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病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附81例报告)
1
作者 刘萌 徐文 +7 位作者 戴赟麒 谭若铭 刘嘉琳 顾飞飞 陈尔真 王晓丽 瞿洪平 邱毓祯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454-462,共9页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重症病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bloodstream infection,CRKP-BSI)的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为病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 目的:分析真实世界中重症病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bloodstream infection,CRKP-BSI)的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为病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81例CRKP-BSI病人的临床特征,评估死亡危险因素及不同抗菌药物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CRKP-BSI以腹腔来源和呼吸道来源的占比较多,分别为56.79%(46例)、22.22%(18例)。CRKP-BSI病人28 d死亡率及住院死亡率分别为54.32%(44例)、65.43%(53例)。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入院前患胆道疾病(P=0.026)、病人BSI发生时SOFA评分升高(P=0.006)为28 d死亡率独立危险因素。接受以替加环素为基础(44例)或以多黏菌素B(26例)为基础的抗生素治疗,两组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82%(25/44)比57.69%(15/26),P=0.943]。根据病人的年龄(≤65岁比>65岁)、性别、体质量指数(≤25 kg/m^(2)比>25 kg/m^(2))、APACHEⅡ评分(≤20分比>20分)、肾脏替代治疗及机械通气的使用分为不同亚组,各亚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OFA评分及入院前胆道疾病病史是CRKP-BSI 28 d死亡率的危险因素。以替加环素为基础与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重症病人
原文传递
外科病人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2
作者 谭若铭 瞿洪平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420-424,共5页
外科病人耐药菌感染现状日益严峻,而有效预防ICU病人耐药菌交叉传播及各常见部位感染发生是关键环节。针对耐药菌防控的关键问题,实施综合防控策略。通过对病人进行早期识别、抢先隔离、主动筛查、分级防控等核心措施,并联合常见感染部... 外科病人耐药菌感染现状日益严峻,而有效预防ICU病人耐药菌交叉传播及各常见部位感染发生是关键环节。针对耐药菌防控的关键问题,实施综合防控策略。通过对病人进行早期识别、抢先隔离、主动筛查、分级防控等核心措施,并联合常见感染部位的目标性预防措施,形成针对ICU病人的耐药菌感控体系,并通过前移、外推至普通病房,从而最大化进行耐药菌防控,有效降低外科病人耐药菌定植/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菌 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防控
原文传递
普通住院患者脓毒症筛查上海专家共识(2023年版)
3
作者 上海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上海市级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临床能力促进与提升专科联盟 +2 位作者 陈尔真 钟鸣 瞿洪平 《上海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795-805,共11页
脓毒症是全球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提高对普通住院(非急诊或ICU)患者的脓毒症筛查水平,及时救治该类患者,对改善总体医疗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1月,为提高本区域医疗单位的脓毒症救治的整体水平,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 脓毒症是全球危重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提高对普通住院(非急诊或ICU)患者的脓毒症筛查水平,及时救治该类患者,对改善总体医疗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1月,为提高本区域医疗单位的脓毒症救治的整体水平,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牵头,上海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级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临床能力促进与提升专科联盟邀请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本共识的制订。通过应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分级和改良的德尔菲(Delphi)法对纳入的条目进行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的划分,辅以共识审校专家组评审的方式评价条目的临床实践性,最终形成了本共识的4个方面10项推荐意见;共识制订组和评审组专家均对共识内容具有较高的认同度,但目前针对普通住院患者脓毒症筛查的循证医学证据有限,相关意见有待临床实践进一步检验、完善,以期后续获得更高质量的共识意见,指导普通住院患者的脓毒症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筛查 诊断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CU交叉感染防控策略 被引量:21
4
作者 瞿洪平 杨莉 +4 位作者 王枫 韩立中 孙景勇 倪语星 黄绍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探索防控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2005年收集RICU患者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7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实施"降阶梯防控策略"。结果4例患者检出的5株泛耐药鲍曼不... 目的探索防控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交叉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2005年收集RICU患者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7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实施"降阶梯防控策略"。结果4例患者检出的5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相同,存在交叉感染高危因素,PFGE图形一致,明确存在交叉感染;采取"降阶梯防控策略"后,无其他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结论"降阶梯防控策略"对控制泛耐药菌交叉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交叉感染 防控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菌群和耐药性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瞿洪平 汤耀卿 +4 位作者 刘伟 毛恩强 闵东 秦帅 武钧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总结1996年1月~1999年12月采集所有病人病原菌标本,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比例上升;对大肠埃希菌、产ES...