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室间质控中AB-PAS染色的异常着色原因分析
1
作者 瞿智玲 段裴 王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分析室间质控工作中AB-PAS染色异常着色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有局部肠上皮化生的完整胃壁组织的连续切片,分别进行PAS和AB单一染色,以及以下3种不同顺序的AB、PAS和Mayer苏木精(Mayer)联合染色:AB-PAS-Mayer、PAS-AB-Mayer或PAS-May... 目的分析室间质控工作中AB-PAS染色异常着色产生的原因。方法选取有局部肠上皮化生的完整胃壁组织的连续切片,分别进行PAS和AB单一染色,以及以下3种不同顺序的AB、PAS和Mayer苏木精(Mayer)联合染色:AB-PAS-Mayer、PAS-AB-Mayer或PAS-Mayer-AB联合染色。结果单一PAS染色时,胃黏膜上皮内的中性黏液和化生肠上皮杯状细胞内的混合性黏液均显示玫瑰红色;单一AB染色时,仅化生肠上皮杯状细胞内的混合性黏液显示湖蓝色;AB-PAS-Mayer联合染色时,胃小凹上皮呈玫瑰红色,化生肠上皮呈紫蓝色,差异明显且细胞核着色清晰;PAS-AB-Mayer联合染色时,胃小凹上皮和化生肠上皮内杯状细胞均呈蓝紫色,无法区别,但细胞核着色正常;PAS-Mayer-AB联合染色时,胃小凹上皮和化生肠上皮内杯状细胞均呈蓝紫色,无法区别,而且细胞核着色不佳。结论行AB和PAS联合染色时必须严格按照先行AB染色后行PAS染色,最后行苏木素Mayer染色的染色步骤,不能将染色顺序随意打乱,否则会出现中性、酸性和混合性黏液物质混染,或者细胞核不着色等异常染色结果,进而干扰病理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PAS染色 异常着色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天然及氧化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RNA 被引量:5
2
作者 瞿智玲 阮秋蓉 朱大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5-478,共4页
目的 :探讨天然及氧化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n -LDL ,n -VLDL ,ox -LDL ,ox -VLDL)是否能促进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MIP) 1αmRNA。方法 :将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暴露于上述 4种脂蛋白后 ,分别用原位分子... 目的 :探讨天然及氧化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n -LDL ,n -VLDL ,ox -LDL ,ox -VLDL)是否能促进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MIP) 1αmRNA。方法 :将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暴露于上述 4种脂蛋白后 ,分别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其MIP - 1αmRNA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能表达低水平的MIP - 1αmRNA ,4种脂蛋白均能增强平滑肌细胞表达MIP - 1αmRNA ,氧化型脂蛋白作用强于天然型脂蛋白 ,其中又以ox-VLDL作用最强 ,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n -LDL ,n -VLDL ,ox -LDL和ox -VLDL可能通过诱导平滑肌细胞表达MIP - 1α ,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类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 平滑 血管 动脉硬化
下载PDF
陈旧褪色病理教学HE切片颜色恢复技术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瞿智玲 倪娟 +2 位作者 敖启林 苏铁芬 王国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3-434,共2页
在病理学实习教学中,病理常规HE切片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对病理学教学切片要求所选病例典型,组织切片应完整、无皱褶、无摺叠、无破损,并且切片染色鲜艳,红蓝对比鲜明。由于时间的关系,一些教学切片发生褪色,其中主要是苏木精颜色的减退... 在病理学实习教学中,病理常规HE切片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对病理学教学切片要求所选病例典型,组织切片应完整、无皱褶、无摺叠、无破损,并且切片染色鲜艳,红蓝对比鲜明。由于时间的关系,一些教学切片发生褪色,其中主要是苏木精颜色的减退,有些切片甚至完全褪色,整张切片呈现一片红色,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木精 病理切片 褪色
下载PDF
天然及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被引量:4
4
作者 瞿智玲 邓仲端 倪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为探讨天然及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能否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使内皮细胞分别暴露于上述脂蛋白后 ,用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和蛋白... 为探讨天然及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能否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使内皮细胞分别暴露于上述脂蛋白后 ,用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和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发现 ,培养的内皮细胞能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 ,两脂蛋白组内皮细胞的积分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发现 ,两脂蛋白组内皮细胞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的积分吸光度值分别为对照组的 15 .4倍和 14 .2倍。免疫细胞化学发现 ,两脂蛋白组内皮细胞胞浆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表达 (棕色颗粒 )的积分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方差分析表明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果提示 ,天然及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均可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高水平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和蛋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血管内皮 动脉粥样硬化 AS 天然极低密度脂蛋白 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 脐静脉
下载PDF
天然和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瞿智玲 杨全宝 +1 位作者 阮秋蓉 朱大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6-428,516,共4页
