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及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白瑞苗 郑贝贝 +1 位作者 张日东 魏敬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胰岛素抵抗及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8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治疗前分...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胰岛素抵抗及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的NAFLD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8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治疗前分别测定NAFLD组及健康组的APN、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AI)及肝功能水平的变化。治疗组予小檗碱0.5g/次,3次/d,连续3月;对照组予低脂饮食,治疗3月后测定上述各指标。结果 NAFLD患者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INS、HOMA-IR及体质量指数(BMI)均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APN水平明显减少(P<0.05)。口服小檗碱治疗后,治疗组FPG、TC、TG、LDL-C、FINS、HOMA-IR及BMI均明显下降,胰岛素敏感性,APN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各指标无变化(P>0.05)。结论小檗碱治疗后,NAFLD患者血清APN水平明显升高,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了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非酒精性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 脂联素
下载PDF
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日东 白瑞苗 魏敬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的影响。方法:我院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黄连素组)和对照组(罗格列酮组)。服药前后3月分别测定Scr、BUN、24hUAlb、空腹血糖...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Alb)的影响。方法:我院门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黄连素组)和对照组(罗格列酮组)。服药前后3月分别测定Scr、BUN、24hUAlb、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组3月后24hUAlb、FPG、HbA1C、HOMA-IR、血脂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BUN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月后24hUAlb、FPG、HbA1C、HOMA-IR、血脂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其作用可能和黄连素的降脂、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有关,但对肌酐、尿素氮作用不显著,提示黄连素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肾功能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两种脂肪乳剂不同肠外营养时间对早产儿临床结局影响的比较:一项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榕 杨庆 +14 位作者 王雅森 沈蔚 林新祝 宋思雨 孔娟 吴繁 杨冬 白瑞苗 李占魁 宋诗蓉 于文婷 毛健 张伊佳 张娟 童笑梅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1-908,共8页
目的比较两种脂肪乳剂不同肠外营养时间对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中/长链脂肪乳(medium/long-chain triglyceride fat emulsion,简称MCT/LCT)组和多种油脂肪乳[含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酯、橄榄油... 目的比较两种脂肪乳剂不同肠外营养时间对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中/长链脂肪乳(medium/long-chain triglyceride fat emulsion,简称MCT/LCT)组和多种油脂肪乳[含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酯、橄榄油、鱼油(soybean oil,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olive oil,and fish oil),简称SMOF]组。根据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5~21 d、22~28 d、≥29 d)分层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临床特征、营养状况、生化指标和临床结局。结果与MCT/LCT组相比,SMOF组肠外营养持续时间分别为15~21 d、22~28 d、≥29 d的早产儿住院期间甘油三酯的峰值水平均较低(P<0.05)。logistic回归趋势性分析显示,随着肠外营养时间延长,MCT/LCT组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风险均明显增高(P<0.05),脑损伤的发生风险无明显变化(P>0.05);SMOF组早产儿随着肠外营养时间延长,PNAC及BPD的发生风险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脑损伤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P=0.006)。结论与MCT/LCT相比,SMOF具有较好的脂质耐受性;随着肠外营养持续时间延长,SMOF不增加PNAC、BPD的发生风险,且对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表明在需要长期肠外营养的早产儿中使用SMOF优于MCT/L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 脂肪乳剂 营养 随机对照试验 早产儿
下载PDF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334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冬 白瑞苗 +2 位作者 罗立倩 李占魁 汪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21-25,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334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334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畸形类型患儿的临床表现、产前诊断、手术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主要包括肛门闭锁、食道闭锁和食管气管瘘、先天性空肠或回肠闭锁、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肥厚性幽门狭窄、膈疝。肛门、食道、肠道闭锁等以呕吐、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膈疝以呼吸费力、发绀为主要临床表现。产前B超检查对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结论 临床应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夫妻双方妊娠期间改变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产前咨询,正规产前检查,尽可能降低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期识别、诊断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早转入专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进而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新生儿 肛门闭锁 膈疝