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总结1996年1月~1999年12月采集所有病人病原菌标本,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比例上升;对大肠埃希菌、产ESBL菌和不动杆菌属明显上升。革兰阴性菌对泰能、头孢他定、丁胺卡那、环丙沙星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仍有很高的敏感性。结论:为了减少细菌耐药和真菌感染,应合理选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 耐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早期复苏对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脏器功能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瞿洪平 秦帅 +1 位作者 闵东 汤耀卿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早期充分复苏对脏器功能和后续治疗反应的影响。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我院外科监护病房和呼吸监护病房连续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共28例,进行及时充分复苏治疗。根据复苏达标...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早期充分复苏对脏器功能和后续治疗反应的影响。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我院外科监护病房和呼吸监护病房连续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共28例,进行及时充分复苏治疗。根据复苏达标时间是否超过12 h将病人分为早期复苏组(12例)和晚期复苏组(16例),较两组病人对后续治疗的反应和脏器功能影响。结果:晚期复苏组需再次复苏治疗者占68.8%,早期复苏组为16.7%(P<0.01)。复苏后第7天,早期复苏组血AST、ALT、Cr均显著低于晚期复苏组(P<0.05);复苏后,早期复苏组各时点心率(HR)均显著低于晚期复苏组(P<0.05);复苏7 d后,早期复苏组PaO2和PaO2/FiO2均显著高于晚期复苏组(P<0.05)。比较院内死亡率,晚期复苏组为43.8%,早期复苏组8.3%(P<0.05)。结论: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可明显增强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对后续治疗的敏感性,并减轻对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血症 休克 脓毒性 复苏术 治疗
下载PDF
外科监护病房非发酵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瞿洪平 闵东 +1 位作者 汤耀卿 倪语星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观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非发酵菌357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0年版判断... 目的:观察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我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非发酵菌357株作体外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0年版判断标准。结果: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0.4%(357/50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90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7.5%,居首位;其次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4株(14.6%)、鲍曼不动杆菌45株(8.9%)及木糖氧化产碱杆菌20株(3.9%)和脑膜脓毒黄杆菌12株(2.4%)等。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60.5%,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仅为17.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最敏感,敏感率均为87.8%;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95.6%;脑膜脓毒黄杆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敏感(100%),对亚胺培南都不敏感。结论:非发酵菌已成为ICU中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非发酵菌 耐药性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瞿洪平 毛恩强 +2 位作者 刘伟 秦帅 汤耀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胰腺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将1998年1月~2000年12目间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68例,根据发病后2局内胰腺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胰腺继发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胰腺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将1998年1月~2000年12目间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68例,根据发病后2局内胰腺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分析其易感因素。结果:胰腺继发感染的总发主率为41.2%;APACHE II积分与胰腺感染发生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31,P<0.01);放置胃管≥7天、肠切能障碍≥5天、施行腹腔灌洗手术、胰腺有坏死及胆源性胰腺炎等危险因素与 SAP患者继发胰腺感染的发生率明显相关(P<0.05);其余各影响因素与胰腺感染均无明显联系(P>0.05)。结论:胃肠道功能障碍≥5天、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胰腺明显坏死和腹腔灌洗引流等是SAP自期胰腺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防治体会:附4例报告 被引量:14
9
作者 瞿洪平 杨莉 +1 位作者 王枫 倪语星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2期134-135,共2页
