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坦 贾梦瑶 +4 位作者 孙雅雄 丁文龙 石司宇 范昕禹 姚威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岩溶古地貌是含油气盆地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范围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恢复岩溶古地貌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速率法和地层厚度对比法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不整合界面的剥蚀厚度... 岩溶古地貌是含油气盆地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范围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恢复岩溶古地貌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速率法和地层厚度对比法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不整合界面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精确计算,并根据剥蚀厚度的地区差异及古地貌指示,对岩溶古地貌单元进行了进一步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主要发育平行不整合,仅在局部地区形成角度不整合。早中二叠世,上扬子地台内部沉积稳定,构造运动较弱,沉积速率法与地层厚度对比法相对更适用于研究区的岩溶古地貌恢复。②研究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剥蚀厚度为0~120m,其中北部剥蚀最强烈,如LG1井区、W4井区代表了岩溶古地貌地势的最高位置,向东南方向剥蚀强度逐渐减弱,地势逐渐降低;剥蚀最薄弱地区位于LS1井东北部,代表了岩溶古地貌地势的最低位置,整体呈现北部高,南部低,东北部最低的地貌格局。③研究区茅口组古地貌特征控制了岩溶作用的发育强度,可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盆地等3个二级岩溶古地貌单元以及溶峰盆地、溶丘洼地、丘丛谷地、丘丛洼地、丘丛沟谷、峰林平原、残丘平原等7个三级古地貌单元,其中岩溶斜坡易形成良好的储集空间,为油气圈闭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法 地层厚度对比法 古地貌恢复 岩溶储集体 茅口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南部
下载PDF
川东涪陵地区15号走滑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段金宝 潘磊 +4 位作者 石司宇 姜振学 李平平 邹玉涛 张文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68,共12页
四川盆地中部及北部发育多条北西向隐伏走滑断裂带,近年的油气勘探实践逐渐揭示出走滑断裂带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对此类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的研究,本文以川东涪陵地区15号走滑断裂带为例,... 四川盆地中部及北部发育多条北西向隐伏走滑断裂带,近年的油气勘探实践逐渐揭示出走滑断裂带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进一步深化对此类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的研究,本文以川东涪陵地区15号走滑断裂带为例,基于最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不同构造层的变形特征及断裂-构造样式。基于断裂带两侧地层厚度变化规律及时间切片技术分析走滑作用方向、厘定走滑位移量,最终联系构造变形事件阐述隐伏走滑断裂带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5号走滑断裂带在基底-寒武系盐下构造层主要为近于直立的单条断裂,平面上呈线状展布;在中下寒武统—奥陶系构造层表现为弱压扭性质,分支断裂在顶部发育,压隆段宽度较窄;志留系—下三叠统盐下构造层分支断裂最为发育,表现出正、负花状构造样式,平面上为雁列式展布。根据运动学分析结果,走滑断裂带经历了加里东中晚期右行走滑、海西晚期同沉积活动及晚燕山—早喜山期左行走滑3个主要的演化阶段。研究成果对深化川东涪陵地区走滑断裂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可为四川盆地范围内走滑断裂带发育区储层影响因素及油气成藏条件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地区 走滑断裂带 分层变形 运动学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走滑断裂识别与特征分析及形成演化:以涪陵地区为例
3
作者 曾韬 凡睿 +2 位作者 夏文谦 邹玉涛 石司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6-385,共20页
近年来的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含油气盆地内的基底走滑断裂带为一种新的高产油气富集带,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对基底走滑断裂的识别、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分析及“控储、控藏”作用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利用四川盆地... 近年来的国内外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含油气盆地内的基底走滑断裂带为一种新的高产油气富集带,油气勘探开发前景广阔。对基底走滑断裂的识别、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分析及“控储、控藏”作用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高度关注。本文利用四川盆地东部涪陵地区的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的断裂构造精细解析、相干体属性和水平时间切片分析、野外露头断裂特征观测等多种资料,基于走滑构造理论,在研究区新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基底走滑断裂带的分布,并建立了川东地区走滑断裂在剖面上直立断层和花状构造、平面上线性延伸和地质界线错开、空间上的“丝带效应”和“海豚效应”及主干断裂产状和力学性质“明显分段性”的识别标准。并提出了基于走滑断裂垂直位移量变化和两侧构造活动强度差异性对比分析厘定走滑方向的新方法;依据地震水平时间切片地层界线错开、走滑断裂两侧厚度差异估算走滑距离的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NW向基底走滑断裂带现今整体呈现左行走滑特征,但不同时期走滑性质多变,自形成期以来至少经历了5次左行滑动与3次右行滑动,总体表现出“深部左行,浅部右行,北部活动强度大,南部活动强度小”的特点,左行走滑距累积可达到1400~3400 m。北东向基底走滑断裂带现今呈现右行走滑特征,累积走滑距约1930 m。本文提出了NW向与NE向基底走滑断裂带形成演化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其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运动和不同时期应力场环境演化及区域滑脱层的应力释放作用,NW向走滑作用受下三叠统膏盐滑脱层的影响,NE向走滑活动则受中下志留统页岩滑脱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走滑断裂 几何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 形成演化模式
