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广东省用水量及对策研究
1
作者 申露文 何明 冯振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040-0043,共4页
本文以2018-2022年度广东省和全国用水量为基础数据,通过建立GM(1,1)模型,对2023-2027年的广东省用水量以及在全国用水量的占比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3-2027年,广东省节水政策效果显著,用水量呈逐步下降趋势,但其在全国用水量的占比呈... 本文以2018-2022年度广东省和全国用水量为基础数据,通过建立GM(1,1)模型,对2023-2027年的广东省用水量以及在全国用水量的占比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3-2027年,广东省节水政策效果显著,用水量呈逐步下降趋势,但其在全国用水量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因此,广东省节水潜力空间较大,建议政府部门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对用水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并大力发展节水产业,以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进入江河及海洋,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量 优化用水结构 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内生菌与雷公藤细胞悬浮共培养的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宋欢 宋萍 +4 位作者 封磊 洪伟 吴承祯 王一惠 申露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8-294,共7页
将2株雷公藤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NS33与Penicillium steckii NS6、2株内生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sub sp LG3与Serratia marcescens LY1及其组合分别与雷公藤细胞悬浮共培养,对不同培养体系内雷公藤细胞的生长及其生理生化... 将2株雷公藤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NS33与Penicillium steckii NS6、2株内生细菌Enterobacter cloacae sub sp LG3与Serratia marcescens LY1及其组合分别与雷公藤细胞悬浮共培养,对不同培养体系内雷公藤细胞的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共培养前期,与对照相比,接种单一内生菌株提高了细胞的干重,其中菌株NS6的促生效果最明显;而在共培养后期,无论是单一内生菌还是混合内生菌均对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内生真菌和菌株组合处理的培养液p H值有明显的升高,而内生细菌LY1则明显降低了培养液的p H值,其具有产酸性。另外,当雷公藤细胞同混合菌株共培养时,培养基中总糖消耗量是最大的,而接种单独菌株时则对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接种内生菌会影响雷公藤细胞的POD、CAT及SOD活性,与对照相比,接种单独菌株会更加提升POD与CAT的活性,而细胞MDA含量则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悬浮细胞 雷公藤 生理生化
下载PDF
一株具有群体感应的膜污染层优势菌分离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余蓉 封磊 +3 位作者 宋萍 柴德芳 陈秀珠 申露文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6期803-808,共6页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随着反应器的运行,系统膜污染不断加剧,膜通量逐渐下降,运行15 d后已无法维持膜通量的稳定状态.从MBR膜污染层分离得到37株优势菌株,以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026为报告菌,其...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随着反应器的运行,系统膜污染不断加剧,膜通量逐渐下降,运行15 d后已无法维持膜通量的稳定状态.从MBR膜污染层分离得到37株优势菌株,以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026为报告菌,其中1株菌能够产生短链酰基化高丝氨酸内脂(AHLs)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经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进一步表明该菌株所产生的信号分子为C4-HSL,经16S r DNA测序比对,初步鉴定为Aeromonas hydrophi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高丝氨酸内酯 MBR
下载PDF
Aeromonas veronii N8活性菌体对Zn^(2+)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柴德芳 宋萍 +2 位作者 申露文 林欣 封磊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769-1774,共6页
以Aeromonas veronii N8菌为对象,对菌体的性质及其吸附Zn^(2+)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eromonas veronii菌的生长周期在66h左右,并且Zn^(2+)对该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150mg/L;N8菌体对Zn^(2+)的吸附随时间的增加,吸附率逐渐增大,并... 以Aeromonas veronii N8菌为对象,对菌体的性质及其吸附Zn^(2+)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eromonas veronii菌的生长周期在66h左右,并且Zn^(2+)对该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为150mg/L;N8菌体对Zn^(2+)的吸附随时间的增加,吸附率逐渐增大,并且在90min后达到吸附平衡。菌体的吸附率随菌体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并随Zn^(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变小。吸附前、后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X-ray,SEM-EDX)的表征结果显示,在菌体的细胞壁表面检测到Zn元素,说明Aeromonas veronii N8菌体对Zn^(2+)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菌体的Zn^(2+)吸附过程可采用Toth模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活性菌体 重金属 吸附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研究进展
