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中英:加强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被引量:1
1
作者 石中英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7-28,共2页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既是国家现代化建设新的动员令,也是科技界和文化教育界的共同机遇。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搭建双赢的学术交流平台,探寻建设创新型国家...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既是国家现代化建设新的动员令,也是科技界和文化教育界的共同机遇。为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搭建双赢的学术交流平台,探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效途径,2006年3月14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科研处组织举办了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科技·教育·文化”为主题的首期学术讲坛。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曾天山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石中英教授,以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教师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以专家主题发言、教师参与对话的方式,围绕着科技自主创新、教育科研体制创新、人才素质培养、文化创新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交流。现将与会学者主要论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 青少年 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 教育工作者 基础教育 创新型 国家 先导性 人才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石中英教授专访 被引量:11
2
作者 石中英 许路阳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3,共11页
一些综合性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裁撤与调整曾给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带来危机感,但综合性大学迈入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趋势又为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访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勾勒出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 一些综合性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的裁撤与调整曾给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带来危机感,但综合性大学迈入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趋势又为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访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勾勒出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路径:(1)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一定要扬长避短,在利用大学平台和学科优势、强化学科特色、促进交叉创新和提高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用力;(2)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是否要办本科及师范教育不能一刀切,要立足于自身办学历史、学科布局及教师队伍状况;(3)服务学科与服务学校之间必然存在矛盾是伪命题,清华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是将自身建设与大学建设以及国家教育现代化同向同行;(4)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要提高站位,研究初心不应止于教育知识的生产,更应通过更加有解释力的教育理论建构,指向教育实践的改进和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科 综合性大学 学科建设 清华大学
下载PDF
追求真理 实事求是——袁振国、杨东平、石中英谈教育研究之道
3
作者 袁振国 杨东平 石中英 《中国教师》 2012年第11期40-43,共4页
阳春四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三届学术文化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隆重举行。此届学术文化节以“传承·创新·笃行”为主题,内容丰富,品位高端,可谓一场学术文化的盛宴。本刊采撷其中一项学术文化活动-“锵锵三人行:学... 阳春四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三届学术文化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隆重举行。此届学术文化节以“传承·创新·笃行”为主题,内容丰富,品位高端,可谓一场学术文化的盛宴。本刊采撷其中一项学术文化活动-“锵锵三人行:学术·文化·创新”大家谈的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 追求真理 教育研究 学术文化活动 袁振国 东平 文化节 大学校园
原文传递
更加关注教育内部公平,更加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
4
作者 赵彩侠 石中英 《中国教师》 2016年第1期17-22,共6页
中国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5周年来,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教育均衡。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更多的是资源配置方面的均衡。您曾经提到未来政府在推进教育公平时。
关键词 内部公平 教育均衡 教育公平问题 乡村教师 资源配置 政策关注 立德树人 发展规划 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机会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愿景、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石中英 张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抓手。扎根于中国大地,立足于国家需求,构建以增强国际影响和服务社会发展为目的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有之义。然而,受限于外部环境、规范建设与发展要素等方面...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关键抓手。扎根于中国大地,立足于国家需求,构建以增强国际影响和服务社会发展为目的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应有之义。然而,受限于外部环境、规范建设与发展要素等方面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体现出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现实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推进需要从理念、制度、内容等方面破解困局,发展根植于中国特色文化的在地国际化形式,推动以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为目的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开放发展格局,实现大学国际化水平的稳定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际化 教育现代化 一流大学
下载PDF
中国的师道传统与教育家精神
6
作者 石中英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师道是中国教师哲学的一个根本范畴,是回答“何以为师”的根本问题。中国是一个教育文化悠久的国家,历史上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师道传统,不仅指涉教师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还指涉教师的文化理想、政治担当、道德情操以及人格形象等。习... 师道是中国教师哲学的一个根本范畴,是回答“何以为师”的根本问题。中国是一个教育文化悠久的国家,历史上形成了非常独特的师道传统,不仅指涉教师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而且还指涉教师的文化理想、政治担当、道德情操以及人格形象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结构上都与中国的师道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对中国师道传统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的师道,与习近平总书记其他有关教师地位、作用和素质要求的丰富论述具有内在一致性,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道 师道观 教育家精神
下载PDF
教师活力与积极师生关系:师生情感传递效应研究
7
作者 闫伟 石中英 彭凯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
