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插层高岭石层间醋酸钾的作用和取向 被引量:12
1
作者 瞿金蓉 胡明安 +1 位作者 陈敬中 韩炜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3,共4页
 利用X粉晶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实验分析高岭石及其醋酸钾插层物的结构。通过实验表明醋酸钾对结晶指数(HI)为0.9的高岭石进行插层,插层率为73%,使高岭石的d(001)由0.72075nm增加到1.42093nm。进入高岭石层间的醋酸根利用其羧基上的两...  利用X粉晶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实验分析高岭石及其醋酸钾插层物的结构。通过实验表明醋酸钾对结晶指数(HI)为0.9的高岭石进行插层,插层率为73%,使高岭石的d(001)由0.72075nm增加到1.42093nm。进入高岭石层间的醋酸根利用其羧基上的两个氧同时和高岭石的面内羟基形成氢键,在高岭石层间直立取向,而对其内羟基基本无影响。当温度升高时,与面内羟基伸缩振动有关的峰(3698cm-1,3684cm-1,3672cm-1等)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加;而与内羟基伸缩振动有关的峰(3621cm-1)则发生蓝移。温度升高到100℃以上,开始发生去插层过程;直到250℃,插层分子还不能完全从高岭石层间脱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层 高岭石 醋酸钾 取向 去插层
下载PDF
纳米粒子的熔点与粒径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瞿金蓉 胡明安 +1 位作者 陈敬中 韩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5-198,共4页
推导纳米粒子的熔点与其粒径的定量关系,并从热力学的角度阐明纳米粒子烧结过程的实质及烧结温度与粒径的 关系.利用热力学及表面化学的有关理论,虚拟固相和液相之间的相变过程,根据相平衡条件,将纳米粒子的熔点与粒径联 系起来,并以金... 推导纳米粒子的熔点与其粒径的定量关系,并从热力学的角度阐明纳米粒子烧结过程的实质及烧结温度与粒径的 关系.利用热力学及表面化学的有关理论,虚拟固相和液相之间的相变过程,根据相平衡条件,将纳米粒子的熔点与粒径联 系起来,并以金属铅(Pb)为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粒径越小,比表面自由能越高,其化学势则比相同条件下的块 状固体高很多,导致其熔点和烧结温度大大低于同样材质的块状固体.以金属Pb为例,通过熔点和粒径之间的定量关系计 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因此纳米粒子的熔点和烧结温度与其粒径有关,即粒子越小,熔点和烧结温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熔点 烧结温度 粒径
下载PDF
腺嘌呤、嘌呤和四并苯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随温度的可逆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瞿金蓉 胡明安 P M Frederick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3,共3页
用硝酸腐蚀法处理得到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活性的银表面。在表面温度于 - 1 90℃~30℃变化时 (上升和下降 ) ,分别测定了吸附在银表面上的腺嘌呤、嘌呤和四并苯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观察到一系列有关拉曼峰频率和强度的可逆... 用硝酸腐蚀法处理得到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活性的银表面。在表面温度于 - 1 90℃~30℃变化时 (上升和下降 ) ,分别测定了吸附在银表面上的腺嘌呤、嘌呤和四并苯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观察到一系列有关拉曼峰频率和强度的可逆变化。结果表明 ,温度降低 ,吸附分子SERS中受电磁增强机制作用的振动的拉曼位移发生蓝移 ,同时峰强度也有变化 ;而受化学增强机制作用的振动的拉曼位移则不受温度的影响。温度的变化导致分子平面可弯曲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取向发生变化 ,如腺嘌呤和嘌呤在高温下取直立态 ,而平面的对称分子 (如四并苯 )在表面上的取向则不受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嘌呤 嘌呤 四并苯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温度 可逆变化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下载PDF
共沸蒸馏法制备电气石超细粉末 被引量:1
4
作者 瞿金蓉 胡明安 陈敬中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1-404,共4页
分别以水和正丁醇为研磨介质 ,得到电气石超细粉末的液相悬浮体 ,利用水和正丁醇可以形成共沸物的特点 ,分别采用直接加热和共沸蒸馏法脱分散介质干燥悬浮体制备电气石超细粉末。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 ,直接加热脱去水或正丁醇会使电气... 分别以水和正丁醇为研磨介质 ,得到电气石超细粉末的液相悬浮体 ,利用水和正丁醇可以形成共沸物的特点 ,分别采用直接加热和共沸蒸馏法脱分散介质干燥悬浮体制备电气石超细粉末。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 ,直接加热脱去水或正丁醇会使电气石超细颗粒发生硬团聚 ,而共沸蒸馏法则可有效防止硬团聚的产生 ;拉曼光谱结果表明 ,共沸蒸馏法制备的电气石粉末表面存在O—H和C—H键 ,说明正丁醇在颗粒表面为化学吸附 ,而直接干燥法得到的电气石粉末表面则没有 ;X射线粉晶衍射结果表明 ,研磨过程降低了粉末衍射峰的强度 ,但直接加热干燥和共沸蒸馏干燥均未破坏电气石的晶格结构。正丁醇中的丁氧基在共沸蒸馏过程中在电气石颗粒表面可取代羟基 ,产生化学吸附 ,能有效防止液桥的产生 ,阻止干燥过程中超细粉末的硬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共沸蒸馏法 团聚 超细粉末 制备 晶格结构
