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透射图像的高压脉动腌制咸鸭蛋含盐量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白竣文 靳家欣 +3 位作者 孙力 梁小祥 田潇瑜 蔡健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5-253,共9页
含盐量是衡量咸鸭蛋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高压脉动腌制咸鸭蛋含盐量的无损检测。该研究采用工业相机和透射光源搭建咸鸭蛋的透射图像采集装置。采用图像整体特征和长轴截面光强度特征两种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多元线... 含盐量是衡量咸鸭蛋品质的重要指标。为了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高压脉动腌制咸鸭蛋含盐量的无损检测。该研究采用工业相机和透射光源搭建咸鸭蛋的透射图像采集装置。采用图像整体特征和长轴截面光强度特征两种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两种算法,建立对蛋清、蛋黄及全蛋含盐量以及蛋黄指数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咸鸭蛋腌制时间的增加,其透光性显著提高。同时,透射图像蛋黄的所在视野区域会随着含盐量的增加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基于图像整体特征建立的蛋清、蛋黄、全蛋含盐量模型较优,在蛋黄指数预测下基于长轴截面光强度特征所建模型较优。其中,基于图像整体特征所建立的蛋黄含盐量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模型最优,测试集相关系数(test se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p)、测试集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分别达到0.8460、0.3416、1.898;基于长轴截面光强度特征建立的蛋黄指数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模型最优,测试集相关系数Rp、均方根误差RMSEp、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8318、0.0743、1.916。该研究结果为咸鸭蛋含盐量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图像 咸鸭蛋 含盐量 机器视觉 无损检测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同时检测果汁中的啶虫脒和福美双 被引量:1
2
作者 马立鑫 吴玮 +4 位作者 许骞 尹丽梅 韩恩 白竣文 蔡健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基于优化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同时检测果汁中啶虫脒和福美双。方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啶虫脒和福美双标准溶液及其混合物采集拉曼光谱并进行峰位归属分析,选择苹... 目的:基于优化的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同时检测果汁中啶虫脒和福美双。方法:对不同质量浓度的啶虫脒和福美双标准溶液及其混合物采集拉曼光谱并进行峰位归属分析,选择苹果汁作为代表果汁样本,对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混合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分析,利用两种农药的拉曼特征峰强度与农药残留质量浓度分别建立校正曲线。最后通过回收率实验评估此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结果:631 cm^(-1)处的拉曼特征峰作为啶虫脒的识别峰,1380 cm^(-1)处的拉曼峰作为福美双的识别峰,同时检测苹果汁中混合农药残留,得到啶虫脒和福美双的检测限分别为0.42231 mg/L和0.03556 mg/L,均低于国家规定的苹果中啶虫脒(0.8 mg/L)和福美双(5 mg/L)的农药残留限量。回收率实验显示苹果汁中福美双和啶虫脒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1.67%~101.25%和98.70%~119.36%,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分别为2.72%~7.68%和5.44%~15.15%。结论:利用SERS技术的峰尖锐、峰宽窄的特点,结合金银合金纳米颗粒基底可实现果汁中啶虫脒和福美双的同时定量检测。此方法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其他多种污染物的现场同时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啶虫脒 福美双 同时检测 果汁
下载PDF
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的葡萄干燥过程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63
3
作者 白竣文 王吉亮 +3 位作者 肖红伟 巨浩羽 刘嫣红 高振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78-285,共8页
