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对激素具有反应性的大鼠阴道类器官模型建立及鉴定
1
作者 张莉 范琳媛 +5 位作者 张心 李婷 张展 宗晓楠 白会会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5期362-368,共7页
目的:构建一种生理相关的、对激素具有反应性的大鼠阴道类器官模型。方法:取大鼠阴道组织,通过酶解、消化等方法分离获得原代大鼠阴道上皮细胞,包埋于基质胶中并使用改良类器官培养基进行3D培养。HE染色观察类器官形态特征,免疫荧光对... 目的:构建一种生理相关的、对激素具有反应性的大鼠阴道类器官模型。方法:取大鼠阴道组织,通过酶解、消化等方法分离获得原代大鼠阴道上皮细胞,包埋于基质胶中并使用改良类器官培养基进行3D培养。HE染色观察类器官形态特征,免疫荧光对阴道上皮特异性角蛋白和增殖相关蛋白等进一步进行表征。雌、孕激素处理验证阴道类器官对激素的反应性。结果:大鼠阴道类器官呈直径约100μm的实心球状。HE染色显示其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其表达的Krt5/8、Krt15、Ki67、TP63等阴道上皮标志物,与原始阴道上皮组织一致。大鼠阴道类器官对雌激素和孕激素产生应答反应,雌激素处理后,阴道上皮终末分化标志物Krt6b、Krt13和增殖标志物Ki67等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结论:使用基质胶包埋,类器官培养基浸润培养的方法,成功构建一种对激素具有反应性的大鼠阴道类器官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阴道 类器官 模型建立及鉴定 激素
下载PDF
不同种类乳杆菌单独及协同咪康唑应用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影响的体外研究
2
作者 杜梦瑶 赵晓雯 +7 位作者 尚翔 王和舒琦 白会会 范琳媛 宗晓楠 张展 李婷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88-493,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乳杆菌单独及协同咪康唑应用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卷曲、詹氏、加氏、约氏、嗜酸乳杆菌和临床常用乳杆菌活菌制剂分离纯化的德氏乳杆菌共6种,与白假丝酵母菌标... 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乳杆菌单独及协同咪康唑应用对白假丝酵母菌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卷曲、詹氏、加氏、约氏、嗜酸乳杆菌和临床常用乳杆菌活菌制剂分离纯化的德氏乳杆菌共6种,与白假丝酵母菌标准株共培养。观察不同种类乳杆菌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培养24h的生长情况及生物膜形成情况。比较乳杆菌单独应用及乳杆菌与咪康唑共同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的菌落生长情况。结果:6种乳杆菌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培养后,白假丝酵母菌菌落数均减少,其中约氏乳杆菌抑制真菌能力最强,德式乳杆菌次之,嗜酸乳杆菌最弱。高浓度的德氏乳杆菌抑菌效果最好,真菌存活率低。约氏、嗜酸乳杆菌在24h时均可形成生物膜,其中约氏乳杆菌成膜能力较嗜酸乳杆菌强,约氏、嗜酸乳杆菌均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有一定破坏作用,其中约氏乳杆菌破坏能力比嗜酸乳杆菌强。6种乳杆菌分别和不同浓度咪康唑联合应用与白假丝酵母菌共培养,达到相同抑菌效果时需要的药物浓度减少(P<0.05)。结论:不同乳杆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及生物膜形成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需要较大浓度,乳杆菌与咪康唑有协同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共培养 生物膜 咪康唑
下载PDF
卷曲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共同对白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3
作者 李晓翠 白会会 +4 位作者 杜梦瑶 赵晓雯 范琳媛 尚翔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6-809,815,共5页
目的:研究卷曲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联合共培养后对白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通过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得到2株卷曲乳杆菌(乳杆菌A、B)和1株植物乳杆菌(乳杆菌C)。比较乳杆菌A... 目的:研究卷曲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联合共培养后对白假丝酵母菌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通过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得到2株卷曲乳杆菌(乳杆菌A、B)和1株植物乳杆菌(乳杆菌C)。比较乳杆菌A、B、C单独作用时对10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株的抑制作用差异。比较乳杆菌A与C、B与C按1∶1混合共培养后对10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株的抑制作用差异。比较混合乳杆菌与单一乳杆菌对10株白假丝酵母菌临床株的抑制作用差异。结果:单一乳杆菌A、B对白假丝酵母菌(实验浓度)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乳杆菌C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一乳杆菌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混合乳杆菌A+C(1∶1)、乳杆菌B+C(1∶1)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乳杆菌A、B、C任意单一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16;P<0.001、P<0.001、P=0.018)。混合乳杆菌A+C(1∶1)与乳杆菌B+C(1∶1)对不同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9)。结论:对于单菌来说,植物乳杆菌C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卷曲乳杆菌A、B。对于混合菌,即乳杆菌A+C或乳杆菌B+C按1:1混合,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乳杆菌A、B、C单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曲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白假丝酵母菌 共培养
下载PDF
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生长状态及粪肠球菌上清液对两者共培养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4