下载PDF
地塞米松治疗重度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白瑞苗 杨冬 +4 位作者 李清红 柯华 李占魁 郭金珍 曾军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35-238,共4页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治疗重度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依据NARDS蒙特勒标准(2017年版)分度为重度的NARDS患儿85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1例、对照组44例,所有患儿均接受高频震荡通气、肺泡表面活...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治疗重度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ARD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依据NARDS蒙特勒标准(2017年版)分度为重度的NARDS患儿85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1例、对照组44例,所有患儿均接受高频震荡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替代、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以及其他综合治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给预静脉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未使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结果、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围产期资料及初次上机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儿用药之前动脉血气结果以及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用药之后干预组pH值改善更明显,OI指数下降更快,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干预组病死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气漏及肺出血发生率、总机械通气时间、一氧化氮吸入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重度NARDS可以改善患者血气及氧合指数,降低病死率,无不良近远期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症 治疗 地塞米松 高频震荡通气 氧合指数 安全性
下载PDF
17例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结局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白瑞苗 曾军安 +2 位作者 杨云帆 郭金珍 李占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1年第3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7例李斯特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儿中男9例,女8例;11例为早产儿(64.70%),6例足月儿(35.3... 目的探讨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7例李斯特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儿中男9例,女8例;11例为早产儿(64.70%),6例足月儿(35.30%)。17例血培养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其中7例脑脊液培养也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6例为早发型感染,1例晚发型感染。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9例)、发热(6例)、呼吸困难(2例)、低体温(2例)、皮疹(2例)及惊厥(1例)等;需要常压氧疗3例,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和无创)8例;初次选择抗生素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有8例,选择头孢类抗生素7例。母亲产前发热8例,胎儿宫内窘迫9例,产前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7例。母亲产前血培养李斯特菌感染3例,胎盘病理为急性绒毛膜炎10例;17例患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10例(58.82%),脑脊液培养出单核李斯特菌7例;治愈12例(70.59%),签字出院3例(17.65%),死亡2例(11.76%)。结论新生儿李斯特菌感染是新生儿早期的严重感染性疾病,易导致呼吸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死率高,以早产儿多见,多为早发型。对有产前发热、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及产前感染指标升高的孕产妇及新生儿应警惕李斯特菌感染,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测,首选敏感性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败血症 新生儿 临床特征及结局
下载PDF
26例新生儿卵巢囊肿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白瑞苗 杨冬 +5 位作者 郭金珍 于西萍 赵静儒 徐泉 李占魁 曾军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卵巢囊肿临床资料,为新生儿卵巢囊肿诊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26例新生儿卵巢囊肿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儿及母亲孕期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治疗及... 目的分析新生儿卵巢囊肿临床资料,为新生儿卵巢囊肿诊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26例新生儿卵巢囊肿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患儿及母亲孕期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治疗及转归等。结果26例新生儿卵巢囊肿患儿中,早产儿2例,平均出生体重(3384±453)g,产前诊断胎龄(34.0±2.9)周,出生胎龄(39.0±1.5)周,均于产前B超检查发现腹部囊性包块;26例新生儿卵巢囊肿患儿中,囊肿直径>4cm的22例患儿行手术干预治疗,直径<4cm的4例单纯型囊肿患儿保守治疗;术中发现囊肿位于右侧10例、左侧12例,卵巢囊肿伴囊内出血1例,卵巢囊肿蒂扭转伴卵巢液化坏死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均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20例行单纯囊肿壁切除,2例患儿行卵巢切除(1例合并蒂扭转并伴有卵巢液化坏死,1例卵巢全部囊性化);术后病理诊断均确诊为卵巢囊肿;术后随访,所有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对于直径>4cm的单纯型囊肿,建议手术干预治疗,治疗原则以囊肿部分切除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卵巢囊肿 超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与围产儿脑损伤 被引量:2
8
作者 白瑞苗 米阳 李占魁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20-23,共4页
