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豆子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的抗炎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芳 白珊泽 +3 位作者 牛淳 周轲 魏彦明 华永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以RAW 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苦豆子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的抗炎作用和机制。采用水煎煮、水超声、75%乙醇回流和75%乙醇超声分别制备苦豆子水煎煮提取物(water decocting extract,WDE)、水超声提取物(water ultrasonic e... 以RAW 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苦豆子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的抗炎作用和机制。采用水煎煮、水超声、75%乙醇回流和75%乙醇超声分别制备苦豆子水煎煮提取物(water decocting extract,WDE)、水超声提取物(water ultrasonic extract,WUE),75%乙醇回流提取物(ethanol reflux extract,ERE)和75%乙醇超声提取物(ethanol ultrasonic extract,EUE),D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苦豆子总生物碱提取物(total alkaloids extract,TAE)和总黄酮提取物(total flavonoids extract,TFE),水提醇沉法制备苦豆子总多糖提取物(total polysaccharides extract,TPE),通过酸性染料比色法、NaNO 2-Al(NO 3)3-NaOH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TA、TF和TP的含量,并采用正交法初步设计TAE、TFE和TPE 9种配伍组合(1∶1∶1、1∶2∶2、1∶3∶3、2∶1∶2、2∶2∶3、2∶3∶1、3∶1∶3、3∶2∶1、3∶3∶2),脂多糖(1μg/mL)诱导R 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利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的释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p65 NF-κB、p-p65 NF-κB、IκBα、p-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TAE、TFE、TPE中TA、TF、TP的含量分别为94.79%、71.59%和73.51%。与模型组相比,WDE、WUE、E R E、EUE、TAE、TFE、TPE及其9种配伍组合显著降低了IL-1β、IL-6、TNF-α以及NO的释放,以TAE∶TFE∶TPE为2∶1∶2抑制效果最好,其极显著降低了IкBα和p65 NF-κB的磷酸化水平(P<0.01)。综上所述,苦豆子对脂多糖诱导的R AW 264.7细胞炎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以TAE∶TFE∶TPE为2∶1∶2抗炎效果最佳,其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下游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缓解LPS诱导的R AW 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R AW 264.7细胞 抗炎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理中汤和白头翁汤对寒湿和湿热泄泻大鼠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宝霞 华永丽 +7 位作者 纪鹏 魏彦明 牛淳 郭容霞 周轲 李宏雅 任建明 白珊泽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70,共7页
为研究理中汤和白头翁汤对寒湿和湿热泄泻大鼠的影响,采用番泻叶+寒湿、湿热环境建立寒湿泄泻和湿热泄泻大鼠模型,给予理中汤和白头翁汤进行治疗,检测大鼠腹泻指数,血常规,胸腺、脾脏指数,观察结肠、回肠病理组织变化。采用ELISA检测血... 为研究理中汤和白头翁汤对寒湿和湿热泄泻大鼠的影响,采用番泻叶+寒湿、湿热环境建立寒湿泄泻和湿热泄泻大鼠模型,给予理中汤和白头翁汤进行治疗,检测大鼠腹泻指数,血常规,胸腺、脾脏指数,观察结肠、回肠病理组织变化。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结果显示,理中汤和白头翁汤可分别改善寒湿和湿热泄泻大鼠腹泻指数,血常规,胸腺、脾脏指数,改善结肠、回肠病理组织损伤,降低血清中的IL-6、IL-1β和TNF-α含量,提高血清中SOD的含量,降低MDA的含量。表明理中汤和白头翁汤用于治疗寒湿和湿热泄泻具有显著效果,而理中汤对湿热泄泻、白头翁汤对寒湿泄泻无效果,提示临床应辨证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中汤 白头翁汤 寒湿泄泻 湿热泄泻
下载PDF
白头翁汤对C57BL/6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陈宝霞 白珊泽 +6 位作者 任建明 周轲 魏彦明 纪鹏 姚万玲 袁子文 华永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4-130,共7页
为了研究白头翁汤对正常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将24只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白头翁汤低剂量组和白头翁汤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0.9%),白头翁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灌... 为了研究白头翁汤对正常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本试验将24只清洁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白头翁汤低剂量组和白头翁汤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0.9%),白头翁汤低、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白头翁汤2.7和8.1 g/(kg·bw·d)(按照生药量),同时每天测定小鼠体重;连续灌胃7 d后采集粪便,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各组小鼠粪便中SCFAs(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正戊酸和异戊酸)的含量并测量结肠长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白头翁汤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小鼠体重和结肠长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粪便中乙酸和丙酸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组正丁酸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异丁酸、异戊酸、正戊酸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果表明,白头翁汤对正常小鼠体重和结肠长度无影响,能够提高正常小鼠粪便中乙酸、丙酸和正丁酸含量。分析白头翁汤对正常小鼠粪便中SCFAs含量的影响可为白头翁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气相色谱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分析及效应机制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白珊泽 姚万玲 +2 位作者 纪鹏 魏彦明 华永丽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8,共10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白头翁汤(P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成分-靶标-通路”分子机制,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和文献筛选PD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数据库、在线人类...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白头翁汤(P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成分-靶标-通路”分子机制,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和文献筛选PD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筛选UC的基因靶点,利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PD治疗UC靶点互作网络(PPI),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PD治疗UC的核心靶点,利用R语言对核心基因进行基因生物学过程(GO)富集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分析,并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得到PD活性成分45个,UC的相关靶点186个,筛选PD和UC核心交集基因67个,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细胞核因子κBp65蛋白(RELA),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等,GO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涉及生长因子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磷酸酶结合、趋化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发现PD治疗UC的分子机制与IL-17、TNF、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相关。PD活性成分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甲基黄连碱(Worenine)、金黄色素(Aureusidin)、白头翁皂苷B4(Anemoside B4)、LA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PPARG)等靶点亲和力强。说明PD可能作用于MMP3、MMP9、MPO、NOS3、PPARG、COK1、EGFR、KDR等多个靶点通过IL-17、TNF、Toll样受体、FOXO和NF-κB等信号通路治疗U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榆中分离株OmpK17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程家海 殷娟斌 +3 位作者 白珊泽 田泽暘 庞红红 包世俊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56-1465,共10页
试验旨在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外膜蛋白OmpK17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免疫原性。参照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菌外膜蛋白OmpK17基因序列(登录号:U52843.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了肺炎克雷伯菌榆中分离株(YZ株... 试验旨在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外膜蛋白OmpK17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免疫原性。参照GenBank中肺炎克雷伯菌外膜蛋白OmpK17基因序列(登录号:U52843.1)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了肺炎克雷伯菌榆中分离株(YZ株)OmpK17基因CDS序列,应用相关软件及程序对OmpK17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ET-OmpK17,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抗血清,应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YZ株外膜蛋白OmpK17基因高度保守,其CDS序列全长513 bp,编码170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其他肺炎克雷伯菌OmpK17基因序列同源性均高于99.6%;OmpK17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8.5 ku,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含有1个信号肽、1个跨膜区和6个抗原决定簇区域,是一种具有桶状三维结构的跨膜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OmpK1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且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ELISA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OmpK17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克隆和表达了肺炎克雷伯菌OmpK17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并证实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OmpK17基因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和肺炎克雷伯菌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OmpK17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原核表达 免疫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