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
1
作者 袁建军 李广 +3 位作者 张权 任志帅 刘岩 田融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9,152,共6页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下腰痛分为腰痛组和非腰痛组。腰痛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32~77岁,平均(59.36±8.65)岁。非腰痛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0~78岁,平均(56.81±8.0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分析术后持续性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与VAS、JOA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价值。结果 腰痛组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发生率(47.06%、23.53%)高于非腰痛组(15.38%、1.92%);腰痛组术后3个月VAS、PT高于非腰痛组,JOA评分、LL、SS低于非腰痛组,ΔVAS、ΔJOA、ΔLL、ΔPI、ΔPT、ΔSS小于非腰痛组(P<0.05);DLD患者ΔLL、ΔPT、ΔSS均与ΔVAS、ΔJOA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ΔPI与ΔVAS、ΔJOA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ΔLL、ΔPT、ΔSS均为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影响因素(P<0.05);ΔLL、ΔPT、ΔSS预测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6、0.825、0.731;与ΔLL、ΔPT、ΔSS单独预测比较,ΔLL、ΔPT、ΔSS联合预测的AUC(0.939)明显增大,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均>0(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DLD患者腰椎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且在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持续性下腰痛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 相关性分析 预测
下载PDF
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袁建军 刘岩 +3 位作者 李广 张权 任志帅 田融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目前,主要通过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式来减轻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但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需要放射科、肿瘤科和整形外科等... 目前,主要通过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微创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式来减轻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但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需要放射科、肿瘤科和整形外科等多学科团队合作,根据患者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性肿瘤 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 微创治疗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转移性骨肿瘤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岩 袁建军 田融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1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该病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所引起的骨痛及伴发高钙血症的治疗方法。结果该病可采用非手术方式(全身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外照射放射治疗、外固定及支具)或手术方式治疗。骨痛的治... 目的探讨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该病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所引起的骨痛及伴发高钙血症的治疗方法。结果该病可采用非手术方式(全身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外照射放射治疗、外固定及支具)或手术方式治疗。骨痛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镇痛药,或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物、皮质类固醇治疗。高钙血症的治疗常使用二膦酸盐。结论转移性骨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同时期内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及放射性核素治疗,属当前公认且成熟的治疗方法,均各有优缺点,需根据患者病情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骨肿瘤 骨痛 高钙血症 综合治疗 进展
下载PDF
前路环锯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4
作者 田融 江毅 +2 位作者 崔子健 田成瑞 刘满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研究前路环锯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88例各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旋转推进式环锯行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的结果。结果 :术后改善程度 ,优 (改善率≥ 80 % ) 82 % ,良 (5 0 %≤改善率≤ 80 % ) 13 5 % ... 目的 :研究前路环锯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88例各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旋转推进式环锯行颈椎前路减压术治疗的结果。结果 :术后改善程度 ,优 (改善率≥ 80 % ) 82 % ,良 (5 0 %≤改善率≤ 80 % ) 13 5 % ,有效 (5 %≤改善率≤ 5 0 % ) 4 5 %。结论 :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 ,使用旋转推进式环锯行前路减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锯 减压 颈椎间盘平 治疗
原文传递
经后路植入椎体间融合器及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失稳症 被引量:2
5
作者 田融 夏刚 +1 位作者 杜文君 温俊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8期514-515,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植入椎体间螺纹融合器 (BAK)及椎弓根内固定对腰椎失稳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4 6例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固定并椎间植入BAK手术治疗。结果  14 6例患者术后随访 8~4 8...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植入椎体间螺纹融合器 (BAK)及椎弓根内固定对腰椎失稳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14 6例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固定并椎间植入BAK手术治疗。结果  14 6例患者术后随访 8~4 8个月 ,平均 2 6个月。未发现椎间植骨不融合情况 ,术后优良率 94 5 %。结论 后路椎间植入BAK并配合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具有入路简单 ,并能充分减压的特点 ,它克服了传统椎间融合术的许多不足 ,提高了对腰椎失稳症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植入术 椎体间融合器 椎弓根 内固定 腰椎失稳症 BAK 手术方法
