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生临床实习中一般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8
1
作者 孙静 甲芝莲 王丽娟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调查护生毕业实习中一般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和原因,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设的护生毕业实习一般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原因调查问卷,对北京市9所三级甲等医院毕业实习护生及其带教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护生毕业实习一般护理差错发生率为... 目的调查护生毕业实习中一般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和原因,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设的护生毕业实习一般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原因调查问卷,对北京市9所三级甲等医院毕业实习护生及其带教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护生毕业实习一般护理差错发生率为40.06%,采血、输液和放置留置针这3项操作过程中一般护理差错的发生率较高。带教教师临床工作过于繁忙、护生操作技术不熟练、护生对环境不熟悉、护生接触患者时心理紧张、护生基础专业知识不牢固,护生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是毕业实习护生护理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学校及医院应对护生及带教教师采取针对性的实习前指导,预防一般护理差错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生 临床实习 一般护理差错
下载PDF
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舒磊磊 甲芝莲 +2 位作者 吴勇浒 索伦 贾丽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6-1323,共8页
旨在探索CRISPR/Cas9技术的新应用,本研究通过在小鼠遗传操作(Genetic manipulation)中使用该技术,创建了一种在活体组织内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通过胚胎电转、免疫组化和PCR分析等手段,结果发现,针对DCX基因进行编辑,再现了DCX下调导... 旨在探索CRISPR/Cas9技术的新应用,本研究通过在小鼠遗传操作(Genetic manipulation)中使用该技术,创建了一种在活体组织内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通过胚胎电转、免疫组化和PCR分析等手段,结果发现,针对DCX基因进行编辑,再现了DCX下调导致神经元迁移障碍的表型,说明该技术能够用于小鼠遗传操作中下调基因表达;其次,该技术还成功应用于Pcdhα基因簇的编辑并研究了基因簇恒定区的功能;最后,通过基因型鉴定发现,胚胎电转中使用CRISPR/Cas9会导致目的基因的敲除、反转和重复事件的发生。综上所述,在小鼠胚胎电转中使用CRISPR/Cas9技术,能够成功编辑目的基因,从而实现活体组织内研究基因的在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遗传操作 基因敲除 基因反转 基因重复
下载PDF
RFX5调控原钙粘蛋白α基因簇的表达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娜 甲芝莲 吴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0-774,共15页
基因的表达调控与基因组在细胞核内的三维空间架构相辅相成,原钙粘蛋白(protocadherin,Pcdh)基因簇在大脑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以作为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模式基因。转录因子RFX5(regulatory factor x 5)是翼螺旋家族(winged HLH fa... 基因的表达调控与基因组在细胞核内的三维空间架构相辅相成,原钙粘蛋白(protocadherin,Pcdh)基因簇在大脑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以作为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模式基因。转录因子RFX5(regulatory factor x 5)是翼螺旋家族(winged HLH family)的成员,其蛋白由寡聚化结构域、DNA结合域、螺旋结构域和激活域组成,在调控免疫系统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的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RFX5与CTCF在全基因组上结合的位点有部分重叠,利用CRISPR/Cas9 DNA大片段编辑技术,构建了RFX5基因缺失的HEC-1-B细胞系。通过RNA-seq实验,发现RFX5敲除能够显著升高Pcdhα6、Pcdhα12、Pcdhαc2的表达水平。通过ChIP-nexus实验,发现敲除RFX5导致染色质架构蛋白CTCF和cohesin在原钙粘蛋白α基因簇处的结合增加。最后,染色质构象捕获QHR-4C实验发现Pcdhα6、Pcdhα12启动子与远端增强子HS5-1的染色质远距离相互作用增强。上述研究表明RFX5蛋白可能通过调控染色质高级结构影响原钙粘蛋白α基因簇的表达,为未来进一步探索RFX5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X5 Pcdh CTCF COHESIN CRISPR/Cas9
下载PDF
N-WASP通过polyPro和VCA结构域调控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 被引量:4
4
作者 沈秀 逯宜超 +1 位作者 甲芝莲 吴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0-401,共12页
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迁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与细胞骨架构建和重塑的调控息息相关。N-WASP蛋白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家族(WASP-WAVE family)的一个重要成员,又名WAS-like蛋白(WASL),直接参与细胞骨架中肌动蛋白丝状... 在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神经元迁移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与细胞骨架构建和重塑的调控息息相关。N-WASP蛋白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家族(WASP-WAVE family)的一个重要成员,又名WAS-like蛋白(WASL),直接参与细胞骨架中肌动蛋白丝状分支的动态调控。本研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发现N-WASP表达于小鼠胚胎发育时期(E12.5~E18.5)的大脑皮层中,并且其表达水平随着发育逐渐降低。利用在体子宫内胚胎电转实验,结果发现过表达或者敲低N-WASP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障碍,说明N-WASP在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中起到关键作用。N-WASP蛋白主要包含4个结构域:WH1、GBD、poly Pro和VCA。为进一步研究N-WASP各结构域在神经元迁移中的调控功能,设计了一系列的显性负性突变实验。通过过表达结构域删除的N-WASP蛋白,发现(35)poly Pro、(35)VCA和(35)WH1均能造成神经元迁移障碍。但是,过表达不能结合Cdc42的N-WASP蛋白(H208D突变体)却不能造成明显的神经元迁移障碍。另外,单独过表达N-WASP的结构域poly Pro或VCA能够造成神经元迁移障碍,而过表达WH1结构域却不能影响迁移。最后,通过过表达poly Pro和VCA结构域同时删除的N-WASP(WH1-GBD),发现WH1-GBD结构域对神经元迁移没有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N-WASP蛋白主要是通过poly Pro和VCA两个结构域调控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神经元迁移 N-WASP 子宫内胚胎电转技术 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