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矿山环境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琳 王凌云 +2 位作者 由晓芳 郭琳 王俊祥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1期23-24,共2页
结合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现状,分析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机制的意义,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矿山环境研究生导师团队建立、成员考核与激励办法及“多层次-分阶段”研究生梯级培养模式构建提出了建设方案。
关键词 新工科 矿山环境 研究生导师 团队建设
下载PDF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绿色智能化方向建设
2
作者 李琳 由晓芳 +2 位作者 王凌云 郭琳 王俊祥 《中国冶金教育》 2023年第1期19-21,共3页
结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现状,概括了国内相关高校的改革举措,对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绿色智能化方向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矿物加工 矿山环境 绿色智能 方向建设
下载PDF
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晓腾 吕剑桥 +2 位作者 马椽栋 由晓芳 李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6,共8页
工业废水用于制备水煤浆,有利于其资源化利用,降低工业废水的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为了探究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对水煤浆黏度、稳定性和燃烧特性的影响,选用Na^(+)、Ca^(2+)两种金属离子进行实验研究。成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a^(+)、C... 工业废水用于制备水煤浆,有利于其资源化利用,降低工业废水的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为了探究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对水煤浆黏度、稳定性和燃烧特性的影响,选用Na^(+)、Ca^(2+)两种金属离子进行实验研究。成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a^(+)、Ca^(2+)存在时均会增加水煤浆的黏度,并且Ca^(2+)的增黏幅度明显高于Na^(+);Na^(+)、Ca^(2+)对水煤浆稳定性的影响较小。燃烧特性研究表明,Na^(+)、Ca^(2+)水煤浆的着火温度、燃尽温度降低,最大燃烧速率增大,Na^(+)对燃烧特性产生的积极影响比Ca^(2+)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 钠离子 钙离子 黏度 燃烧特性
下载PDF
浮选柱在赤铁矿反浮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琳 刘炯天 +1 位作者 王永田 由晓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9-61,共3页
针对提高某赤铁矿选矿厂的磁选精矿品位进行了浮选柱反浮选脱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浮选机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三次扫选反浮选工艺流程相比,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工艺流程,在给矿品位和精矿品位基本相同... 针对提高某赤铁矿选矿厂的磁选精矿品位进行了浮选柱反浮选脱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浮选机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三次扫选反浮选工艺流程相比,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工艺流程,在给矿品位和精矿品位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回收率提高了8.37个百分点。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赤铁矿反浮选中的应用,为我国赤铁矿反浮选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反浮选
下载PDF
超声微乳捕收剂的制备及煤泥浮选性能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琳 崔广文 +1 位作者 刘惠杰 由晓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68-72,共5页
为了提高烃油捕收剂在水中的分散性,采用微乳化技术制备柴油微乳捕收剂,并通过超声波强化分散效果,考查了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柴油微乳化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佳超声作用参数,并进行了不同捕收剂的煤泥浮选试验。结果表... 为了提高烃油捕收剂在水中的分散性,采用微乳化技术制备柴油微乳捕收剂,并通过超声波强化分散效果,考查了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柴油微乳化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佳超声作用参数,并进行了不同捕收剂的煤泥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超声频率20 k Hz、超声功率400 W、超声作用时间15 min为最佳超声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超声微乳捕收剂ULY中油滴平均粒径为16.39 nm。煤泥浮选试验表明,柴油、微乳捕收剂LY和ULY在用量900、800和750 g/t条件下可获得的最佳浮选完善指标,分别为58.58%、62.87%和62.25%,说明柴油经微乳化后,可在较低用量条件下获得更好的综合分选效果,且LY和ULY节油率分别达到72.22%和73.96%。在分选指标相近的情况下,ULY用量比LY减少50 g/t,说明超声微乳能形成更加细小的油滴,有利于提高分选效率,降低捕收剂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微乳捕收剂 浮选 煤泥
下载PDF