目的 探讨天然和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 (n VLDL ,ox VLDL)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的影响。方法 将n VLDL和ox VLDL作用于培养的HUVEC ,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ellELISA)和单核细胞粘附试验... 目的 探讨天然和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 (n VLDL ,ox VLDL)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的影响。方法 将n VLDL和ox VLDL作用于培养的HUVEC ,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ellELISA)和单核细胞粘附试验检测VCAM 1蛋白在HUVEC的表达 ,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VCAM 1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培养的HUVEC表达VCAM 1,n VLDL和ox VLDL促进HUVEC表达VCAM 1,尤以ox VLDL作用更强。单核细胞粘附试验显示 ,n VLDL和ox VLDL促进单核细胞向HUVEC粘附。结论 天然和氧化极低密度脂蛋白可能通过增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CAM 1而促进血液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壁 ,从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密度脂蛋白 脐静脉 内皮细胞 VCAM-1表达 HUVEC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下载PDF
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微孔滤膜检测法 被引量:9
6
作者 瞿智玲 邓仲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4-336,共3页
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微孔滤膜检测法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武汉430030)瞿智玲,邓仲端现已公认,单核/巨噬细胞(Mφ)和平滑肌细胞(SMC)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细胞迁入动脉内膜... 培养的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微孔滤膜检测法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武汉430030)瞿智玲,邓仲端现已公认,单核/巨噬细胞(Mφ)和平滑肌细胞(SMC)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细胞迁入动脉内膜是AS斑块形成的关键。动脉壁内的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细胞 动脉 微孔滤膜法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MIP-1α mRNA 被引量:1
7
作者 瞿智玲 朱大和 +1 位作者 阮秋蓉 邓仲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5-577,共3页
目的 探讨天然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n LDL ,ox LDL)能否诱导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MIP) 1αmRNA。方法 将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暴露于n LDL、ox LDL后 ,分别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 目的 探讨天然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n LDL ,ox LDL)能否诱导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MIP) 1αmRNA。方法 将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暴露于n LDL、ox LDL后 ,分别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其MIP 1αmRNA的表达。结果 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能表达低水平的MIP 1αmRNA ,天然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能增强平滑肌细胞表达MIP 1αmRNA ,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n LDL和ox LDL通过诱导平滑肌细胞表达MIP 1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诱导 动脉平滑肌细胞 表达 MIP-1Α MRNA
下载PDF
天然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瞿智玲 阮秋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天然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n-LDL,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LDL,ox-LDL作用于培养的HUVEC,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lELISA)检测VCAM-1蛋白的表达,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VCAM-1 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天然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n-LDL,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n-LDL,ox-LDL作用于培养的HUVEC,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lELISA)检测VCAM-1蛋白的表达,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VCAM-1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培养的HUVEC可表达VCAM-1,n-LDL和ox-LDL均可增强培养的HUVEC表达VCAM-1,尤以ox-LDL作用更明显。结论n-LDL、ox-LDL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VCAM-1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事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 低密度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脂蛋白诱导平滑肌细胞表达载脂蛋白E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9
