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对中碳弹簧钢氧化脱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石如星 姚春发 +3 位作者 惠卫军 雍歧龙 聂义宏 项金钟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9-20,共2页
试验研究了成分(%)为0.49C-0.29Si-1.65Mn、n53C-0.78Si-1.56Mn和0.54C-1.74Si-0.71Mn(60Si2MnA)3种中碳弹簧钢850℃5~120 min水冷和780~1000℃60 min水冷热处理后的脱碳敏感性和氧化失重行为。结果表明,随钢中硅含量增加,钢的脱碳层... 试验研究了成分(%)为0.49C-0.29Si-1.65Mn、n53C-0.78Si-1.56Mn和0.54C-1.74Si-0.71Mn(60Si2MnA)3种中碳弹簧钢850℃5~120 min水冷和780~1000℃60 min水冷热处理后的脱碳敏感性和氧化失重行为。结果表明,随钢中硅含量增加,钢的脱碳层深度增加,氧化失重量减少,说明Si能增加钢中碳的扩散系数,促进钢的脱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弹簧钢 脱碳 氧化
下载PDF
Cr3和Cr5系支承辊大型锻件脱氧工艺研究
2
作者 何川 张延玲 +3 位作者 王冠博 戴乐 张威风 石如星 《江西冶金》 2024年第1期25-33,共9页
由于Cr3和Cr5系支承辊钢液中铬含量增加会抑制铝脱氧反应的进行。本文以Cr3和Cr5系支承辊冶金过程中脱氧工艺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验室脱氧实验,利用FactSage 8.1软件计算Cr3和Cr5系轧辊钢中氧含量,绘制铝脱氧平衡曲线,将Wagner模型与炉渣... 由于Cr3和Cr5系支承辊钢液中铬含量增加会抑制铝脱氧反应的进行。本文以Cr3和Cr5系支承辊冶金过程中脱氧工艺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验室脱氧实验,利用FactSage 8.1软件计算Cr3和Cr5系轧辊钢中氧含量,绘制铝脱氧平衡曲线,将Wagner模型与炉渣共存理论相结合,建立了钢渣反应模型,探讨铬含量对钢液中铝脱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液中铬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会抑制铝脱氧反应进行;在精炼过程中,当Cr3系支承辊中铝含量控制在0.03%左右、Cr5系支承辊中铝含量控制在0.05%左右时,可将氧含量有效控制在10^(-5)以下;而与之相匹配的最佳炉渣成分的碱度为2.5~3.0,w(Al_(2)O_(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辊钢 脱氧工艺 铬含量 钢渣反应模型 炉渣共存理论
下载PDF
特大型海工替打环自由锻成形技术
3
作者 石如星 胡振志 +3 位作者 孙统辉 汪雨昌 肜亮 刘旺 《大型铸锻件》 2023年第5期24-27,共4页
海工装备用替打环锻件吨位重、规格大、法兰直径及相邻截面差大,采用传统的钢锭下料、芯棒卡台拔长、分段扩孔的自由锻方案成形难度极大,通过综合分析大法兰类台阶锻件关键成形方法和控制难点,首次提出小台阶差制坯+整体台阶扩孔+旋压... 海工装备用替打环锻件吨位重、规格大、法兰直径及相邻截面差大,采用传统的钢锭下料、芯棒卡台拔长、分段扩孔的自由锻方案成形难度极大,通过综合分析大法兰类台阶锻件关键成形方法和控制难点,首次提出小台阶差制坯+整体台阶扩孔+旋压成形法兰的工艺方案,并通过控制镦粗冲孔和增加分段精扩修整工序,较好地保证了毛坯尺寸,验证了工艺参数及成形工艺方案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打环 台阶制坯 整体台阶扩孔 旋压成形 工艺参数
下载PDF
直径7.8 m特大型管板整锻成形技术研究
4
作者 石如星 鲁博 +1 位作者 陈明 师洪强 《大型铸锻件》 2023年第6期21-24,共4页
直径7.8 m的特大型管板由于自由锻压机开裆尺寸的限制,通常只能采用分段锻造—拼焊成形的技术方案,本文提出了采用分步分区、不同阶段不同旋压控制的整锻技术方案。为保证管板心部压实效果,同时避免饼形锻件片状缺陷的产生,对锻造工艺... 直径7.8 m的特大型管板由于自由锻压机开裆尺寸的限制,通常只能采用分段锻造—拼焊成形的技术方案,本文提出了采用分步分区、不同阶段不同旋压控制的整锻技术方案。为保证管板心部压实效果,同时避免饼形锻件片状缺陷的产生,对锻造工艺参数进行了讨论分析。并且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锤砧宽度和压下量对中心及边缘成形质量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锤砧宽度和压下量。根据讨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制定了直径7.8 m特大型管板的整体锻造工艺方案,并通过实际生产验证了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型 管板 整体锻造
下载PDF
激光喷丸搭接率对300M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志勇 石如星 +3 位作者 殷立涛 庞庆海 李志龙 熊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4,M0003,共10页
对300M钢进行不同搭接率的激光喷丸处理,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三维表面形貌仪等研究了不同激光喷丸搭接率下300M钢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喷丸使300M钢表层形成了梯度纳米结构,表层针状回火马氏体破碎形... 对300M钢进行不同搭接率的激光喷丸处理,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及三维表面形貌仪等研究了不同激光喷丸搭接率下300M钢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激光喷丸使300M钢表层形成了梯度纳米结构,表层针状回火马氏体破碎形成纳米晶,局部区域产生非晶化转变,亚表层组织产生一定塑性变形,形成大量的位错及孪晶等晶体缺陷,芯部仍保留着针状回火马氏体结构。由于激光光斑能量固有的空间高斯分布特征,300M钢表面发生物质流动形成冲击凹坑,并产生大量的表面微裂纹。随搭接率的增加,激光喷丸300M钢的表面粗糙度降低,表层强化区域增加,表层晶粒尺寸减小。