下载PDF
几种水溶性Porphyrin在电化学处理的银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瞿金蓉 朱传方 +1 位作者 王贤明 Fredericks P M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0-73,共4页
利用波长为632.8nm激光激发的拉曼光谱仪,测定了三种水溶性porphyrin在电化学粗糙银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这些光谱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差别.实验还表明:当Sn(Ⅳ)TMPyP(4)吸附在Ag表面上时,Sn-N键仍稳定... 利用波长为632.8nm激光激发的拉曼光谱仪,测定了三种水溶性porphyrin在电化学粗糙银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这些光谱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差别.实验还表明:当Sn(Ⅳ)TMPyP(4)吸附在Ag表面上时,Sn-N键仍稳定存在,而且吸附分子的表面浓度不同,其在表面的取向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电化学处理 PORPHYRIN 银表面
下载PDF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测定缩氨酸在银表面上的取向 被引量:2
6
作者 瞿金蓉 叶天秀 《湖北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5-7,共3页
利用微探针拉曼光谱仪 ,得到了几种缩氨酸在电化学处理的粗糙银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分析这些光谱 ,可以知道这些分子在银表面的取向 .结果表明 :这些二肽分子都是通过其羧基与银表面作用 ,即羧基在银表面的拉曼增强为电荷转移增... 利用微探针拉曼光谱仪 ,得到了几种缩氨酸在电化学处理的粗糙银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分析这些光谱 ,可以知道这些分子在银表面的取向 .结果表明 :这些二肽分子都是通过其羧基与银表面作用 ,即羧基在银表面的拉曼增强为电荷转移增强机制 ;氨基则位于银表面以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缩氨酸 测定 生物大分子
下载PDF
温度对氨基苯甲酸在粗糙银表面上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瞿金蓉 PMFrederick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5-317,共3页
本文同时测定了当温度从 - 190℃上升到 30℃和从 30℃下降到 - 190℃对氨基苯甲酸 (p -Aminobenzoic Acid,PABA)和邻氨基苯甲酸 (o- Aminobenzoic Acid,OABA)在粗糙的银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 ,若吸附质表面拉曼光... 本文同时测定了当温度从 - 190℃上升到 30℃和从 30℃下降到 - 190℃对氨基苯甲酸 (p -Aminobenzoic Acid,PABA)和邻氨基苯甲酸 (o- Aminobenzoic Acid,OABA)在粗糙的银表面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 ,若吸附质表面拉曼光谱的增强主要表现为化学机理 ,且整个分子平躺在表面 ,则分子在表面上的取向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而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基于电磁场增强机理的振动频率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氨基苯甲酸 温度 取向 银表面
下载PDF
两类化学势判据的引出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英文)
8
作者 万洪文 瞿金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1期54-57,共4页
本文引出了变组成系统的两类化学势判据,并将其应用于化学反应系统,阐明了单位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及其具体途径的性质。
关键词 化学势 判据 化学反应 自发性 途径
下载PDF
关于热力学系统两类稳定性的讨论
9
作者 万洪文 瞿金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59-463,共5页
本文首次将热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分为两类,并分别导出两类稳定条件。
关键词 热力学系统 稳定性 稳定条件
下载PDF
化学反应不可逆程度的定义式及其应用(英文)
10
作者 万洪文 瞿金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1期58-61,共4页
本文首次定义了化学反应不可逆程度的概念,并应用此概念定量的讨论了指定初、终态间不同途径的化学反应的不可逆程度。
关键词 化学反应 不可逆程度
下载PDF
N-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与1,2-二溴乙烷的亲核取代反应
11
作者 刘学明 秦圣英 瞿金蓉 《湖北工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52-55,共4页
研究了N-对甲苯磺酰基乙二胺与1,2-二溴乙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实验中使用过量的二溴乙烷反应,各次实验的主要产物都为N,N’-2对甲苯磺酰胺乙基四氢吡嗪,其产率达74.6~82%,本文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反应历程热力学分析.
关键词 亲核聚代反应 甲苯磺酰基 乙二胺 溴乙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