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贴敷联合乌梅丸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皇金萍 刁凌云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索穴位贴敷联合乌梅丸加减对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粪钙卫蛋白(FC)及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 目的探索穴位贴敷联合乌梅丸加减对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粪钙卫蛋白(FC)及血常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乌梅丸加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指数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FC、全血细胞计数。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CD3^(+)、CD4^(+)、CD4^(+)/CD8^(+)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CD8^(+)水平、FC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乌梅丸加减安全有效,对于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不能耐受水杨酸制剂患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乌梅丸 穴位贴敷 免疫功能 粪钙卫蛋白
下载PDF
国医大师周仲瑛基于复法制方思想辨治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皇金萍 叶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37-40,共4页
复法制方是中医辨治急难病证的特色制方思路,在梳理古今医家对复法制方经验源流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国医大师周仲瑛基于复合病机理论临床常用辨治疑难杂病的学术经验。以肝炎后肝硬化为例,结合“湿热瘀毒郁结,肝脾肾亏虚”的基本病机及... 复法制方是中医辨治急难病证的特色制方思路,在梳理古今医家对复法制方经验源流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国医大师周仲瑛基于复合病机理论临床常用辨治疑难杂病的学术经验。以肝炎后肝硬化为例,结合“湿热瘀毒郁结,肝脾肾亏虚”的基本病机及在病情进展中出现本虚标实,虚实兼夹转化的病机特点,临床采用复合立法,通过对升降结合、寒热并用、表里相合、敛散相伍、多脏同治复法等思路的具体运用,总结了名老中医复法治疗肝硬化的辨证思路及治法方略。展现出复法制方具有邪正兼顾、气血并调、阴阳并治等“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疗效优势,善用复方大法体现了名医“机圆法活,知常达变”的辨治思路及对中药性味熟稔于心,丰富缜密的用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复法制方 学术经验 周仲瑛
原文传递
辛温药在治疗慢性肝病中的运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皇金萍 陈四清 孙丽霞 《四川中医》 2012年第1期30-31,共2页
根据辛温药的作用机制,结合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了辛温药在治疗慢性肝病中的运用方法,为临床辨证论治慢性肝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辛温药 慢性肝病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胁痛的辨病与用药 被引量:1
4
作者 皇金萍 赵红兵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4期351-353,共3页
胁痛作为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病种不同而病机各异,用药亦各有侧重,通过辨病与辨证结合,归纳出胁痛常见经脉脏腑疾病归纳病机与用药病机用药。胁痛虽病因繁多,且疾病的证型偏向不同,但病理因素不外气滞、湿热、痰饮、阴虚,凡痛证不... 胁痛作为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病种不同而病机各异,用药亦各有侧重,通过辨病与辨证结合,归纳出胁痛常见经脉脏腑疾病归纳病机与用药病机用药。胁痛虽病因繁多,且疾病的证型偏向不同,但病理因素不外气滞、湿热、痰饮、阴虚,凡痛证不能盲目止痛,用药需根据疾病特征、病理特点及病机转变针对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胁痛 肝经 胆经 辨病 用药
下载PDF
凉血化瘀方联合抗生素治疗肝硬化合并感染案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皇金萍 周静汶 叶放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5期15-17,共3页
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低下,常并发多个系统感染,但感染部位及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国内学者对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抗生素的选择类型、合理用药缺乏统一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病原菌耐药,从而加重了肝脏损伤。因此,如何在有效抗感染... 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低下,常并发多个系统感染,但感染部位及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国内学者对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抗生素的选择类型、合理用药缺乏统一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病原菌耐药,从而加重了肝脏损伤。因此,如何在有效抗感染的同时减少肝损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认为肝脏体阴而用阳,"湿热瘀毒郁结"是基本病机,肝脏本身疫毒内伏,肝阴不足,加之肝郁乘脾,气郁化热,灼伤津液,煎熬为瘀,血不循脉或壅塞不通或溢于脉外,最终发展为正虚邪实,变证迭生。肝病后期,外邪侵袭或气血不和则会引起发热、腹痛、黄疸、出血等症状,虽症状各异,但病机可归纳为瘀热互结,阴津耗伤。凉血化瘀法清热凉血而不伤阴,活血散瘀而不动血。现报道临床病案3例,均收效良好,旨在探讨肝硬化病因病机,以"谨守病机,机圆法活"为指导,为准确辨证拓宽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化瘀 肝硬化 感染 抗生素 中医 病机辨识 发热 腹痛
原文传递
清肝化瘀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皇金萍 刁凌云 《山西中医》 2021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均予保肝、降酶、退黄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前列地尔10μg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肝化... 目的:观察清肝化瘀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均予保肝、降酶、退黄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前列地尔10μg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肝化瘀方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症状积分、肝功能(TBIL、DBIL、ALT、AST)变化情况、住院天数及总胆红素复常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症状积分、肝功能水平、住院天数、TBIL复常天数,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肝化瘀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肝细胞修复及胆红素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黄疸 急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对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丽霞 周玲玲 +2 位作者 袁冬平 柳璋璞 皇金萍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8-630,共3页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给药方法,造成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光镜...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给药方法,造成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该方可明显降低猪血清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血清AST、ALT含量,升高SOD水平,降低MDA的含量,减轻肝脏损伤。结论柴胡疏肝散对免疫性大鼠肝损伤模型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抗自由基损伤,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免疫性肝损伤 药效学
下载PDF