激光喷丸处理提高了300M钢的强度和塑性,且表层断口形貌特征向韧-脆混合型断裂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0M钢 激光喷丸 搭接率 梯度纳米结构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替打环用30Cr2Ni2Mo钢中低温回火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博 林乙丑 +4 位作者 张沛 石如星 郭显胜 师洪强 武川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3年第12期79-82,共4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替打环用30Cr2Ni2Mo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0~450℃区间回火,30Cr2Ni2Mo钢硬度由51.3HRC降至45.9HRC,屈服强度从1359MPa降至1299MPa,抗拉强度从1673MPa降至14... 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方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替打环用30Cr2Ni2Mo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20~450℃区间回火,30Cr2Ni2Mo钢硬度由51.3HRC降至45.9HRC,屈服强度从1359MPa降至1299MPa,抗拉强度从1673MPa降至1492MPa,屈强比从0.81升高至0.87,冲击吸收能量整体走势几乎呈水平线,在250℃时出现高点值为31.7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2Ni2Mo钢 回火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冷铁工艺设计对回转窑轮带无损检测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王立 徐恩献 +4 位作者 王子含 王鹏飞 石如星 田磊 刘金来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3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对回转窑轮带典型缺陷进行质量分析,确定疏松为缺陷主要形式。通过顺序凝固温度梯度设计及数字模拟,制定三层阶梯冷铁布置方案及0.75倍冷铁厚度设计方案,并进行数值模拟及实际生产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凝固分数为78%、90%时,阶梯型... 对回转窑轮带典型缺陷进行质量分析,确定疏松为缺陷主要形式。通过顺序凝固温度梯度设计及数字模拟,制定三层阶梯冷铁布置方案及0.75倍冷铁厚度设计方案,并进行数值模拟及实际生产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凝固分数为78%、90%时,阶梯型冷铁设置轮带内部温度场优于平行冷铁设计轮带,冒口补缩状态明显改善;实际生产显示:UT、MT检测合格,确定该工艺设计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轮带 冷铁工艺 无损检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0Cr15Ni5Cu3Nb热变形行为与热加工图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石如星 禹兴胜 +3 位作者 何文武 元亚莎 毛丰 武川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5,M0002,M0003,共11页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0Cr15Ni5Cu3Nb(15-5PH)在850~1250℃、0.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变形过程存在加工硬化、动态软化和流变稳态的特征。利用Arrhen...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0Cr15Ni5Cu3Nb(15-5PH)在850~1250℃、0.001~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变形过程存在加工硬化、动态软化和流变稳态的特征。利用Arrhenius型双曲正弦方程,建立了15-5PH热变形本构模型ε·=4.336×1018[sinh(0.011×σ)]^(5.817) exp(-519543/RT)。该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平均相对误差7.1%,能较好地描述15-5PH热变形行为。15-5PH在高应变速率条件下可能发生流变失稳现象。热变形过程,15-5PH可发生动态再结晶现象,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不锈钢 热变形 本构模型 热加工图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建模与响应面法的55NiCrMoV7模具钢调质热处理工艺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继全 曲周德 +2 位作者 武川 石如星 禹兴胜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82,共9页
目的探究大型55NiCrMoV7模具钢锻件(Φ1000 mm×1700 mm)调质热处理的最优工艺方案。方法建立大型55NiCrMoV7模具钢锻件的宏微观耦合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基于现场实验测试不同位置温度场和组织场的演化规律验证该模型。模拟研究此... 目的探究大型55NiCrMoV7模具钢锻件(Φ1000 mm×1700 mm)调质热处理的最优工艺方案。方法建立大型55NiCrMoV7模具钢锻件的宏微观耦合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基于现场实验测试不同位置温度场和组织场的演化规律验证该模型。模拟研究此锻件在不同淬火与回火工艺下的应力分布、HRC硬度和屈服强度变化。以残余应力均方差、硬度和屈服强度为目标函数,建立淬、回火工艺参数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回归模型。结合所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分析与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参量约束条件下的多目标优化。结果通过响应面模型分析得出最优工艺范围为:淬火温度为850~910℃,回火温度为400~550℃。多目标优化后得到Pareto最优解集:淬火907.4℃+回火443.1℃、淬火907.4℃+回火411.5℃、淬火903.4℃+回火485.1℃、淬火895.2℃+回火535.8℃和淬火892.1℃+回火507.1℃。结论建立的淬、回火温度对应力均方差、HRC硬度和屈服强度的回归模型,为大型55NiCrMoV7模具钢锻件调质热处理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NiCrMoV7模具钢 多目标优化 响应面法 遗传算法 多尺度模型