病例: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在2005年7月.先后在4例患者痰液及分泌物中检测出5株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均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包括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派拉西林、头孢他啶... 病例: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在2005年7月.先后在4例患者痰液及分泌物中检测出5株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均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包括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派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曲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帕尼培南和美罗培南。目前对现有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菌株称为泛耐药(pan-drugresistant,PDR)株,故此次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为PDR鲍曼不动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 院内感染
下载PDF
老年人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瞿洪平 李梅玲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指人院48h后发生的肺炎,是院内感染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老年患者肺炎发生率为每1000人中有25~44患者,是年龄小于65岁患者肺炎发生率的4倍。最近我国研究显示,老年住院患者中每100... 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指人院48h后发生的肺炎,是院内感染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老年患者肺炎发生率为每1000人中有25~44患者,是年龄小于65岁患者肺炎发生率的4倍。最近我国研究显示,老年住院患者中每1000人中有46.75患者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粗病死率为14.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获得性肺炎 老年人 PNEUMONIA 老年患者 诊治 老年住院患者 院内感染 发生率
下载PDF
急性腹腔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瞿洪平 闵东 汤耀卿 《消化外科》 CSCD 2003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腹腔镜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 回顾总结 1998年 6月 - 2 0 0 0年 9月收治的 73例AII患者 ,共分离出腹腔内病原菌 117株 ,并对常用抗生素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 目的 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腹腔镜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 回顾总结 1998年 6月 - 2 0 0 0年 9月收治的 73例AII患者 ,共分离出腹腔内病原菌 117株 ,并对常用抗生素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 6 5 .0 %、2 6 .5 %和 8.5 %。其中最主要的病原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 (17.1% )、葡萄球菌属 (16 .2 % )、假单胞菌属 (13.7% )、肠杆菌属(12 .8% )、真菌 (8.5 % )、肠球菌 (8.5 % )、克雷伯菌属 (6 .8% )等 ,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产ESBL的占 6 0 .7%。在全部检测的革兰阴性菌菌株中 ,泰能、头孢他定、丁胺卡那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分别为 87.5 %、6 2 .5 %、5 6 .3%和 6 0 .0 % ;而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均保持很高的敏感性 (97% )。结论 革兰阴性菌和念珠菌检出率有所上升 ,特别是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更显著。碳青霉烯类和万古霉素仍是最有效的抗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充分认识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 被引量:3
12
作者 瞿洪平 刘嘉琳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5期469-472,共4页
肺炎患者按感染发生所在的社会环境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近年,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了一类有别于上述2种分类的肺炎患者,他们居住在... 肺炎患者按感染发生所在的社会环境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近年,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了一类有别于上述2种分类的肺炎患者,他们居住在长期医疗护理机构(10ng-term care facilities,LTCFs),如护理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呼衰
13
作者 瞿洪平 邓伟吾 +1 位作者 李敏 万欢英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60-462,共3页
用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呼衰病例(PaCO2<8.5kPa)20例,进行面罩式无创伤性辅助人工通气治疗2h以上(工作方式均采用自主呼吸S模式),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心率和血压变化以及病人的耐受性。结果:PaO2升高... 用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急性呼衰病例(PaCO2<8.5kPa)20例,进行面罩式无创伤性辅助人工通气治疗2h以上(工作方式均采用自主呼吸S模式),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心率和血压变化以及病人的耐受性。结果:PaO2升高(P<0.01),PaCO2降低(P<0.01);心率减慢(P<0.01),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病人均能耐受,证明BiPAP呼吸机对侵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效果可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BIPAP呼吸机 治疗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耐药菌感染防控模式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瞿洪平 谭若铭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61-1163,共3页
鉴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感染具有高发生率、高耐药性、高传播性和高死亡率等特点,如何针对耐药菌感染进行科学防控及诊治已成为当今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重点及亟待解决的临床重大问题。有效预防ICU患者耐药菌交叉传播及... 鉴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感染具有高发生率、高耐药性、高传播性和高死亡率等特点,如何针对耐药菌感染进行科学防控及诊治已成为当今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重点及亟待解决的临床重大问题。有效预防ICU患者耐药菌交叉传播及各常见部位感染发生是首要关键环节。聚焦感染防控的关键问题,通过实施主动筛查、隔离、消毒、患者转运、依从性评估等关键防控环节措施,形成重症医学科耐药菌全程规范化感染防控模式,有效降低临床危重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O)定植/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 感染防控