下载PDF
FASTIN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6
作者 张学利 夏英鹏 +2 位作者 贾宇涛 赵骢 田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评价FASTIN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报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2月~2006年2月,89名因颈椎病行ELAP手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0例使用FASTIN锚钉进行&qu... [目的]评价FASTIN锚钉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报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2月~2006年2月,89名因颈椎病行ELAP手术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0例使用FASTIN锚钉进行"门轴"侧固定的患者为研究组,另49例采用传统缝线悬吊"门轴"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随访24个月,对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4个月随访时两组间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JOA评分增长率,颈椎前突指数,颈椎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别,轴性症状发生率和C5神经瘫发生率锚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2例高龄患者术后6个月时出现了锚钉的松动,但随访全过程并没有影响手术效果。[结论]锚钉的使用避免了传统ELAP手术对于门轴侧小关节囊和椎旁肌肉的缝合干扰,有效降低了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但是对于高龄骨质疏松的患者锚钉的使用应该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管成形术 单开门 锚钉 轴性症状
下载PDF
腰椎全板减压术后顽固下腰痛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夏英鹏 徐天同 +4 位作者 申庆丰 张宇 田融 江汉 张学利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0-512,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全板切除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0年作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69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对... [目的]分析腰椎全板切除术后残留下腰痛的原因,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0年作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69例获得5年以上随访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使用日本骨科学会(JOA)标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下腰痛程度进行评分,根据手术前后下腰痛程度的变化将病例分为无残存下腰痛(lowbackpain,LBP)组和残存LBP组,针对术前的临床和影像学参数,使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对数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残存下腰痛的临床预测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两组间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腰椎前突角、腰椎活动度和手术减压范围与术后残存下腰痛密切相关。残存LBP组患者术前腰椎生理前突和活动度分别为(22.27°±3.12°)和(22.91°±2.31°),显著低于无残存LBP组患者的腰椎前突和活动度(37.23°±2.19°)和(31.66°±1.52°),P值分别为0.000和0.002;而残存LBP组的减压节段(2.77±0.19节)明显高于无残存LBP组(1.70±0.10节),P值为0.000。[结论]对于术前腰椎前突减小,腰椎活动度下降的椎管狭窄症患者单纯施行多节段的腰椎全板减压容易导致术后顽固性下腰痛的出现,应引起作者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椎板减压术 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合并颈椎病的颈椎椎体形态改变:病例-对照 被引量:8
8
作者 宋海峰 田融 +3 位作者 夏刚 张学利 徐天同 申庆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48-2051,共4页
背景:有学者发现,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颈椎椎体骨小梁减少、变细、甚至穿孔,那么这种改变是否会导致颈椎椎体变形,又与颈椎病发病有哪些关系呢?目的:通过测量、比较骨质疏松症合并颈椎病后的颈椎形态学改变来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以40... 背景:有学者发现,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颈椎椎体骨小梁减少、变细、甚至穿孔,那么这种改变是否会导致颈椎椎体变形,又与颈椎病发病有哪些关系呢?目的:通过测量、比较骨质疏松症合并颈椎病后的颈椎形态学改变来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以40例腰椎骨密度正常、无颈椎病的体检者为对照组,平均32.5岁;30例确诊的颈椎病为颈椎病组,平均43.6岁;46例颈椎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组为合并骨质疏松症组,平均58.6岁。116例受试者拍摄X射线片。测量椎体高度、椎体矢状径和椎体高度/矢状径比、椎管/椎体矢状径比。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组的椎体高度下降、矢状径变长(P<0.05),椎管/椎体矢状径比变小(P<0.05),椎体变形以椎体高度下降与矢状径延长而变得扁平为主要特点。提示骨质疏松导致颈椎椎体变形,骨质疏松与颈椎病存在相关性,并可能是颈椎病进展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骨质疏松 形态学 骨组织构建 颈椎
下载PDF
腰椎术后综合征病因分析及治疗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天同 夏英鹏 +2 位作者 贾宇涛 申庆丰 田融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4-564,共1页
腰椎术后综合征(failed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是多原因所致的一组临床病征,目前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指在行椎板切除术或椎间盘摘除术后,患者腰痛或腿痛症状未缓解或未完全消除,甚至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我科2003年6月-2006年... 腰椎术后综合征(failed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是多原因所致的一组临床病征,目前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指在行椎板切除术或椎间盘摘除术后,患者腰痛或腿痛症状未缓解或未完全消除,甚至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我科2003年6月-2006年9月共发生FBSS患者36例,现将其病因及治疗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综合征 治疗
下载PDF
椎板减压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其与胸椎后凸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夏英鹏 徐天同 +4 位作者 张黎龙 朱如森 田融 江汉 张学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26-429,共4页
