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沙棘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季节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满兴 杨帆 +2 位作者 马文全 王俊 白二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分析不同年限沙棘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时空变化规律,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志丹县金丁镇不同种植年限沙棘人工林(20年生沙棘林、15年生沙棘林、5年生沙棘林)为研究对象,以谷子地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季节变化、空间分... 为分析不同年限沙棘人工林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时空变化规律,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志丹县金丁镇不同种植年限沙棘人工林(20年生沙棘林、15年生沙棘林、5年生沙棘林)为研究对象,以谷子地作为对照,研究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季节变化、空间分布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沙棘人工林显著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酶活性。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具有表聚性,随着土层加深含量在下降且土层间差异显著。沙棘人工林和谷子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表现为春季和秋季较高,夏季和冬季较低。碱解氮和有效磷均为春季最高,秋季最低,而有效钾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土壤脲酶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夏较高,秋冬季较低。蔗糖酶活性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过氧化氢酶呈现出与脲酶和蔗糖酶不同的响应特征。土壤养分与土壤酶相关性密切,土壤脲酶和蔗糖酶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综上,在陕北黄土丘陵区,营造沙棘林年限越长,提高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沙棘人工林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下载PDF
陕北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氮组分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满兴 马文全 +3 位作者 张霞 马卓 白二磊 南国卫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6-153,共8页
[目的]探究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林龄中国沙棘林可溶性氮组分累积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规律,为深入研究该区域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林的退耕效果评价和土壤氮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志丹县金丁镇不同恢复年限(5、15、20 a... [目的]探究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不同林龄中国沙棘林可溶性氮组分累积的季节变化和垂直分布规律,为深入研究该区域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林的退耕效果评价和土壤氮库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志丹县金丁镇不同恢复年限(5、15、20 a)中国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为对照,采集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垂直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中国沙棘人工林均增加了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对于土壤硝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SON)而言,20 a与5 a中国沙棘人工林间差异显著,荒草地与5 a中国沙棘林间无显著差异;土壤铵态氮在不同恢复年限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恢复年限中国沙棘林土壤硝态氮和SON变化趋势一致,均为20a中国沙棘林>15 a中国沙棘林>荒草地>5 a中国沙棘林,且均呈表聚现象。土壤铵态氮含量大小关系为15a中国沙棘林>20 a中国沙棘林>5 a中国沙棘林>荒草地,表层的铵态氮平均含量最低。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在不同土层间均差异不显著。土壤硝态氮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或秋季最低;铵态氮表现为夏季或秋季最高,冬季最低;SON则为春冬季高于夏秋季。SON、硝态氮和铵态氮占可溶性总氮比例分别为80.3%、10.2%和9.5%。不同年限中国沙棘林SON占可溶性总氮比例为春冬季高于夏秋季,硝态氮和铵态氮大部分为夏秋季高于春冬季。[结论]在陕北黄土丘陵区,营造中国沙棘人工林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可溶性氮组分,随着林龄增加,土壤氮素累积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沙棘林 可溶性氮 季节 土壤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季节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满兴 白二磊 +3 位作者 刘慧 曹阳阳 王文强 邢英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8-263,共6页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土壤可溶性氮养分积累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以志丹县永宁镇沙棘和山杏林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可显著增加土壤...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后土壤可溶性氮养分积累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以志丹县永宁镇沙棘和山杏林地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可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尤其是0—10 cm土层增加明显。0—10,10—20,20—30 cm土层间差异显著,沙棘林和山杏林间也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总体来看,硝态氮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3月最高,3—6月下降,6—9月上升,9—11月又下降,11月最低。各样地间0—3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变化幅度较小。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随季节变化明显,6月最高,11月最低,3—6月上升,6—9月下降,9—11月又上升。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季节变化规律与硝态氮变化规律相反。沙棘林地土壤可溶性氮含量较杏树林地高,且阳坡高于阴坡。0—30 cm土层可溶性氮组分以可溶性有机氮为主,占73.3%~99.0%,其次是硝态氮,占0.9%~24.3%;铵态氮所占比例最少,在2%以下。退耕还林措施可显著增加0—10 cm土层土壤可溶性氮含量,不同林分土壤可溶性氮含量增加不同,沙棘林地高于杏树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可溶性有机氮 退耕还林 季节动态