为了探究Weibull分布函数中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干燥中的应用,该文以不同干燥方法(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真空脉动干燥)、干燥温度(50、55、60和65℃)以及烫漂预处理(30、60、90、120s)的葡萄干燥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 为了探究Weibull分布函数中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干燥中的应用,该文以不同干燥方法(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真空脉动干燥)、干燥温度(50、55、60和65℃)以及烫漂预处理(30、60、90、120s)的葡萄干燥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其干燥动力学曲线进行模拟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很好的模拟葡萄在试验条件下的干燥过程;尺度参数α与干燥温度有关,并且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形状参数β与干燥方式和物料状态有关,但干燥温度对形状参数β的影响很小。计算了葡萄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扩散系数Dcal在0.2982×10-9~2.7700×10-9m2/s之间,并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热风干燥和真空脉动干燥方法的干燥活化能分别为72.87和61.43kJ/mol。研究结果为Weibull分布函数在葡萄干燥过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温度 水分 Weibull分布函数 模拟 葡萄
下载PDF
南瓜片真空脉动干燥特性及含水率预测 被引量:25
4
作者 白竣文 周存山 +3 位作者 蔡健荣 肖红伟 高振江 马海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90-297,共8页
为探索南瓜片真空脉动干燥特性,并实现干燥过程中南瓜的含水率预测,该文研究了不同常压保持时间、真空保持时间、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南瓜干燥时间和速率的影响;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南瓜在干燥过程中的中心温度,阐述压力脉动过程对... 为探索南瓜片真空脉动干燥特性,并实现干燥过程中南瓜的含水率预测,该文研究了不同常压保持时间、真空保持时间、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南瓜干燥时间和速率的影响;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南瓜在干燥过程中的中心温度,阐述压力脉动过程对物料传热传质的影响;建立了输入层个数为5,隐藏层个数为11,输出层为南瓜含水率,结构为"5-11-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南瓜含水率实时预测。结果表明:真空保持时间和常压保持时间均对南瓜干燥时间有显著影响,干燥温度60℃,切片厚度7 mm条件下,常压保持时间10 min和真空保持时间9 min所用干燥时间最短,约为352 min;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均对干燥时间有显著影响,提高干燥温度、减少切片厚度能够有效缩短干燥时间。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为训练函数,经过有限次训练得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其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96 8,均方根误差RMSE为0.017 3,能够很好预测南瓜在真空脉动干燥过程中的含水率。研究结果为南瓜真空脉动应用以及含水率在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水分 预测 动力学 神经网络 含水率预测
下载PDF
山药催化式红外干燥特性及色泽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白竣文 肖瑞 +3 位作者 董晨 魏靖雯 马海乐 吴本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1-225,共5页
为了缩短山药干燥时间、减少色泽劣变,本文研究了山药在催化式红外干燥中不同烫漂前处理时间(0.5、1.0、2.0、3.0 min)、切片厚度(0.5、0.8、1.0、1.5 cm)和红外辐射距离(30、36、42、48 cm)条件下干燥曲线和产品色泽。研究表明:切片厚... 为了缩短山药干燥时间、减少色泽劣变,本文研究了山药在催化式红外干燥中不同烫漂前处理时间(0.5、1.0、2.0、3.0 min)、切片厚度(0.5、0.8、1.0、1.5 cm)和红外辐射距离(30、36、42、48 cm)条件下干燥曲线和产品色泽。研究表明:切片厚度和辐射距离对干燥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切片厚度0.5 cm下干燥时间比切片厚度1.5 cm缩短约47.73%,辐射距离30 cm下干燥时间比辐射距离48 cm缩短约46.67%,减少切片厚度、缩短辐射距离能够有效提高干燥效率;烫漂时间(1.0、2.0、3.0 min)对山药干燥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0.05);山药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根据菲克第二定律,山药干燥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1.4770×10-9~5.5043×10-9m2/s。不同条件下山药干燥后白度值(Whiteness index,WI)为56.19~78.78。通过对山药干燥时间和色泽的综合分析,优化的烫漂和干燥工艺为:热水烫漂1~2 min,切片厚度1.0 cm,辐射距离30 cm,干燥时间约160 min,WI值约为77.36。本研究为山药催化式红外干燥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催化式红外干燥 干燥特性 色泽
原文传递
中短波红外干燥白果的色泽变化预测及品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白竣文 彭泽康 +1 位作者 吴学岑 田潇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9-274,280,共7页