作者 瞿智玲 邓仲端 从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4-357,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脂蛋白及β型极低密度脂蛋白 (β VLDL)能否诱导动脉壁细胞表达载脂蛋白E (apoE)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超速离心法从正常人血分离得到两种脂蛋白 (n LDL ,n VLDL)并使之氧化 ,同法从兔高脂血分离得 β VLD... 目的 探讨氧化脂蛋白及β型极低密度脂蛋白 (β VLDL)能否诱导动脉壁细胞表达载脂蛋白E (apoE)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方法 用超速离心法从正常人血分离得到两种脂蛋白 (n LDL ,n VLDL)并使之氧化 ,同法从兔高脂血分离得 β VLDL ,将所得 5种脂蛋白作用于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 ,用地高辛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apoE的表达。并用同法检测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兔的主动脉粥样斑块中apoE的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 ,体外培养的正常兔主动脉SMC能表达apoE ,5种脂蛋白均能诱导培养的兔主动脉SMC表达高水平的apoEmRNA。在兔主动脉粥样斑块中巨噬细胞源性及肌源性泡沫细胞表达apoE非常明显 ,而正常兔主动脉壁细胞几乎不见apoE表达信号。结论 受各种脂蛋白刺激的培养的SMC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泡沫细胞均表达较高水平的apoE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泡沫细胞和培养的SMC内apoE的增加可能参与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超速离心法 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利用甲醛固定的陈旧组织制作常规HE切片方法探讨
10
作者 瞿智玲 倪娟 +2 位作者 陈多恩 王曦 王国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经甲醛长期浸泡的组织不仅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组织着色力也明显下降。实验采用碳酸氢钠和FFA固定液(快速混合固定液)双重处理,探讨使经甲醛长期浸泡的组织细胞形态恢复正常及组织着色力增强的方法。
关键词 陈旧组织 甲醛固定 切片
下载PDF
平滑肌细胞源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的纯化及生物学特性
11
作者 瞿智玲 邓仲端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01-205,共5页
将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hlecell,SMC)超声粉碎,用肝素亲和层析法纯化细胞内的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结果显示,SMC超声粉碎提取物... 将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oothmuschlecell,SMC)超声粉碎,用肝素亲和层析法纯化细胞内的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FGF)。结果显示,SMC超声粉碎提取物对兔血单核细胞有趋化活性。经肝素亲和层析,被1.4~1.6mol·L ̄(-1)NaCl洗脱下来的组分对NIH3T3细胞有明显促有丝分裂活性。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证明该组分的分子量约为18.4kDa。免疫杂交分析证明该组分与抗碱性FGF多克隆抗体结合,说明本实验纯化所得的蛋白质为碱性FGF。提示,迁入内膜的SMC在其受损伤时,可释放出碱性FGF,通过引起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F 纤维母细胞 生长因子 SMC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川芎嗪抑制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平滑肌细胞NF-κB激活和骨形成蛋白-2表达降低(英文) 被引量:22
12
作者 任新瑜 阮秋蓉 +3 位作者 朱大和 朱敏 瞿智玲 路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9-344,共6页
本文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II (angiotensin II, Ang II)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 NF-κB)的活性及骨形成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表达的影响,以探讨Ang II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并探... 本文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II (angiotensin II, Ang II)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 NF-κB)的活性及骨形成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表达的影响,以探讨Ang II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并探讨川芎嗪是否能抑制Ang II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分别检测Ang II刺激和川芎嗪干预后NF-κB活性、BMP-2 蛋白和 mRNA 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1) Ang II 刺激激活 NF-κB。Ang II 刺激 15 min 即有 NF-κB p65核转移,30 min 达高峰(P<0.01),1 h 后减退。川芎嗪抑制 Ang II诱导的NF-κB激活,与Ang II组比较,川芎嗪 + Ang II组NF-κB活性显著降低 (P<0.01)。 (2) Ang II 刺激 6 h 时 BMP-2 表达增强(P<0.05),12 h 时减弱(P<0.01),24 h 时更弱(P<0.01)。川芎嗪 + Ang II组中,川芎嗪干预6 h 时BMP-2 表达亦增强,12 与24 h 时保持正常水平。 (3) 川芎嗪对正常细胞的NF-κB活性和BMP-2 表达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Ang II刺激后激活NF-κB并最终使生长抑制因子BMP-2 表达下降,这可能是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之一。BMP-2 一过性增高可能不依赖NF-κB通路的激活。川芎嗪可抑制Ang II诱导的NF-κB激活与 BMP-2 表达降低,提示它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2 核转录因子-κB:血管紧张素Ⅱ 动脉粥样硬化 川芎嗪
下载PDF
川芎嗪对血管壁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阮秋蓉 瞿智玲 +3 位作者 朱敏 路军 任新瑜 周英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60-564,共5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的影响,探讨川芎嗪抗动脉粥样硬化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Ⅱ和(或)川芎嗪作用于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各组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κB的表达情况。用单核细胞粘附试验检测川芎嗪对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2±0.008、0.460±0.006和0.486±0.0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5±0.019(P<0.01);诱导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4±0.007、0.513±0.021和0.524±0.008,明显高于对照组(0.416±0.013,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62±0.051、0.878±0.014和0.824±0.0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03±0.008(P<0.01);诱导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7±0.011、0.845±0.023和0.881±0.0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62±0.018(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加入川芎嗪后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低于相应诱导组(P<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或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核因子κB在核内表达,同时加入川芎嗪后核因子κB表达于胞浆,核内阴性。