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Ⅲ期子宫颈癌放疗后2年内267例死因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盛修贵 侯晓彤 +2 位作者 李慧芹 王忠漳 孙建衡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Ⅱ、Ⅲ期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2 年内死亡的首发原因及改进治疗的对策。方法 对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妇瘤科自1985 年初至1996 年6 月经单纯放射治疗后2 年内死亡的267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 目的 探讨Ⅱ、Ⅲ期子宫颈癌患者放疗后2 年内死亡的首发原因及改进治疗的对策。方法 对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妇瘤科自1985 年初至1996 年6 月经单纯放射治疗后2 年内死亡的267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全部患者均采用规范、全量盆腔体外照射+ 后装治疗,患者年龄30~75 岁,中位年龄52.7 岁。治疗后2 年内死亡的首发原因为局部未控及复发者122 例,占45.7 % ;盆腔未控及复发者56 例,占21.0 % ;远处转移者71 例,占26.6 % ,死于放疗并发症者18 例,占6.7 % 。结论 Ⅱ、Ⅲ期子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近期内死亡原因以局部未控、复发多见,其次为远处转移,预后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治疗剂量达常规量后再增加放疗剂量并不能提高局部或盆腔控制率,所以应重视综合疗法在高危型宫颈癌中的应用。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与后装治疗剂量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射疗法 死亡原因
下载PDF
外阴恶性肿瘤保留大隐静脉淋巴结清扫术改良术式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盛修贵 李慧芹 +4 位作者 赵红霞 李大鹏 汤玲 李庆水 李庆菊 《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外阴恶性肿瘤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保留大隐静脉对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990年~2002年间收治的34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8例接受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大隐静脉,16例结扎、切除一段大隐静脉。[结果... [目的]探讨外阴恶性肿瘤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保留大隐静脉对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990年~2002年间收治的34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8例接受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大隐静脉,16例结扎、切除一段大隐静脉。[结果]两组患者生存率、腹股沟区肿瘤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切口愈合时间、感染率相似,但保留大隐静脉组下肢水肿、下肢疼痛、感觉异常等并发症较切除组明显降低。[结论]外阴恶性肿瘤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大隐静脉不增加局部复发率,也不增加手术难度,但能降低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改良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外科学 大隐静脉 预后 并发症
下载PDF
妇科肿瘤淋巴转移的放射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盛修贵 李大鹏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37-739,共3页
关键词 肿瘤淋巴转移 放射治疗技术 妇科恶性肿瘤 化学药物治疗 子宫内膜癌 生物学行为 转移途径 预测预后
下载PDF
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CL-1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盛修贵 孙广莲 +2 位作者 曲牟文 李庆水 马悦冰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建立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传代稳定后的人子宫内膜癌裸小鼠移植瘤标本用贴壁培养法建立细胞系 ,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系的形态 ,研究细胞系的生长及生物学特性。结果 :成功建立 1株人子... 目的 :建立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将传代稳定后的人子宫内膜癌裸小鼠移植瘤标本用贴壁培养法建立细胞系 ,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系的形态 ,研究细胞系的生长及生物学特性。结果 :成功建立 1株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 ,已传代 6 0代 ,命名为HECCL 1。其生物学特征为 :形态学具有腺上皮癌细胞的特点 ,细胞生长旺盛 ,DNA为非整倍体 ,连续传代后仍保留人类肿瘤染色体的特点 ,异种动物移植阳性 ,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均阴性。结论 :HECCL 1细胞系的建立 ,为开展人类子宫内膜癌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子宫内膜癌 细胞系 HECCL-1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盛修贵 《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63-65,共3页
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晚期癌则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疗法。早期病例的手术方式并不一致,晚期癌手术与放疗如何合理配合仍有争论,化疗的应用也存在不同意见。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综合疗法 现状 进展
下载PDF
人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规律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海燕 盛修贵 +3 位作者 魏萍 马志芳 马悦冰 刘乃富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以43例ⅠA2~Ⅳ期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这43例各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以43例ⅠA2~Ⅳ期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这43例各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进行分析。结果:盆腔各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人数和淋巴结组数基本按如下顺序递减:宫旁淋巴结、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髂总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在接受手术治疗的16例患者中,检测出6组淋巴结转移(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大多集中于宫旁和闭孔区域。有6例患者检测到髂总淋巴结转移,5例检测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均伴有盆腔其他区域的淋巴结转移。结论: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规律:以宫旁和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髂内和髂外淋巴结转移率较宫旁和闭孔淋巴结低,但较髂总、腹股沟深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高;髂总、腹股沟深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术后远处转移3例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海燕 盛修贵 +1 位作者 李慧芹 陈真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067-1068,共2页
静脉内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可侵犯血管腔并沿血管腔扩散.因而可以出现在任何存在平滑肌组织的部位。文献报道以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为主,并可出现远离子宫的转移。我院1998年11月~2006年6月共收治3例... 静脉内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可侵犯血管腔并沿血管腔扩散.因而可以出现在任何存在平滑肌组织的部位。文献报道以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为主,并可出现远离子宫的转移。我院1998年11月~2006年6月共收治3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静脉内平滑肌瘤 远处转移
下载PDF
