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强化术的手术时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小雷 张锦飙 +4 位作者 孙中仪 于潇 江起庭 田纪伟 汪海滨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的手术时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单节段OVCF患者148例,按照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期组(≤14 d,7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的手术时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单节段OVCF患者148例,按照骨折至手术时间分为急性期组(≤14 d,76例)和非急性期组(>14 d,72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时各数据指标。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2~24(15.42±3.84)个月。在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情况、术后椎体前缘高度(AVH)百分比、椎体中部高度(CVH)百分比及伤椎复位效果方面,急性期组优于非急性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骨密度T值、邻近椎体骨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残余痛、椎体高度丢失、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bb角、AVH百分比及CVH百分比方面,急性期组优于非急性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采用椎体强化术治疗老年单节段OVCF,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术中骨水泥弥散良好,远期随访椎体高度丢失、邻近椎体骨折及残余痛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田纪伟 王雷 +2 位作者 董双海 赵庆华 夏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02年3月~2006年5月8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连续长节段骨化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68例,发生并发症13例;孤立型或...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手术主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02年3月~2006年5月8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连续长节段骨化行颈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68例,发生并发症13例;孤立型或短节段骨化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内固定17例,发生并发症3例。[结果]术后获得随访66例,随访期3~25个月,平均13个月。颈后路并发症:颈肩痛8例,给予消炎止痛药、脱水、理疗等保守治疗,术后2~20周患者疼痛缓解,恢复基本满意,其主要原因与减压后脊髓漂移神经根受牵拉或手术操作导致神经根受刺激或损伤有关。2周内缓解者可能与手术创伤局部组织水肿肌肉痉挛所致。术后不全瘫或症状加重4例,经药物及高压氧等治疗,3例恢复理想,1例恢复欠佳,不全瘫发生主要与手术减压后脊髓再灌注损伤有关。术后血肿2例,均经及时发现即刻手术探查血肿清除、激素冲击治疗而获得恢复,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手术创面渗血、引流管引流失败是其主要原因。脑脊液漏1例,经脱水、局部适当包扎及颈部制动,于术后3d脑脊液漏停止,切口愈合良好。手术切口感染2例,经抗感染、局部清创缝合等治疗术后20d左右获得愈合。前路并发症:术后不全瘫2例,经甲强龙冲击,神经营养药(弥可保)、高压氧治疗,术后20~30d完全恢复;脑脊液漏1例。内置物相关并发症:前路钛网下沉1例,后路内固定螺钉脱落1例(单枚)。[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无论行后路或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有些是难以避免的,而有些则是可以经过努力预防或杜绝的,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小心操作,术后加强管理,是减少后纵韧带骨化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手术后并发症 探讨
下载PDF
相空间反演方法及其在海洋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田纪伟 孙孚 +2 位作者 楼顺里 胡敦欣 张法高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0,共10页
时间序列重建相空间理论是研究实验数据所隐含着非线性复杂现象(如奇怪吸引子、分形、自相似结构及混沌)的有力工具。本文在时间序列重建相空间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在嵌入相空间中反演动力系统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TOGACOAR... 时间序列重建相空间理论是研究实验数据所隐含着非线性复杂现象(如奇怪吸引子、分形、自相似结构及混沌)的有力工具。本文在时间序列重建相空间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在嵌入相空间中反演动力系统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TOGACOARE提供的海表温度(SST)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中,给出了奇怪吸引子关联维数、嵌入相空间维数、Lyapunov特征指数、Kolmogorov熵及可预报时间尺度。利用相空间中反演动力系统,在可预报时间尺度上进行预报实验,其结果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空间反演法 海洋数据 关联指数 时间序列
下载PDF
脊髓半切损伤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8
4
作者 田纪伟 李家顺 +2 位作者 贾连顺 高岱峰 赵书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618-619,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稳定可靠的脊髓半切伤动物模型。方法 :取大鼠C5~ 7颈髓阶段 ,T8~ 11胸髓阶段直径 1/ 2脊髓半切。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脊髓组织学变化 ,并纪录脊髓神经功能综合评分 (CBS)。结果 :光镜下半切脊髓远端侧索和灰质...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稳定可靠的脊髓半切伤动物模型。方法 :取大鼠C5~ 7颈髓阶段 ,T8~ 11胸髓阶段直径 1/ 2脊髓半切。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脊髓组织学变化 ,并纪录脊髓神经功能综合评分 (CBS)。结果 :光镜下半切脊髓远端侧索和灰质神经变性坏死 ,术后 2 4h、1周实验组CBS评分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变化 ,行为表现为大鼠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结论 :颈髓 5~ 7半切模型死亡率低 ,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半切伤 疾病模型
