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耀洲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采撷
1
作者 陈颖 田耀洲 +1 位作者 林琳 丁金荣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526-1529,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病理主要以胃腺体的萎缩、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为特征。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积极控制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病理主要以胃腺体的萎缩、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为特征。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积极控制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病理进展或逆转其病理变化,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经济负担及预防胃癌发生。田耀洲教授认为此病属本虚标实,脾胃虚弱是本,气滞、湿郁、瘀血为标,虚、滞、湿、瘀相互胶结推动着疾病的进展,在辨证上推崇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用药上推崇中西医结合,并擅用经方与药对,精准辨治与用药。田教授开创的自拟方剂芪芝方,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脾胃湿热型CAG的临床症状。今将田教授辨治CAG之经验及自拟方剂分享给大家,以期为临床辨治CAG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湿热证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田耀洲运用“运脾柔肝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杰 王翰林 +4 位作者 朱传旺 李慧 田耀洲 邹雪 魏兰福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3期111-114,共4页
功能性便秘(FC)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大便次数减少、粪质干结、排便不尽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对其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医药的治疗优势逐渐显现。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与肠-脑相互作用障碍等有关。... 功能性便秘(FC)是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大便次数减少、粪质干结、排便不尽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对其尚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医药的治疗优势逐渐显现。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与肠-脑相互作用障碍等有关。田耀洲教授从事中医治疗消化道疾病研究多年,认为“肝郁脾虚”是其病机关键,“本虚标实”是病机特点,脾气亏虚、运化失常为发病之本,肝郁气滞、腑气不通为发病之标,治以运脾柔肝、理气通便,以运脾与柔肝并举、调气与导滞并重创建了运脾柔肝方,临床随证加减,治养相宜,配合穴位敷贴、生物反馈治疗等疗法,疗效显著。通过整理田耀洲教授以“运脾柔肝法”治疗功能性便秘之经验,以期为临床辨证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肝郁脾虚 本虚标实 运脾柔肝法 田耀洲
原文传递
田耀洲教授从肝论治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经验
3
作者 鲁颖珂 田耀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86-90,共5页
慢性糜烂性胃炎关键病机大致可分为三种:一为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气郁化火,木旺伐土。中焦伏火,通降不利,在内吞酸嘈杂,火曰炎上,在上反酸口苦;二为劳欲过度及情志抑郁,木不疏土,致肝脾不和,阴阳失调,寒热错杂;三为肝火灼津为痰,内扰于胆... 慢性糜烂性胃炎关键病机大致可分为三种:一为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气郁化火,木旺伐土。中焦伏火,通降不利,在内吞酸嘈杂,火曰炎上,在上反酸口苦;二为劳欲过度及情志抑郁,木不疏土,致肝脾不和,阴阳失调,寒热错杂;三为肝火灼津为痰,内扰于胆,致胆火上逆。田耀洲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从肝论治”的理论,治则一为理气开郁,清肝泄胃,二为和解肝脾,平调寒热,三为利胆降气,清热化痰。田教授临床治疗常用药物为黄连、黄芩、吴茱萸等,在寒凉清泻中稍加温热,如柴胡、枳壳、香附、白芍等,疏泄宣散中稍加收敛,如半夏、干姜、桂枝、白芍、大枣等,和阴阳以求中气。笔者跟随田教授学习,受益良多,列举经典医案3则,供大家研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耀洲 慢性糜烂性胃炎 从肝论治 临床经验
下载PDF
田耀洲教授从“湿热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
4
作者 王翰林 李杰 +2 位作者 朱传旺 李慧 田耀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09-212,217,共5页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吐酸”“嘈杂”“呕苦”“食管瘅”等范畴。田耀洲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为内邪阻滞、胃失和降、浊气上逆;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及素体脾胃虚弱,病位在食管,与肝、脾胃等...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吐酸”“嘈杂”“呕苦”“食管瘅”等范畴。田耀洲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为内邪阻滞、胃失和降、浊气上逆;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及素体脾胃虚弱,病位在食管,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内生之湿、热、痰、气滞、血瘀既是病理产物,更是致病因素,贯穿于发病的始终,而湿热痰在本病演变的进展中尤为关键。临证以清化内邪、通降胃气为治疗大法,兼疏肝理气、扶正祛邪,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清化内邪 通降胃气 田耀州 临证经验
下载PDF
田耀洲效方治验——熄风化湿方
5
作者 田耀洲 《江苏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10-11,共2页