膨润土对溶液中阴离子态Cr(Ⅵ)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倩 王亚萍 +5 位作者 由晓芳 王志明 李琳 邱俊 吕宪俊 曹晓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138,共8页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态Cr(Ⅵ)在膨润土中的吸附行为,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H=2~12,膨润土表面ζ电位均为负值,随着溶液pH值提高,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效率明显下降。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传质速率主...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态Cr(Ⅵ)在膨润土中的吸附行为,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H=2~12,膨润土表面ζ电位均为负值,随着溶液pH值提高,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效率明显下降。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传质速率主要受膜扩散过程影响。Freundlich方程能够更精确的描述膨润土对Cr(Ⅵ)的吸附行为。热力学分析结果说明膨润土吸附Cr(Ⅵ)是一个自发的吸热反应,低pH值条件下少量Cr(Ⅵ)会发生还原反应从而生成Cr^(3+),导致部分Cr(Ⅵ)以Cr^(3+)的形式被去除。综合分析认为Cr(Ⅵ)的初始浓度较低时,内界表面配合是主要去除机制;初始浓度较高时,同时存在物理吸附以及内界表面配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吸附 表面配合
下载PDF
磁铁矿浮选柱反浮选中矿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琳 刘炯天 由晓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6-47,151,共3页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磁铁矿阳离子反浮选中的工业应用,是国内首次将浮选柱成功应用于铁矿反浮选。为了更好地使用该新型设备,指出了在工业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中矿问题,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浮选机流程的中矿处理方式...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磁铁矿阳离子反浮选中的工业应用,是国内首次将浮选柱成功应用于铁矿反浮选。为了更好地使用该新型设备,指出了在工业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中矿问题,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浮选机流程的中矿处理方式。而中矿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也完善了磁铁矿浮选柱阳离子反浮选工艺,为该工艺的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浮选柱 中矿
下载PDF
山东某铁矿磨前预选工艺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琳 吴雷 +1 位作者 由晓芳 吕宪俊 《现代矿业》 CAS 2016年第11期86-88,共3页
为提高山东某铁矿选厂的磨矿效率、降低选矿成本,针对其磨前入料开展了预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球磨给料适宜的预选粒度为-16 mm,采用干式预选工艺能够抛除16.94%的尾矿,抛尾铁品位为4.80%;采用湿式预选工艺能够抛除35.20%的尾矿... 为提高山东某铁矿选厂的磨矿效率、降低选矿成本,针对其磨前入料开展了预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球磨给料适宜的预选粒度为-16 mm,采用干式预选工艺能够抛除16.94%的尾矿,抛尾铁品位为4.80%;采用湿式预选工艺能够抛除35.20%的尾矿,抛尾铁品位为6.68%;与干式预选相比,湿式预选可获得更高的抛尾率,但也会导致更多磁性铁的流失,矿山企业可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选择不同的预选工艺,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矿 湿式预选 干式预选 球磨入料
下载PDF
浮选柱从铜浸渣中回收单质硫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琳 刘炯天 由晓芳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7-79,96,共4页
本文针对试样性质,利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黄铜矿常压氧化浸出工艺浸出渣(简称铜浸渣)中的单质硫进行回收,取得精矿单质硫品位47.50%、回收率93.15%的良好分选指标。不仅可以作为黄铜矿常压化学氧化浸出工艺的有益补充,而且实现了硫... 本文针对试样性质,利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黄铜矿常压氧化浸出工艺浸出渣(简称铜浸渣)中的单质硫进行回收,取得精矿单质硫品位47.50%、回收率93.15%的良好分选指标。不仅可以作为黄铜矿常压化学氧化浸出工艺的有益补充,而且实现了硫资源的回收利用,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浸渣 单质硫 浮选柱
下载PDF
MOF材料在水环境污染物去除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Ⅱ)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祎萌 曹晓强 +11 位作者 尹继洁 李广 张迪 李明真 孟娜 陈平 由晓芳 陈明 颜炳琪 李琳 王鹏 吕宪俊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0-692,共13页
对近年来MOF材料去除水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本篇是该主题的第2篇,主要对MOF材料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论述.研究表明,MOF材料含有大量开放性金属位点、路易斯酸碱位以及官能团,因而对染... 对近年来MOF材料去除水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本篇是该主题的第2篇,主要对MOF材料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论述.研究表明,MOF材料含有大量开放性金属位点、路易斯酸碱位以及官能团,因而对染料、抗生素、农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均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氢键、π-π作用、疏水作用和静电引力是其吸附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机制,部分MOF材料中较大的孔道结构也有利于大分子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另外,部分MOF材料还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能够作为类Fenton催化,光催化以及过硫酸盐活化的催化剂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催化降解,其中光催化反应中污染物的降解主要源于·O2-、·OH和h+的贡献;而在过硫酸盐体系中,·O2-、·OH、SO4·-和1O2是导致有机污染物分解的主要活性氧化物种.