下载PDF
腐殖酸肥或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土壤肥力、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4
4
作者 赵满兴 刘慧 +1 位作者 白二磊 邓健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987,共7页
通过枣树常规施肥(CF)减量(20%、40%和60%)配施腐殖酸或生物有机肥试验,探索CF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枣树土壤性状、产量和枣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比较,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但显著降低了碱解氮和速效... 通过枣树常规施肥(CF)减量(20%、40%和60%)配施腐殖酸或生物有机肥试验,探索CF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枣树土壤性状、产量和枣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比较,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但显著降低了碱解氮和速效磷质量分数(P<0.05);同时,化肥配施腐殖酸肥或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较CF处理红枣产量分别增加7.13%~25.70%和13.88%~15.20%,单个枣果果型也显著增加(P<0.05),但导致出干率降低;CF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处理枣果维生素C、蛋白质、还原糖、黄酮、总可溶性糖比CF处理分别增加1.33~5.31倍、3.53%~5.88%、21.09%、22.41%、25.77%;CF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枣果维生素C、蛋白质、还原糖、黄酮、总可溶性糖比CF处理分别增加2.34~5.83倍、73.3%、34.35%、14.62%、34.34%。过量配施腐殖酸肥处理,枣果中黄酮、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反而低于CF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较优的2个处理分别是CF减量20%~40%,配施腐殖酸肥每株0.5~1.0kg和CF减量40%,配施生物有机肥每株1.0kg。在同等条件下,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效果优于配施腐殖酸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化肥 腐殖酸肥 生物有机肥 品质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及坡向对土壤SON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满兴 曹阳阳 +3 位作者 白二磊 王文强 邢英英 张晓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乔木、灌木和草地这3种植被恢复类型是否能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以及坡向对SON的影响。【方法】以分别生长在阳坡和阴坡的沙棘和杏树、阳坡草地为研究对象,玉米地作为对照,采集0~10 cm、10~20 cm、20~40... 【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乔木、灌木和草地这3种植被恢复类型是否能增加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以及坡向对SON的影响。【方法】以分别生长在阳坡和阴坡的沙棘和杏树、阳坡草地为研究对象,玉米地作为对照,采集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析坡向、树种对土壤养分及SON的影响。【结果】植被恢复显著增加SON含量,在0~10 cm土层增加尤为明显。SON占可溶性总氮的比例平均为84%,草地的比例显著最高。不同植被间SON含量差异显著,与玉米地相比,沙棘林土壤SON含量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其次为杏树林,草地在10~40 cm土层未达到提升水平。阳坡比阴坡土壤SON含量高,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呈现相反规律。土壤SON与可溶性总氮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结论】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显著增加了土壤SON含量,沙棘林在增加土壤SON含量方面优于杏树林及草地,阳坡环境对于土壤SON的积累效果优于阴坡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可溶性有机氮 植被恢复 坡向
下载PDF
延安新区(北区)道路绿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满兴 曹阳阳 +3 位作者 焦佳斌 白二磊 赵振祥 李玉山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7期130-136,共7页
以延安新区(北区)道路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进行综合肥力评价,为当地道路绿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均值14.37 g/kg)和速效钾(均值53.0... 以延安新区(北区)道路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进行综合肥力评价,为当地道路绿化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均值14.37 g/kg)和速效钾(均值53.00 mg/kg)均属于4级、含量低的水平;碱解氮(均值34.28 mg/kg)属于5级、含量很低的水平,速效磷(均值2.64 mg/kg)属于6级、含量极低的水平。土壤p H 8.25~9.39,土壤总体上呈碱性-强碱性。容重为1.02~1.73 g/cm3,土壤紧实度较高。总盐为0.45~1.48 g/cm3,土壤盐渍化现象较突出。内梅罗综合肥力指数分析表明延安新区(北区)行道树土壤处于四级、肥力贫瘠水平(<0.9)。根据以上结果,可采用增施有机肥和化学肥料、种植绿肥植物、改良土壤碱性等措施来进行绿地土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新区(北区) 城市绿地 土壤肥力 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延安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满兴 刘慧 +2 位作者 白二磊 万娅妮 王文强 《农学学报》 2019年第4期54-58,共5页