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的比例升高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推广,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与单绒毛膜双胎的发生率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单绒毛膜双胎导致的特殊并发症与围产儿脑损伤的关系备受关注。既往研究显示,新生儿窒息会导致脑损伤,近年来大量研究显... 近年来,随着高龄产妇的比例升高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推广,双胎妊娠的发生率与单绒毛膜双胎的发生率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单绒毛膜双胎导致的特殊并发症与围产儿脑损伤的关系备受关注。既往研究显示,新生儿窒息会导致脑损伤,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只有小于10%的脑瘫由产时窒息引起[1],大部分患儿的脑损伤在宫内已经形成[2]。部分单绒毛膜双胎接受宫内治疗,治疗前后围产儿脑损伤问题引发关注,其预后特别是对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响成为产儿科医生关注的焦点。现将国内外关于单绒毛膜双胎妊娠合并特殊并发症与围产儿脑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绒毛膜双胎 围产儿 脑损伤 儿科医生 高龄产妇 双胎妊娠 治疗前后 辅助生殖技术
下载PDF
NICU不同病原菌早产儿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冬 白瑞苗 +2 位作者 赵迪 罗立倩 刘俐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2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引起的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住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败血症184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 目的探讨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真菌引起的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住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败血症184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及真菌组,比较不同病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结果(1)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18株,占64.13%;革兰阳性菌45株,占24.45%;真菌21株,占11.41%。(2)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三组间起病日龄和出生胎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120、6.046,P<0.05)。两两比较显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出生胎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起病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Z值分别为3.465、22.748、11.496,P<0.05)。两两比较显示,革兰阳性菌组的血红蛋白高于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血小板计数比较(Z=4.406),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血小板计数比较(Z=3.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和真菌组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3,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三组间细菌性脑膜炎、休克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382、81.662,P<0.05)。两两比较显示,在细菌性脑膜炎方面: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Z=6.511),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比较(Z=3.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方面:革兰阳性菌组与革兰阴性菌组(Z=72.482),革兰阳性菌组与真菌组比较(Z=3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中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革兰阳性菌组中早发型、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细菌性脑膜炎、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早产儿败血症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阴性菌组发生细菌性脑膜炎的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另外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在临床特点上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早产儿 败血症 病原菌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其管理
10
作者 白瑞苗 杨云帆 李占魁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晚期早产儿定义为胎龄在34 ~ 36+6周(即孕239 ~ 259天)的新生儿[1].晚期早产儿的发生原因迄今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选择性剖宫产是主要因素[2].因晚期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及外貌非常接近足月儿,临床上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发育基本成熟且发... 晚期早产儿定义为胎龄在34 ~ 36+6周(即孕239 ~ 259天)的新生儿[1].晚期早产儿的发生原因迄今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选择性剖宫产是主要因素[2].因晚期早产儿的身长、体重及外貌非常接近足月儿,临床上往往被认为是一个发育基本成熟且发病率较低的群体.近年来研究表明,同足月新生儿相比,晚期早产儿不论是在近期还是远期均存在显著的临床问题,这样一个庞大而脆弱的早产儿群体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3].本文就晚期早产儿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患病情况及近远期预后进行综述,以期增进围产期医务人员对该类早产儿的认识,并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低血糖 足月儿 胎龄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双胎输血综合征与围产儿脑损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金旗 白瑞苗 +1 位作者 李占魁 郭金珍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双胎输血综合征又称胎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胎盘血管交通吻合支所致血循环不平衡是导致TTTS的主要原因,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orionic diamnionic twin,MCDA)妊娠中一种特有的严重并发症[1]。M... 双胎输血综合征又称胎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胎盘血管交通吻合支所致血循环不平衡是导致TTTS的主要原因,是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onochorionic diamnionic twin,MCDA)妊娠中一种特有的严重并发症[1]。MCDA中TTTS的发生率为10%~15%[1],如不予治疗,其围产期病死率可高达70%~90%[2]。此外,研究显示双胎脑损伤是单胎脑损伤的7倍,而MCDA发生的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以及由此导致的远期脑损伤是双绒毛膜双胎的7倍[3]。TTT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双胎胎盘间有共同的血管床是双胎输血的解剖基础,血流的不平衡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致使脑损伤已在宫内发生。适时宫内干预,提高TTTS的治疗技术,有助于从根源上降低脑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输血综合征 脑损伤 脑白质损伤 吻合支 围产儿 解剖基础 血管床 颅内出血