基于对先前研究的回顾,相信未来的研究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进一步提高MOF在去除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性能,并提高其可回收性;(2)开展新型MOF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3)研究MOF缺陷结构的调控,以开发具有更高吸附和催化性能的新型MOF材料;(4)研究新的框架材料,例如共价有机骨架(COFs)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污染物净化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MOFs) 有机污染物 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 吸附 催化降解 缺陷结构
下载PDF
低成本吸附剂处理酸性矿井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璇 曹晓强 +3 位作者 李琳 由晓芳 胡术刚 吕宪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2,共6页
酸性矿井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是矿山大宗环境污染物,其具有的产生量大、排放持续时间长、成分复杂等特点导致传统处理工艺的成本较高,因而采用低成本吸附剂(low cost adsorbent,LCA)对其进行处理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论文从LC... 酸性矿井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是矿山大宗环境污染物,其具有的产生量大、排放持续时间长、成分复杂等特点导致传统处理工艺的成本较高,因而采用低成本吸附剂(low cost adsorbent,LCA)对其进行处理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论文从LCA材料对AMD的处理性能方面介绍了"天然吸附材料","工业生产副产品、废弃物及城市垃圾"和"农业废弃物"3类LCA材料在AMD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大量的研究所采用的LCA材料对AMD中的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均具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同时部分LCA材料还能够中和AMD中的H+。但是LCA材料处理AMD过程中也存在反应产物处置困难,对部分污染物去除效率不高等问题。基于对研究报道的综合分析,论文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井水 重金属 低成本吸附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选煤企业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为利 匡亚莉 +2 位作者 王光辉 由晓芳 杨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123,共3页
论文结合当前选煤企业现状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对选煤企业中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方向作了系统的阐述,同时对选煤专业领域计算机软件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概略的分析,对选煤生产、管理进一步信息化,自动化有... 论文结合当前选煤企业现状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对选煤企业中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方向作了系统的阐述,同时对选煤专业领域计算机软件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概略的分析,对选煤生产、管理进一步信息化,自动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企业 过程控制 自动化 软件开发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阶煤表面的吸附特性及其对润湿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贺萌 由晓芳 +1 位作者 张伟 李琳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704-1710,共7页
针对低阶煤泥表面含氧官能团多、亲水性强、可浮性差的难题,采用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10)对神东矿业集团大柳塔选煤厂的低阶煤泥进行表面改性机理研究。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NP-10在煤泥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特征,属... 针对低阶煤泥表面含氧官能团多、亲水性强、可浮性差的难题,采用聚氧乙烯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10)对神东矿业集团大柳塔选煤厂的低阶煤泥进行表面改性机理研究。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NP-10在煤泥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特征,属物理吸附,吸附过程为焓熵双驱动。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控制机制为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共同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检测结果表明,低阶煤泥表面的含氧官能团被NP-10显著覆盖,尤其易与C—O(羟基、醚基)官能团以氢键方式结合。NP-10在煤泥表面吸附后,接触角由46.28°提高至55.32°,说明煤泥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强,有效提高了低阶煤泥的可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低阶煤泥 吸附 润湿性
下载PDF