为预测白果在干燥过程中色泽变化,提高干燥品质,该研究将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应用于白果干燥,研究白果在不同干燥温度(60、70、80和90℃)下干燥动力学和色泽变化,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其色泽预测模型,并探究白果的复水率、总黄酮含量、... 为预测白果在干燥过程中色泽变化,提高干燥品质,该研究将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应用于白果干燥,研究白果在不同干燥温度(60、70、80和90℃)下干燥动力学和色泽变化,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其色泽预测模型,并探究白果的复水率、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性以及微观结构等相关品质参数。结果表明:白果整个干燥过程只有一个降速干燥阶段;干燥温度从60℃升高到80℃,干燥时间显著减少(P<0.05);干燥温度从80℃升高到90℃,白果干燥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干燥进行,白果色泽L~*值逐渐降低,a~*值和b~*值均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总色差值ΔE呈现两段式的增加趋势;本研究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很好的预测干燥过程中色泽参数的变化。综合白果品质参数,白果在干燥温度70℃条件下会获得最优的复水比(1.580),最好的抗氧化活性(175.70μmol trolox/100 g)以及较优的总黄酮含量(198.40 mg/100 g)。通过对白果微观结构分析,干燥温度低于70℃时,白果淀粉颗粒结构保持完好,而干燥温度高于80℃时,其淀粉颗粒结构会发生明显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 中短波红外 干燥 色泽 品质
下载PDF
哈密瓜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和干燥模型 被引量:63
7
作者 张茜 肖红伟 +4 位作者 代建武 杨旭海 白竣文 娄正 高振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82-388,共7页
为了提高哈密瓜制干品质、缩短干燥时间,该文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哈密瓜片的干燥,研究了其在不同干燥温度(60、65、70、75和80℃)和风速(5、10、15和20m/s)下的干燥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干燥活化能,并建立了气体射流冲... 为了提高哈密瓜制干品质、缩短干燥时间,该文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哈密瓜片的干燥,研究了其在不同干燥温度(60、65、70、75和80℃)和风速(5、10、15和20m/s)下的干燥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干燥活化能,并建立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哈密瓜片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瓜片的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2.38~4.55×10-9m2/s的范围内随着干燥温度和风速的升高而升高;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了哈密瓜片的干燥活化能为29.44kJ/mol。通过决定系数R2、均方误差的根(RMSE)和卡方检验值(X-2)等拟合优度评价指标对各种干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odifiedPage模型能很好的预测哈密瓜片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比变化规律。该研究为使用气体射流冲击技术工业化干燥哈密瓜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模型 干燥活化能 水分有效扩散系数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 哈密瓜
下载PDF
杏子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 被引量:84
8
作者 肖红伟 张世湘 +3 位作者 白竣文 方小明 张泽俊 高振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18-323,共6页
为了提高杏子干制的品质、缩短干制时间,该文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杏子干燥,研究了杏子在不同干燥温度(50、55、60和65℃)和风速(3、6、9和12m/s)下的干燥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干燥活化能。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风速... 为了提高杏子干制的品质、缩短干制时间,该文将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杏子干燥,研究了杏子在不同干燥温度(50、55、60和65℃)和风速(3、6、9和12m/s)下的干燥曲线、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以及干燥活化能。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和风速对杏子的干燥速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干燥温度对其的影响比风速更为突出;杏子的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通过费克第二定律求出了干燥过程中杏子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其值在8.346~13.846×10-10m2/s的范围内随着干燥温度和风速的升高而增大;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出了杏子干燥活化能为30.62kJ/mol,表明利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从杏子中除去1kg水需要消耗大约1701kJ的能量。该研究为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应用于杏子的干燥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活化能 水分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 杏子
下载PDF
红外联合气体射流冲击方法缩短哈密瓜片的干燥时间 被引量:43
9
作者 郑霞 肖红伟 +5 位作者 王丽红 张茜 白竣文 谢龙 巨浩羽 高振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2-269,共8页
