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研究
1
作者 王红 蒋征 +3 位作者 刘玲 付媛媛 崔永伟 瞿城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40-48,共9页
目的探讨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丹参和当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进行补充;通过GeneCa... 目的探讨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丹参和当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进行补充;通过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CIS的潜在靶点;将丹参-当归治疗CIS的共有靶点导入String 11.0平台,构建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蛋白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将共有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对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中度值排名前6的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检索到82种活性成分,其中丹参65个、当归17个,潜在作用靶点787个,疾病靶点671个,共有靶点76个。度值排名前6的活性成分为丹参醇B、丹参新醌D、木犀草素、阿魏酸、藁本内酯、丹参酮ⅡA,核心靶点为MAPK14,MAPK1,AKT1,PTGS2,EGFR,JAK2。共获得GO功能条目2545个,其中生物学过程2244个,细胞组成128个,分子功能173个,分别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膜筏、内肽酶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152条,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证明了6种活性成分与其相应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丹参-当归治疗CIS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调控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调节自噬功能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当归 药对 缺血性脑卒中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下载PDF
基于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不同产地枸杞子快速识别及气味差异物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秋龙 江群艳 +7 位作者 严辉 瞿城 郭盛 樊欢 包蓉蓉 何润天 康宏杰 段金廒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3-522,共10页
目的通过气味测定研究,快速识别不同产地枸杞子及气味差异物质。方法收集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及青海等5个产地枸杞子,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样品进行检测,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并利用AroChemBase数据库对13个共有气味峰进行指认。运... 目的通过气味测定研究,快速识别不同产地枸杞子及气味差异物质。方法收集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及青海等5个产地枸杞子,利用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样品进行检测,建立气味指纹图谱,并利用AroChemBase数据库对13个共有气味峰进行指认。运用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判别模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变量权重重要性排序(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作图筛选差异成分。结果不同产地枸杞子能区分开,气味色谱峰峰8(己醛)、峰9(糠醛)为5个产地枸杞子样品间的主要差异成分,己醛含量排序为: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糠醛含量排序为: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结论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较好分析枸杞子气味特征,并快速、准确识别差异物质,为不同产地枸杞子的用药选择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气味差异物质 判别因子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海绵动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瞿城 沈子博 +4 位作者 楼坚伟 吴佳丽 钱欢 邵莹 吴启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100,共6页
海绵为海洋生物天然活性物质新药研制提供了先导化合物,是创新药物的丰富资源。海绵动物分布广泛,富含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如萜类、含氮化合物、甾体等,大多数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近... 海绵为海洋生物天然活性物质新药研制提供了先导化合物,是创新药物的丰富资源。海绵动物分布广泛,富含结构新颖的次生代谢产物,如萜类、含氮化合物、甾体等,大多数具有抗菌、抗肿瘤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对近几十年来海绵动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原文传递
分布式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在产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楼润瑜 王备战 +1 位作者 魏翩翩 瞿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6-201,共6页
虚拟仪器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其应用和研究是计算机应用研究的热点.异地检测是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网络化虚拟仪器的应用成为必要和可行.论文应用LabVIEW开发了远程控制虚拟仪器的分布式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介绍了该... 虚拟仪器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其应用和研究是计算机应用研究的热点.异地检测是产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网络化虚拟仪器的应用成为必要和可行.论文应用LabVIEW开发了远程控制虚拟仪器的分布式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设计以及关键技术,实现了异地控制虚拟仪器测试,为虚拟仪器测试的网络化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价值.系统采用了底层编程技术屏蔽了底层接口的多样性以及多线程技术的采用,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移植、稳定、可靠和高效.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成功地进行本地检测和异地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 实时 分布式 检测 GPIB LABVIEW
下载PDF
生防菌剂对浙贝母产量、质量及根际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程雪梅 李迪帅 +4 位作者 蒋征 叶海军 严辉 瞿城 吴啟南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4-292,共9页