作者 孙茜 张晓宇 +5 位作者 冯旸子 何渊慧 白会会 杜梦瑶 范琳媛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研究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粪肠球菌上清对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观察... 目的:研究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粪肠球菌上清对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及成膜情况。观察粪肠球菌标准株24h内生长情况及产酸能力。通过检测OD值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单独培养、阴道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混合培养与分别加入粪肠球菌上清共培养24、48、72h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2∶1比例共培养的成膜能力比相同菌量的加德纳菌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波菌几乎不生成生物膜。粪肠球菌上清液对单加德纳菌及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2∶1)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可互相促进生物膜的形成。粪肠球菌上清液对单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的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阴道加德纳菌 阴道阿托波菌 共培养 益生菌
下载PDF
双性水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尚晨光 尚翔 +4 位作者 白会会 范琳媛 李婷 宗晓楠 刘朝晖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527-533,共7页
目的研究双性水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在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并鉴定为加德纳菌10株,双性水与加德纳菌共培养48h或者双性水作用于已培养24h的加德纳菌后,检... 目的研究双性水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初次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在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并鉴定为加德纳菌10株,双性水与加德纳菌共培养48h或者双性水作用于已培养24h的加德纳菌后,检测OD值、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加德纳菌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生物膜在培养48h形成较好(P<0.05)。双性水对加德纳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被抑制的加德纳菌在电镜下生物膜形成减少,未被抑制的和已形成生物膜的加德纳菌,双性水作用后其生物膜无明显变化。结论双性水可抑制加德纳菌生物膜的形成,但对已形成成熟生物膜的加德纳菌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性水 细菌性阴道病 加德纳菌 生物膜
下载PDF
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乳杆菌的筛选及其抑菌机制的研究
6
作者 张瑞 马爱昕 +4 位作者 王君竹 李昶 尹海旭 白会会 刘朝晖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62-1965,共4页
目的筛选对阴道加德纳菌增殖有抑制功能的阴道乳杆菌菌株,探讨阴道乳杆菌菌株抑制加德纳菌的可能机制,为开发用于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的益生菌菌株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分别从BV患者和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阴道加德纳菌菌株和乳杆菌... 目的筛选对阴道加德纳菌增殖有抑制功能的阴道乳杆菌菌株,探讨阴道乳杆菌菌株抑制加德纳菌的可能机制,为开发用于细菌性阴道病(BV)治疗的益生菌菌株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分别从BV患者和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分离阴道加德纳菌菌株和乳杆菌菌株,通过spot on lawn法筛选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乳杆菌菌株,用双层牛津杯法对比乳杆菌菌液、上清液、菌体对阴道加德纳菌菌株抑制作用的差别。结果从20例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获得62株阴道乳杆菌菌株,分属于6个菌种,其中18株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的作用。通过对18株有抑菌效应的乳杆菌菌株的不同成份(菌液、菌体、上清液)研究表明,其菌液、菌体和上清液均有抑菌效应,菌液的抑菌效应明显大于上清液组。上清液经过蛋白酶K处理之后,8份标本的抑菌效果消失,10份标本的抑菌效果明显减弱。结论该研究共纯化和鉴定阴道乳杆菌菌株62株,其中18株具有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功能。产生蛋白类抑菌物质可能参与了阴道乳杆菌抑制阴道加德纳菌增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功能 抑菌蛋白 阴道乳杆菌 阴道加德纳菌 细菌性阴道病
下载PDF
5236例健康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49
7
作者 刘朝晖 张岱 +4 位作者 赵敏 王颖 白会会 肖冰冰 廖秦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了解无阴道感染女性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3月7日至2007年12月18日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无阴道炎症妇女5236例,取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菌群正常占68.7%,菌群密集度多在++~+++,占97.7%;菌群多样性多在++~... 目的:了解无阴道感染女性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3月7日至2007年12月18日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无阴道炎症妇女5236例,取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微生态评价。结果:菌群正常占68.7%,菌群密集度多在++~+++,占97.7%;菌群多样性多在++~+++,占94.6%;优势菌以乳杆菌为主,占99.9%,其中乳杆菌功能正常占73.6%;2.58%的真菌定植;pH<4.5占72.1%。无阴道感染妇女中仍存在异常菌群1637例,占31.3%,主要包括菌群异常[主要为革兰阳性小杆菌(58.0%)、革兰阳性球菌(23.5%)]、菌群抑制、菌群增殖过度。结论:临床评价阴道微生态能指导临床评价感染及治疗后的阴道微生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阴道菌群 炎症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女性阴道混合感染2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4
8