目的:评价单纯椎板减压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其与胸椎后凸角度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3~1997年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的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获得长期随访的患者,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单纯椎板减压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及其与胸椎后凸角度改变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93~1997年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的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获得长期随访的患者,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测量并统计手术前后各时期胸椎后凸Cobb角,分析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随访5年以上者27例,JOA评分由术前的4.26±0.94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6.33±0.88分,胸椎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29.60°±2.50°逐渐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41.70±2.81°,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ANOVA)显示术后2年开始胸椎后凸显著增大,而JOA评分逐步下降,4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因胸椎后凸明显加大,症状恶化行二次手术。结论:单纯椎板切除减压对于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胸椎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伴随胸椎后凸的增大远期手术效果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病 胸椎管狭窄症 椎板减压术 胸椎后凸 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诱导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黎龙 路磊 +1 位作者 张学利 田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5891-5896,共6页
背景:对于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目前大多存在诱导物价格昂贵、制备困难或细胞培养周期长、成骨能力低等缺点,近年研究发现浓缩血小板中存在的生长因子有诱导骨再生的作用。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兔骨髓基... 背景:对于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目前大多存在诱导物价格昂贵、制备困难或细胞培养周期长、成骨能力低等缺点,近年研究发现浓缩血小板中存在的生长因子有诱导骨再生的作用。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体外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分化作用。方法:从8只兔双侧股骨大转子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分为两组,实验组用含1%富血小板血浆的DMEM进行干预,对照组加入普通DMEM条件培养液。结果与结论:倒置显微镜下,原代培养细胞24~36h后开始贴壁,10~12d细胞融合成单层。实验组细胞培养第2天已贴壁,第6天细胞大部分融合;对照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较实验组晚出现1~3d。培养第2,6,10,14天,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兔成骨细胞生长良好,生化指标稳定,表现出与典型的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证实富血小板血浆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并能促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化 富血小板血浆 碱性磷酸酶 成骨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夏英鹏 张学利 +4 位作者 徐天同 万军 于斌 申庆丰 田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比较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97例FCS患者,其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2例(A组),... 目的:比较颈椎全椎板减压术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flurosis cervical ste-nosis,FCS)的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临床和影像学效果。方法:2000年2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97例FCS患者,其中行单开门椎管成形术42例(A组),行全椎板减压术55例(B组)。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少5年,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神经功能评分和庆应大学的颈椎轴性症状评分(axial symptom score,ASS)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通过手术前和术后5年颈椎X线平片和MRI检查的比较,对患者术后5年脊髓后移程度、颈椎曲度指数(curviture index,CI)和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后5年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A组和B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9%±4%和53%±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ASS为10.8±0.2分,明显高于B组的9.2±0.5分(P<0.05)。术后5年A组和B组的脊髓后移距离分别为4.7±0.2mm和5.1±0.3m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的CI与术前比较均下降,但A组降低程度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ROM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降低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FCS患者全椎板减压手术并不能使脊髓获得更大后移,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较之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更好地保留骨性结构的完整性,从而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症 椎管成形术 全椎板减压术 中期随访 氟骨症
原文传递
单纯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侧凸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3