近年来,师生的课堂情绪互动愈发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活力理论,提出了教师通过情感传递效应以自身的活力和热情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力,推动形成积极的师生关系的假说,并以我国2386名中学生和76名班主任老师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通... 近年来,师生的课堂情绪互动愈发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活力理论,提出了教师通过情感传递效应以自身的活力和热情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力,推动形成积极的师生关系的假说,并以我国2386名中学生和76名班主任老师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学生和教师的活力、学生感知到的教师热情和积极师生关系四个变量的测量数据,并以此建立了链式中介模型予以检验。结果发现,教师的活力可以直接预测积极的师生关系,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即学生感知到的教师热情、学生的活力以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来实现的。换言之,当教师在教学中充满能量、富有朝气、活力十足时,就越有可能将对教学工作的喜爱和热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深受活力的感染,并因此推动形成更加积极的师生关系。这一发现,对提升教育活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力 热情 教学 师生关系
下载PDF
学校价值观调查中的社会称许性反应:表现、成因与控制
8
作者 盛小敏 石中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0,共10页
学校价值观调查中的社会称许性反应是一个长期困扰学校价值观调查和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社会价值和文化规范的认识和认知,使其在表面上以一种符合社会期望的方式自我呈现,但实际行为与内在认知并不... 学校价值观调查中的社会称许性反应是一个长期困扰学校价值观调查和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社会价值和文化规范的认识和认知,使其在表面上以一种符合社会期望的方式自我呈现,但实际行为与内在认知并不一致。就其表现形式而言,社会称许性反应与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呈正相关,但其中的相关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以确认学生是出于真实的价值偏好还是出于对规范的依从。此外,当涉及争议性、冲突性的伦理道德问题时,学生往往因维护自尊和面子而倾向于做出符合规范的回应,这将严重影响研究信效度。为了有效控制学校价值观调查中的社会称许性反应,可以借鉴现代化的量表编制和统计测量技术,开发体现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调查 社会称许性 社会称许性量表
下载PDF
30年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68
9
作者 石中英 张夏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32,共11页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其他领域社会改革一样不断扩展和深化,极大地推进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改革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酝酿与教育事业恢复发展时期(1978-1984)、教育改革起步与教...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其他领域社会改革一样不断扩展和深化,极大地推进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改革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酝酿与教育事业恢复发展时期(1978-1984)、教育改革起步与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时期(1985-1992)、教育改革全面展开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时期(1993-1998)、教育改革持续深入与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时期(1999-2008)。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改革的性质定位、背景认知、路径选择、价值诉求等四个方面对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概括,可以发现,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从根本上说还是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政策表达;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不在于教育自身,而在于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提出的客观需要;教育改革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明显侧重于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等。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未来10到15年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性质会更加突出、教育改革的背景认知更加全面、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更加多样、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改革路径 价值诉求 中国经验
下载PDF
关怀教育:超越与界限——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 被引量:67
10
作者 石中英 余清臣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31,共4页
本文认为诺丁斯的关怀伦理是对传统理性伦理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主要包括:特殊化伦理对普遍化伦理的超越;关系自我对单子自我的超越;伦理情感对伦理理性的超越。从这种新的伦理理论出发,诺丁斯建立了一种以关怀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 本文认为诺丁斯的关怀伦理是对传统理性伦理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主要包括:特殊化伦理对普遍化伦理的超越;关系自我对单子自我的超越;伦理情感对伦理理性的超越。从这种新的伦理理论出发,诺丁斯建立了一种以关怀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研究者在对诺丁斯这种教育理论进行详细解释之后,认为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及其基础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可能“界限”:关怀的正当性;伦理性关怀的可能性;关怀作为特殊化伦理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教育 诺丁斯 教育模式 理性伦理
下载PDF
后现代知识状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被引量:47
11
作者 石中英 尚志远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8,共4页
一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当前,随着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制定,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总纲也正在研究与制定之中。在制定基础教育新课程总纲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得到了充分的考虑,成为整... 一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当前,随着国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制定,国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总纲也正在研究与制定之中。在制定基础教育新课程总纲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得到了充分的考虑,成为整个课程改革方案的宏观背景。这其中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知识状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知识观 现代科学技术 知识分子 人文知识 现代知识 学习者 现代性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科学教育的文化批评 被引量:17
12
作者 石中英 梁卿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7,共7页
从当代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本文分析了20世纪不同版本历史、语文和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文化,认为其存在以下有待完善的地方:在科学观方面,应该进一步强调科学问题、科学假设作为科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阐明科学是一种社... 从当代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本文分析了20世纪不同版本历史、语文和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文化,认为其存在以下有待完善的地方:在科学观方面,应该进一步强调科学问题、科学假设作为科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刻阐明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的思想;在科学价值观方面,应该充分阐明科学的负面价值与内在价值;在科学发展观方面,应当修正"科学成就史观"和"个人英雄史观",确立"问题史观",突出科学问题、科学论争与科学家共同体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学家的形象表征方面,应该注意表现科学家从事科学工作更为重要的一些专业性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素养 科学文化 科学教育 教材
下载PDF
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 被引量:276
13