作者 林怀宪 薛辰 +3 位作者 王颖 白会会 赵敏 刘朝晖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通过微生态的检查,全面评估女性阴道混合感染的微生态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46例阴道炎患者,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阴道分泌物pH值,经革兰染色后... 目的通过微生态的检查,全面评估女性阴道混合感染的微生态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良好的依据。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选择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46例阴道炎患者,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阴道分泌物pH值,经革兰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乳杆菌分级、需氧菌和炎性反应等)状况评分。结果 246例患者中,单一感染143例(58.1%),混合感染103例(41.9%),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菌阴道炎(A V)者57例(55.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A V者25例(24.3%);滴虫阴道炎(TV)+AV者15例(14.6%);VVC+BV+AV者5例(4.9%),AV+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者1例(1.0%)。混合感染患者发生阴道灼痛(86.4%,89/103)增加,清洁度Ⅲ度(40.8%,42/103)、pH值偏高(pH值>5.0者,20.4%,21/103),乳杆菌减少(乳杆菌Ⅲ者,64.1%,66/103)等,与单一感染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混合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微生态检查是诊断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混合感染 需氧菌阴道炎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300例不孕症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阳 张蕾 +8 位作者 陈菲 鞠慧岩 左文莉 洪尚鶄 张岱 刘朝晖 廖秦平 赵敏 白会会 《中国性科学》 2011年第4期4-6,8,共4页
目的:了解不孕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不孕症患者进行阴道菌群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孕症女性300例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以同期389例生育年龄的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结果:不孕女性阴道假丝酵母菌阳性率7.7%(23例),阴... 目的:了解不孕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探讨不孕症患者进行阴道菌群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孕症女性300例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以同期389例生育年龄的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结果:不孕女性阴道假丝酵母菌阳性率7.7%(23例),阴道毛滴虫阳性率0%(0例);Nugent评分:正常89.1%(267例),BV中间型4.7%(14例),BV 6.2%(19例);阴道优势菌以革兰阳性大杆菌为主,占83.2%(249例),革兰阳性球菌0.7%(2例),革兰阴性短杆菌16.1%(49例);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34.0%(102例)。结论:不孕女性中BV、VVC的患病率和阴道菌群异常的发生率不高于健康体检女性,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之间、单纯管性因素不孕与单纯男性因素不孕之间阴道微生态的状况也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临床雾化吸入器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坤芬 宋利曼 +1 位作者 白会会 王翠芝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5期2398-2400,共3页
目的调查5所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雾化吸入器的使用现状,分析使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促进临床雾化吸入器的规范合理使用。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自设问卷对500例使用或曾经使用雾化吸入器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 目的调查5所三甲医院住院患者雾化吸入器的使用现状,分析使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促进临床雾化吸入器的规范合理使用。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自设问卷对500例使用或曾经使用雾化吸入器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雾化吸入器89%做不到一次性使用,11%一次性使用的患者中,全部为整个病程中,只需要使用1次,如有需要,表示会重复使用;100%能做到专人专用;在重复使用过程中,5%使用者消毒处理,86%用流动水冲洗;78%患者对雾化吸入器清洗并晾干后保存,58%患者会将雾化吸入器防尘或无菌保存。结论临床雾化吸入器的使用现状存在极大问题,亟待规范,建议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宣教和指导,确保正确使用以达到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器 使用现状 问卷调查 数据统计 规范使用
下载PDF
正常阴道乳杆菌对6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喆 刘朝晖 +2 位作者 赵敏 王颖 白会会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了解正常阴道乳杆菌对临床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于2009年8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健康体检无阴道感染患者100例,取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鉴定乳杆菌37例。应用药敏纸片法对不同抗真菌药物进行体... 目的了解正常阴道乳杆菌对临床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选取于2009年8月至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健康体检无阴道感染患者100例,取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鉴定乳杆菌37例。应用药敏纸片法对不同抗真菌药物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阴道正常乳杆菌对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和特比萘芬6种抗真菌药的敏感率(0~3.8%)均较低,耐药率92.3%~100%,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杆菌对头孢呋辛(阴性对照组)的耐药率为89.2%,与各抗真菌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杆菌对左氧氟沙星(阳性对照组)的敏感率(8.1%)较低,与各抗真菌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用6种抗真菌药物在有效抑制阴道假丝酵母菌的同时,对阴道正常乳杆菌的生存无明显影响。在临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中,可以尝试同时应用抗真菌药和乳杆菌活菌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抗真菌药 敏感性