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调强放射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真云 盛修贵 +4 位作者 马悦冰 薛莉 刘娟 张海燕 张小玲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用于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价值。方法: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KPS≥70)放疗前均行1~3个周期化疗,然后给...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用于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价值。方法:28例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KPS≥70)放疗前均行1~3个周期化疗,然后给予全程IMRT,1,8~2.3Gy/次,1次/日,5次/周,总处方剂量58~68Gy,中位剂量63.5Gy,同时设计28例患者的普通主动脉旁2野照射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rgans at risk,OAR)受照射剂量。随机选择32例接受普通放疗的病例,比较IMRT和普通放疗的急慢性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全程IMRT,照射靶区内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平均剂量为67.5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63.5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肿瘤靶区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IMRT与普通主动脉旁两野比较,肾、脊髓、小肠的受照射剂量明显减小(P均<0.05),急、慢性毒副反应明显减少。两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年生存率IMRT组较普通放疗组明显提高(P<0.05),但3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RT技术用于治疗宫颈癌放疗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靶区可以获得根治性剂量,临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临床近期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主动脉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庆水 张锡芹 +3 位作者 杜雪莲 李大鹏 盛修贵 丁凤珍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991年1月~2003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共306例,手术前给予2个疗程联合化疗(即新辅助化疗,A组),选择1988年1月~1990年12月在我院手术前未接受化疗的85例宫颈癌患...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991年1月~2003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宫颈癌患者共306例,手术前给予2个疗程联合化疗(即新辅助化疗,A组),选择1988年1月~1990年12月在我院手术前未接受化疗的85例宫颈癌患者作对照(B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5和10年生存率,A组>B组,P=0.045。不同手术方式、有无放化疗及不同病理类型患者5和10年生存率,A组均>B组,P=0.039。5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新辅助化疗对适宜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是有益的,能提高近期控制率、手术切除率及远期生存率,减少复发与转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药物疗法 宫颈肿瘤/外科学 回顾性研究 预后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对早期低危宫颈鳞癌术后生存无优势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浩 张琳琳 +1 位作者 杜雪莲 盛修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癌术后伴有低危复发因素患者减少不良反应的最佳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山东省肿瘤医院共收治经术后病理证实,伴有1~2个低危不良预后因素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133例。根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鳞癌术后伴有低危复发因素患者减少不良反应的最佳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山东省肿瘤医院共收治经术后病理证实,伴有1~2个低危不良预后因素的早期宫颈鳞癌患者133例。根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放疗组(42例)、化疗+后装治疗组(47例)和同步放化疗组(44例),比较3组患者的无疾病生存率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时间为6~5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单纯放疗组、化疗+后装治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3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4.0%、93.4%和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急性重度不良反应(Ⅲ~Ⅳ级)发生率分别为9.5%、16.7%和34.1%,同步放化疗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和化疗+后装治疗组(P〈0.05),而单纯放疗组与化疗+后装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Ⅰ~Ⅱ度慢性放射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0%、4.3%和25.0%,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显著高于化疗+后装治疗组(P〈0.05),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低危宫颈鳞癌患者,与同步放化疗相比,术后采用化疗+后装治疗或单纯放疗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放疗 化疗 同步放化疗
下载PDF
外阴恶性肿瘤保留大隐静脉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改良术式的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小玲 盛修贵 +3 位作者 李慧芹 陈真云 李大鹏 李庆水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0-29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外阴恶性肿瘤传统手术方式为外阴广泛切除术+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伴大隐静脉的结扎和切除,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探讨外阴恶性肿瘤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保留大隐静脉对手术操作、预后及... 背景与目的:外阴恶性肿瘤传统手术方式为外阴广泛切除术+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伴大隐静脉的结扎和切除,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探讨外阴恶性肿瘤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保留大隐静脉对手术操作、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989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收住院并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64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31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双侧大隐静脉主干(简称保留组),33例结扎、切除一段大隐静脉(简称切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5年生存率、复发率及术后急慢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1)保留组中,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为130~170min,中位时间155min;出血量100~450ml,中位出血量295ml。切除组中,手术时间为120~170min,中位时间140min;出血量150~390ml,中位出血量270ml。两组比较,两个参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2)两组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67.3%,切除组为66.7%,保留组为68.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至2006年3月,保留组共发现3例5侧腹股沟淋巴结复发,切除组5例7侧复发,复发率分别为8.9%(5/56)、12.1%(7/5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保留组急性下肢静脉炎,急性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11.3%,43.5%;切除组分别为25.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5,<0.01)。