下载PDF
腰椎骨盆重建内固定术在骶骨肿瘤切除后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田纪伟 王雷 +2 位作者 董双海 赵庆华 夏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98-1800,共3页
[目的]探讨骶骨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3d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本院于2001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68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其中原发肿瘤48例,转移癌20例,L5S127例,L5-S211例,L5-S312例,S1-38例;肿瘤切除方式:本组患者术中尽... [目的]探讨骶骨切除术后腰椎与骨盆TSRH-3d内固定重建方法及其作用。[方法]本院于2001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68例腰骶段骨肿瘤患者,其中原发肿瘤48例,转移癌20例,L5S127例,L5-S211例,L5-S312例,S1-38例;肿瘤切除方式:本组患者术中尽可能保留骶神经,低位骶骨肿瘤保留S1-3神经,原发肿瘤行植骨,转移癌行骨水泥填塞成型,肿瘤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骨盆TSRH-3 d腰骨盆固定术,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结果]术后随访8-48个月,近期效果满意,3例出现排尿困难,5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5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4、17、20、25、23个月因多处转移,全身衰竭死亡。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X线检查未见钉孔扩大、骨盆内聚及腰椎下移(L5下沉)。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断钉、断棒或螺钉松动。[结论]骶骨肿瘤切除与重建术有利于保持腰椎及骨盆稳定性,可减轻疼痛,保留患者的行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切除 重建术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鼠脊髓半切综合征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田纪伟 高岱峰 +3 位作者 李家顺 贾连顺 赵书平 叶晓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7期2392-2393,T001,共3页
目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可促进神经再生,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评价GM-1对颈髓半切综合征(BSS)的治疗效果。方法取SD大鼠55只,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直视下半切大鼠颈髓1/2C5-7阶段;治疗组在伤后15,90,180min... 目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可促进神经再生,有助于运动功能恢复,评价GM-1对颈髓半切综合征(BSS)的治疗效果。方法取SD大鼠55只,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直视下半切大鼠颈髓1/2C5-7阶段;治疗组在伤后15,90,180min,2,3d分别腹腔内注射GM-110mg/kg,损伤组注射生理盐水。伤后1,6,24h,1,6周时各取损伤组合治疗组大鼠各2只伤区颈髓组织送光镜和电镜检查,并进行Rivlin斜板试验以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在自制斜板上停留的最大角度为82°,损伤组术后1周平均为55°,6周时有一定程度的增加65°;而治疗组术后增加较快,6周时接近正常。治疗组半切处出血减轻,周围白质大部相连,髓鞘修复,大量重组的少突胶质细胞增生,运动功能恢复90%。结论GM-1对BSS脊髓有保护作用,并促进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治疗 大鼠 脊髓半切综合征 运动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
下载PDF
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田纪伟 袁文 张清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8-310,共3页
关键词 颈椎不稳定 椎弓根钉内固定 系统研究 内固定器械 后路椎弓根螺钉 临床操作技能 骨性融合 继发性损伤 解剖学基础 固定效果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现代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田纪伟 高岱峰 +1 位作者 李家顺 贾连顺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6期3622-3623,共2页
脊髓损伤引起截瘫,致残率高,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巨大。但由于脊髓损伤的特殊性,其治疗一直缓慢。由于现代实验手段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充分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化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对严重脊髓损伤进行康复治疗:脊柱减压功能... 脊髓损伤引起截瘫,致残率高,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巨大。但由于脊髓损伤的特殊性,其治疗一直缓慢。由于现代实验手段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充分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化基础上,利用各种方法对严重脊髓损伤进行康复治疗:脊柱减压功能重建;大网膜移植;神经组织移植;基因治疗;损伤因子治疗;物理疗法。还有药物治疗:皮质激素;神经节苷脂;阿片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其中以神经移植、基因治疗代表未来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大网膜移植 神经组织脊髓移植术 基因治疗 细胞因子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三维固定技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 被引量:3
9