目的:探究施用生防菌剂对浙贝母产量、质量、蛴螬防治效果及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以江苏浙贝母鳞茎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浓度的金龟子绿僵菌孢子粉+三菌合剂“宁盾”(S1、S2、S3)、常规化学药剂(40%辛硫磷乳油,CG)四个组,... 目的:探究施用生防菌剂对浙贝母产量、质量、蛴螬防治效果及根际土壤的影响。方法:以江苏浙贝母鳞茎为实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浓度的金龟子绿僵菌孢子粉+三菌合剂“宁盾”(S1、S2、S3)、常规化学药剂(40%辛硫磷乳油,CG)四个组,以不施药作为空白对照(CK),进行试验。结果:菌剂处理的三个组(S1、S2、S3)的浙贝母植株各外观性状指标大多比CK、CG组高,且CG组略高于CK组。S1、S2、S3三个组的鳞茎受蛴螬的危害较CK、CG组明显降低,且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同时S1、S2、S3三个组的生物碱含量及土壤中的速效钾、有效磷和电导率明显高于CK组,但与CG组差异不大。S2组的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较CK组显著提高,与CG组无显著差异。S1、S2、S3三组土壤细菌中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较CK、CG组有所提高。S1、S2、S3三组土壤真菌中的子囊菌门相对丰度较CK组有所提高,较CG组有所降低。结论:施用生防菌剂能够防治蛴螬、促进浙贝母的生长和改善其品质,并能提高土壤营养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为在浙贝母生产中合理应用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生防菌剂 质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原文传递
红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5
6
作者 瞿城 乐世俊 +5 位作者 林航 开均 尚冠雄 唐于平 陶伟伟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872-1877,共6页
目的 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pre-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NMR等波谱学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红花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 目的 研究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pre-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NMR等波谱学方法以及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红花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1)、野黄芩素(2)、正二十六烷酸(3)、(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4)、4,4-二甲基庚二酸(5)、5,7,4′-三羟基-6-甲氧基黄酮-3-O-β-D-芸香糖苷(6)、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 acid(7)、香草酸(8)、没食子酸(9)、tetrephthalic acid mono-[2-(4-carboxy-phenoxycarbonyl)-vinyl]ester(10)、七叶亭(11)、6-羟基芹菜素-6-O-β-D-葡萄糖苷-7-O-β-D-葡萄糖醛酸苷(12)、槲皮素-3,7-二-O-β-D-葡萄糖苷(13)、6-甲氧基山柰酚(14)、紫丁香苷(15)、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16)、熊果酸(17)、1-hexadecanoyl propan-2,3-diol(18)、柠黄醇(19)、东莨菪内酯(20)。结论 化合物1、5、7、10、18、19为首次从红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6、8、9、11、17、20为首次从红花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山柰酚-3-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 4 4-二甲基庚二酸 香草酸 七叶亭 东莨菪内酯
原文传递
基于化学计量学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比较研究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活血化瘀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瞿城 唐于平 +8 位作者 史旭芹 周桂生 尚尔鑫 尚丽丽 郭建明 刘培 赵菁 赵步长 段金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017-3025,共9页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乙醇、50%乙醇和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优选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共...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乙醇、50%乙醇和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优选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共同刺激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观察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剂量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观察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的总活血化瘀效应。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制法丹参-红花药对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组均能较好地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综合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得出,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剂量组中50%乙醇高剂量组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好;相同剂量下,不同制法中50%乙醇给药组活血化瘀效应较好。以上结果说明,不同制法丹参-红花药对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且50%乙醇提取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的作用最优,为临床更有效应用丹参-红花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红花 活血化瘀 不同制法 急性血瘀 化学计量学 多指标综合指数法
原文传递
复合血虚模型中环磷酰胺剂量的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史旭芹 唐于平 +5 位作者 瞿城 王军 金益 曹玉洁 钱丽 段金廒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40,共5页
