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白红义:数字时代的新闻社会学要关注“新客体” |
林斯雨
白红义
|
《新闻论坛》
|
2021 |
0 |
|
2
|
置身“世”内:中国新闻学的认知视角与议题审视 |
白红义
万旭琪
|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
2024 |
1
|
|
3
|
“在线骚扰”:一个理解新闻业-公众关系的新面向 |
白红义
陈炜漫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媒体持续转型,新闻职业何为? |
周睿鸣
白红义
葛书润
|
《传媒评论》
|
2024 |
0 |
|
5
|
新闻研究中的隐喻:一个理论化的视角 |
白红义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3 |
7
|
|
6
|
迈向实践的中国特色新闻学 |
白红义
马锦辉
|
《全球传媒学刊》
CSSCI
|
2023 |
1
|
|
7
|
作为“创新”的建设性新闻:一个新兴议题的缘起与建构 |
白红义
张恬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2
|
|
8
|
当新闻业遇上人工智能:一个“劳动—知识—权威”的分析框架 |
白红义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6
|
|
9
|
在新闻室做田野:作为方法的新闻民族志研究 |
白红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6
|
|
10
|
环境抗争报道的新闻范式研究——以三起邻避冲突事件为例 |
白红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11
|
实践视阈下的新闻创新——基于上海A网站新闻生产的个案研究 |
白红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2
|
冲击与吸纳: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常规 |
白红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4
|
|
13
|
作为“理想型”的媒介社会学经典创立者:重访韦伯与帕克 |
白红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14
|
新闻范式的危机与调适——基于纪许光微博反腐事件的讨论 |
白红义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5
|
平衡速度与深度的“钻石模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生产策略 |
白红义
张志安
|
《新闻实践》
|
2010 |
26
|
|
16
|
重新审视新闻业与公众的关系 |
白红义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7
|
新闻行业的变革与新闻研究的勃兴 |
白红义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8
|
新闻价值“异化”的思考 |
白红义
|
《青年记者》
|
2010 |
3
|
|
19
|
低保普惠浙江农民 |
白红义
|
《小康》
|
2005 |
12
|
|
20
|
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遏制与新闻生产的底线 |
白红义
|
《新闻实践》
|
2013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