下载PDF
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细菌性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刘玲 王卫刚 +1 位作者 李文良 白瑞苗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8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细菌性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132例细菌性肺炎合并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观...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细菌性肺炎合并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132例细菌性肺炎合并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好转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泻缓解时间、食欲改善时间和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白细胞分化抗原3阳性(CD3^(+))、白细胞分化抗原4阳性(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阳性(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CD3^(+)、CD4^(+)均高于治疗前,CD8^(+)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CD3^(+)、CD4^(+)均高于对照组,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大便次数及大便性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大便次数少于治疗前,大便性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大便次数少于对照组,大便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细菌性肺炎合并腹泻,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及免疫功能,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酸梭菌活菌散 细菌性肺炎 腹泻 免疫功能 肠道菌群
下载PDF
《2022版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共识指南》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瑞苗 姜毅 +2 位作者 于西萍 郭金珍 李占魁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93-199,共7页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持续上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管理仍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关键组成部分,现代RDS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率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如气漏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优化RDS治...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持续上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管理仍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关键组成部分,现代RDS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率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如气漏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优化RDS治疗,改善患儿结局。2006年以来,来自欧洲多国的新生儿专家每3年回顾一次最新文献,就早产儿RDS防治达成共识。本文就《2022版欧洲新生儿RDS管理共识指南》进行解读,旨在分析2022版指南与2019版相比的更新之处及更新原因,以帮助国内新生儿科医生深入了解新版RDS管理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指南 推荐意见 解读
原文传递
盐酸小檗碱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日东 白瑞苗 魏敬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berberine,BBR)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在NRK-52E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再给氧损伤模型,模拟在体的缺血再灌注模型。以不同浓度(1×10-6,1&#...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berberine,BBR)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在NRK-52E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再给氧损伤模型,模拟在体的缺血再灌注模型。以不同浓度(1×10-6,1×10-5,1×10-4 mol.L-1)的BBR处理NRK-52E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法(MTT)检测BBR对各组细胞活性的影响;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各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MTT结果显示1×10-4 mol.L-1 BBR对细胞毒性作用明显,而1×10-6,1×10-5 mol.L-1BBR明显提高缺氧再给氧组细胞存活率,尤以1×10-5 mol.L-1为高;Hoechst33258显示正常组基本无凋亡细胞,模型组出现核大深染的凋亡细胞,而BBR(1×10-5 mol.L-1)预处理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再给氧组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而用BBR预处理后缺氧再给氧组的MDA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SOD则高于缺氧再给氧组(P<0.05),上述作用在BBR浓度为1×10-6~1×10-5 mol.L-1呈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1×10-5,1×10-6 mol.L-1 BBR预处理后缺氧再给氧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1%,32.2%与用药前56.2%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BR对缺血再灌注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尤以1×10-5 mol.L-1作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细胞凋亡 肾小管上皮细胞 缺血再灌注
原文传递