作者 田纪伟 袁文 +4 位作者 张清港 倪斌 肖建如 李家顺 贾连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5年7月,采用:(1)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钉固定13例患者;(2)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寰椎后弓钩固定12例患者;两种方法其中Vertex 16例、Summit 9例。[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2002年7月-2005年7月,采用:(1)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钉固定13例患者;(2)枢椎经关节突螺钉+寰椎后弓钩固定12例患者;两种方法其中Vertex 16例、Summit 9例。[结果]25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26枚,枢椎椎弓根钉26枚,枢椎经关节突螺钉24枚,寰椎后弓钩24枚。术后无1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6.7个月。术后JOA评分13.6~15.9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9.5%。骨折的齿状突骨性愈合,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两种三维固定技术可靠,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经关节突螺钉 寰枢关节 三维固定
下载PDF
脊髓半切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纪伟 李家顺 +3 位作者 贾连顺 叶晓健 高岱峰 赵书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72-774,共3页
目的 :研究脊髓半切伤 (hSCI)后脊髓远端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意义 ,并探讨反应性胶质化在脊髓半切伤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2 5只 ,随机分为 5组 (n =5 )正常对照组、伤后 1、4、7、14d组 ,用免疫组化及... 目的 :研究脊髓半切伤 (hSCI)后脊髓远端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表达的意义 ,并探讨反应性胶质化在脊髓半切伤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2 5只 ,随机分为 5组 (n =5 )正常对照组、伤后 1、4、7、14d组 ,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的表达 ;用大鼠综合性为评分 (CBS)方法对各组评分。结果 :hSCI后远端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1~ 14d呈进行性增高 ,损伤各组CBS1~ 14d呈降低趋势 ,两指标有显著相关性 (r =-0 .0 5 ,P <0 .0 1)。结论 :hSCI后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其反应形胶质化对脊髓再生和修复其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半切伤 胶质纤维蛋白 反应性胶质化
下载PDF
大鼠脊髓半切伤后运动功能的可修复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纪伟 李家顺 +1 位作者 贾连顺 赵书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0期2822-2823,F003,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半切后运动功能恢复腹角神经元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变化,探讨其损伤恢复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化ABC方法监测不同时段脊髓半切伤后腹角神经元NT-3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可见NT-3反应阳性细胞分布于胶质的...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半切后运动功能恢复腹角神经元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变化,探讨其损伤恢复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化ABC方法监测不同时段脊髓半切伤后腹角神经元NT-3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可见NT-3反应阳性细胞分布于胶质的大神经元和小神经元,胞质、胞核均染色,胶质细胞阳性,24h后,神经元NT-3免疫反应为~,阳性细胞数为5.00±0.07,7d后神经元NT-3免疫反应为,阳性细胞数为7.90±0.27,均较正常显著增加(P<0.01,F=5.27)。结论NT-3不仅参与正常腹角神经元生理过程,而且在脊髓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半切 运动功能 脊髓损伤 脊髓修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康复
下载PDF
寰椎横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12
作者 田纪伟 夏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3-395,共3页
寰椎横韧带位于枢椎齿状突后侧,两侧止于寰椎侧块内侧的骨突上。寰椎前弓、侧块、横韧带和枢椎齿状突一起,构成了寰齿关节。横韧带损伤可导致寰齿关节、寰椎与枢椎间不稳,继而发生寰椎前脱位。严重者可伤及延髓,导致患者高位四肢瘫... 寰椎横韧带位于枢椎齿状突后侧,两侧止于寰椎侧块内侧的骨突上。寰椎前弓、侧块、横韧带和枢椎齿状突一起,构成了寰齿关节。横韧带损伤可导致寰齿关节、寰椎与枢椎间不稳,继而发生寰椎前脱位。严重者可伤及延髓,导致患者高位四肢瘫甚至危及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横韧带损伤 寰椎侧块内侧 枢椎齿状突 治疗 诊断 寰齿关节 寰椎前脱位 椎间不稳
原文传递
脊髓半切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纪伟 李家顺 +3 位作者 贾连顺 叶晓健 高岱峰 赵书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533-535,共3页
目的:研究脊髓半切伤(hSCI)后脊髓远端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意义,并探讨反应性胶质化在脊髓半切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n=5),正常对照组、脊髓半切伤后1d、4d、7d和14d组。用免疫组化及图... 目的:研究脊髓半切伤(hSCI)后脊髓远端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意义,并探讨反应性胶质化在脊髓半切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n=5),正常对照组、脊髓半切伤后1d、4d、7d和14d组。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星形胶质细胞中GFAP的表达;用大鼠综合行为评分(CBS)对各组评分。结果:hSCI后远端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1~14d呈进行性增高,损伤各组CBS1~14d呈降低趋势,两指标有显著性相关性(r=-0.05,P<0.01)。结论:hSCI后星形胶质细胞通过其反应性胶质化对脊髓再生和修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半切伤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反应性胶质化 星形胶质细胞 脊髓保护