以延安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进行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种植5年的土壤平均p H 8.46,土壤呈碱性-强碱性。种植20年的土壤平均p H 7.54,... 以延安不同种植年限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理化指标,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和内梅罗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土壤进行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种植5年的土壤平均p H 8.46,土壤呈碱性-强碱性。种植20年的土壤平均p H 7.54,土壤呈现中-偏碱性。可见,种植蔬菜时间越长,土壤有酸化趋势。种植5年的土壤总盐平均为0.70 g/kg,属于中盐渍土,种植20年的土壤总盐平均为1.17 g/kg,属于强盐渍土。种植时间越长,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越明显。养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5年和20年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分别为17.53 g/kg和20.15 g/kg。种植5年和20年的土壤碱解氮平均分别为93.47 mg/kg和159.80 mg/kg。种植5年和20年的土壤速效磷平均分别为54.47 mg/kg和71.85 mg/kg。种植5年和20年的土壤速效钾平均分别为123.05 mg/kg和164.23 mg/kg。碱解氮含量相对较低。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相对较高。延安日光温室土壤综合肥力等级处于三等,肥力状况为一般。从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综合肥力系数比较来看,种植20年(1.55)>种植5年(1.12)。可见,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综合肥力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土壤肥力 综合肥力指数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随季节动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满兴 曹阳阳 +2 位作者 白二磊 刘慧 张晓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49,共7页
为了解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各层次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土壤游离氨基酸与土壤其他理化性质的关系,以黄土丘陵区恢复19a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耕作相同年限农田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 为了解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各层次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土壤游离氨基酸与土壤其他理化性质的关系,以黄土丘陵区恢复19a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耕作相同年限农田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游离氨基酸(TFAA)含量的影响以及其随季节波动情况。结果表明,除杏树林外,退耕还林还草后的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农田,年平均含量排序为沙棘林(34.31μg·g^-1)>刺槐林(31.87μg·g^-1)≈草地(29.74μg·g^-1)>农田(25.86μg·g^-1)≈杏树林(24.11μg·g^-1)(P<0.05),平均来看,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增加趋势,0~10、10~20cm和20~40cm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8.64、29.04μg·g^-1和29.86μg·g^-1。不同季节之间同种植被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随季节变化呈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在土层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各土壤基础指标无显著相关;在10~20cm土层与土壤有机质显著正相关;在20~40cm土层与土壤含水量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20~40cm土层相对干燥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作为植物有机氮源其含量随着植被类型、土层深度和季节变化,可考虑作为评价生态恢复效果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植被类型 土壤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一年生草本花卉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满兴 白二磊 +2 位作者 刘慧 曹阳阳 龚鹏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促进一年生草本花卉的生产,于15、25和35℃下设置百日草、波斯菊、万寿菊萌发栽培试验,研究温度对上述一年生草本花卉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一年生草本花卉种子萌发对温度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百日草在35℃下发芽率、发芽... 为促进一年生草本花卉的生产,于15、25和35℃下设置百日草、波斯菊、万寿菊萌发栽培试验,研究温度对上述一年生草本花卉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一年生草本花卉种子萌发对温度响应存在显著差异,百日草在35℃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株高最高,在25℃下干物质积累最大;波斯菊和万寿菊在25℃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株高和干物质积累最高。表明百日草在35℃左右最适宜其种子萌发,在25℃下最适宜其幼苗生长,波斯菊和万寿菊在25℃下最适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花植物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温度
下载PDF
减量化肥配施腐殖酸肥对红枣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满兴 刘慧 +1 位作者 白二磊 崔亚荣 《陕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7-20,共4页
研究通过枣树常规施用化肥(CF)减量(20%、40%和60%),配施腐殖酸肥试验,探索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对枣树农艺性状、产量和枣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用化肥比较,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能够显著增加枣果周长、枣吊长度和枣果长轴;... 研究通过枣树常规施用化肥(CF)减量(20%、40%和60%),配施腐殖酸肥试验,探索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对枣树农艺性状、产量和枣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用化肥比较,化肥减量配施腐殖酸肥能够显著增加枣果周长、枣吊长度和枣果长轴;同时,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较常规施用化肥红枣产量分别增加了31.2%、24.6%和5.6%,单枣重增加26.8%、9.0%和14.8%,灰分含量增加49.9%、37.5%和9.4%,可食率增加0.7%、1.3%和0.9%,出干率增加20.9%、16.7%和19.8%;化肥减量20%、40%和60%的处理分别使蛋白质含量增加1.3%、29.8%和4.9%,维生素C含量增加2.7%、12.1%和19.0%,还原糖增加{7.6%、13.0%和28.5%,可溶性总糖增加22.1%、44.3%和34.5%,有机酸增加7.5%、3.5%和2.9%,黄酮增加53.3%、50.6%和15.7%。在笔者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因素,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每株0.5kg处理(80%CF+BF1)效果最好;从红枣品质角度考虑,化肥减量40%~60%配施生物有机肥每株1.0~1.5kg处理(60%CF+BF2,40%CF+BF3)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品质 腐殖酸肥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种植年限沙棘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氮组分时空变化特征
11