即时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惠琴 苏晓飞 +4 位作者 谢晓竞 丁波 白瑞苗 夏斯桂 马建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4期617-619,共3页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即时检验(POCT)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的一致性,探讨POCT法测定HbA1c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随机选取42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的HPLC法和POCT法测定,评价2种方法的一致性和HbA1c POCT法临床应用的可...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即时检验(POCT)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的一致性,探讨POCT法测定HbA1c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随机选取42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的HPLC法和POCT法测定,评价2种方法的一致性和HbA1c POCT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对2种测定方法进行配对t检验:不分组、HbA1c≤8.0%组、HbA1c>8.0%组,P值分别为0.226、0.899、0.08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2种方法相关性良好(P<0.05);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显示不分组、HbA1c≤8.0%组、HbA1c>8.0%组分别有97.62%、95.45%、95.00%的点位于界限以内。结论 HPLC法与POCT法检测HbA1c结果一致性好;POCT法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可以作为门诊快速检测HbA1c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即时检验
下载PDF
中国25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现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芯诚 蒋思远 +27 位作者 李淑涓 韩俊彦 周琦 李萌萌 白瑞苗 夏世文 杨祖铭 盖建芳 张宝泉 杨传忠 袁静 潘丹丹 石静云 胡雪峰 林振浪 王杨 曾丽春 朱艳萍 韦秋芬 郭艳 陈玲 刘翠青 姜善雨 李晓莺 孙慧清 齐宇洁 黑明燕 曹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2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 为探讨真菌败血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建立... 目的分析中国25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现状和危险因素, 为探讨真菌败血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基于证据的质量改进方法降低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建立的早产儿临床数据库资料进行二次分析,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生后7 d内收入中国25家三级医院NICU的24 731例早产儿的真菌败血症发生现况。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真菌败血症分为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 分析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原。使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出生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比较真菌败血症组和未发生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预后。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144例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和288例无真菌败血症组早产儿, 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发生真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4 731例早产儿中166例(0.7%)发生真菌败血症, 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出生胎龄为(29.7±2.0)周, 出生体重为(1 300±293)g, 其中87.3%(145/166)为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越低, 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越高(均P<0.001)。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117/11 438)和2.0%(28/1 401),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中分别为1.3%(103/8 060)和1.7%(21/1 211)。3家NICU无真菌败血症发生, 其余22家NICU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范围为0.7%(10/1 397)~2.9%(21/7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66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150例(90.4%), 其中白色念珠菌有59例、非白念珠菌有91例, 非白念珠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1例)为主。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调整OR=1.52, 95%CI 1.04~2.22, P=0.030)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调整OR=2.55, 95%CI 1.12~5.80, P=0.025)风险增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调整OR=2.50, 95%CI 1.50~4.17, P<0.001)、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调整OR=1.05, 95%CI 1.03~1.08, P<0.001)和长时间使用全肠外营养(TPN)(调整OR=1.04, 95%CI 1.02~1.06, P<0.001)均是发生真菌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NICU早产儿真菌败血症主要病原为白色念珠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真菌败血症早产儿发生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风险增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和长时间使用TPN可增加早产儿发生真菌败血症的风险。后续需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降低NICU真菌败血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真菌
原文传递
中国极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爱民 程锐 +12 位作者 顾昕玥 殷荣 白瑞苗 杜娟 孙梦雅 程萍 Shoo K.Lee 杜立中 曹云 周文浩 赵幽燕 蒋思远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6-901,共6页