原文传递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处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田纪伟 谭炳毅 +1 位作者 李家顺 贾连顺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5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迟发感染 椎弓根螺钉系统 术后 内固定术 并发症 胸腰椎骨折脱位 脊柱内固定 处理 晚期 发病率
下载PDF
二维表面波破碎面分形结构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纪伟 曹露洁 楼顺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共4页
本文利用非线性理论,在各组成波空间特征尺度可分离情况下,推广了Longuet-Higgins(1994)最新结果。并在某些可允许条件范围内,利用n次骑波能量方程,给出了n-1次骑波关于n次骑波扰动失稳条件。由失稳条件... 本文利用非线性理论,在各组成波空间特征尺度可分离情况下,推广了Longuet-Higgins(1994)最新结果。并在某些可允许条件范围内,利用n次骑波能量方程,给出了n-1次骑波关于n次骑波扰动失稳条件。由失稳条件及破碎波动力机制,分析了二维表面波破碎面的拓扑结构,并给出了计算该破碎面分形雏数表达式。最后,通过一具体实例,来进一步解释破碎面分形拓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波面 自相似结构 分形维数 表面波 海洋
下载PDF
侧块固定在颈椎伤病中应用(附36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纪伟 李家顺 +1 位作者 贾连顺 倪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侧块固定对颈椎伤病的影响。方法 :复习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6月 36例手术对颈椎侧块内固定术所涉及的有关解剖结构 (侧块、小关节、椎动脉、神经根、脊髓 )及其功能作用。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 3.8年 ,术后JOA评... 目的 :探讨采用侧块固定对颈椎伤病的影响。方法 :复习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6月 36例手术对颈椎侧块内固定术所涉及的有关解剖结构 (侧块、小关节、椎动脉、神经根、脊髓 )及其功能作用。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 3.8年 ,术后JOA评分改善平均 13.6分。结论 :侧块固定对颈椎伤病有良好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伤病 侧块 固定 外科手术 颈椎骨折 治疗
下载PDF
脊柱截骨术在脊柱后凸畸形中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田纪伟 李家顺 +2 位作者 贾连顺 朱大成 张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02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 评价脊柱截骨术治疗脊柱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V形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椎体部分或整体切除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 2 6例。结果 截骨后平均矫正 34° ,1例发生骨不连。随访 12~ 32个月 ,平均 17个月 ,Cobb角丢失 2... 目的 评价脊柱截骨术治疗脊柱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V形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椎体部分或整体切除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 2 6例。结果 截骨后平均矫正 34° ,1例发生骨不连。随访 12~ 32个月 ,平均 17个月 ,Cobb角丢失 2°~ 4°,平均 2 5° ,效果满意。结论 应依因治疗 ,上胸椎畸形操作应仔细 ,关节突松解 ,CD、TSR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脊柱截骨术 疗效
下载PDF
上海市部分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的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纪伟 赵光复 +1 位作者 邬学群 施杞 《中国骨伤》 CAS 1997年第3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脊柱侧弯 患病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动力性腰椎不稳症的外科干预时机 被引量:22
19
作者 田纪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4期1416-1417,共2页
关键词 病因 诊断 外科手术 生物力学 动力性腰椎不稳症 干预时机
下载PDF
齿状突骨折合并C_(2、3)脱位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纪伟 王雷 +2 位作者 董双海 赵庆华 夏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合并C2,3,脱位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54岁,平均36岁,根据是否有合并伤分2组,A组:齿状突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9例;B组:齿状突骨折合并C2,3间盘破裂、C2,3脱位;...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合并C2,3,脱位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54岁,平均36岁,根据是否有合并伤分2组,A组:齿状突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9例;B组:齿状突骨折合并C2,3间盘破裂、C2,3脱位;齿状突骨折根据Anderson—DAlonzo分类:Ⅱ型骨折12例、Ⅲ型骨折4例;手术采取齿突中孔螺钉单纯固定4例;齿突螺钉固定加C2,3融合内固定6例;齿突螺钉固定加后路C2,3固定术6例;术后颈围固定3个月。[结果]16例患者经6个月~3年随访,X线片均示骨性愈合;A、B2组无固定并发症(内置物松动、折弯、断钉)。无神经功能加重的患者。[结论]对Hanggman骨折可采用颅骨小重量牵引,C2,3不稳的齿突骨折患者,宜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内固定术 脱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