目的:研究复合血虚模型中环磷酰胺剂量对血虚证模型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110只小鼠随机分为11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模型组及模型给药组小鼠分别于实验的第1、4天皮下注射乙酰苯肼生理盐水溶液,剂量分别为20、10mg/kg,第4... 目的:研究复合血虚模型中环磷酰胺剂量对血虚证模型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110只小鼠随机分为11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模型组及模型给药组小鼠分别于实验的第1、4天皮下注射乙酰苯肼生理盐水溶液,剂量分别为20、10mg/kg,第4、5、6、7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溶液,模型1组至5组的注射剂量分别为10 mg/kg、20 mg/kg、30 mg/kg、40 mg/kg、50 mg/kg。其中第4天先皮下注射乙酰苯肼生理盐水溶液,2 h后再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溶液,整个模型建立过程共7天,造模的同时给药,各给药组均灌胃给予当归补血汤。结果:通过考察外周血常规、脏器指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等指标发现环磷酰胺剂量为20 mg/kg时为最佳模型,大剂量的环磷酰胺确实会产生免疫抑制作用,而小剂量环磷酰胺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在给予补血药物后可以得到缓解。结论:本研究为血虚模型中环磷酰胺的用量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虚模型 环磷酰胺 当归补血汤 养血补血
原文传递
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6种独一味成分
9
作者 吴亮 唐于平 +2 位作者 许惠琴 沈红胜 瞿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285-3290,共6页
目的:开发建立独一味药材中芹菜素、木犀草素、木犀草苷、绿原酸、毛蕊花糖苷和连翘酯苷B6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同步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蛋白沉淀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选用安捷伦ZORBAX SB-C18(2.1mm×150mm i.d.,3.5μm)色谱柱及... 目的:开发建立独一味药材中芹菜素、木犀草素、木犀草苷、绿原酸、毛蕊花糖苷和连翘酯苷B6种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同步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蛋白沉淀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选用安捷伦ZORBAX SB-C18(2.1mm×150mm i.d.,3.5μm)色谱柱及梯度洗脱法进行色谱分离,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在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样品测定,并从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介质效应和稳定性等方面对方法学进行了系统的验证。结果:在13min的分析时间内,能够实现对6种目标化合物的准确定量,方法学验证中的各项指标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的要求。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研究独一味药材给药后相应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的暴露情况,为药材的质量分析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该药材体内过程和效应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定量分析 方法学验证 血浆暴露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丹参不同有效部位的活血化瘀作用比较 被引量:43
10
作者 庞汉青 唐于平 +6 位作者 史旭芹 曾慧婷 许会芹 瞿城 朱振华 宿树兰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239-3247,共9页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丹参提取物(DT)、丹参总酚酸提取物(DF)、丹参总酮提取物(DST)、丹参总酚酸合用总酮提取物(DF+DST)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sc盐酸肾上腺...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丹参提取物(DT)、丹参总酚酸提取物(DF)、丹参总酮提取物(DST)、丹参总酚酸合用总酮提取物(DF+DST)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sc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共同刺激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观察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不同剂量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观察丹参不同有效部位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PCA法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丹参不同有效部位的总活血化瘀效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丹参不同部位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组均能较好地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CA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丹参不同有效部位不同剂量组中DF+DST高剂量组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好;相同剂量下,各剂量下的DF+DST给药组活血化瘀效应较好。结论丹参不同有效部位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丹参总酚酸和丹参总酮2个有效部位配伍活血化瘀效果优于各有效部位单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有效部位 配伍 活血化瘀 主成分分析 多指标综合指数法 急性血瘀
原文传递
基于HPLC-PDA分析丹参-红花药对配伍的化学物质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庞汉青 唐于平 +6 位作者 林航 沈娟 乐世俊 瞿城 朱振华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224-3230,共7页
目的采用HPLC-PDA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对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配比的活性物质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丹参与红花的化学物质库,并经过对照品峰的紫外信息,建立了4类活性物质的紫外信号网络,并通过网络将丹参... 目的采用HPLC-PDA技术和"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对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配比的活性物质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建立丹参与红花的化学物质库,并经过对照品峰的紫外信息,建立了4类活性物质的紫外信号网络,并通过网络将丹参-红花中的成分进行快速鉴别与归类,进而通过对称配比设计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丹参-红花配伍的水、50%甲醇水和甲醇煎液中,通过"化学模糊识别"策略分别鉴定出47、57和43个成分。3种不同制法中,丹参酮类成分在甲醇提取液中的相对溶出度最高,其他3类成分在50%甲醇水提取液中的相对溶出度最高。相同制法、不同配比中,所测成分总的相对溶出度的优化范围皆为5∶1~5∶2,总的相对溶出度的最高比例皆为5∶2。结论丹参-红花不同配比与不同制法的化学成分的配伍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且存在优化配比,为丹参-红花药对临床配伍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为药对现代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红花 药对 HPLC-PDA 化学模糊识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