下载PDF
小儿腺病毒肺炎的院内管理与感染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翠芝 白会会 +2 位作者 苏梅艳 李尚聪 刘亚亚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15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腺病毒肺炎院内管理措施,并应用于临床,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论述腺病毒肺炎发病高峰期患儿的院内管理措施及经验,包括设备资源配... 目的:探讨小儿腺病毒肺炎院内管理措施,并应用于临床,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论述腺病毒肺炎发病高峰期患儿的院内管理措施及经验,包括设备资源配置、人员培训、病房布局、患儿安置、病房及物品消毒流程、相关人员的管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疏导、配合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监测等。结果:本组患儿除1例合并甲型流感后病情危重转重症监护病房外,其他患儿均康复出院,未发生院内感染暴发,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零感染。结论:小儿腺病毒肺炎的院内管理需要护理管理部门、感染控制部门、医护人员、保洁员、患儿及家属多方高度重视及紧密配合,这是有效控制疾病暴发流行、避免院内感染、患儿治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腺病毒肺炎 院内管理 感染 防控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的相关性
13
作者 赵晓雯 孙媛媛 +4 位作者 李华 赵虹 白会会 范琳媛 刘朝晖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4-550,共7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STI)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HPV分型及STI病原学检测者共655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者479例。将...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子宫颈性传播感染(STI)病原体及阴道微生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行HPV分型及STI病原学检测者共655例,同时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者479例。将HPV检测结果阳性的154例设为研究组,阴性的501例设为对照组,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间STI病原体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58%对50.50%,P=0.001)。HPV感染组中非常明确的STI病原体,即沙眼衣原体(CT)、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总检出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9%(P=0.006)。人型支原体(Mh)在HPV感染组的检出率高于阴性组(7.79%对3.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体均为解脲支原体(UU),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99%对48.10%,P=0.001),研究组中有19.8%为UU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8.70%(P=0.004),UU中以单一型微小脲原体(Up)阳性为主(79.49%对83.11%),Up3(38.46%对32.42%)、Up6(32.05%对35.16%)和Up1(8.97%对14.61%)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解脲脲原体(Uu)感染仅在≥25岁组中呈现出与HPV感染显著相关(P<0.05)。③患者年龄随着共感染STI病原体的种类增加而显著降低(P=0.002)。④两组间阴道微生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STI病原体感染与阴道微生态无明显相关。⑤STI病原体与HPV感染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u感染是发生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20,95%CI:1.114~6.164,P=0.027),UU亚型及STI病原体的多重感染将显著增加HPV的感染风险(OR=1.594,95%CI:1.070~2.375;OR=1.666,95%CI:1.245~2.229,P<0.05)。结论单一型UU是女性下生殖道的常驻菌群,与HPV感染并无相关。CT、Mg、NG、HSV-Ⅱ以及STI病原体、UU亚型的多重感染与HPV感染有关,尤其应关注≥25岁女性的STI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性传播病原体感染 生殖支原体 阴道微生态 子宫颈癌
下载PDF
阴道内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生长状态及其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宇 孙茜 +5 位作者 冯旸子 何渊慧 白会会 杜梦瑶 范琳媛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278,共6页
目的:研究阴道菌群中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粪肠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在妇科阴道微生... 目的:研究阴道菌群中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粪肠球菌和阴道加德纳菌,在妇科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中诊断为菌群异常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卷曲乳杆菌,观察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及产乳酸能力。通过检测OD值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单独培养与分别加乳杆菌、粪肠球菌及其混合培养的上清液共培养24、48、72h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乳杆菌与粪肠球菌混合培养后产L-乳酸比单独乳杆菌和单独粪肠球菌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的菌量逐渐增多,但比粪肠球菌单独培养菌量多(P<0.05)。随着时间增加,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成膜能力较乳杆菌、粪肠球菌单独培养的成膜能力好(P<0.05)。24h时乳杆菌上清液对加德纳菌成膜能力无明显抑制作用,而粪肠球菌上清液及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上清液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和72h时乳杆菌上清液、粪肠球菌上清液、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上清液对加德纳菌的成膜能力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共培养的上清液较单独培养的上清液抑制作用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在产乳酸方面存在拮抗作用,同时共培养后可相互促进生物膜的形成,而不促进细菌的生长。随着培养时间增加,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的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比单乳杆菌或单粪肠球菌上清液强,表明乳杆菌与粪肠球菌共培养后对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乳杆菌 粪肠球菌 阴道加德纳菌 共培养 益生菌