1熄风化湿方组成:白芍10 g,钩藤10 g(后下),蒺藜15 g,木香6 g,黄连3 g,干姜3 g,黄芩6 g,陈皮6 g,防风6 g,白术10 g,败酱草15 g,石榴皮10 g,生甘草6 g。功效:柔肝熄风,清热化湿。主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风内动、湿热内阻证)。用法:每... 1熄风化湿方组成:白芍10 g,钩藤10 g(后下),蒺藜15 g,木香6 g,黄连3 g,干姜3 g,黄芩6 g,陈皮6 g,防风6 g,白术10 g,败酱草15 g,石榴皮10 g,生甘草6 g。功效:柔肝熄风,清热化湿。主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风内动、湿热内阻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方解:方以蒺藜、白芍、钩藤柔肝熄风为君药;陈皮、防风理气祛风,黄芩、黄连、败酱草苦寒清热燥湿,皆为臣药;白术甘淡,健脾渗湿,木香、干姜辛温,理气祛湿,振奋阳气,防苦寒伤阳,以行郁滞之气,均为佐药;石榴皮酸涩,涩肠止泻,甘草调和诸药,二者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柔肝熄风、清热化湿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肝风内动 湿热 熄风化湿方 验方 名医经验 田耀洲 江苏
下载PDF
田耀洲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红陶 田耀洲 《光明中医》 2010年第12期2166-2167,共2页
田耀洲,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研习岐黄仁术30年,师从孟河名医单兆伟,对于脾胃病造诣颇深,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屡获良效,笔者师从田师学习,有所体会,因才疏学浅,仅能总结一二。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医疗法 名医经验 孟河医派 田耀洲
下载PDF
田耀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撷英 被引量:6
7
作者 华秋雯 李慧 +1 位作者 孙建梅 田耀洲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29-31,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田耀洲教授认为本病为感受湿热疫毒,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变,"湿、郁、瘀、虚"贯穿整个发病过程。"湿、郁、瘀、虚"相互影响,加快疾病的发展,最终导致脏腑阴阳气血虚衰。治宜解郁...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田耀洲教授认为本病为感受湿热疫毒,其发病机制复杂多变,"湿、郁、瘀、虚"贯穿整个发病过程。"湿、郁、瘀、虚"相互影响,加快疾病的发展,最终导致脏腑阴阳气血虚衰。治宜解郁热而除湿蒸,清气道而和中气;化瘀血而行血络,养营阴而生新血;调肝肾以养精血,和阴阳而充气血。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田耀洲
下载PDF
田耀洲教授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建梅 田耀洲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田耀洲教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微生物群的改变、内脏高敏感性和脑-肠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肝脾关系密切,主要为长期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耗血伤津,肠道失润,肝气乘脾,脾运受损,导... 田耀洲教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病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微生物群的改变、内脏高敏感性和脑-肠轴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肝脾关系密切,主要为长期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耗血伤津,肠道失润,肝气乘脾,脾运受损,导致肠道传导无力而成便秘。临床主要以"腹痛"和"便秘"为特征,治疗以运脾柔肝为主,临床随证加减,辨证施治。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和平和的心态、定时排便、加强锻炼及提肛训练、练习腹部按揉法及多食富含纤维及油脂的食物,综合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运脾柔肝
下载PDF
田耀洲教授从内风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璇 田耀洲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430-431,共2页
田耀洲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师从孟河医派名医单兆伟,临床应用柔肝熄风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丰富的经验,笔者师从田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内风 腹泻 柔肝熄风
下载PDF
田耀洲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撷英 被引量:16
10
作者 柳鹏飞 张伟 田耀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40-143,共4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一种发病率高、疗效不佳、易复发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消化系统疾病,田耀洲教授认为BRG的病机以胆邪犯胃、胃失和降为其本,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劳倦过度及素体脾胃虚弱为其因,气、血...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一种发病率高、疗效不佳、易复发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消化系统疾病,田耀洲教授认为BRG的病机以胆邪犯胃、胃失和降为其本,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劳倦过度及素体脾胃虚弱为其因,气、血、痰、湿、食、瘀为其标,治疗以利胆邪、和胃气为主,倡导"辨病与辨证并举","忌刚用柔,中病即止","衷中参西,优势互补","治养相合,积极引导",综合施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田耀洲教授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瑞 田耀洲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11期1052-1053,共2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肝脾二脏有关,以肝郁脾虚、木虚肝旺为主,治疗以柔肝扶脾为大法。田耀洲教授自拟加味痛泻要方,柔肝健脾,清热化湿,辨证施治,切中病机而取效。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 木虚肝旺 柔肝扶脾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应用
下载PDF
田耀洲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撷英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伟 田耀洲(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13-15,共3页