作者 夏英鹏 徐天同 +5 位作者 贾宇涛 张寅龙 申庆丰 田融 江汉 张学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侧凸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6年~2000年我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患者57例,均采用单纯腰椎椎板减压术治疗。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根据JOA评分... 目的:探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并腰椎侧凸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996年~2000年我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患者57例,均采用单纯腰椎椎板减压术治疗。使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根据JOA评分恢复率(recover rate,RR)将患者分为效果满意组(RR≥50%)和效果不满意组(RR<50%),对腰椎前凸角、侧凸角、腰椎活动度以及L4椎体倾斜率和侧向位移等影像学参数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随访3~7年,平均5.1年,效果满意者42例,不满意者15例,统计分析显示腰椎前凸、活动度、L4椎体的倾斜率和手术减压节段对手术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与效果不满意组相比,疗效满意组患者术前腰椎前凸小,活动度低,L4椎体倾斜率不明显,需要手术减压的节段少。结论:对腰椎前凸较小、活动度低和L4椎体倾斜率较小的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侧凸的患者使用短节段全椎板减压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退变性腰椎侧凸 椎板减压术 影像学参数
原文传递
慢性氟中毒大鼠胸髓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申庆丰 徐天同 +3 位作者 夏英鹏 田融 张学利 江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542-545,I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氟中毒大鼠胸髓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发生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实验组饮氟化水(氟化钠200mg/L),对照组饮蒸馏水,每组分别于4周、8周、12周时用不锈钢代谢笼收集24h尿液并取血测定血、尿... 目的:探讨慢性氟中毒大鼠胸髓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发生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实验组饮氟化水(氟化钠200mg/L),对照组饮蒸馏水,每组分别于4周、8周、12周时用不锈钢代谢笼收集24h尿液并取血测定血、尿氟含量;实验组在分组后和处死前行脊柱CT检查;12周时将两组大鼠全部处死,取胸段脊髓约5mm长,连续横切片,片厚5μm,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对凋亡细胞进行标记、免疫组化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饲养12周后对照组大鼠门齿呈瓷白色半透明,实验组大鼠门齿全部出现斑釉;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血、尿氟含量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大鼠12周时胸椎CT未见椎管狭窄,无脊髓受压;实验组大鼠12周时胸髓HE染色显示神经细胞空泡变性和固缩改变;,TUNEL染色可见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阳性细胞数为3.17±0.23个/10个高倍视野,对照组偶见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数为0.14±0.02个/10个高倍视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偶有Caspase-3表达,其阳性细胞数为0.13±0.01个/10个高倍视野,实验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为2.67±0.37个/10个高倍视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氟中毒大鼠的胸髓神经细胞凋亡明显,Caspase-3的参与和过度表达可能是慢性氟中毒时胸髓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胸髓 神经细胞 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如森 张学利 +5 位作者 田融 孙振辉 张颖 杜文君 崔子健 夏英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18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锚钉内固定,15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丝线固定术... [目的]探讨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混合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2例,其中18例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锚钉内固定,15例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型丝线固定术、9例行单纯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对手术前后JOA评分、颈肩痛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4年(平均23个月),42例患者均获随访,锚钉内固定组、丝线固定组、单纯减压组术前术后各组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术后颈肩部疼痛评分锚钉内固定组优于其他两手术组(q检验,P<0.05)。颈椎节段最大活动度、活动节段最小残留率、脊髓膨胀率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后路椎板成型和椎板减压是治疗混合型OPLL的有效方案;颈椎节段最大活动度、活动节段最小残留率、脊髓膨胀率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相关性;锚钉内固定对术后颈肩痛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病 椎板成型
下载PDF
腰椎术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洋 贾宇涛 +1 位作者 田融 孙天威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合并FBSS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入院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未合并FBSS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经非条件Logis...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综合征(FBSS)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5月行外科手术治疗且合并FBSS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入院行外科手术治疗但未合并FBSS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合并FB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病程、性别、合并糖尿病、骨质疏松、术式、术后锻炼开始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性别、病程、骨质疏松、糖尿病、术式、术后锻炼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是影响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FBS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BFSS的发生同性别、病程、骨质疏松、糖尿病、术式、术后锻炼时间、术中失血量等因素关系密切,需引起临床重视;医师可以此为依据拟定相关早期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病变 腰椎术后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选择性颈椎管成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英鹏 张学利 +5 位作者 万军 胡炜 于斌 崔子健 朱如森 田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5-818,共4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的临床价值并报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6月~2006年6月,102名患颈椎病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4例采用选择性ELAP患者为研究... [目的]评价选择性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LAP)的临床价值并报告其近期随访结果。