作者 石中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08,共8页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在西方英语国家日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缄默知识理论。概要介绍并阐明缄默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类型的逻辑特征与认识功能 ,分析其与教学活动的内在关联 ,并从缄默知识的角度对深化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补充...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在西方英语国家日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缄默知识理论。概要介绍并阐明缄默知识作为一种知识类型的逻辑特征与认识功能 ,分析其与教学活动的内在关联 ,并从缄默知识的角度对深化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 ,补充、修正和完善一些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期扩展当前教学实践的理论视野和知识基础 ,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尼 显性知识 缄默知识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教学评价 备课
下载PDF
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被引量:264
14
作者 石中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6-45,共10页
本文概述了波兰尼的个体知识和缄默知识理论,分析了其对于近代以来形成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知识观的革命性意义,介绍了其在英美教育学领域内的一些主要影响,并努力结合当前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就其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意... 本文概述了波兰尼的个体知识和缄默知识理论,分析了其对于近代以来形成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知识观的革命性意义,介绍了其在英美教育学领域内的一些主要影响,并努力结合当前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就其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意义开展进一步探索,以促进人们对我国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认识论基础的反思和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尼 英国 缄默知识 学徒制 民间教育学 教育实践 知识理论 教育理论
下载PDF
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 被引量:104
15
作者 石中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14,24,共4页
人文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不同 ,人文世界是由价值和意义所构成 ,在人文世界里 ,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人文世界在人类总体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知识在人文... 人文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不同 ,人文世界是由价值和意义所构成 ,在人文世界里 ,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人文世界在人类总体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人文知识在人文世界建构中具有重要价值 ,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相比较具有其独特性。因此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 ,我们应当彰显教育的人文性 ,同时对人文教育的价值目的和方法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世界 人文知识 人文教育 人文教学 价值取向 人文性 教育改革 中国
下载PDF
当代国外发展理论述评 被引量:5
16
作者 石中英 张夏青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279,共7页
当代国外发展理论经历了从经济增长发展理论(发展=经济增长=工业化)到社会综合发展理论(发展=整个社会的变革=现代化)到人的发展理论(发展=人的发展=学习化)这样一个不断演进和深化的过程,逐渐从片面走向全面,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当代国外发展理论经历了从经济增长发展理论(发展=经济增长=工业化)到社会综合发展理论(发展=整个社会的变革=现代化)到人的发展理论(发展=人的发展=学习化)这样一个不断演进和深化的过程,逐渐从片面走向全面,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从只关注发展的进步性到关注发展的代价,最终认识到发展是一个通过付出和扬弃代价以寻求人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 工业化 人的发展 学习化社会
下载PDF
试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 被引量:67
17
作者 石中英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17,共4页
研究性学习的性质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主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从课程类型、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等三个层次上对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性质进行了阐述,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研究性学习的性质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主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从课程类型、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等三个层次上对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性质进行了阐述,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参与性与自主性;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具有学习性、研究性和经验性。准确、完整地把握这些性质,对于澄清当前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一些模糊或错误认识,深化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具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课程类型 教学组织 学习方式 中小学教育
下载PDF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 被引量:186
18
作者 石中英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27,共7页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不平等"的矫正);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现代化大生...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不平等"的矫正);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特权。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观。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性公平,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扩大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保障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消除知识鸿沟以迎接知识社会的挑战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 教育机会 知识社会
下载PDF
论国家文化安全 被引量:107
19
作者 石中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4,共10页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正面临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以及文化分裂...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对于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正面临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以及文化分裂主义的严峻挑战与威胁。维护和加强国家文化安全必须从观念上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借鉴国际上的宝贵经验,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国家文化认同方面的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文化安全 文化帝国主义 学校教育
下载PDF
人作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 被引量:70
20
作者 石中英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3年第2期19-23,共5页
文章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讨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问题及其教育。文章阐释了人作为人而存在的“绝对性”、“意向性”、“文化性”、“时间性”、“语言性”与“独特性” ,分析了由此产生的人作为人而存在的基本问题———“死亡”、“奴... 文章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讨人作为人的存在特征、问题及其教育。文章阐释了人作为人而存在的“绝对性”、“意向性”、“文化性”、“时间性”、“语言性”与“独特性” ,分析了由此产生的人作为人而存在的基本问题———“死亡”、“奴役”、“有限”、“孤独”、“自我认同” ,并将其区分于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问题。文章最后区分了“存在教育”与“生存教育”两个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存在教育 生存教育 存在特征 学生 教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