为了缩短哈密瓜片干制时间,应用中短波红外联合气体射流冲击方法干燥哈密瓜片,研究了干燥温度(50、55、60、65、70、75和80℃)、辐射距离(80、120和160 mm)和切片厚度(3、5、7、9和11 mm)对哈密瓜片干燥动力学、水分有效扩散系... 为了缩短哈密瓜片干制时间,应用中短波红外联合气体射流冲击方法干燥哈密瓜片,研究了干燥温度(50、55、60、65、70、75和80℃)、辐射距离(80、120和160 mm)和切片厚度(3、5、7、9和11 mm)对哈密瓜片干燥动力学、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干燥活化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干燥技术相比,中短波红外联合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哈密瓜片的干燥时间大幅缩短,约为2~3.5 h;哈密瓜片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通过费克第二定律求出了干燥过程中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10.65×10-10~33.76×10-10 m2/s和8.06×10-10~39.97×10-10 m2/s的范围内分别随着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阿尼乌斯公式计算出了干燥活化能为7.788 kJ/mol,表明中短波红外联合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哈密瓜片时,启动干燥所需能量较低,水分脱除较为容易;哈密瓜片表面温度的动力曲线表明,中短波红外联合气体射流冲击干燥中能量直接与水分耦合,使物料在中前期干燥过程中温度迅速上升,加速了干燥进程。该研究为哈密瓜片中短波红外联合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红外辐射 水果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 哈密瓜片 水分有效扩散系数 干燥活化能
下载PDF
预处理对线辣椒气体射流冲击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43
10
作者 张茜 肖红伟 +3 位作者 杨旭海 白竣文 娄正 高振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6-281,共6页
该文利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干燥线辣椒,主要探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线辣椒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对线辣椒的干燥特性和色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扎洞预处理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能够减少红色素的损失,... 该文利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技术干燥线辣椒,主要探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对线辣椒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对线辣椒的干燥特性和色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扎洞预处理可以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速率,能够减少红色素的损失,并能减少褐变;90℃热水烫漂3 min预处理能起到护色的作用;但热风温度较高时,会延长干燥时间;110℃过热蒸汽烫漂3 min预处理能起到防止褐变的作用。经过预处理后的线辣椒在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始终处于降速干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干燥 色泽 线辣椒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 预处理
下载PDF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气流分配室流场模拟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37
11
作者 代建武 肖红伟 +3 位作者 白竣文 张茜 谢龙 高振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9-76,J0003,共9页
为了改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气流分配室流场结构,提高喷管速度分布均匀性,以气体运动微分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气流分配室内气流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热气流在气流分配室内的流动特征,... 为了改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气流分配室流场结构,提高喷管速度分布均匀性,以气体运动微分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气流分配室内气流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热气流在气流分配室内的流动特征,并对原模型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3类优化方法,同时将最优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气流分配室原始结构的速度矢量在气流腔室内部形成2个左右对称的反向涡流区,对应喷管出口速度分布沿高度方向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设计工况下速度偏差比和速度不均匀系数分别达到24.6%和18.1%;减小分配室下端宽度这一常见思路并不能改善气流分配室的速度分布均匀性,而扰流模型则被证明是可行的;平板扰流模型的效果优于半圆柱扰流模型,其最佳结构参数为平板间距为160mm且第一块平板较喷管轴线高14mm,速度偏差比降为7.7%,而速度不均匀系数仅为4.7%,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最大偏差不超过8%。该文的研究思路对类似于干燥机气流分配室结构的均匀性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干机 数值模拟 优化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 气流分配室