TLRs及其下游炎性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刁凌云 皇金萍 +4 位作者 陈洋 孙唱 王胜英 罗玉国 葛飞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546-1551,共6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家族(TLRs)及其下游炎症因子[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髓过氧化物酶(MPO)]在溃疡性结肠炎(UC)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8例U...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家族(TLRs)及其下游炎症因子[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髓过氧化物酶(MPO)]在溃疡性结肠炎(UC)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8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依据UC所处时期分为活动期组(n=70)和缓解期组(n=38);活动期组再依据病情分为轻度组(n=21)、中度组(n=27)及重度组(n=22),依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n=44)及预后不良组(n=26);另选同期102例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TLR2、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及IL-1β、TNF-α、IL-10水平、MPO活性、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分及疾病活动指数(DAI)分级,分析各指标在溃疡性结肠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活动期组、缓解组及对照组TLR2、TLR4、NF-κB、IL-1β、TNF-α水平及MPO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对照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活动期组<缓解期组<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TLR2、TLR4、NF-κB、IL-1β、TNF-α水平及MPO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低。预后不良组病理组织分级、UCEIS评分、DAI评分分级、TLR2、TLR4、NF-κB、IL-1β、TNF-α、IL-10、MPO活性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EIS评分>6分、TLR2、TLR4、NF-κB、IL-1β、TNF-α、MPO活性升高及IL-10水平降低是影响U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TLR2、TLR4、NF-κB、IL-1β、TNF-α、IL-10、MPO活性、UCEIS评分及DAI评分分级联合预测的AUC高于单一检测指标。结论:TLRs、炎性因子、MPO活性与患者UC的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TLRs及炎性因子可作为早期诊断UC及预测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TOLL样受体 NF-ΚB 炎性因子 MPO 早期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替普瑞酮联合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刁凌云 王胜英 皇金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5期76-79,共4页
目的评价替普瑞酮联合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H.pylori阴性的CAG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复胃散1 200 mg/次,3次/d;B组60例,... 目的评价替普瑞酮联合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治疗的H.pylori阴性的CAG患者180例。随机分为A组60例,复胃散1 200 mg/次,3次/d;B组60例,替普瑞酮50 mg/次,3次/d,C组60例,联合复胃散及替普瑞酮,3次/d,服药疗程为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善情况。组间比较采用χ_2检验。结果 A、B、C组临床症状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6.7%(28/60)、41.7%(25/60)和70.0%(42/60),C组疗效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3组胃黏膜组织病理学(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C组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替普瑞酮联合复胃散治疗CAG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普瑞酮 复胃散 联合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β、IL-13与肝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刁凌云 王胜英 +2 位作者 皇金萍 罗玉国 葛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3期352-356,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并完成随访的172例CHB患者的病例资料,其... 目的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徐州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并完成随访的172例CHB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86例发生肝硬化,作为观察组;另86例未发生肝硬化,作为对照组。调查并分析两组一般资料、首次到院接受治疗当天早晨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首次到院接受治疗当天早晨血清IL-1β、IL-13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IL-1β、IL-1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到医院接受治疗当天早晨血清TGF-β1、AngⅡ、IL-1β、IL-13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首次到医院接受治疗当天早晨血清TGF-β1、AngⅡ、IL-1β、IL-13水平分别预测CHB患者发生肝硬化风险的AUC均>0.80,cut-off值分别为76.180 ng/mL、49.620 ng/mL、7.040 pg/mL、144.520 pg/mL时。CHB患者首次到医院接受治疗当天早晨血清IL-1β水平与IL-13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1β、IL-13水平与CHB患者发生肝硬化有关,可能是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因子,对预测患者肝硬化风险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3 相关性
下载PDF
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联合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刁凌云 王胜英 +3 位作者 皇金萍 罗玉国 葛飞 孙茂秋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联合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脾胃科门诊治疗的UC患者120例为研究对... 目的:观察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联合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脾胃科门诊治疗的UC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40例,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B组(40例,口服五味苦参肠溶胶囊),C组(40例,联合口服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及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服药剂量及方法同前)。3个组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检测3个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A组的75.0%(30/40)和B组的70.0%(28/40)(P<0.05);A、B、C各组患者治疗后Mayo评分减低(P<0.05),C组低于A组和B组(P<0.05);A、B、C各组患者治疗后CD4+高于治疗前(P<0.05),CD8+低于治疗前(P<0.05),C组治疗后CD4+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CD8+水平低于A组和B组(P<0.05);A、B、C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8均低于治疗前(P<0.05),C组低于A组和B组(P<0.05);3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联合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可以改善湿热内蕴型UC患者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提升UC患者免疫功能、有下调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 五味苦参肠溶胶囊 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功能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
12