5
作者 申露文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第3期61-62,共2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污水处理方面极具前景,在我国受到广泛地关注。然而膜污染严重影响膜通量,增加系统运行成本,制约MBR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膜污染分类及其影响因素两方面,概述了我国MBR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以期为今后膜污... 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污水处理方面极具前景,在我国受到广泛地关注。然而膜污染严重影响膜通量,增加系统运行成本,制约MBR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膜污染分类及其影响因素两方面,概述了我国MBR研究进展,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以期为今后膜污染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R 膜污染 膜污染分类
下载PDF
膜污染层微生物与聚丙烯微滤膜间的界面作用及其吸附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申露文 沈宗泽 +5 位作者 王一惠 宋欢 袁梦 禹胜男 宋萍 封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61-2571,共11页
采用热力学方法及界面吸附理论,对2株膜污染层微生物(Aeromonas veronii M4、Aeromonas caviae N25)与聚丙烯(PP)微滤膜间的界面作用及吸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eromonas veronii M4与PP膜表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特征,而Aeromonas ... 采用热力学方法及界面吸附理论,对2株膜污染层微生物(Aeromonas veronii M4、Aeromonas caviae N25)与聚丙烯(PP)微滤膜间的界面作用及吸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eromonas veronii M4与PP膜表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特征,而Aeromonas caviae N25则呈现亲水性特征,并且A.veronii M4的运动性能也要高于A.caviae N25;另外,2株细菌及PP膜的表面均带有负电荷,表现出明显的电子供体特征,而Lewis酸碱分量U_(mlb)^(AB)则在2株细菌与PP膜的界面作用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依据XDLVO理论,A.caviae N25及A.veronii M4与PP膜之间的总界面作用能均为负值,表明二者在膜上的吸附是一个主动吸附过程,而A.veronii M4-PP膜之间的界面作用能负值最大,说明A.veronii M4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静态吸附结果则表明,A.veronii M4在PP膜上的吸附量要明显高于A.caviae N25,而2株菌在膜上的吸附行为可由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污染 吸附 微滤 XDLVO 界面作用
原文传递
Aeromonas veronii N8不同类型胞外聚合物的性质及其Zn2+吸附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柴德芳 宋萍 +2 位作者 申露文 沈宗泽 封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65-3674,共10页
以Aeromonas veronii N8为研究对象,对其松散型胞外聚合物(LB-EPS)和紧密型胞外聚合物(TB-EPS)的性质及其吸Zn^(2+)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B-EPS和TB-EPS具有不同的多糖及蛋白组成比例;与TB-EPS相比,LB-EPS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但... 以Aeromonas veronii N8为研究对象,对其松散型胞外聚合物(LB-EPS)和紧密型胞外聚合物(TB-EPS)的性质及其吸Zn^(2+)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B-EPS和TB-EPS具有不同的多糖及蛋白组成比例;与TB-EPS相比,LB-EPS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但其平均分子量较大,TBEPS中含有一些LB-EPS不具有的富含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而LB-EPS则含有少量TB-EPS不具有的腐殖酸类物质;1H NMR与XPS分析发现,两种EPS具有相似的结构与元素组成,但各元素在两者中的组成比例并不相同;LB-EPS和TB-EPS具有相似的Zn^(2+)吸附规律,经90 min后二者均能达到吸附平衡,但LB-EPS的吸附率一直大于TB-EPS,二者的吸附率则随着EPS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并随着Zn^(2+)浓度的增加而变小;对比Zn^(2+)吸附前后,两种EPS中属于核酸、多糖与蛋白质在内的一些特征官能团的强度或位置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明这些特征峰在吸附过程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而LB-EPS和TB-EPS的Zn^(2+)吸附过程则可分别采用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mona sveronii 胞外聚合物 重金属 Zn2+ 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