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方努力,共促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阅读——翻译家白睿文访谈录 被引量:33
1
作者 花萌 白睿文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4,共6页
白睿文(Michael Berry)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曾翻译过多部小说,包括与陈毓贤(Susan Chan Egan)合译的《长恨歌》、《活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野孩子》和《我妹妹》等。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的传播和接受... 白睿文(Michael Berry)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曾翻译过多部小说,包括与陈毓贤(Susan Chan Egan)合译的《长恨歌》、《活着》、《一九三七年的爱情》、《野孩子》和《我妹妹》等。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在美国的传播和接受,他以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渠道、译介受众、译介效果为切入点,深入表达了自己基于翻译实践的观点。访谈中其所分享的切身体会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研究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睿文 中国当代文学 海外译介
原文传递
从小说到电影 被引量:1
2
作者 虹影 白睿文 《天涯》 2024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1962年出生于重庆的陈红英从一九八○年代初开始以笔名“虹影”发表作品。从诗到小说,虹影的代表作包括自传题材小说《饥饿的女儿》;自传体散文集《53种离别》;诗集《鱼教会鱼唱歌》;中短篇小说集《六指》《双层感觉》《带鞍的鹿》《玄... 1962年出生于重庆的陈红英从一九八○年代初开始以笔名“虹影”发表作品。从诗到小说,虹影的代表作包括自传题材小说《饥饿的女儿》;自传体散文集《53种离别》;诗集《鱼教会鱼唱歌》;中短篇小说集《六指》《双层感觉》《带鞍的鹿》《玄机之桥》;长篇小说《女子有行》《阿难》《孔雀的叫喊》《K》(又名《英国情人》)《上海王》《月光武士》等作品。曾经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硕士研究生班以及上海复旦大学读过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集 虹影 上海复旦大学 《上海王》 《饥饿的女儿》 孔雀的叫喊 《英国情人》 硕士研究生班
原文传递
罗曼史下的暴行:叶兆言的《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被引量:3
3
作者 白睿文 潘华琴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在所有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小说中,最有趣的作品之一就是叶兆言在1996年出版的《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以来,叶兆言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创造力、最富勇气和想象力的作家之一。
关键词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叶兆言 主持人 20世纪80年代初 暴行 罗曼 季进 中国文坛
原文传递
一直走到现实的终点--梁鸿的非虚构文学与贾樟柯的纪录电影
4
作者 王德威 宋明炜 +3 位作者 梁鸿 白睿文 李洁 贾樟柯 《天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2,1,共20页
2021年10月22日,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韦尔斯利学院东亚语言与文化系、韦尔斯利学院人文中心、纽约Verso出版社、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联合邀请作家梁鸿、电影导演贾樟柯,举办了“一直走到现实的终点”国际线上对话交流,吸... 2021年10月22日,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韦尔斯利学院东亚语言与文化系、韦尔斯利学院人文中心、纽约Verso出版社、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联合邀请作家梁鸿、电影导演贾樟柯,举办了“一直走到现实的终点”国际线上对话交流,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观众参加了此次活动,并踊跃互动提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研究中心 费正清 非虚构文学 韦尔斯利 对话交流 纪录电影 贾樟柯 哈佛大学
原文传递
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当代文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凯 郭一 +7 位作者 洪安瑞 罗鹏 奚密 石峻山 谈玉妮 张松建 贺麦晓 白睿文 《江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0-99,共10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中国的全面崛起,中国文学的创作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独特的“中国经验”和作品中的复杂性、多元性吸引了国外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兴趣,促进了海外汉学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中国的全面崛起,中国文学的创作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独特的“中国经验”和作品中的复杂性、多元性吸引了国外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兴趣,促进了海外汉学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学进一步走向国际。在外国学者眼中,中国当代文学有怎样的美学特征?又呈现何种的发展状态?本期“非常观察”栏目邀请青年学者王凯博士和郭一博士共同主持并对话来自美洲、欧洲、亚洲和澳洲汉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上述话题展开各自的观察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外国学者 海外汉学 全球化进程 21世纪 中国文学 中国经验 研究兴趣
原文传递
在文学和电影中寻根
6
作者 白睿文 王晨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0-71,共2页
【1985年4月】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说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文学的根》(韩少功)1985年4月,三十二岁的韩少功(1953—)在中国著名的文学杂志《作家》发表《文学的"根"》,... 【1985年4月】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说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文学的根》(韩少功)1985年4月,三十二岁的韩少功(1953—)在中国著名的文学杂志《作家》发表《文学的"根"》,呼吁作家们把目光投向"本土文化",重新拥抱三十年来被政治运动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漩涡所淹没的文化民俗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杂志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电影 本土文化 《作家》 民俗传统 政治运动 韩少功
原文传递
怀念夏志清老师
7
作者 白睿文 《中国改革》 CSSCI 2014年第2期117-118,共2页
2013年12月29日,现代中国文学史的资深专家夏志清教授在纽约去世,享年92岁。虽然夏老师年事已高,最近身体状况也不佳,但我在30日听到消息之后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关键词 老师 夏志清 怀念 中国文学史 身体状况 清教
原文传递
贾樟柯的乡愁
8
作者 白睿文 《全国新书目》 2010年第19期16-17,共2页
20岁时,贾樟柯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去了离家108公里的省会太原。在太原,贾樟柯进了山西大学学习绘画。这期间,贾樟柯第一次发现了电影的力量,有一次他碰巧走进一家正在放映《黄土地》(1984)的电影院。
关键词 乡愁 商业电影 独立电影 社会秩序 导演 北京 张艺谋 小狗 执导 标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