下载PDF
稽留流产患者阴道菌群状况研究
15
作者 石素雅 白会会 +4 位作者 杜梦瑶 程冬梅 范琳媛 陈素文 刘朝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6期4-10,共7页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患者阴道菌群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患者,将稽留流产患者30例纳入试验组,正常早孕拟行人工流产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并将稽留流产患者进一步根据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查结... 目的分析稽留流产患者阴道菌群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患者,将稽留流产患者30例纳入试验组,正常早孕拟行人工流产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并将稽留流产患者进一步根据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查结果分为染色体正常组16例、染色体异常组6例、染色体不详组8例,填写调查问卷,行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测,并将四组基线资料、阴道微生态指标进行单因素比较,同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四组患者阴道菌群的差异。结果四组基线资料与微生态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四组既往是否有盆腔炎病史、菌群多样性、优势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染色体异常组既往盆腔炎病史比例、初次性生活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而既往流产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OTU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稽留流产各组,对照组OTU数目更多,菌群更丰富;物种分类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染色体正常组存在不同乳杆菌菌株比例失调(惰性乳杆菌增加,未分类乳杆菌减少)及除乳杆菌以外的其他细菌(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埃希氏-志贺菌等)相对丰度增加,而染色体异常组在乳杆菌丰度及菌株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四组菌群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染色体正常组菌群丰度低于对照组(P<0.05),染色体异常组与对照组菌群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多样性分析及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四组阴道菌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稽留流产患者存在阴道菌群失衡,可能与阴道菌群中存在乳杆菌相对丰度降低和/或不同乳杆菌菌株比例失衡及除乳杆菌以外的其他细菌(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埃希氏-志贺菌等)相对丰度增加有关,但其直接病因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阴道菌群 阴道微生态 高通量核苷酸系列分析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对假丝酵母菌与乳杆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
16
作者 尚翔 白会会 刘朝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4-10,共7页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对假丝酵母菌与乳杆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患者阴道来源的4株假丝酵母菌及4株乳杆菌,测定其不同时期生物膜形成能力,并观察其生物膜形成情况。分别测定两性霉素B...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对假丝酵母菌与乳杆菌生物膜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就诊患者阴道来源的4株假丝酵母菌及4株乳杆菌,测定其不同时期生物膜形成能力,并观察其生物膜形成情况。分别测定两性霉素B对假丝酵母菌及乳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小抑制生物膜浓度(MBIC),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两性霉素B对上述菌生物膜的作用。结果白假丝酵母菌及卷曲乳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48 h高于24 h(P<0.05),7号乳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48 h高于72 h(P<0.05)。两性霉素B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值为0.12500μg/ml;1、3、4号假丝酵母菌在两性霉素B浓度为2μg/ml时生物膜形成能力低于阳性对照组(两性霉素B浓度为0μg/ml时)(P<0.05),均与后续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性霉素B对白假丝酵母菌的MBIC值为2μg/ml。两性霉素B对卷曲乳杆菌无抑制作用;除7号乳杆菌在两性霉素B浓度为1、8、16μg/ml时生物膜形成能力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外,其余各卷曲乳杆菌在各浓度生物膜形成能力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假丝酵母菌及卷曲乳杆菌在48 h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两性霉素B对白假丝酵母菌有较强抑菌能力,但对已形成生物膜的白假丝酵母菌需更大剂量才有破坏生物膜的作用。对卷曲乳杆菌无抑制及生物膜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假丝酵母菌 乳杆菌 生物膜
下载PDF
时变方差相依序列均值变点的Ratio检验
17
作者 金浩 李彩彩 白会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6-51,共6页