田耀洲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以气虚为本,湿瘀为标,重视湿邪在本病中的演变发展。治疗以益气运脾、祛湿通络为主,处方用药和缓醇正,同时参以内镜病理,辅以饮食情志疗法,综合施治。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病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益气化湿消瘀方治疗结直肠腺瘤术后湿瘀阻滞证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姚天琦 林琳 +3 位作者 田耀洲 朱传旺 魏兰福 费宗奇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湿消瘀方干预结直肠腺瘤术后湿瘀阻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瘀阻滞型结直肠腺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湿消瘀方,连续治疗12周。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湿消瘀方干预结直肠腺瘤术后湿瘀阻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瘀阻滞型结直肠腺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术后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化湿消瘀方,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1年后腺瘤复发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证候疗效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腺瘤复发率(47.5%)低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腺瘤复发个数少于对照组(P<0.05),而腺瘤直径、复发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TG、TC、LDL-C、HDL-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益气化湿消瘀方可明显降低结直肠腺瘤复发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益气化湿消瘀方 湿瘀阻滞证
原文传递
三子方对大肠腺瘤内镜治疗患者术后疗效、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陈允旺 田耀洲 +2 位作者 林琳 魏引廷 张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三子方对大肠腺瘤内镜治疗患者术后疗效、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大肠腺瘤内镜治疗患者合计67例(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子方模拟剂组(33例)与三子方组(34例),三子方组患者内... 目的观察三子方对大肠腺瘤内镜治疗患者术后疗效、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大肠腺瘤内镜治疗患者合计67例(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子方模拟剂组(33例)与三子方组(34例),三子方组患者内镜治疗后给予三子方治疗,三子方模拟剂组患者内镜治疗后给予其模拟剂,均治疗12周。数据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稀溏、食少等)变化、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CD_(4)^(+)、CD_(8)^(+)等免疫指标变化、治疗后生活质量提升率,随访1年,比较各组复发率及癌变率。结果三子方组治疗总有效率比三子方模拟剂组高[94.12%(32/34)vs 75.76%(25/33)](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腹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稀溏、食少等)、CD_(4)^(+)、CD_(8)^(+)等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腹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稀溏、食少等)、CD_(4)^(+)、CD_(8)^(+)等免疫指标均改善,三子方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腹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稀溏、食少等)、CD_(4)^(+)、CD_(8)^(+)等免疫指标均优于三子方模拟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子方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提升率高于三子方模拟剂组[97.06%(33/34)vs 75.76%(25/33)](P<0.05);两组均未见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三子方组复发率低于三子方模拟剂组[5.88%(2/34)vs 24.24%(8/33)](P<0.05);两组均未见癌变(P>0.05)。结论三子方可提升大肠腺瘤内镜治疗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免疫能力与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复发率,可一定程度意义癌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瘤 内镜 手术 三子方 三子方模拟剂 疗效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胆胃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5
作者 田耀洲 常复蓉 +6 位作者 任爱农 王德明 张珊珊 石磊 徐梦丹 夏军权 马丽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机特点及胆胃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给予胆胃胶囊)、对照组(给予吗丁啉),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170%(P<001)...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机特点及胆胃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3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给予胆胃胶囊)、对照组(给予吗丁啉),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170%(P<001);治疗组对临床症状、体征的消除时间,胆汁返流的控制及胃炎的修复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提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机关键为胃失和降,病理表现为热郁血瘀,病位涉及肝、胆、脾、胃,采用疏肝降胃、清热化瘀法组方的胆胃胶囊其临床疗效优于吗丁啉,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胃胶囊 胆汁返流性胃炎 疏肝降胃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27
16