[方法]2005年6月~2006年6月,102名患颈椎病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44例采用选择性ELAP患者为研究组,另58例采用传统的C3-7,ELAP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随访1年以上,对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指标作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间比较:JOA评分增长率,C2-7角,前突指数,颈椎活动度均无明显差别,轴性症状发生率选择性ELA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脊髓后移距离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减压节段和脊髓后移距离间存在线形相关,减压节段越多,脊髓后移越明显(r=0.36,P=0.03),术后MRI显示,研究组9例为非完全减压,对照组8例非完全减压,所有非完全减压的病例均发生在减压节段的头端或尾端,而且该节段的脊髓前方致压物均大于6mm。[结论]选择性ELAP减少了手术对颈椎后部结构的破坏,有效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但是减压节段和脊髓后移间存在正性线形相关,为了避免术后非完全减压的出现,必须在术前反复阅片,明确减压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颈椎管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致病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会明 夏刚 +1 位作者 刘洋 田融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颈椎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54例,按术后是否发生C5神经根麻痹分为麻痹组20例和无麻痹组234例。比较2组间...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颈椎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54例,按术后是否发生C5神经根麻痹分为麻痹组20例和无麻痹组234例。比较2组间后纵韧带骨化、椎间孔狭窄、脊髓内缺血信号、术后颈椎曲度指数(CCI)改变、颈椎椎板开门角度以及脊髓后移等因素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关系,分析可能影响C5神经根麻痹发生的致病因素。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24.9±2.6)个月。麻痹组术后颈椎CCI、开门角度、脊髓后移距离大于无麻痹组(P〈0.05)。2组脊髓内缺血信号、后纵韧带骨化、椎间孔狭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门角度、脊髓后移、颈椎术后CCI是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致病因素[OR(95%CI)分别为2.035(1.684~2.359)、3.542(2.465~9.254)、9.126(4.425~17.273)]。结论在术中开门角度大、术后CCI较大以及术后脊髓后移较大是引起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C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成形术 C5神经根麻痹 开门角度 术后颈椎曲度指数 脊髓后移
下载PDF
椎弓根楔形截骨USS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2例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黎龙 李连增 +2 位作者 夏刚 田融 田成瑞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角度,明确截骨部位,行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和脊柱通用系统(USS)双螺纹椎弓根Schanz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后凸畸形矫正度20°~40°,... [目的] 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角度,明确截骨部位,行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和脊柱通用系统(USS)双螺纹椎弓根Schanz螺钉内固定术。[结果] 后凸畸形矫正度20°~40°,平均矫正32°,外观改善满意。经12~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均达骨性融合,矫正度数无丢失,无椎弓根螺钉松动。[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采用本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椎弓根螺钉系统
下载PDF
棘突纵切入路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英鹏 徐天同 +4 位作者 万军 申庆丰 胡炜 张学利 田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42-446,共5页
目的:评价棘突纵切入路椎管减压术(lumbar spinous process-splitting laminectomy,LSPSL)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canal stenosis,LCS)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7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CS患者77例,31例患者采用LSPSL,另4... 目的:评价棘突纵切入路椎管减压术(lumbar spinous process-splitting laminectomy,LSPSL)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canal stenosis,LCS)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4月~2007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CS患者77例,31例患者采用LSPSL,另46例采用传统入路椎管减压。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采用JOA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通过手术前后MRIT2像上L4/5和L5/S1椎间隙水平椎旁肌面积的改变评定椎旁肌肉的损伤程度。结果:LSPSL组手术时间为140±35min,传统入路组为125±25min,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SPSL组出血量为120±32ml,较传统入路组的180±27ml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时的JOA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LSPSL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2%±3%,显著高于传统入路组的43%±7%(P<0.01)。术后1年时LSPSL组L4/5和L5/S1椎间隙水平椎旁肌萎缩率为6.4%、6.9%,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的31%、30%(均P<0.001)。LSPSL组2例术后出现伤口周围痛,术后40d内逐步缓解;传统入路组5例术后出现腰椎失稳并伴腰痛,需长期口服小剂量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治疗。结论:棘突纵切入路椎管减压术操作并不复杂,而且和传统入路一样可以完成腰椎管充分减压,同时可以明显降低腰椎后路手术对于椎旁肌肉的损伤,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后腰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椎管减压术 棘突纵切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