下载PDF
调质热处理对55NiCrMoV7模具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继全 曲周德 +2 位作者 禹兴胜 武川 石如星 《特殊钢》 2021年第4期60-65,共6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硬度测试、V型冲击实验和单向拉伸实验结合有限元建模仿真,研究了55NiCrMoV7模具钢在不同淬火温度(790~910℃)、回火温度(100~650℃)下的微观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升高,球状碳化物... 采用扫描电镜(SEM)、硬度测试、V型冲击实验和单向拉伸实验结合有限元建模仿真,研究了55NiCrMoV7模具钢在不同淬火温度(790~910℃)、回火温度(100~650℃)下的微观组织演化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升高,球状碳化物逐渐溶解到马氏体基体中,马氏体组织不断长大、粗化,残余奥氏体逐渐增多;淬火后HRC硬度值基本稳定在42~46,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870℃淬火后均达到最大值1380 MPa和1485 MPa,冲击韧性在850℃淬火后最大,为26 J。在不同温度回火过程中,马氏体组织含量基本稳定,随着回火温度继续升高,残余奥氏体逐渐溶解,碳化物从马氏体边界处析出,细小而弥散。870℃4 h淬火+560℃6 h回火可以使55NiCrMoV7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NICRMOV7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模型
下载PDF
55NiCrMoV7模具钢锻造过程微观组织演化实验与模拟仿真 被引量:7
11
作者 禹兴胜 武川 +2 位作者 石如星 汪雨昌 王喆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4-184,共11页
研究了55NiCrMoV7模具钢棒材镦粗和拔长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镦粗过程中棒材心部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达80%,而变形过渡区和死区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较低;拔长过程中棒材心部发生了二次动态再结晶,过渡区动态再结晶进一... 研究了55NiCrMoV7模具钢棒材镦粗和拔长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镦粗过程中棒材心部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达80%,而变形过渡区和死区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较低;拔长过程中棒材心部发生了二次动态再结晶,过渡区动态再结晶进一步发展,而死区几乎没有发生动态再结晶。基于55NiCrMoV7模具钢在变形温度850~1250℃、应变速率0.001~10 s-1下的金相组织图,建立了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晶粒尺寸和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并通过DEFORM-3D软件建立了棒材镦粗和拔长过程的宏微观耦合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棒材温度、应变和组织的分布规律,预测了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值。将预测值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最大相对误差为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NiCrMoV7模具钢 动态再结晶 宏微观耦合有限元模型 精确成形控性
原文传递
55NiCrMoV7钢锭均质化处理宏观偏析热扩散元胞自动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禹兴胜 武川 +2 位作者 李昌义 石如星 汪雨昌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第31期18-19,共2页
文章模拟研究65吨55NiCrMoV7钢锭均质热处理过程宏观偏析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整个钢锭均温的最短时间约22小时。经过元胞自动机1万模拟步,偏析区域1.06%浓度减弱至0.6%左右,接近基体浓度0.53%。而铬元素在相同扩散条件下,扩散速率较慢,... 文章模拟研究65吨55NiCrMoV7钢锭均质热处理过程宏观偏析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整个钢锭均温的最短时间约22小时。经过元胞自动机1万模拟步,偏析区域1.06%浓度减弱至0.6%左右,接近基体浓度0.53%。而铬元素在相同扩散条件下,扩散速率较慢,扩散效果较差。因此,铬元素偏析是影响钢锭均匀化的主要因素。文章研究结论,为制定均质热处理温度和时间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NiCrMoV7模具钢 均质热处理 宏观偏析 元胞自动机
下载PDF
55NiCrMoV7高温变形行为与微观组织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川 禹兴胜 +2 位作者 石如星 李昌义 汪雨昌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8,共8页