针对时间序列具备时变方差的特点,文章采用Ratio统计量研究了均值变点的检验问题。基于Cavaliere提出的广义中心极限定理,证明在原假设下统计量的渐近分布是广义维纳过程的泛函,并得到在备择假设下的一致性。为消除方差波动性对统计量... 针对时间序列具备时变方差的特点,文章采用Ratio统计量研究了均值变点的检验问题。基于Cavaliere提出的广义中心极限定理,证明在原假设下统计量的渐近分布是广义维纳过程的泛函,并得到在备择假设下的一致性。为消除方差波动性对统计量检验的影响,提出时变方差的估计函数以增强其诊断功效。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估计函数的Ratio统计量不仅很好地控制了经验水平,没有出现水平扭曲,而且经验势也有较大的提高。最后,通过一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所给出的均值变点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值变点 时变方差 Ratio统计量 方差估计 渐近分布
下载PDF
全国1200例VVC致病菌的常见抗真菌药物MIC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会会 宗晓楠 +1 位作者 范琳媛 刘朝晖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了解全国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株的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复苏2015年全国45家医院于妇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的VVC菌株1200例。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目的了解全国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株的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复苏2015年全国45家医院于妇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的VVC菌株1200例。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27-A3方案,测定其对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5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情况。结果(1)在培养的1200例VVC致病菌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1.17%(974/1200),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83%(226/1200)。在非白假丝酵母菌中,光滑假丝酵母菌最多,占13.25%(159/1200)。(2)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不同MIC值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5.220、66.912、217.150、281.004、21.175,P<0.0001)。(3)对于克霉唑,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低值比例更低,而非白假丝酵母菌的MIC高值比例更高。对于咪康唑,非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低值比例更低,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高值比例更高。(4)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均较高,MIC≥64μg/mL比例分别为73.41%和50.88%;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于制霉菌素MIC低值比例均较高,MIC≤1μg/mL比例分别为79.67%和76.11%。(5)白假丝酵母菌对于伊曲康唑耐药性高于非白假丝酵母菌,MIC≥16μg/mL比例分别为43.12%和25.66%。结论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已成为白假丝酵母菌以外的VVC第2大致病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全国VVC患者对氟康唑耐药性较高,白假丝酵母菌致VVC患者对克霉唑和制霉菌素敏感度较高,非白假丝酵母菌致VVC患者对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敏感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假丝酵母菌 非白假丝酵母菌 抗真菌药物 最小抑菌浓度
下载PDF
大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模型感染及治疗后的透射电镜和局部免疫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婷 张旭 +4 位作者 白会会 范琳媛 张展 王素霞 刘朝晖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大鼠模型中感染及治疗后阴道超微结构及局部免疫应答的变化。方法建立VVC大鼠模型,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制霉菌素组、空白凝胶组及中药组,每组8只。VVC建模成功后,根据分组...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大鼠模型中感染及治疗后阴道超微结构及局部免疫应答的变化。方法建立VVC大鼠模型,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制霉菌素组、空白凝胶组及中药组,每组8只。VVC建模成功后,根据分组连续阴道灌注给药14天,停药后计算病原体清除率,阴道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检测阴道组织变化。结果与模型组和空白凝胶组比较,制霉菌素和中药组的病原体转阴率显著升高(P<0.05)。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治疗后,阴道上皮微绒毛及糖萼恢复正常形态,线粒体肿胀程度降低。真菌感染后IL-17表达显著上调(P=0.017),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治疗后IL-17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无明显变化(P=0.620,P=0.324)。而各组间IFN-γ、IL-4、IL-21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真菌感染后大鼠阴道上皮组织显著破坏,而制霉菌素及中药苦参凝胶能在体内发挥抗白假丝酵母菌活性,促进受损阴道上皮超微结构尤其是糖萼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白假丝酵母菌 大鼠 制霉菌素 苦参凝胶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信息流广告创意策划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会会 《采写编》 2021年第7期183-184,共2页
新媒体时代,受众时间的“碎片化”和注意力的“分散化”使得广告目标难以实现。而信息流广告凭 借其独特的创意策划迅速发展,为身处困境的广告业提供了更为新颖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流广 告的形式和内容发现其创意策划进一步强... 新媒体时代,受众时间的“碎片化”和注意力的“分散化”使得广告目标难以实现。而信息流广告凭 借其独特的创意策划迅速发展,为身处困境的广告业提供了更为新颖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信息流广 告的形式和内容发现其创意策划进一步强化了“用户思维”,强调更为良好的受众体验。以刺激消费者需 求为出发点,通过场景假设和明星原生广告等方式深入激发消费者购买动机是其主要的创意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流广告 创意策划 受众共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