作者 赵满兴 王俊 +2 位作者 杨帆 马文全 白二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39,共6页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不同种植年限沙棘人工林对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积累的季节和坡位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志丹县金丁镇不同时间种植沙棘人工林(20年生、15年生、5年生)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为对照,采集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 为探究黄土丘陵区不同种植年限沙棘人工林对土壤可溶性氮组分积累的季节和坡位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志丹县金丁镇不同时间种植沙棘人工林(20年生、15年生、5年生)为研究对象,以荒草地为对照,采集0~2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含量和比例的季节和坡位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沙棘人工林可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SON)含量,沙棘人工林种植年限越长,土壤可溶性氮养分增加越明显。沙棘人工林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SON分别比荒草地增加109.72%、112.27%和19.62%。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土壤SON春冬季(84.46 mg·kg^(-1))较高,夏秋季(37.89 mg·kg^(-1))较低,硝态氮春夏季(7.37 mg·kg^(-1))较高,冬季(6.75 mg·kg^(-1))较低,铵态氮秋季(6.58 mg·kg^(-1))较高,其他季节变化不明显。土壤SON季节变化规律与硝态氮变化规律相反。土壤可溶性氮组分在坡位间的变化规律为坡下最高,坡上较低,坡下的硝态氮、铵态氮和SON分别比坡上高28.7%、3.89%和20.3%。土壤可溶性氮组分以土壤SON为主,占土壤TSN平均为81.1%,其次是土壤硝态氮,平均为10.0%,土壤铵态氮所占比例最低,平均为8.9%。在陕北黄土丘陵区,营造沙棘林能有效提高土壤氮素,并且林龄越长,土壤可溶性氮素提升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沙棘人工林 可溶性氮 季节动态 坡位
下载PDF
陕西省实现水土保持率目标值途径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安娜 张军政 +3 位作者 吴冠宇 杨军严 张发民 白二磊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7期9-13,I0001,共6页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将“水土保持率”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水土保持率目标值成为国家和各省规划水土保持治理任务的“指挥棒”。为确保... 《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将“水土保持率”纳入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水土保持率目标值成为国家和各省规划水土保持治理任务的“指挥棒”。为确保实现水土保持率各阶段目标值,根据陕西省2019年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成果,结合陕北、关中和陕南各区域水土流失现状、自然气候、地理环境情况,以及相关科研成果,提出从制定《陕西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图斑化全省水土流失防治区、开展全省土壤侵蚀模数本底值调查、调整现有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模式、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等基础制度建设入手,在陕北实施老旧梯田提质增效和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以及以人工牧草种植为主的封禁治理等措施,在关中以固沟保塬、沟头防护、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水土保持监管为抓手,在陕南以强化“梯田+田园经济+生态旅游”为模式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措施布局,提出了部分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率 目标值 土地利用 措施 建议 陕西省
下载PDF
城市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军政 霍春平 +2 位作者 张发民 马倩 白二磊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2期52-57,共6页
2020年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B6101/T 3094—2020),对西安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进行了规范。结合该规范和技术审查实践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对城市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2020年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DB6101/T 3094—2020),对西安城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进行了规范。结合该规范和技术审查实践中发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对城市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点进行了初步探讨,供从业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要点 城市
下载PDF
腐殖酸和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满兴 刘慧 +2 位作者 白二磊 张晓曦 杨旭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05-3114,共10页
以延安市南泥湾烟田烤烟(‘延安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腐殖酸肥或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传统施肥(替代量分别为75 kg/hm2, 150 kg/hm^2和225 kg/hm^2)对烤烟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殖酸肥替代处理总体上使... 以延安市南泥湾烟田烤烟(‘延安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腐殖酸肥或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传统施肥(替代量分别为75 kg/hm2, 150 kg/hm^2和225 kg/hm^2)对烤烟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殖酸肥替代处理总体上使烤烟团棵期株高和最大叶宽分别显著提高9.38%~10.22%和7.22%~21.12%,现蕾期有效叶片数显著增加1.58%~4.76%,圆顶期株高提高3.23%~4.35%;其同时显著提高上等烟叶(B2F和C3F)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淀粉和烟碱含量,而总体上降低糖碱比。(2)生物有机肥替代处理使烤烟团棵期和圆顶期株高、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显著提高,现蕾期有效叶片数和株高分别显著增加0.95%~9.52%和11.32%~13.96%;同时显著提高上等烟淀粉和烟碱含量,而总体上降低糖碱比。(3)相较而言,腐殖酸肥和生物有机肥替代处理分别对烤烟品质和农艺性状指标的影响更明显,综合考虑上述处理对两类指标的影响,腐殖酸肥以75 kg/hm^2替代处理效果最佳,生物有机肥以225 kg/hm^2替代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在生产实践中降低烟田化肥用量,以改良其土壤性状、提高烟叶产量品质,为促进烤烟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生长 腐殖酸肥 生物有机肥