保留组迟发性下肢水肿和下肢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25.0%,23.2%,切除组48.3%,46.6%,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值均<0.01);两组下肢蜂窝组织炎及感觉异常的发生率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外阴恶性肿瘤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双侧大隐静脉主干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难度,不降低患者长期生存率,但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Rsf-1/HBXAP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翔宇 许晋铨 +5 位作者 孙丽 盛修贵 魏玲 高永生 王兴武 刘乃富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Rsf-1/HBX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2月31日至2014年1月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治疗的患者宫颈组织标本共23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Rsf-1/HBXA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2月31日至2014年1月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治疗的患者宫颈组织标本共23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sf-1/HBXAP蛋白在17例正常宫颈组织、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18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揭示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应用Real-time PCR技术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sf-1/HBXAP基因在不同宫颈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不同细胞系中Rsf-1/HBXAP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宫颈癌组织中Rsf-1/HBXAP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1/17)、37.14%(13/35)及79.12%(14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Rsf-1/HBXAP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He La及Siha细胞系中Rsf-1/HBXAP mR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293T细胞系。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宫颈癌患者中Rsf-1/HBXAP蛋白高表达组其总体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Rsf-1/HBXAP在宫颈癌组织及其细胞系中高度表达,预示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进展,为其作为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的肿瘤标志物以及作为宫颈癌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染色体空间重组因子1 靶向治疗
下载PDF
miRNA-223-3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以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玉霞 董学彩 +1 位作者 王文翔 盛修贵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miRNA-223-3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以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57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其中,流产2~3次36例,≥4次21例,同期,选取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 目的探讨miRNA-223-3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以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57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其中,流产2~3次36例,≥4次21例,同期,选取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术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绒毛组织中miRNA-223-3p、Rps6kb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绒毛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iRNA-223-3p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Rps6kb1 mRNA、HIF-1αmRNA和VEGF mRNA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4次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miRNA-223-3p表达量高于2~3次和对照组,而Rps6kb1 mRNA、HIF-1αmRNA和VEGF mRNA表达量低于2~3次和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VD为(23.3±6.1)个,远低于对照组的(41.6±5.3)个,≥4次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VD低于2~3次,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miRNA-223-3p表达量与HIF-1αmRNA和VEGF mRNA表达量及MVD均呈负相关(r=-0.496、-0.638和-0.597,P<0.001),HIF-1αmRNA表达量与VEGF mRNA表达量和MVD均呈正相关(r=0.584、0.439,P<0.001);VEGF mRNA表达量与MVD呈正相关(r=0.600,P<0.001)。结论 miRNA-223-3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与Rps6kb1/HIF-1α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绒毛组织 miRNA-223-3p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下载PDF
血清CYFRA21-1、CEA联合检测在诊断复发性子宫颈鳞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小玲 陈真云 +3 位作者 盛修贵 李大鹏 陈月婷 王岸聪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CYFRA 21-1、CEA在辅助诊断子宫颈鳞癌治疗后复发的临床价值,为复发性子宫颈鳞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方法采用ES300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检测51例治疗后临床证实复发或远处转移患者、36例治疗后无瘤生... 目的探讨CYFRA 21-1、CEA在辅助诊断子宫颈鳞癌治疗后复发的临床价值,为复发性子宫颈鳞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方法采用ES300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检测51例治疗后临床证实复发或远处转移患者、36例治疗后无瘤生存患者、17例子宫良性肿瘤和31例健康女性血清CYFRA 21-1、CEA水平。结果(1)51例治疗后复发或远处转移患者CYFRA 21-1平均值为(6.18±3.67)μg/L,CEA平均值为(5.09±2.71)μg/L,显著高于治疗后无瘤生存患者、子宫颈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人。如确定CYFRA 21-1的界定值为3.3μg/L,其诊断子宫颈癌复发的灵敏度为76.4%(39/51);以CEA 3.4μg/L为界定值,其诊断子宫颈鳞癌复发的灵敏度为52.9%(27/51)。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8.2%(45/51)。(2)复发子宫颈癌患者经综合治疗后,CYFRA 21-1、CEA均有所下降,两者下降的幅度与疗效相关,但与治疗前水平无关。(3)36例治疗后无瘤生存患者CYFRA 21-1高于限定值者5例,假阳性率13.9%(5/36),CEA高于限定值者3例,假阳性率8.3%(3/36);17例子宫颈良性病变测定值CYFRA 21-1高于限定值者2例,假阳性率11.7%(2/17),CEA无高于限定值者;31例健康女性血清中CYFRA 21-1无高于限定值者,CEA高于限定值者1例,假阳性率3.2%(1/31)。结论CYFRA 21-1和CEA的联合检测为复发性子宫颈癌的诊断、疗效评价、随访及预测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复发 肿瘤转移 肿瘤标记 生物学 综合疗法 预后
下载PDF