下载PDF
医院内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分布、毒力基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15
作者 田李均 王晓丽 +3 位作者 肖淑珍 孙景勇 刘嘉琳 瞿洪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杆菌(hv KP)的流行分布、耐药性、毒力基因特点及检出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由住院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作为实验菌株。...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黏液性肺炎克雷伯杆菌(hv KP)的流行分布、耐药性、毒力基因特点及检出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由住院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作为实验菌株。拉丝试验阳性的菌株确定为hv KP,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相关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回顾性分析检出hv K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研究期间临床标本分离的不重复肺炎克雷伯菌共872株,其中hv KP 128株,检出率为14.7%。脓肿液标本检出率最高,为44.1%(15/34)。hv KP中呼吸道标本构成比最高,达70.3%(90/128)。②hv KP整体耐药性不高,但是出现2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③hv KP荚膜血清型以K1型和K2型为主,其中K1型占31.3%(40/128),K2型占32.0%(41/128)。95.2%(20/21)的K57型hv KP来自呼吸道标本。所有hv KP均含fi m H、wab G和ure A基因,p-Rmp A和p-Rmp A2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1.4%(117/128)和82.8%(106/128)。kfu BC和all S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41.4%(53/128)和27.3%(35/128),与K1型相关。不同标本类型间荚膜血清型及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检出hv KP的患者中28.9%(37/128)合并糖尿病,44.5%(57/128)合并肿瘤或者使用过长时间的免疫抑制剂。引起明确临床感染者占60.9%(78/128),其中社区获得性感染占47.4%(37/78)。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医院获得性感染组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组菌株的荚膜分型及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金医院hv KP检出率不高,主要为呼吸道标本,存在一定比例的呼吸道定植。荚膜血清型以K1型和K2型为主,K57型主要见于呼吸道标本。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与标本类型、是否感染及感染来源无明显相关性。hv KP感染逐步由社区获得向医院获得转变,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高黏液性 毒力基因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和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1
16
作者 张芳芳 王晓丽 +2 位作者 瞿洪平 倪语星 孙景勇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中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上海瑞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22 mm的CRE共114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 目的了解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中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上海瑞金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22 mm的CRE共114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blaKPC、blaIMP、blaOXA-48、blaVIM、blaNDM)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所有菌株均进行了质粒接合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KPC-2检测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14株CRE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属细菌为主,其中98株产碳青霉烯酶,以KPC-2酶为主要类型(78/98)、其次为IMP-4酶(15/98),IMP-8酶(2/98),1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有blaKPC-2和blaIMP-4基因,还发现4株产NDM-1酶的菌株,未见OXA-48酶及VIM酶阳性菌株。21株(21.4%,21/98)CRE菌株转移接合试验成功。PFGE结果显示49株blaKPC-2阳性肺炎克雷伯菌共分为12个型,其中34株属于同一谱型(type A)。CRE菌株主要分离自ICU,共39株,其次为普外科14株,血液科11株,呼吸科9株,其余科室共41株。结论本次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以blaKPC-2为主,其次为blaIMP-4,并发现4株blaNDM-1阳性CRE菌株,产KPC-2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在外科ICU、呼吸科及胸外科等科室间存在克隆株的流行传播,应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碳青霉烯酶 质粒接合试验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降阶梯防控策略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梅玲 黄洁 +7 位作者 赵昱瑾 顾秋莹 王晓丽 谭若铭 李磊 武均 闵东 瞿洪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2-556,共5页
目的高耐药菌群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不易清除,易导致交叉传播,为防控耐药菌的交叉感染实施降阶梯防控策略,以期减少耐药菌定植与感染,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前后对比、干预对照研究上海瑞金医院外科ICU(SICU)从2013年8月—2014年7月... 目的高耐药菌群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不易清除,易导致交叉传播,为防控耐药菌的交叉感染实施降阶梯防控策略,以期减少耐药菌定植与感染,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前后对比、干预对照研究上海瑞金医院外科ICU(SICU)从2013年8月—2014年7月的危重患者,进行主动性、多部位筛查耐药菌,后半年干预组实施组合式降阶梯集束化防控措施。结果 SICU共184例患者,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检出耐药菌69株,干预组为41株。其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75.0%和44.6%,P<0.001。去除带入细菌,ICU内获得性耐药菌株分别为55株和26株,耐药菌株检出率为59.8%和28.3%,P<0.001。无菌病例数分别为49例和59例,所占比例为53.3%和64.1%,P=0.13。经过分级防控的综合策略,对照组和干预组的ICU获得性耐药菌感染千日率分别为14.12‰和7.64‰,P=0.16。ICU获得性耐药菌血流感染千日率分别为3.14‰和0.69‰,P=0.45。ICU获得性耐药菌肺炎千日率分别为6.28‰和1.39‰,P=0.16。ICU获得性耐药菌腹腔感染千日率分别为4.18‰和2.78‰,P=0.88。从预后角度来看,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病死率、28 d病死率及90 d病死率均有下降,其中以感染归因病死率有明显下降趋势(13.04‰和5.43‰,P=0.07)。结论经降阶梯防控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ICU获得性耐药菌定植与感染,缩短ICU患者住院时间,降低ICU患者因感染引起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交叉感染 感染防控 降阶梯