针对55NiCrMoV7模具钢热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化规律,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压缩实验,测定了55NiCrMoV7模具钢在800~1200℃、应变速率为0.01~5 s^(-1)及变量70%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建立了Arrhenius本构方... 针对55NiCrMoV7模具钢热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化规律,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压缩实验,测定了55NiCrMoV7模具钢在800~1200℃、应变速率为0.01~5 s^(-1)及变量70%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建立了Arrhenius本构方程,准确预测了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应力,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0%。建立了材料在应变0.1~0.9 s^(-1)和不同温度、应变速率下的热加工图,确定了材料热加工工艺窗口。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在低温(<1000℃)、高应变速率(>1 s^(-1))条件下容易发生失稳,而且随着应变的增加,失稳区域也逐渐增加。对材料变形后金相组织分析表明:55NiCrMoV7在高温、低应变速率和大应变条件下,发生了明显动态再结晶现象且组织得到细化,但随着变形的增加,出现了明显的变形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NiCrMoV7模具钢 热变形行为 本构模型 动态再结晶
下载PDF
中锰钢热轧与冷轧退火工艺下组织与性能差异综述
14
作者 白鹏飞 任凤章 +2 位作者 殷立涛 石如星 熊毅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中锰钢作为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代表,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同一种中锰钢经过不同的轧制和热处理产生不同的微观组织进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存在差异。因此,研究不同的热加工工艺下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至关... 中锰钢作为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代表,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同一种中锰钢经过不同的轧制和热处理产生不同的微观组织进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存在差异。因此,研究不同的热加工工艺下其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中锰钢在热轧和冷轧退火工艺下的组织演变,重点阐述了微观组织与静拉伸力学性能、抗氢脆性能、低温冲击韧性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提高中锰钢各种力学性能的方法进行了比较,最后对中锰钢未来的强韧性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热轧退火 冷轧退火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P92耐热钢δ-铁素体含量的热力学计算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石如星 刘正东 张才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9-92,共4页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加热温度对P92钢中δ-铁素体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00~1200℃温度范围内,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δ-铁素体含量先减少后增多,呈U型变化,在1050℃附近δ-铁素体含量最少。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得到了P9... 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加热温度对P92钢中δ-铁素体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00~1200℃温度范围内,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δ-铁素体含量先减少后增多,呈U型变化,在1050℃附近δ-铁素体含量最少。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得到了P92钢的准平衡态相图,并对上述热过程进行了相计算,计算数据与试验结果吻合。随着钢中铁素体形成元素含量增多,P92钢的准平衡态相图的奥氏体区缩小,铁素体区扩大,但处于单相奥氏体区内最低碳含量对应的温度值均在1050℃附近。准平衡态相图能够较好地解释δ-铁素体含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2 耐热钢 Δ铁素体 Thermo-Calc计算 相图
原文传递
P92耐热钢δ-铁素体内的析出相 被引量:6
16
作者 石如星 刘正东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67,共4页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P92钢在不同时效状态下δ-铁素体内的析出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δ-铁素体内包含两种析出相,分别为VN与Laves相。VN呈短棒状,尺寸20~70 nm,较为稳定,Laves相平均等效直径在600℃下随时间的增加则...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P92钢在不同时效状态下δ-铁素体内的析出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δ-铁素体内包含两种析出相,分别为VN与Laves相。VN呈短棒状,尺寸20~70 nm,较为稳定,Laves相平均等效直径在600℃下随时间的增加则有较大改变。此外,研究表明P92钢中的Laves相不但在晶界与亚晶界上析出,也在δ-铁素体晶内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2耐热钢 Δ铁素体 LAVES相