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或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组(2.047±0.011和1.936±0.014)比较,加入川芎嗪后,粘附于内皮细胞的单核细胞明显减少(1.282±0.020和1.265±0.016,P<0.01)。结论川芎嗪通过抑制或阻断动脉粥硬化危险因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核因子κB活化及核内移位,抑制血管壁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抑制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川芎嗪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紧张素Ⅱ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阮秋蓉 宋建新 +1 位作者 邓仲端 瞿智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22-426,共5页
目的 通过研究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方法 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ELISA方法检测HUVEC条件培养液PAI-... 目的 通过研究山莨菪碱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方法 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ELISA方法检测HUVEC条件培养液PAI-1蛋白量:用一步凝固法检测HUVEC TF活性;Northern blot检测HUVEC TF和PAI-1的mRNA表达;为了评估上述作用是否通过NF-кB途径而转导,用电泳迁移变动检测法(EMSA)检测HUVEC核提取物NF-кB DNA结合活性。结果 LPS能使HU-VEC PAI-1蛋白和TF活性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强,加入山莨菪碱后,LPS的这种作用明显减弱,并与山莨菪碱呈量效关系。山莨菪碱能完全阻止LPS致内皮细胞核提取物NF-кB DNA结合活性。结论 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拮抗LPS致HUVEC TF和PAI-1的表达。而且这种拮抗作用可能通过NF-кB途径来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 内毒素
下载PDF
川芎嗪对平滑肌细胞NF-κB激活、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任新瑜 阮秋蓉 +3 位作者 朱大和 朱敏 瞿智玲 路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06-310,共5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 kappaB (NuclearFactor kappaB ,NF κB)的激活与骨形成蛋白 - 2 (bonemorphogenicprotein 2 ,BMP 2 )表达的影响。方法 贴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 ,分为正常对照组 ,血管紧张素Ⅱ (Angio...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 kappaB (NuclearFactor kappaB ,NF κB)的激活与骨形成蛋白 - 2 (bonemorphogenicprotein 2 ,BMP 2 )表达的影响。方法 贴块法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 ,分为正常对照组 ,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 ,AgⅡ )刺激组和川芎干预组。各取 15、 30、 6 0min测NF κB激活情况 ,6、 12、 2 4h测BMP 2表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测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  (1)AgⅡ刺激 15min即有NF κBp6 5核转移 ,30min达高峰 (P <0 0 1) ,1h后减退。川芎干预组NF κB激活与正常组无差异。 (2 )AgⅡ刺激 6hBMP 2表达增强 (P <0 0 5 ) ,12h减弱 (P <0 0 1) ,2 4h更弱。川芎干预组 6hBMP 2表达亦增强 ,12h与 2 4h保持正常水平。结论 川芎嗪抑制AgⅡ诱导的NF κB激活与BMP 2表达降低 ,表明它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平滑肌细胞 NF-ΚB 激活 骨形成蛋白-2 表达 血管紧张素Ⅱ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梅 瞿智玲 +2 位作者 白靖平 岳娜 阿迪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至2012年血管畸形50例,皮肤增殖期血管瘤30例,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中的表... 目的探讨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年至2012年血管畸形50例,皮肤增殖期血管瘤30例,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ie2、Ang1和Ang2蛋白在血管异常中的表达。结果 Tie2在血管异常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而Ang1在血管异常中的阳性表达率较低,Tie2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Ang1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ie2和Ang2在血管异常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Ang1蛋白表达降低可能破坏了血管的稳定性,有助于病变的发展,Tie2蛋白表达增高,其与Ang2结合对病变血管生成可能具有促进作用,Tie2、Ang1和Ang2表达失衡在血管异常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血管瘤 TIE2 ANG1 ANG2
下载PDF
山莨菪碱下行调节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被引量:10
17
作者 阮秋蓉 宋建新 +2 位作者 邓仲端 瞿智玲 倪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4-197,共4页