下载PDF
苹果片的中短波红外干燥特性和色泽变化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巨浩羽 肖红伟 +3 位作者 白竣文 谢龙 娄正 高振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86-191,共6页
为了提高苹果片的制干品质、缩短干燥时间,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干燥苹果脆片。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射距离对苹果片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干燥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干燥温... 为了提高苹果片的制干品质、缩短干燥时间,采用中短波红外干燥技术干燥苹果脆片。研究了不同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辐射距离对苹果片干燥特性和色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燥温度对干燥时间有显著的影响;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干燥温度、切片厚度、辐射距离;苹果切片的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通过费克第二定律得出苹果片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2.85~7.24)×10-10m2/s范围内,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得出干燥活化能为36.58 kJ/mol;干燥温度对干燥后的苹果片的色泽具有重要影响,当干燥温度为70℃,辐射距离为80 mm,切片厚度为5 mm时,既有较快的干燥速率又能够得到比较高的L*值(75.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片 色泽 中短波红外辐射 干燥特性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紫薯贮藏期间花青素含量检测 被引量:18
13
作者 田潇瑜 黄星奕 +2 位作者 白竣文 吕日琴 孙兆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0-355,共6页
紫薯采后贮藏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紫薯花青素会逐渐发生降解,导致紫薯色泽变化,营养品质下降。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贮藏期间的紫薯花青素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快速无损检测模型。实验采集了不同贮藏时间紫薯样本(120个)的近红... 紫薯采后贮藏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紫薯花青素会逐渐发生降解,导致紫薯色泽变化,营养品质下降。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贮藏期间的紫薯花青素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快速无损检测模型。实验采集了不同贮藏时间紫薯样本(120个)的近红外光谱,基于全波长范围4 000~10 000 cm-1结合不同光谱信号预处理方法(数据卷积平滑、一阶求导、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建立紫薯花青素的PLS(偏最小二乘)、SNV-PLS、i PLS(区间偏最小二乘)、GA-PLS(遗传算法-偏最小二乘)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全波段经SNV为最优的原始光谱预处理方法。对经SNV预处理的光谱进行i PLS、GA特征波段筛选,所建立的GA-PLS模型预测效果最佳,预测集决定系数R2v和均方根误差为0. 913 6和7. 239 8 mg/(100 g),剩余预测偏差为3. 339 7。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较好地检测紫薯花青素含量,研究结果可为紫薯加工原料智能筛选以及贮藏品质监测提供一种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 花青素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 遗传算法
下载PDF
马铃薯薄片干燥过程形态变化三维成像 被引量:8
14
作者 蔡健荣 卢越 +2 位作者 白竣文 孙力 肖红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8-284,共7页
为研究马铃薯薄片在干燥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该文利用Kinect传感器搭建了图像采集平台,研究其在不同干燥温度下(50、60、70、80℃)的形态变化规律。通过图像采集平台获取马铃薯薄片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利用彩色图像确定感兴趣区域,对对... 为研究马铃薯薄片在干燥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该文利用Kinect传感器搭建了图像采集平台,研究其在不同干燥温度下(50、60、70、80℃)的形态变化规律。通过图像采集平台获取马铃薯薄片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利用彩色图像确定感兴趣区域,对对应区域的深度图像进行灰度值拉伸、阈值分割、边缘去噪处理,进而提取特征,计算出正投影面积的收缩率、深度均值及标准差,以表征马铃薯干燥过程中表面卷曲及平整度等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对不同干燥时间点马铃薯片进行三维图形显示可观察其变化规律明显。统计结果表明:低温(50、60℃)与高温(70、80℃)对马铃薯薄片干燥时的收缩率、卷曲程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50℃时收缩率为54.97%,80℃时收缩率升高为64.55%;干燥温度与马铃薯片卷曲程度呈先升后降的关系,60℃时卷曲度最大,其深度均值为27.81 mm,80℃时降低到18.86 mm。而四组温度下,马铃薯薄片的平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0℃时马铃薯片深度值的标准差为7.99 mm,80℃时降低至5.71mm,说明平整度随着干燥温度升高而增加。该研究可为马铃薯薄片干燥过程中形态变化的检测提供参考,同时为干燥工艺的智能化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传感器 图像处理 马铃薯片 形变规律