目的总结2019—2021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各单位收治的极早产儿中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单位间治疗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基于CHNN极早产儿队列,纳入2019—2021年CHNN 79家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 目的总结2019—2021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各单位收治的极早产儿中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单位间治疗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基于CHNN极早产儿队列,纳入2019—2021年CHNN 79家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所有入院≤3日龄的22525例极早产儿(出生胎龄<32周)。描述所有极早产儿以及不同出生胎龄(≤26、27~28、29~31周)组的PDA治疗率以及药物和手术治疗情况。PDA定义为住院期间通过心脏超声诊断的PDA;PDA治疗率为接受过PDA药物和(或)手术治疗的极早产儿人数/所有极早产儿人数。使用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研究3年间及不同出生胎龄组PDA治疗率的变化趋势。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不同单位PDA治疗的标准化比率(SR),以比较调整人群特征后单位间PDA治疗率的差异。结果22525例极早产儿中男12615例(56.0%),出生胎龄30.0(28.6,31.0)周,出生体重1310(1100,1540)g,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PDA 49.7%(11186/22525),所有极早产儿PDA治疗率为16.8%(3795/22525)。在3762例接受了药物治疗的极早产儿中,首次药物治疗以布洛芬为主[93.4%(3515例)],首次药物治疗的年龄为6(4,10)日龄;59.3%(2231例)的极早产儿在首次药物治疗时已经撤离了有创呼吸支持,82.2%(3092例)的极早产儿仅接受1个疗程药物治疗。在143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极早产儿中,手术治疗的年龄为32(22,46)日龄。2019—2021年3年间,极早产儿PDA治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0)。PDA治疗率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加而降低(P<0.001)。出生胎龄≤26、27~28、29~31周极早产儿PDA治疗率分别为39.6%(688/1737)、25.9%(1319/5098)、11.4%(1788/15690)。极早产儿总数≥100例的单位共61家,这些单位的极早产儿PDA治疗率范围为0(0/116)~47.4%(376/793)。在调整患儿基本特征后,61家单位极早产儿PDA治疗的SR范围为0(95%CI 0~0.3)~3.4(95%CI 3.1~3.8)。结论2019—2021年中国新生儿协作单位收治极早产儿中,小出生胎龄患儿PDA治疗率低于发达国家,大出生胎龄患儿治疗率则偏高,不同单位间PDA治疗率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重症监护病房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局部脑氧饱和度和肠道血氧饱和度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预警及手术治疗时机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小龙 彭飞 +6 位作者 邢虹 张朋飞 徐泉 赵静儒 李占魁 郭金珍 白瑞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45-49,68,共6页
目的研究局部脑氧饱和度(rcSO_(2))和局部肠道血氧饱和度(rintSO_(2))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程度的关系,探讨rcSO_(2)和rintSO_(2)对NEC早期预警及手术干预时机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8月96例胎龄<32周... 目的研究局部脑氧饱和度(rcSO_(2))和局部肠道血氧饱和度(rintSO_(2))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程度的关系,探讨rcSO_(2)和rintSO_(2)对NEC早期预警及手术干预时机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8月96例胎龄<32周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NEC分为三组:对照组49例,未发生NEC;疑似组14例,疑似发生NEC;NEC组33例,患有NEC。其中NEC组再根据是否手术分为两个亚组:手术组19例,非手术组14例。观察三组不同临床分期早产儿的rcSO_(2)和rintSO_(2)水平变化,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其与Bell分期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cSO_(2)、rintSO_(2)预测NEC发生和手术时机的价值。结果(1)疑似组和NEC组rcSO_(2)及不同监测部位rintSO_(2)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NEC组降低幅度较为显著(F=19.952~43.865,P<0.05)。rcSO_(2)及不同监测部位rintSO_(2)水平随Bell分期的升高而逐渐降低(F=5.298~12.866,P<0.05),并与Bell分期呈负相关(P<0.05)。当rcSO_(2)<74.3%,右侧腹rintSO_(2)<75.4%时,两者预测NE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817,对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8%、84.8%和81.8%、76.9%,诊断效能较高。(2)NEC手术组患儿rcSO_(2)及不同监测部位rint SO_(2)水平明显低于非手术组(t=2.341~4.815,P<0.05)。当rcSO_(2)<72.4%,右侧腹rintSO_(2)<71.5%时,两者预测NEC需行手术干预的AUC分别为0.755、0.729,对应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6%、79.4%和75.8%、66.7%,诊断效能较高。结论rcSO_(2)和rintSO_(2)水平变化与NEC患儿病情程度关系密切,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两者水平变化对早期预警NEC发生及手术干预时机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局部脑氧饱和度 局部肠道血氧饱和度 近红外光谱技术
原文传递
《2019年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指南》推荐意见介绍 被引量:32
19
作者 白瑞苗 姜毅 +2 位作者 郭金珍 赵小林 李占魁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201-1203,共3页
近年来虽然早产儿管理手段不断成熟,但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仍是呼吸系统重要疾病。自2006年以来,来自欧洲许多国家的新生儿专家每3年一次回顾最新文献,就RDS或有RDS风险的早产儿的防治达成共识,... 近年来虽然早产儿管理手段不断成熟,但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仍是呼吸系统重要疾病。自2006年以来,来自欧洲许多国家的新生儿专家每3年一次回顾最新文献,就RDS或有RDS风险的早产儿的防治达成共识,旨在改善欧洲新生儿预后。本指南对截止到2018年初发表的文献证据进行严格审查后,对先后发表的4版指南进行更新,提出了最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指南 管理
原文传递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的危害与临床管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白瑞苗 李占魁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25-1127,共3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其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和新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进行综述,从而系统了解其研究进展,对积极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改...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其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和新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进行综述,从而系统了解其研究进展,对积极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改善新生儿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新生儿结局 临床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