下载PDF
动态监测血清前肾上腺髓质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倪菊平 瞿洪平 +4 位作者 孙英杰 沈芸乐 周若雯 蔡振林 李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肾上腺髓质素(Proadrenomedullin, pro-ADM)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52例VAP患者根据28 d病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所有患者在临床确诊VAP第1、3、5... 目的:探讨血清前肾上腺髓质素(Proadrenomedullin, pro-ADM)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将52例VAP患者根据28 d病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所有患者在临床确诊VAP第1、3、5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pro-ADM浓度,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ro-ADM对VAP的预后价值。结果在第1、3和5天,死亡组患者的pro-ADM浓度[(4.18±1.78)nmol/L、(4.51±1.88)nmol/L和(5.15±1.89)nmol/L]高于生存组患者[(3.19±1.39)nmol/L、(2.98±1.35)nmol/L和(1.65±0.88)nmol/L](P<0.05)。随时间变化,死亡组血清pro-ADM浓度呈升高趋势(P<0.001),而生存组呈下降趋势(P<0.00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pro-ADM在第1、3和5天预测VAP患者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64(95%CI 0.520-0.789)、0.746(95%CI 0.606-0.856)和0.966(95%CI 0.874-0.997)。在第5天,以pro-ADM>3.13 nmol/L作为截断值,pro-ADM预测VAP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6.7%和94.6%。结论血清pro-ADM浓度动态升高提示VAP患者预后不佳,血清pro-ADM的监测可能用于VAP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肾上腺髓质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降钙素原 预后
下载PDF
短时血滤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4
19
作者 毛恩强 汤耀卿 +5 位作者 韩天权 瞿洪平 袁祖荣 尹浩然 张圣道 汪关煜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8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评估短时血液滤过对急性胰腺炎早期(72小时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20例重症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血滤组(1O例)和非血滤组(10例),两组均使用相同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和非手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胰腺局部病变的CT表现、全身表... 目的:评估短时血液滤过对急性胰腺炎早期(72小时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20例重症胰腺炎病人,随机分为血滤组(1O例)和非血滤组(10例),两组均使用相同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和非手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胰腺局部病变的CT表现、全身表现和预后.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1小时、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24小时、48小时、第10天分别测定血清TNFα、IL-1β、IL-6、IL-8和SIL-2R5种促炎细胞因子以及IL-2和IL-10抗炎细胞因子的含量;测定滤液中各细胞因子含量,计算清除率.结果:治疗后血滤组病人APACHE Ⅱ积分明显低于非血滤组(P<0.05),CT积分较血滤前和血滤组显著降低(P<0.05)腹痛消失和腹胀缓解时间缩短,细菌培养阳性率、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也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滤组各时点血清中各种促炎细胞因子含量均较血滤前显著降低,并低于非血滤组(P<0.05);血滤组两种抗炎细胞因子均较血滤显著升高,并高于血滤组(P<0.05).结论:短时血滤对阻止胰腺局部病变和全身病情加重有显著作用,其治疗机理可能与短时血滤阻断细胞因子连锁反应,从而建立起促、抗炎反应的动态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急性 胰腺炎 短时血液滤过 治疗 机制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剖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秦帅 汤耀卿 +2 位作者 瞿洪平 刘伟 毛恩强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1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并发真菌感染以念珠菌为主...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并发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易感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1999年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1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并发真菌感染以念珠菌为主;病情严重程度、肠外营养和肠功能障碍≥5天对并发真菌感染有重要影响;预防用药可显著降低ICU组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论:在本文比较的易感因素中,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肠外营养、肠功能障碍≥5天等易感因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真菌感染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真菌感染 易感因素 分析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