下载PDF
基于悬浮切削原理的胚芽米加工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健荣 程欣 +1 位作者 白竣文 孙力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针对传统碾米机加工室间隙小,大米在加工过程中承受碾磨压力大,导致胚芽脱落和碎米多等问题,提出基于刀辊切削原理的无碾压全营养米加工技术。首先,将切削刀辊的刀头设计成6线数螺旋分布,用于糙米皮层的切削加工;其次,将加工室间隙扩大... 针对传统碾米机加工室间隙小,大米在加工过程中承受碾磨压力大,导致胚芽脱落和碎米多等问题,提出基于刀辊切削原理的无碾压全营养米加工技术。首先,将切削刀辊的刀头设计成6线数螺旋分布,用于糙米皮层的切削加工;其次,将加工室间隙扩大到大米长度的3~4倍,以避免加工过程对大米产生刚性碾压;最后,每个刀头的根部设计3 mm径向喷风小孔,保证切削后的大米快速易位和排糠。为保证刀辊旋转产生的作用力不产生碎米,采用静力学方法估算糙米的机械力学特性;为满足糙米悬浮切削要求,计算糙米悬浮参数和进气风压范围。仿真计算表明,当刀辊直径为130 mm时,转速<981.21 r/min可保证大米不破碎;风速为31.95 m/s可保证糙米悬浮,悬浮压强范围为12.69~79.59 Pa;风压<1500 Pa时可保证正常进料。加工试验表明,在无出口压力状态下,经4道循环加工后,大米留胚率>80%,实测能耗<6 kW·h/t。研究结果为米机结构设计和加工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悬浮切削 力学特性 风压
下载PDF
马铃薯薄片干燥过程热变形量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雅琪 张鹏起 +2 位作者 蔡健荣 白竣文 孙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23-128,共6页
为研究马铃薯薄片热风干燥过程中热变形量变化,本文通过三维点云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不同直径(22、33、44 mm)和厚度(1、3、5 mm)马铃薯薄片在干燥过程中形态变化情况。将三维点云数据转换至16位灰度图像,根据所获取图像特征,采... 为研究马铃薯薄片热风干燥过程中热变形量变化,本文通过三维点云结合数字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不同直径(22、33、44 mm)和厚度(1、3、5 mm)马铃薯薄片在干燥过程中形态变化情况。将三维点云数据转换至16位灰度图像,根据所获取图像特征,采用阈值分割、形态学处理及中值滤波等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实现了马铃薯薄片高度信息离群点去除、孔洞填充;通过马铃薯薄片时变伪彩色等高线图,结合干燥收缩机制解析翘起高度(简称“高度”)时变情况,干燥过程中高度收缩经历了规律性翘曲、坍塌和卷曲3个阶段;以高度均值变化率为量化指标,发现高度均值变化率拐点时间点与厚度呈正相关,与直径无关,拐点前不同个体高度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拐点后高度个体差异性明显。提取了拐点和终止点处的均值变化率及平行样品之间的方差为特征点进行分析,发现在拐点处,直径和厚度对均值变化率和方差均影响不大,在厚度为5 mm时,其均值变化率的平均值为-39.55%;在终止点处,均值变化率、方差与直径成正相关,与厚度呈负相关关系,厚度为1 mm、直径为44 mm的马铃薯薄片均值变化率和方差分别达到了317.38%和199.34%。本实验以高度值为指标,对马铃薯薄片干燥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分析,可为后续干燥工艺智能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马铃薯薄片 图像处理 高度形变 时变规律
下载PDF
基于软X射线成像技术的柑橘内部浮皮和枯水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骞 蔡健荣 +2 位作者 杜灿 孙力 白竣文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1年第4期53-65,共13页
针对传统方法无法高效、无损地对柑橘浮皮和枯水进行检测的问题,本研究自制了一套软X射线成像系统,包括载物传送装置、软X射线成像装置、触发装置和软X射线防护装置。本研究根据宽皮柑橘物理特性确定检测参数,以柑橘图像的清晰度、对比... 针对传统方法无法高效、无损地对柑橘浮皮和枯水进行检测的问题,本研究自制了一套软X射线成像系统,包括载物传送装置、软X射线成像装置、触发装置和软X射线防护装置。本研究根据宽皮柑橘物理特性确定检测参数,以柑橘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畸变率为评判标准,通过调节成像装置参数,确定了最佳的成像参数为:X射线源的管电压60 kV,管电流1.3 mA,线阵探测器的积分时间5.5 ms,柑橘输送带的传送速度10 cm/s。通过圆孔金属板对列方向畸变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传送速度稳定,列方向畸变可以忽略;利用70 mm不锈钢标定球对行方向上的畸变进行检测,计算了行方向上不同位置的投影畸变系数,并建立了畸变校正模型。在上述参数下采集柑橘的软X射线图像,采用高斯滤波对柑橘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利用图像增强算法对去噪后的图像进行对比度增强处理;将固定阈值分割法和形态学算法融合,以去除柑橘图像背景区域、分离柑橘果肉区域和果皮区域。最后通过面积百分比法计算柑橘果肉面积和柑橘果实面积比判别柑橘内部浮皮程度;提取柑橘果实区域的灰度特征,获取柑橘枯水区域,计算柑橘枯水面积和柑橘果肉面积比,判别柑橘枯水程度。以清江椪柑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自制软X射线成像装置对清江椪柑的浮皮和枯水的总体识别率分别为96.2%和86.9%。说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柑橘内部浮皮和枯水的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X射线成像 柑橘 图像处理 浮皮 枯水 检测