ZigBee无线组网技术在选煤厂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为利 王光辉 +2 位作者 由晓芳 杨超 张海阳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53,共3页
文章在分析现有各种无线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Zigbee无线组网技术在选煤厂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指出,该技术能够使选煤企业克服传统有线网络系统的各种弊端,可大大提高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及管理效率。
关键词 Zigbee无线组网技术 选煤厂信息系统 无线网络 过程控制 自动化
下载PDF
生物质表面活性剂对低阶煤脱水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明普 林梦宇 +2 位作者 胡善沛 由晓芳 李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7,共10页
研究了环境友好的生物质表面活性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9(cashew phenol polyoxyethylene ether 9,BGF-9)对低阶煤脱水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在低阶煤泥脱水过程中加入BGF-9,单位吸附量为4.934 mg/g时;与直接脱水相比,... 研究了环境友好的生物质表面活性剂——腰果酚聚氧乙烯醚9(cashew phenol polyoxyethylene ether 9,BGF-9)对低阶煤脱水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在低阶煤泥脱水过程中加入BGF-9,单位吸附量为4.934 mg/g时;与直接脱水相比,煤泥含水率降低13.57%。吸附研究发现,BGF-9在低阶煤泥表面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氢键是其主要驱动力,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受颗粒内扩散与液膜扩散联合作用。润湿性研究表明,吸附后煤-水体系黏附功降低、稳定性下降,有利于低阶煤脱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BGF-9通过吸附覆盖了低阶煤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及部分石英为主的无机矿物,提高了疏水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低阶煤的脱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酚聚氧乙烯醚 低阶煤 吸附 含水率 润湿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神东低阶煤润湿改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善沛 马椽栋 +2 位作者 李志昊 由晓芳 李琳 《选煤技术》 CAS 2021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了探究表面活性剂对神东低阶煤的润湿改性机理,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采用润湿改性试验、接触角试验、Zeta电位试验、FTIR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为了探究表面活性剂对神东低阶煤的润湿改性机理,选取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采用润湿改性试验、接触角试验、Zeta电位试验、FTIR分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对于煤的润湿改性能力最强,其次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于煤的润湿改性能力最弱;Zeta电位试验表明,阳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均能大幅度改变煤表面电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于煤表面电性影响较小;FTIR分析表明,表面活性剂分子通过吸附实现了对煤表面的润湿改性;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与煤的相互作用能均为负值,绝对值大小依次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说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煤的吸附更为稳定。另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煤-水体系中的水分子自扩散系数最高,表明其对煤表面的润湿改性能力最强,这与润湿改性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润湿改性 表面活性剂 接触角 沉降时间 Zeta电位 吸附构型
下载PDF
生物基微乳捕收剂的制备及其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琳 贺萌 +2 位作者 李晓腾 吕剑桥 由晓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9-790,共12页
针对传统煤泥浮选捕收剂用量大的问题,本文以生物可降解的腰果酚衍生物(CDS-1)、正构醇、柴油、水为原料制备微乳捕收剂(DCMC).拟三元相图研究表明:正戊醇是此微乳体系的最佳助表面活性剂.采用混料设计试验法确定了微乳捕收剂中CDS-1、... 针对传统煤泥浮选捕收剂用量大的问题,本文以生物可降解的腰果酚衍生物(CDS-1)、正构醇、柴油、水为原料制备微乳捕收剂(DCMC).拟三元相图研究表明:正戊醇是此微乳体系的最佳助表面活性剂.采用混料设计试验法确定了微乳捕收剂中CDS-1、正戊醇、柴油和水的最佳配比为20.25∶16.88∶29.11∶33.76,平均粒径为37.28 nm,离心后其粒径几乎没有变化,且保持澄清透明.DCMC在水中分散的粒径范围为0~10.50μm,远小于柴油.在精煤产率和灰分相近的情况下,DCMC的用量比柴油节省83.33%,且不需添加起泡剂,简化了浮选药剂制度.浮选动力学研究表明:DCMC的浮选过程符合一级矩阵分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捕收剂 腰果酚聚氧乙烯醚 煤泥 浮选 拟三元相图 混料法
原文传递
矿物加工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俊祥 由晓芳 +1 位作者 王凌云 李琳 《冶金管理》 2020年第1期234-235,共2页
矿物加工专业是典型的工学专业,实验教学在专业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本专业实验教学的典型特征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作者的实验教学实践,对矿物加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矿物加工 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