下载PDF
松辽盆地民东地区地层划分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5
4
作者 樊奇 黄铭志 +3 位作者 樊太亮 田继军 林爽 石司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1,共7页
民东地区是吉林油田致密油效益储量提交的重要准备区块,但由于勘探与开发资料不对接,多年未开展过系统的沉积研究。以82口探井、评价井资料为基础,以15口取心井为重点,通过重矿物、粒度及岩相、测井相分析手段,结合地震切片和属性提取,... 民东地区是吉林油田致密油效益储量提交的重要准备区块,但由于勘探与开发资料不对接,多年未开展过系统的沉积研究。以82口探井、评价井资料为基础,以15口取心井为重点,通过重矿物、粒度及岩相、测井相分析手段,结合地震切片和属性提取,综合开展地层划分对比、砂体展布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研究表明:扶余油层可被划分为1个基准面长期旋回、4个基准面中期旋回和13个基准面短期旋回;物源来自保康水系与怀德水系的混合物源;属于干旱气候下的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民东地区 扶余油层 沉积环境 浅水三角洲 岩性圈闭
下载PDF
新疆吐哈盆地页岩气富集条件与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6
5
作者 石司宇 田继军 +3 位作者 王长江 韦波 杨曙光 李乐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4-574,共11页
通过对吐哈盆地页岩的分布、厚度、有机质丰度及有机质成熟度进行分析,结合页岩矿物成分进行裂缝发育及气体吸附能力的评价,并综合盖层分布、储层物性特征以及显著的气测数据对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研究发现:吐哈盆地中、下二叠统桃东沟... 通过对吐哈盆地页岩的分布、厚度、有机质丰度及有机质成熟度进行分析,结合页岩矿物成分进行裂缝发育及气体吸附能力的评价,并综合盖层分布、储层物性特征以及显著的气测数据对页岩气成藏条件进行研究发现:吐哈盆地中、下二叠统桃东沟群与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的页岩厚度大、脆性矿物种类多且含量高,有机质丰度大,盖层条件好,是比较有利的页岩气勘探层位。进一步预测台南凹陷、台北凹陷南缘、托克逊凹陷的西部及北部地区是桃东沟群页岩气勘探有利区,三堡凹陷是小泉沟群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页岩气 富集条件 矿物特征 地化特征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塔西南中–下侏罗统层序地层特征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杜世涛 田继军 +3 位作者 李佳秀 来鹏 石司宇 廖正凯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3,共7页
为了研究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简称塔西南)中–下侏罗统煤炭聚集规律,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以岩性特征、岩相变化等指示,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塔西南中–下侏罗世地层... 为了研究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简称塔西南)中–下侏罗统煤炭聚集规律,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以岩性特征、岩相变化等指示,进行了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塔西南中–下侏罗世地层以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和沼泽相为主。通过分析沉积相组合特征、沉积界面特征及展布,识别出2个二级层序界面,4个三级层序界面。结合聚煤盆地沉积演化特征,认为盆地稳定沉降扩展期为煤层发育的有利期,对应于湖侵和高位沉积体系。最后,根据层序控煤理论和钻遇煤层厚度展布特征,分析了克孜勒陶凹陷、叶城—和田凹陷与和田布雅凹陷内的聚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 中–下侏罗统 层序地层 聚煤中心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民东地区泉四段层序地层特征
7
作者 仲翔 田继军 +1 位作者 石司宇 张瑞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66-68,共3页
松辽盆地南部民东地区主要目的层是白垩系泉四段的扶余油层,扶余油层从西往东地层厚度逐渐减薄,面积大、探井相对密集,且对比标志少、沉积不稳定,这都给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带来很大难度。前人对该地区提出过层序划分方案,结合前人的研究成... 松辽盆地南部民东地区主要目的层是白垩系泉四段的扶余油层,扶余油层从西往东地层厚度逐渐减薄,面积大、探井相对密集,且对比标志少、沉积不稳定,这都给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带来很大难度。前人对该地区提出过层序划分方案,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扶余油层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层序界面的划分以不整合面、标准层和沉积旋回为依据。建立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地层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东地区 扶余油层 层序界面识别 层序格架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英坨地区青山口组沉积微相研究
8
作者 张瑞 田继军 +1 位作者 樊齐 石司宇 《中国石油石化》 2016年第S1期95-96,共2页
英坨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红岗阶地北端,是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曲线以及录井资料,识别出了研究区青山口组一段、二段、三段发育沉积微相类型。总结了各微相特征,建立了测井相模式,完成了青... 英坨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红岗阶地北端,是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通过岩心观察、测井曲线以及录井资料,识别出了研究区青山口组一段、二段、三段发育沉积微相类型。总结了各微相特征,建立了测井相模式,完成了青山口组一段、二段、三段沉积微相平面图,青山口一段、二段、三段沉积微相平面图表明青山口组三角洲砂体不断进积并向北迁移,湖盆中心由东北方向东南方向变化,伴随滨岸线的顺时针迁移,物源方向从青一段到青三段逐渐向北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英坨地区 青山口组 沉积微相 平面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