原文传递
P92钢中Laves相强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石如星 刘正东 《物理测试》 CAS 2011年第4期5-9,共5页
采用化学定量相分析技术并借助于光学显微镜、XRD、SEM、TEM及常规的力学检测设备,研究了600℃下P92钢中Laves相对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Laves相在时效过程中析出,时效时间在100 h内,Laves相快速形核,1 000 h内,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 采用化学定量相分析技术并借助于光学显微镜、XRD、SEM、TEM及常规的力学检测设备,研究了600℃下P92钢中Laves相对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Laves相在时效过程中析出,时效时间在100 h内,Laves相快速形核,1 000 h内,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钢中Laves相含量逐渐增加并能有效提高P92钢室温和600℃高温强度;600℃下3 000 h内提高P92钢中狂钨、钼含量,增加Laves相的析出量,能够显著提高P92钢持久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2耐热钢 LAVES相 持久强度 Δ铁素体
原文传递
P92钢中δ-铁素体内Laves相的长大规律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如星 刘正东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59,共5页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两炉δ-铁素体含量不同的P92钢中的Laves相形貌与尺寸进行了分析与测量。结果表明:在时效状态下,δ-铁素体内也有Laves相析出,其尺寸显著大于马氏体基体中的Laves相;δ-铁素体含量越高,δ-铁素体内的Laves相尺寸... 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对两炉δ-铁素体含量不同的P92钢中的Laves相形貌与尺寸进行了分析与测量。结果表明:在时效状态下,δ-铁素体内也有Laves相析出,其尺寸显著大于马氏体基体中的Laves相;δ-铁素体含量越高,δ-铁素体内的Laves相尺寸与增长速度越大;δ-铁素体含量对马氏体基体中的Laves相尺寸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2耐热钢 Δ铁素体 LAVES相
原文传递
回火温度对55NiCrMoV7热作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元亚莎 汪雨昌 +3 位作者 王文焱 石如星 元莎 张玉栋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采用Formastor-FⅡ型膨胀仪测量55NiCrMoV7钢不同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利用膨胀法与金相—硬度法,确定相变温度点,并绘制出钢的CCT曲线,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洛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回火温度对55Ni... 采用Formastor-FⅡ型膨胀仪测量55NiCrMoV7钢不同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利用膨胀法与金相—硬度法,确定相变温度点,并绘制出钢的CCT曲线,采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OM)、洛氏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冲击试验机研究回火温度对55NiCrMoV7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600℃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强硬度逐渐降低,塑韧性逐渐提高,回火温度在560~580℃时,由淬火产生的应力基本消除,马氏体分解、残留奥氏体转变基本完成。此时抗拉强度达到1300 MPa左右,断后伸长率达到14.5%,冲击吸收能量达到30 J以上,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NiCrMoV7热作模具钢 回火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原文传递
贝氏体基高硅高钒高速钢等温淬火制备及组织特点
20
作者 张志勇 石如星 +3 位作者 殷立涛 庞庆海 冷婉晴 徐流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93,共7页
采用砂型铸造方法制备高硅高钒高速钢,研究等温淬火温度对高硅高钒高速钢纳米贝氏体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硅含量至2.14%(质量分数),可以抑制贝氏体铁素体中渗碳体的析出,获得纳米贝氏体基体组织。贝氏体组织随等温淬火温... 采用砂型铸造方法制备高硅高钒高速钢,研究等温淬火温度对高硅高钒高速钢纳米贝氏体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硅含量至2.14%(质量分数),可以抑制贝氏体铁素体中渗碳体的析出,获得纳米贝氏体基体组织。贝氏体组织随等温淬火温度降低得到细化。等温淬火温度从300℃降低到250℃,贝氏体铁素体平均厚度降低30%,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平均厚度降低27%,而从250℃到200℃,组织厚度则没有下降。随等温淬火温度降低,贝氏体转化量升高,贝氏体转变时间延长。等温淬火温度由300℃降低至250、200℃,残留奥氏体含量分别降低了34.7%、60.9%,贝氏体转变时间由300℃的84 h延长至200℃的96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高硅 等温淬火温度 纳米贝氏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