为了探讨山莨菪碱对正常及内毒素脂多糖刺激过的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本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和组... 为了探讨山莨菪碱对正常及内毒素脂多糖刺激过的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表达的作用及机制。本文采用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蛋白量 ;用Northern印迹方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的mRNA表达 ;用电泳迁移检测法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核因子κB核内转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脂多糖能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强 ,但加入山莨菪碱后 ,脂多糖的这种作用明显减弱。而且 ,山莨菪碱还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基础水平的表达。经脂多糖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核提取物与核因子κB探针结合明显增强 ,而山莨菪碱则能阻止脂多糖致核因子κB的核内转移现象。提示山莨菪碱不仅下行调节脂多糖所致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的蛋白分泌和mRNA表达 ,而且下行调节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基础水平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内皮 血管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淑秀 邓仲端 +1 位作者 倪娟 瞿智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使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的表达。结果发现 ,培养的人脐...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是否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使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的表达。结果发现 ,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暴露于同一浓度 (0 .1mmol L)同型半胱氨酸 ,分别孵育 4、8和 16h ,其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2 .0 8倍、3.2 6倍和 3.35倍 ;免疫细胞化学发现 ,上述各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是 0 .0 71± 0 .0 0 6、0 .0 81± 0 .0 0 6和 0 .12 8± 0 .0 0 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0 .0 4 9± 0 .0 0 5 ,P <0 .0 1)。暴露于不同浓度 (0 .1mmol L、0 .5mmol L和 1mmol L)的同型半胱氨酸 ,孵育 8h后 ,各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 2 .0 8倍、4 .35倍和 4 .5 7倍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蛋白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是 0 .0 81± 0 .0 0 6、0 .110± 0 .0 0 9和 0 .118± 0 .0 0 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0 .0 4 9± 0 .0 0 5 ,P <0 .0 1)。结果提示 ,同型半胱氨酸可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高水平的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RNA和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内皮 血管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聚合酶链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氧化修饰极低密度脂蛋白对单核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国平 邓仲端 瞿智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4-117,共4页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一种极为强烈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本研究着重观察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氧化修饰的极低密度脂蛋白(OX—VLDL)对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MCP-1 mRNA表达的影响。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培养...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一种极为强烈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本研究着重观察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氧化修饰的极低密度脂蛋白(OX—VLDL)对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MCP-1 mRNA表达的影响。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25μg/ml的VLDL或OX—VLDL,培养24h后提取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总RNA,用MCP-1寡核甘酸探针,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表达MCP-1 mRNA,OX-VLDL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MCP-1 mRNA的表达。这提示单核和巨噬细胞能促进单核细胞迁入内皮下间隙,而OX-VLDL能增强这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 脂蛋白 单细胞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体外培养中川芎嗪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敏 阮秋蓉 +3 位作者 朱大和 任新瑜 瞿智玲 路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4,128,239,共5页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的VSMC表达粘附分子模型的基础上 ,将培养的细胞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AngⅡ刺激组、川芎嗪治疗组。分别在 6、...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的影响。方法 在建立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的VSMC表达粘附分子模型的基础上 ,将培养的细胞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AngⅡ刺激组、川芎嗪治疗组。分别在 6、 12、 2 4h 3个时段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VCAM 1的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结果 ①各时段正常对照组即有VCAM 1的基础表达 ;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AngⅡ能够明显诱导VCAM 1的表达 ,而且其诱导作用在 6h即已出现 (P <0 0 5 ) ,12h表达增强 (P <0 0 1) ,2 4h有所回降 (P <0 0 5 ) ;③川芎嗪在各个时段均能抑制VCAM 1蛋白和mRNA的转录水平 (P <0 0 5 )。结论 AngⅡ能够明显诱导VSMC中VCAM 1的表达 ,而川芎嗪能够通过抑制VSMC中V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川芎嗪 大鼠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粘附分子-1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原位杂交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