作者 孙丽霞 周玲玲 +1 位作者 柳璋璞 皇金萍 《江苏中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给药方法,造成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给药方法,造成免疫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该方可明显降低猪血清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大鼠的血清AST、ALT含量,升高SOD水平,降低MDA含量,减轻肝脏损伤。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免疫性大鼠肝损伤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免疫、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肝损伤 补阳还五汤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对比分析冷圈套器切除术和热圈套器切除术在10 mm以下结肠息肉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洋 王胜英 +3 位作者 刁凌云 皇金萍 孙唱 张琨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 探讨冷圈套器切除术和热圈套器切除术在10 mm以下结肠息肉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9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 mm以下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切除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89例采用热圈套... 目的 探讨冷圈套器切除术和热圈套器切除术在10 mm以下结肠息肉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9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10 mm以下结肠息肉内镜切除术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切除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89例采用热圈套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97例采用冷圈套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术中瞬时性出血率、迟发性出血率、手术指标、应激反应、术后腹痛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完整息肉切除率、息肉回收率、迟发性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瞬时性出血率7.65%高于对照组的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6,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 d后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发生率2.06%低于对照组的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3,P<0.05);两组随访12个月后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冷圈套器切除术和热圈套器切除术用于10 mm以下结肠息肉患者中,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虽然前者治疗瞬时性出血率略高,但术中可以及时发现并能够应用钛夹成功止血,且冷圈套器切除术治疗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较轻,术后腹痛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圈套器切除术 热圈套器切除术 结肠息肉 瞬时性出血 应激反应 腹痛
下载PDF
肝硬化湿热瘀毒郁结复合病机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叶放 周静汶 +5 位作者 皇金萍 王盼盼 王振 吴婉琳 张婷婷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8-791,共4页
探讨了肝硬化湿热瘀毒郁结复合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与临床应用,认为湿热瘀毒复合病机是肝硬化进程演化中的核心病机,瘀热是肝硬化湿热瘀毒郁结复合病机中的关键环节。并对肝硬化湿热瘀毒郁结复合病机的现代医学病理生物学基础进行了探讨... 探讨了肝硬化湿热瘀毒郁结复合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与临床应用,认为湿热瘀毒复合病机是肝硬化进程演化中的核心病机,瘀热是肝硬化湿热瘀毒郁结复合病机中的关键环节。并对肝硬化湿热瘀毒郁结复合病机的现代医学病理生物学基础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清化湿热瘀毒法辨治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临床思路,揭示了清化湿热瘀毒法对肝硬化形成和加重过程中免疫及炎症反应网络的多环节调控作用机理,为中医病机理论的创新研究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湿热瘀毒郁结 瘀热 复合病机 理论基础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二甲硅油散对老年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洋 皇金萍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0期127-130,139,共5页
目的探究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二甲硅油散对老年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19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99例、观察组99例,在其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 目的探究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二甲硅油散对老年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19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99例、观察组99例,在其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对照组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干预,观察组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散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清洁度、肠道内气泡量、结肠镜检查时间、生理盐水冲洗量及医生对肠道准备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0%,低于对照组的2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P<0.05);观察组肠道清洁度D级占比为86.87%,肠道内气泡量Ⅳ级占比为85.86%,较对照组的72.73%、70.7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1、6.684,P<0.05);观察组肠镜检查时间(12.37±2.39)min短于对照组的(17.43±2.70)min,生理盐水冲洗量(32.59±6.26)mL少于对照组的(57.24±8.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62、23.193,P<0.05);医生对观察组肠道准备满意度为95.96%,较对照组87.8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2,P<0.05)。结论在老年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散干预,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肠道清洁度,减少肠道内气泡量,缩短肠镜检查时间,减少生理盐水冲洗量,提升医生对肠道准备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复方聚乙二醇 二甲硅油 肠道清洁度 肠道内气泡量
下载PDF
荜铃胃痛颗粒联合盐酸伊托必利及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刁凌云 王胜英 皇金萍 《现代医学》 2020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评价荜铃胃痛颗粒联合盐酸伊托必利及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80例,采用随机、前瞻、自身对照分为A组(60例,荜铃胃痛颗粒+艾司奥美拉唑)、B组(60例,盐酸伊托必利+艾司奥美拉唑)、C组(6... 目的:评价荜铃胃痛颗粒联合盐酸伊托必利及艾司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80例,采用随机、前瞻、自身对照分为A组(60例,荜铃胃痛颗粒+艾司奥美拉唑)、B组(60例,盐酸伊托必利+艾司奥美拉唑)、C组(60例,荜铃胃痛颗粒+盐酸伊托必利+艾司奥美拉唑),疗程均为8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结果:A、B、C组在临床症状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48/60)、76.67%(46/60)、93.33%(56/60),A组和C组比较、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6.536,P均<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6,P>0.05)。A、B、C组在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50/60)、78.33%(47/60)、95.00%(57/60),A组和C组比较、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27、7.212,P均<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4,P>0.05)。结论:荜铃胃痛颗粒和盐酸伊托必利两者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均可缓解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内镜组织学,三者联合用药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铃胃痛颗粒 盐酸伊托必利 艾司奥美拉唑 联合 反流性食管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