下载PDF
大野芋薄层干燥特性及收缩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白竣文 田潇瑜 +2 位作者 刘宇婧 徐胜荣 罗慧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31,共8页
为提高大野芋的品质,缩短干燥时间,控制收缩,研究大野芋在薄层干燥中不同温度(50,60,70,80℃)和切片厚度(4,7,10,13 mm)下的干燥曲线和体积收缩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大野芋干燥时间有显著影响,大野芋薄层干燥水分有... 为提高大野芋的品质,缩短干燥时间,控制收缩,研究大野芋在薄层干燥中不同温度(50,60,70,80℃)和切片厚度(4,7,10,13 mm)下的干燥曲线和体积收缩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对大野芋干燥时间有显著影响,大野芋薄层干燥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3.2087×10-9~1.5010×10-8m2/s之间;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均对大野芋收缩率有显著影响,采用较低的干燥温度和较厚的切片厚度能够提高收缩率,减少收缩;Weibull分布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大野芋的收缩动力学曲线,拟合效果最优。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得到大野芋干燥活化能和收缩活化能分别为35.33 k J/mol和57.19 k J/mol。本研究结果为大野芋在干燥加工中水分迁移和体积收缩变化的预测、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野芋 薄层干燥 收缩 模型 动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葡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含水率预测 被引量:9
19
作者 白竣文 田潇瑜 马海乐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8-203,共6页
为实现葡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含水率的预测,本文探究了不同烫漂前处理时间(30、60、90和120 s)和干燥温度(55、60、65和70℃)对葡萄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的影响,建立了输入层为烫漂时间、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隐藏层节点数为7,输出层... 为实现葡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过程中含水率的预测,本文探究了不同烫漂前处理时间(30、60、90和120 s)和干燥温度(55、60、65和70℃)对葡萄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的影响,建立了输入层为烫漂时间、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隐藏层节点数为7,输出层为葡萄含水率,结构为"3-7-1"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烫漂预处理时间和干燥温度均对葡萄干燥速率有影响,增加烫漂时间和提高干燥温度能够有效的缩短葡萄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采用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为训练函数,选择tansig-purelin为网络传递函数,经过有限次训练得到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其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915,均方根误差RMSE为0.03376,预测快速且准确,为葡萄在干燥过程中的含水率在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射流冲击干燥 含水率 烫漂预处理 BP神经网络 模型
原文传递
热蒸汽漂烫及真空脉动渗透加工杏脯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竣文 高振江 +2 位作者 刘宇婧 徐胜荣 罗慧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5,共6页
为了加快杏子渗透速率,提高杏脯品质。试验联合过热蒸汽漂烫和真空脉动渗透技术加工,采用均匀设计研究真空保持时间(1 min^12 min)、常压保持时间(1 min^12 min)、过热蒸汽漂烫时间(0 s^100 s)和糖液浓度(40°Brix^65°Brix)4... 为了加快杏子渗透速率,提高杏脯品质。试验联合过热蒸汽漂烫和真空脉动渗透技术加工,采用均匀设计研究真空保持时间(1 min^12 min)、常压保持时间(1 min^12 min)、过热蒸汽漂烫时间(0 s^100 s)和糖液浓度(40°Brix^65°Brix)4个因素对杏子渗透速度和杏脯色泽的影响,利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通过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总渗透时间和杏脯色泽的影响,研究表明:真空保持时间和烫漂时间对总渗透时间有影响,且真空保持时间与其他3因素有较强的交互作用;漂烫时间对于杏脯色泽有极显著(P<0.01)的影响,烫漂时间越长,杏脯色差值越小。得到杏脯加工最优参数为:真空保持时间3.1 min,常压保持时间12 min,漂烫时间100 s,糖液浓度65°Brix,经过验证杏子渗透时间最短为1.55 h,色差值最小为15.15,达到了良好的试验效果。试验为杏脯的生产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蒸汽漂烫 真空脉动 渗透脱水 杏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