原文传递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满兴 余光美 +2 位作者 白二磊 刘慧 曹阳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为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试验的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恢复19年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土壤为对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层和季节对土壤蔗糖酶、脲... 为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试验的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恢复19年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土壤为对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层和季节对土壤蔗糖酶、脲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并对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在不同人工林草地间均达到显著水平。杏树林蔗糖酶活性最高(71.15 mg g-124 h-1),沙棘林脲酶活性最高(52.29 mg g-124 h-1),刺槐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3.33 ml g-1 h-1)。随着土层加深,人工林草地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0~10 cm最低,10~2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蔗糖酶、脲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夏季最高,脲酶冬季最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其他各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弱;蔗糖酶、脲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呈正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呈负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是表征植被恢复区土壤生物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 土壤酶活性 季节
原文传递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满兴 余光美 +2 位作者 白二磊 刘慧 曹阳阳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5期86-94,共9页
为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其季节变化,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陕北黄土高原恢复19年的杏树林、沙棘林、油松林和刺槐林为研究对象,以耕作相同年限农田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层和季节对土壤有机... 为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其季节变化,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陕北黄土高原恢复19年的杏树林、沙棘林、油松林和刺槐林为研究对象,以耕作相同年限农田为对照,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层和季节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以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在不同人工林地间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玉米农地,杏树林和沙棘林相对较高,刺槐林相对较低。碱解氮、pH和电导率在不同人工林地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显著降低,pH和电导率土层间变化规律不一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电导率在夏季和春季较高,土壤速效磷和pH在冬季和秋季较高。0~20 cm土层,有机质与碱解氮和速效钾均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与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速效磷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速效钾和电导率在各土层间均达到显著正相关水平,pH与电导率在各土层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杏树林和沙棘林富集土壤养分能力优于油松林和刺槐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 人工林 土壤理化性状 陕北
原文传递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红枣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满兴 刘慧 +2 位作者 白二磊 张晓曦 崔亚荣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91-1195,共5页
用大棚内枣树施肥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枣树农艺性状、产量和枣果品质的影响。试验设CF、0.8CF+0.5BF、0.6CF+1.0BF、0.4CF+1.5BF 4个处理;其中,CF为常规氮、磷、钾化肥用量,BF为生物有机肥常规用量。结果表明:... 用大棚内枣树施肥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枣树农艺性状、产量和枣果品质的影响。试验设CF、0.8CF+0.5BF、0.6CF+1.0BF、0.4CF+1.5BF 4个处理;其中,CF为常规氮、磷、钾化肥用量,BF为生物有机肥常规用量。结果表明:与常规化肥用量(CF)相比,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三个处理(0.8CF+0.5BF、0.6CF+1.0BF和0.4CF+1.5BF)枣果周长、枣吊长度和枣果长轴显著增加,红枣产量分别增加了19.7%、27.3%和17.1%,单枣重分别增加21.1%、20.7%和11.8%,灰分含量分别增加19.9%、44.2%和35.6%,可食率分别增加1.0%、1.6%和1.4%,出干率分别增加10.2%、0.9%和11.8%,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18.6%、23.5%和16.2%,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8.8%、29.9%和26.4%,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20.2%、28.8%和27.1%,可溶性总糖含量分别增加21.1%、29.8%和26.5%,有机酸含量分别增加22.0%、12.7%和17.9%,黄酮含量分别增加22.8%、25.0%和4.5%。在本文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红枣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等因素,化肥用量为常规用量的60%、配施常规用量的生物有机肥处理(0.6CF+1.0BF)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品质 生物有机肥 农艺性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