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治疗铂类耐药的复发卵巢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萍 盛修贵 +1 位作者 山长平 韩晓运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79-783,共5页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治疗铂类耐药复发卵巢上皮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铂类耐药复发卵巢上皮癌患者42例,其中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22例(放化疗组),单...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治疗铂类耐药复发卵巢上皮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铂类耐药复发卵巢上皮癌患者42例,其中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22例(放化疗组),单药托泊替康化疗20例(单纯化疗组)。放化疗组以15MV X线行三维适形照射,1.8~2.0 Gy/次/d,5次/周,总剂量45~65Gy,平均中位剂量为52.5 Gy。于放疗开始后第1周行托泊替康化疗2.0 mg/m2,第1、8、15天给药,每28天重复。单纯化疗组于第1周开始行托泊替康化疗4.0 mg/m2,第1、8、15天给药,每28天重复。结果: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8.5(2~37.7)个月、10.8(1.5~29.6)个月;总缓解率分别为42.1%(8/19)、11.1%(2/18);临床获益率分别为68.4%(13/19)、22.2%(4/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疾病无进展期分别为9.8、6.6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7、12.5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3%(5/19)、16.7%(3/18);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21.1%(4/19)、22.2%(4/1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托泊替康化疗对铂类耐药复发卵巢上皮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复发患者的补救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卵巢上皮癌 铂类耐药 三维适形放疗 托泊替康 疗效
下载PDF
外阴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组织学表现三例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汤玲 曾红梅 +1 位作者 张秀 盛修贵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877-878,共2页
关键词 粘液瘤 外阴 女性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阴式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于晓红 盛修贵 冯羽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0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次全切除术(LAVSH)、子宫肌瘤剔除术(LATM)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155例择期行子宫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LAVH 59例、LAVSH 53例、LATM 43例进行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次全切除术(LAVSH)、子宫肌瘤剔除术(LATM)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155例择期行子宫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LAVH 59例、LAVSH 53例、LATM 43例进行比较,平均年龄(42.6±3.2)岁。结果 LAVH、LAVSH、LATM三组中转开腹率均为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三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三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18.64%、7.55%、2.32%,三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LATM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 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 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
下载PDF
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云 张小玲 盛修贵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5-787,共3页
子宫内膜癌确诊时多数为早期,子宫外播散及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低,且近年来年轻患者发病率逐渐增高,这些都为该肿瘤的治疗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减少手术创伤、保留生育或生理功能的手术方式提供了依据。本文在三个方面综述如下:(1)腹腔... 子宫内膜癌确诊时多数为早期,子宫外播散及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低,且近年来年轻患者发病率逐渐增高,这些都为该肿瘤的治疗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减少手术创伤、保留生育或生理功能的手术方式提供了依据。本文在三个方面综述如下:(1)腹腔镜手术的优势、疗效及并发症;(2)保留生育或生理功能的子宫内膜癌的处理;(3)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手术 腹腔镜 保留生育或生理功能 前哨淋巴结
下载PDF
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在降低术后并发症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小玲 李慧芹 +6 位作者 盛修贵 陈真云 李大鹏 李庆水 马志芳 王岸聪 陈月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主干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1989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并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64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31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双侧大隐... 目的:探讨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大隐静脉主干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1989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住院并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64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31例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双侧大隐静脉主干,33例结扎、切除一段大隐静脉,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急慢性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别,切口愈合时间、感染率相似,但下肢急慢性水肿、下肢疼痛、下肢软组织炎症发生率、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在保留大隐静脉组较切除组均明显降低。结论:外阴恶性肿瘤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双侧大隐静脉主干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手术难度,但能明显降低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外科学 大隐静脉 手术后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正常肌层组织中PR亚型、VEGF、MVD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嵘 盛修贵 +1 位作者 荣风年 孙德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39-40,共2页
将60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25 m g,1次/d,连服3个月;对照组不服任何药物。术中取两组肌瘤和远离肌瘤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孕激素受体(PR)、PR-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 将60例有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前口服米非司酮25 m g,1次/d,连服3个月;对照组不服任何药物。术中取两组肌瘤和远离肌瘤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孕激素受体(PR)、PR-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 VD)。结果治疗组肌瘤及肌层组织中PR、PR-B和VEGF表达显著下降,M VD在肌瘤中亦下降,在肌层组织中差异无显著性。肌瘤组织中VEGF表达与M VD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子宫肌瘤组织中PR、PR-B表达增高,且在子宫肌瘤的生长中起重要作用;米非司酮通过降低肌瘤组织中PR、PR-B和VEGF的表达,使M VD减少,从而抑制肌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子宫肿瘤 孕激素受体亚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