作者 田耀洲 滑永志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5-57,共3页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常见病,其病机主要与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有关。针对肝胃不和、寒热夹杂、肝胃郁热、脾虚痰阻等不同证型,灵活选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合旋覆代赭石汤、半夏厚朴汤合参苓白术散等经方加减化裁,治...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常见病,其病机主要与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有关。针对肝胃不和、寒热夹杂、肝胃郁热、脾虚痰阻等不同证型,灵活选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合旋覆代赭石汤、半夏厚朴汤合参苓白术散等经方加减化裁,治疗本病可获佳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胃食管反流 肝胃不和 寒热夹杂 肝胃郁热 脾虚痰阻
下载PDF
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17
作者 邵明影 田耀洲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3期4707-4709,共3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为多种原因引起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而导致的胃黏膜炎症反应,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嘈杂、痞满、胆瘅、呕苦”等范畴,并且临床上以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其反复发作对患者... 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为多种原因引起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而导致的胃黏膜炎症反应,在中医学中属于“胃脘痛、嘈杂、痞满、胆瘅、呕苦”等范畴,并且临床上以肝胃不和型最为常见,其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文章就近年来中西医在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胆汁反流性胃炎 肝胃不和证 综述
下载PDF
当前中西医结合工作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田耀洲 方志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36-138,共3页
中西医结合是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学术思想于一炉,优势互补,以明显提高诊断水平和临床疗效的新的医疗体系。为了早日创造出完整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当前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解放思想,消除中西门户之见,坚定创新的信念;加快培养中... 中西医结合是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学术思想于一炉,优势互补,以明显提高诊断水平和临床疗效的新的医疗体系。为了早日创造出完整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当前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解放思想,消除中西门户之见,坚定创新的信念;加快培养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人才的步伐,为发展增添后劲;再积极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制定统一的并为医学界广泛接受的诊断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为中西医结合提供充足的工具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观念 人才培养 诊断 疗效判断 中药现代化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用于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的多指标权重研究 被引量:112
19
作者 任爱农 卢爱玲 +1 位作者 田耀洲 何素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在多指标优选中药复方提取工艺中建立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确立权重法。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立权重,进行多指标优选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性检验结果(CR<0.1)表明权重系数合理有效。结论:AHP法简单易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 目的:在多指标优选中药复方提取工艺中建立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确立权重法。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立权重,进行多指标优选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性检验结果(CR<0.1)表明权重系数合理有效。结论:AHP法简单易行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运用AHP确定权重,更能提高多指标优选中药复方提取工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 中药 提取工艺 权重系数
下载PDF
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胃脘痛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魏兰福 田耀洲 +2 位作者 夏军权 陆敏 奚肇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2-614,共3页
目的评价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良附丸饮片汤剂、安慰剂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三... 目的评价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良附丸中药配方颗粒、良附丸饮片汤剂、安慰剂治疗7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安慰剂组50例。治疗7 d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31%,愈显率为50%;对照组有效率为90.20%,愈显率为52.94%。两者与安慰剂组进行优效性比较,均优于安慰剂;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非劣性比较,两者疗效相当;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命体征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尽管有所变化,但均在正常值范围。结论良附丸免煎配方颗粒对胃脘痛具有治疗作用,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疗效相当,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良附丸 中药配方颗粒 传统中药饮片汤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