等原因,结核病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回升。我国是结核病疫情高发区,结核病已成为单一致病菌致死的最主要死因。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199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肺结核患病率、涂阳... 1 背景 近年来,由于耐药、移民、HIV感染等原因,结核病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回升。我国是结核病疫情高发区,结核病已成为单一致病菌致死的最主要死因。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199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肺结核患病率、涂阳患病率、死亡率分别为530/10万、130/10万、11/10万,结核病疫情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由于我省人口基数大,结核病绝对人数(45万)及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1.2万)均高居全国首位。众所周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卫生保健网 结核病 防治 农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